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3至17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瓷器见证了中国的繁荣与转变

13至17世纪是“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和兴盛时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在这条沟通内外的重要航道下,也在经历着属于自己的繁荣和转变。通过对中国13至17世纪的海上贸易的发展特点来看,可划分两个时期。

明 德化窑观音立像

第一阶段13至15世纪前期,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时期。南宋时期,官方大力倡导海上贸易,并完善了市舶司制度,与之配套的航运设施也日益完善和便利。沿海港口城市迅速崛起,中外贸易与交流空前发展。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幅员辽阔的帝国,政府采取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海上贸易与交流进一步发展。

清康熙 五彩鱼藻纹接水盘

明朝前期,一方面政府实行“海禁”政策,限制民间的海上贸易;另一方面又主动开展大规模的官方交流。特别是1405—1433年间以郑和为首的明朝官方船队“七下西洋”,将以“朝贡贸易”为主要内容的官方交流推至顶峰。

明 青花开光花卉纹葫芦瓶

第二阶段15世纪中期至17世纪,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转变期。受到大航海时代殖民贸易的影响,海上交流性质与方式逐渐发生变化,逐步向由西方殖民者主导的近代海上贸易过渡。一方面,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叶,在迪亚士、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航海家的先后努力下,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开辟了驶往亚洲的海上航线,其后欧洲诸国也纷纷来到亚洲进行海洋贸易活动。为了更有效性地处理殖民地和东方的贸易事务,从1600年开始,英国、荷兰、法国等国家先后成立了各自的东印度公司。

清康熙 五彩鱼藻纹储水挂罐

另一方面,明代中期以后国势日衰,再难有财力支撑起像“郑和下西洋”那样的壮举,鼎盛一时的朝贡贸易体系也逐渐解体。至明隆庆元年(1567),明帝国有限度地解除“海禁”,民间贸易再度兴盛,并带来持续的贸易顺差。“海上丝绸之路”不可避免地逐渐扩展为具有真正全球意义的海路网络。

酱釉堆塑双凤纹六狮系瓮

明朝中后期以大量外销的瓷器、丝绸、茶叶等货物为载体,中国的传统工艺、审美意趣和思想文化传入西方,掀起的“中国热”甚至影响到18世纪的西方艺术风格。与此同时,欧洲传教士来华,传播了西方的宗教和科学技术,也为东方艺术和社会注入新元素。

明 青花莲池鸳鸯纹克拉克盘

在工业革命没有开始之前,古代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古代中国对海外贸易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海上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国的繁荣与转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看待隋唐时期的交通运输与商业发展?
长安在维护丝路畅通与繁荣方面的重要作用
葡萄牙 - 中国瓷器销往欧洲的先行者
丝绸之路:长安
古代“丝瓷之路”的开拓与变迁
全球史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