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史的意义:我读史的七个阶段,和不同的人生感悟

为什么要读史?读史的意义何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说:“因为热爱所以擅长”,但在我看来,这句话的顺序应该颠倒一下才更为合理:“因为擅长所以热爱”,这就是我读史的原因所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着不同的感受,让我们首先从源头说起。

小学时代:历史开启了我的心智之旅。

对于历史知识的热爱,来源于自己从小在爷爷身边,受到了爷爷的耳濡目染,爷爷的书柜里摆满了各种书籍,爷爷对于其中的故事如数家珍。记得我看的最多的书有两本,一本是《聊斋志异》,另外一本就是《三国演义》。这两本都很有特点,都有大量的插图在里面,我想这就是爷爷那个时候的青少版读物吧。

对于那个信息匮乏的时代,我获取知识和乐趣的主要途径就是看书了。过年的压岁钱也主要用来买“小人书”了,时至今日我的柜子里还有整整两箱子存货,他们是宝贵的财富,里面有满满的回忆。可以说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历史知识都对我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人书就是我的玩具,除了看书我几乎没有什么别的爱好,我的输出不是写作而是给同龄人讲故事,在我的故事里,每个人都被赋予了特定的角色,而我就是一切的主宰者。我经常在课间休息的时候,领着一群人从操场的一头走到另一头,被人前呼后拥的感觉很好。尽管在故事里,他们每个人都被我说的很不堪,都围绕我这个主角转。但从他们每个人的脸上,我都看到了快乐,这种快乐不同于成年人的做作和无奈,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

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

记忆深刻的故事:七擒孟获

大胡子孟叔叔不太听话,总是在诸葛丞相身后捣乱,诸葛丞相就一次又一次的抓住他,又有一次又一次的释放,直到彻底把他打服为止。

这个阶段的历史观:历史就是很多好玩有趣的故事,故事里有好人也有坏人,但最终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这个时候的性格特征:单纯。

初中阶段:成绩好成了炫耀的资本。

初中的时候,我最喜欢看的是历史课本,尤其是小字部分的内容,考试不要求掌握,但是读起来比大字部分要有趣的多。记得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幕是曾国藩要跳水自杀,但是被身边的人所阻拦,当时只是觉得曾国藩有点可怜有点无助,但是现在看来,曾国藩当时是亏了老本的,不做出点行动来,湘军的军心就会动摇,曾国藩主动承担责任,挽回了军心和大家对他的信任。事实上百折不饶是古往今来成就大事者必备的能力之一,他们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隐忍不言、伺机而动。

喜欢看历史类书籍和历史课本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历史的考试成绩最好,尽管的数理化成绩也不差,但是历史成绩相比较是十分突出的,我初中历史考试成绩的排名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这给了我极大的自信和继续深入学习的动力。

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

记忆深刻的故事: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记得读到诸葛亮五丈原病逝时,情不自禁的留下了眼泪,诸葛武侯壮志难酬,让人难以克制那份悲伤之情。和历史故事里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哭泣成为了生活的常态。

这个阶段的历史观:不喜欢读枯燥无味的考试必考部分内容,而喜欢看历史故事,因为它更加有趣。打动人心的故事,让我有时会潸然泪下,因为这些故事会触动灵魂。

这个时候的性格特征:感性。

高中阶段:历史成为了自己逃避的借口。

高中的时候文理分科,我选择了理科,尽管我的历史成绩一直出类拔萃,但是“搞历史没前途,学文科不好找工作”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并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做出的选择。但是对于历史难以割舍的热爱,让我在高中的几次历史考试中同样获得了好成绩,最为引以为傲的一件事是文理统考,我的历史成绩排在了年级的第二名,把很多文科生都甩在了身后,我热爱历史,并在历史方面不断获得肯定和认同,我想这是我能够坚持下来的原因。

热爱这个词在很多人嘴里已经用的泛滥了,热爱是说给别人听的,所有的行动都是挂在嘴上的,落实在行动里的却少之又少。高考的时候,物理考砸了,直接没及格。这时候,我把历史拿出来说事,我热爱历史,但没有选择文科而是去考理科,这是我失败的原因所在。这时候我的状态是逃避,不想直面现实,面对自己所遭受的挫折。

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

记忆深刻的故事:手足无措的自己

高考考物理的时候,计算题之前的部分我全核对了一遍,因此浪费了很多时间,而到了计算题,从第一个开始就被卡住了,导致计算题就没有一道题完全做出来,做事情没有权衡利弊,没有依据轻重缓急,遇到问题手足无措是我的问题。我早已经忘了诸葛武侯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和面对挫折的淡定从容。

这个阶段的历史观:不敢面对现实,就像很多历史人物一样面对不了自己的失败,实际上和历史人物相比,我所遭受的挫折简直不值一提,只不过是我脆弱的内心无法承受这带来的一切,经不起别人的风言风语,过不了自己心头的那道坎。

这个时候的性格特征:懦弱

大学阶段:远离历史,颓废度过。

大学时代和想象的一样美好,老师不用会去让你交作业,也没有家长在耳边谆谆教导,我可以自主一切。逃课、打游戏,一切自己想做的事都可以无拘无束的去做,在我看来,我得到了真正的“自由”。欲望被完全释放,那么出现在眼前的不是善良,而是被放大了的罪恶。我忘记了在历史故事里学到的东西,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愿望,忘记了父母期盼的目光,忘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我只想让自己无拘无束的游走在快乐的世界里,如果这是一个梦,就永远不要让我醒来。

看书对我来讲,是件十分罕见的事。我大多数的时间在网吧和游戏厅度过,面容憔悴、双目无神,在宿舍里的时间大多是白天,主要的工作是睡觉。既然书都不读了,就不用说书的类别了,读了十二年的书,终于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我由于“成绩优秀”光荣的降级了,看着熟悉的面孔向我投来的鄙夷目光,我的心是崩溃的,一度产生了放弃生命的想法。因为颓废所以脆弱,自己在重要的选择路口痛苦的挣扎、徘徊。

喜欢的历史人物:无

记忆深刻的故事:痛苦的毕业季

因为多门课程重修没有通过,我没有能够正常毕业,大家拍毕业照的时候,我躲了起来,不想让任何人找到我,别人的安慰之词,在我看来就像刀子一般深深的将我刺痛。毕业季,看着别人远去的背影,我把那张没有我的毕业照撕得粉碎,想通过这种方式来减轻痛苦。可是逃避又有什么用呢?不直面现实,就永远无法成长。

这个阶段的历史观:能力和潜力是逼出来的。

这个时候的性格特征:颓废

工作之后:客观看待事物,多关注自己。

工作之后最初的几年里,游戏和影视剧占据了我所有的业务时间,没有时间看书还不如说是不想看书,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的结果是:看着一些整天围绕在领导周围的人步步青云,除了自己生闷气,似乎就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这个时候,我的关注点还停留在和其他人较劲上,而忽视了自身的发展,因此,我错过了很多东西。生活在他人眼里的人没有自我,关注他人而无视自己的人没有成长。我就是那个没有自我,也没有成长的人。

一部影视剧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这部剧是根据孙皓晖先生的小说《大秦帝国》改编的《大秦帝国之裂变》。这部剧颠覆了我对于秦的认识,甚至可以说颠覆了我的历史观,我从非黑即白的世界走了出来,看到了世界的多样性和角度的多元性。这部剧中的人物都深深的印在了我的心里:嬴渠梁、商鞅、魏惠王、公子卬、景监、车英、甘龙、杜挚,一个个名字,一张张面孔,一个个主张,一幕幕场景经常会在记忆里浮现。

喜欢的历史人物:商鞅

记忆深刻的故事:热血澎湃,重回大秦。

很久没有热血沸腾的感觉了,商鞅在稷下学宫和孟子的论战(尽管是小说杜撰),商鞅提出了人性本恶论(荀子提出来的);在秦国朝堂和甘龙、杜挚的辩论,商鞅提出效仿古人不能强国,只有变法才能让秦国强大起来;商鞅和秦孝公嬴渠梁的促膝长谈,提出了自己变法的主张和具体措施;送甘龙一块牌匾:“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有善于前,有过于后,不为亏法。”,甘龙看了之后,说出了“飓风过岗,伏草惟存.身段愈软,其志愈坚。”的话,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处事哲学。看这部历史剧可以学到很多,不仅仅是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也不少。

这个阶段的历史观:相对性是客观的内涵。

这个时候的性格特征:内敛

当前的状态:坦然面对,积极应对。

最近相处十年的老领导调动了,来了位新领导,说新是因为新提拔比较年轻,却也是从办公室走出去又回来的。于是乎很多人替我打抱不平,说从业务等各方面都应该提拔我的,有人还表示要和我聊一聊,我借故推脱掉了,我不想成为他人的谈资,我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情,对于自己不能掌控的事情,与其去发牢骚还不如静下心来做事、做实事,这样心里才比较踏实。

越是动荡不安时,越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在变革时,只有蛰伏不出、静待时机,才是最好的选择。组织机构的变化,和历史上的变法和新政类似,对于既得利益者要么蛰伏,要么被明正典刑,你的选择很重要,这是你能控制的,你的结局往往依据你的选择。我的选择是做好自己该做之事,至于以后安排,并不是我能够控制和预测的。工作永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远远不是全部,做好自己才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在工作中让自己成为可信可用之人才是最重要的。

没有经历磨难的人生,就不够完整。没有经历煎熬的内心,就无法坚强。父亲这个一辈子助人为乐的老好人遭遇了车祸,在医院的一个月里,我守候在父亲床边,看着他憔悴的面孔一点点恢复生气,我的内心也开始变得温暖,没有上天的恩赐,只有自己的坚持。我和父亲都闯过来了,父亲在我眼里远比我坚强,在生死之间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一直挂念着我和他所有的亲人,他醒过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都辛苦了,我孙子在哪儿?”随后说的最多的话是:“我心疼我孙子!”

喜欢的历史人物:司马迁

记忆深刻的故事:身残志坚,一家之言。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大名久有耳闻,但一直没有读过,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意料之外的人提议我看一下《史记》,于是我进入了《史记》的世界而不能自拔。司马迁在深受重刑的时候,也曾经想到了死,但是他没有主动放弃生命,他意识到磨难是成长的一部分,最终依靠自己的坚持,完成了《史记》这部巨著。

这个阶段的历史观:坦然面对,顺势而为。

这个时候的性格特征:坚强

未来:今时可握,来时可期。

把握今天,才能有未来。做好现在,才会有将来。读史的好处,对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对于我而言,读史让我的心态平和了许多,读的越多,自己的心就越趋于宁静。懂得了争与不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问自己的内心,对未来的期许有几分。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阳是丹阳之战和三顾茅庐的发生地,社会历史观正在回归真相本然
《三国演义》读后感
​10条颠覆历史观的历史常识
清华简《系年》读后感
微头条
诸葛乔为何没有接替诸葛亮,成为蜀中栋梁?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