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头条

古时瓷器的烧成,似一场大典,

泥料、器型、修坯、施釉、

窑具、装烧、出窑、修整,

一步一骤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敬畏而庄重,

而最能反映那个时代沧桑的,便是瓷器的足底。

“瓷看底,玉看皮”,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的。

就像树的年轮一样,瓷器的年轮便是其足底,

判断一件瓷器的年代无非器型、胎釉、纹饰,

但其涉及的知识面太广,

没有个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功夫根本无从下手,

因瓷器底足是赝品制作的“软肋”,可以“形似”,但极难“神似”,

故通过观察足底,就能比较迅速准确地鉴定此件瓷器的年代和真伪了。

今天要介绍的是几个古瓷所留下,有着明显年代痕迹的足底特点。

1、“乳突”。

底足中心隆起如乳房突起。

元代的“乳突”很是明显,明早期的“乳突”也比较大,

洪武中期便开始逐渐变小,永乐、宣德均有细小“乳突”,

虽然成化弘治、正德“乳突”较少见到,但到嘉靖万历时期又出现了“乳突”,

直到崇祯才没了“乳突”,这就是为什么说“乳突”是明及明之前古瓷特征之一。

2、“旋痕”。

这种痕迹在明末清初较为明显,

明初时的底足外壁往往有重刀斜削痕,

宋时底足内壁也有旋转半圈的刀削痕,

致使中间隆起一道脊梁,

而在明正德时底足处则往往有放射状的田螺纹。

3、“棕眼”。

康熙时瓷器的底足上釉处往往会出现大小不一的“棕眼”,

疏密不均,但无论大小都能从“棕眼”中清晰地看到胎体,

而光绪民国及现在仿康熙的作品,“棕眼”大而浅,一般从“棕眼”里看不到胎体。

4、“火石红”。

明前的胎土中含铁量都比较高,

加温时露胎处氧化成砖红色,

甚至为羊肝色,此之谓火石红。

明之民窑削足之处火石红就特别浓显,

仿品之火石红就完全不同,有的甚至是用浆釉涂抹的,

色泽轻浮不定,有的还偏黄,明后期已较淡,但明宣德时还常见火石红斑。直到清早期仍可见到火石红。

5、“糊米底”。

明与明前砂底大盘,胎中含铁量高,

烧后高温下要通风冷却,吹风的砂底处就会氧化,

就会生成类似于米饭烧焦似的片片的痕迹,于是很形象地被称作糊米底。

6、“敲底”。

道光时的钧红瓷,由于釉肥厚,

流到底足处烧后与所垫物粘连在一起,

为使其分开,无奈只有人工敲开,造成底足如狗咬一般参差不齐,

但尽管如此,由于年代较长,所敲处胎色逐渐变深,手感也趋于平滑。

7、“沾窑砂”。

过去烧窑是有特定工艺的,往往盘碗底足就沾有较粗的窑砂,

如磁州窑碗底足就沾有较粗的窑砂,明清时不少盘碗等瓷器足内也沾有窑砂。

观察其露胎之处胎骨老化及自然磨损情况,

一般古陶瓷真品,其露胎骨就会显得比较干燥,而仿品则不同,

伪品的磨损比较平滑,没有真品那么自然,显得轻滑或坚腻。

当然不可以绝对而言,有的古陶瓷露胎也很细润坚腻,但是相较于仿品来说还是稍显干燥的。

此上介绍的是一系列工艺上的特点,

再有一个可以辅助鉴定的就是足底的款印,

款印来说就比较直观了,通过足底的工艺辅佐上款章,就可以大致上辨别出瓷器的年代了。

上述各项古瓷底足的特点,

都是判别古瓷还是新仿瓷器的重要依据之一。

当然随着新仿者水平的不断提高,

新仿瓷器也能仿制刀痕,火石红等,

但如仔细辨别还是能有所区分。

如新仿火石红有的铁红染料涂上去的的,认真鉴别便可知真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从瓷器底足上看出年代痕迹?
瓷器鉴赏小知识
从底足看瓷器
瓷器鉴定技能—底足辨真伪
从底足鉴定瓷器的一些技巧
形形色色的瓷器底足鉴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