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进诛杀宦官,听袁绍的,不听陈琳、曹操的,真实原因说不出口

东汉时期,外戚和宦官常常拼得你死我活。其实,都不是好东西,都想自己说了算,把皇帝控制在自己手里。黄巾起义爆发之后,汉灵帝任命何进为大将军,统率左右羽林骑和北军五营官兵驻守洛阳,保卫京师。何进是外戚的典型人物,他的妹妹就是汉灵帝的皇后。何进奉命向全国征兵,分为八校,分别由“西苑八校尉”统领,其中就包括司隶校尉袁绍和典军校尉曹操。在阅兵仪式上,汉灵帝说得明明白白,这些新军统统由何进指挥。

俗话说:“金口玉言。”可汉灵帝愣是说话不算数,回到宫里就改变主意,把八校的指挥权交给了宦官蹇硕。很明显,这是蹇硕在汉灵帝面前给何进上眼药了。这下可把何进惹火了,跟蹇硕的矛盾更加激化。不久,汉灵帝驾崩,何进的外甥刘辩即位。何太后(何皇后)临朝,何进辅政。何进找个机会,把蹇硕干掉了,又把八校兵权夺了回来。司隶校尉袁绍向何进建议,干脆把宦官集团“十常侍”都干掉算了。

兔死狐悲。蹇硕死了,其他宦官本来就很紧张,听到这个消息吓得魂飞魄散。十常侍的首领张让跑到后宫,哀求何太后。何太后答应替他们求情。何太后把何进召进宫,摆明了自己的态度,不同意把宦官全杀了,杀掉首恶蹇硕就可以了。何进向来听妹妹的话,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袁绍听说何进犯了犹豫,又给何进出主意,打算来个先斩后奏。他说:“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尽诛阉竖。此时事急,不容太后不从。”何进听了这个主意,连声说:“此计大妙!”

这时,主簿陈琳说:“不可!俗云:‘掩目而捕燕雀,是自欺也。’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家大事乎?今将军仗皇威,掌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诛宦官,如鼓洪炉燎毛发耳。但当速发,行权立断,则天人顺之;却反外檄大臣,临犯京阙,英雄聚会,各怀一心,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反生乱矣。”何进没听他的,反而嘲笑陈琳是“懦夫之见”。

典军校尉曹操也发表发对意见,说:“宦官之祸,古今皆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败也。”何进很生气,喝道:“孟德亦怀私意耶?”

何进为什么对袁绍言听计从,对陈琳和曹操却不屑一顾呢?表面来看,是何进谋略不足,对诛杀宦官的重要性和引狼入室的危害认识不清,实际上是何进带着有色眼镜看人,蒙蔽了自己的视听。

他听了袁绍的话,说“此计大妙”,为什么?因为他自己是个屠户出身,靠着妹妹才当上大官,没有根基,与四世三公的袁绍相比,有严重的自卑心理。所以,他从骨子里崇拜袁绍这样的名门望族,当然是说什么是什么。

再看他听了陈琳的话,嘲笑是“懦夫之见”。陈琳是个读书人,有学问。何进如果不当国舅和大将军,对陈琳这种文化人也是崇拜有加,但当了国舅和大将军之后就满眼瞧不起了。会念几本破书有什么了不起,还不是在我手下做事,受我这个屠户指使?一副小人得势,傲气十足的样儿!

再看对待曹操的态度,质问“孟德亦怀私意耶?”这就是满怀敌意了。为什么对曹操这么大的火药味?因为在他的眼里,曹操跟宦官是一伙的,即使不算敌人,但也绝对不是朋友。原来,曹操的爷爷曹腾是个宦官,收了曹嵩为养子,而曹操是曹嵩的儿子。按照何进的想法,你曹操不同意征召外兵,说让几个狱吏收拾宦官,这不是想暗中保护宦官是什么?

虽然何进不问道理,只看出身,凭主观印象判断是非曲直,但他心里的这套标准是不能说出来的,只能自己遵照执行。后来的结果证明,他的这套标准是完完全全错误的。袁绍的主意极其愚蠢,外兵还没到,宦官们就得到消息,先下手为强,把何进偏进宫杀掉了。而董卓应召进京之后,就耍赖不走了,操弄朝政,废立皇帝,残暴嗜杀,终于酿成了董卓之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秋雨轩品三国】从诛阉宦看袁绍曹操优劣
陈琳反对召外军进京,何进为何不听,蹇硕张让之死与何进有关吗
西园八校尉就数袁绍和曹操最出名,那剩下六个都是谁人?
东汉末年有一屠夫,因做了一件蠢事,导致了三国乱世的开启
汉灵帝时的西园八校尉是谁?一人后来鼎立三国,死后还成了皇帝
他是东汉最后一个外戚权臣,如果他不死,也许就没有三国鼎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