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华陶瓷发展史(四):先秦艺术折光—春秋战国的陶瓷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各自割据一方,相互争战,逐鹿中原。各国为了争霸自强,都采取了一些富国强兵的变法改革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陶瓷生产也随着时代的变革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工商业的发达,城邑规模的扩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陶瓷生产更加集中,更趋专业化和商品化、并出现了私营的制陶作坊。

由于社会变革,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学派蜂起,诸子争鸣,思想空前活跃。这种纷纭立异的时代思潮,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在陶瓷制作上也有所反映。其突出表现是各国陶瓷制品百花齐放,地域特色十分明显。

春秋战国的陶瓷仍以灰陶为主,多为轮制。春秋时期的陶器以平底器和袋状三足器为最多见,亦有少量圈足器。日用陶瓷的品种明显减少,常见器皿不过鬲、釜、盂、豆、瓮、罐等数种。纹饰也趋简单,基本为素面或绳纹。战国中期,由于丧葬制度发生变化,陶礼器逐渐取代铜礼器随葬,因而仿铜礼器的陶制明器如鼎、豆、壶、簋等成套成批地生产。陶瓷的纹饰也变得讲究起来,出现了暗花、磨光、线刻、朱绘等多种手法,把制陶工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印纹硬陶的鼎盛期

春秋时期的印纹硬陶,上承西周而继续发展,器形与西周基本相同,胎质以紫褐色和褐色为主,纹饰以回纹、方格纹、云雷纹、曲折纹为多见。至战国时期,印纹硬陶生产的规模更为扩大,产量激增,质量也进一步提高。

印纹硬陶罐

印纹硬陶罐

印纹硬陶钵

原始瓷的发展

春秋时期的原始瓷器生产,比西周时进一步发展,数量增多,质量又有提高。这一时期原始瓷的主要产地仍在江南地区。特别是春秋晚期,江浙一带的原始瓷器,在制作工艺上进步十分显著。对原料的加工更加精细,主要器形有罐、盂、碗、豆、鼎等。大多仿青铜器式样,流行大方格纹、编织纹和各种刻花纹饰。

战国时期,江南地区原始瓷的生产更趋繁盛,江苏、浙江、江西一带尤为发达。这一时期的原始瓷器,瓷土经过粉碎和淘洗,烧成情况良好,胎质坚硬,细腻致密。

由于江浙地区生产青瓷所用原料含硅量较高,所以很容易熔化,在1200摄氏度左右就可以获得瓷化程度较高的产品,敲击声清脆悦耳。战国越国青瓷的瓷化程度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战国 原始青瓷弦纹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陶器|中国陶瓷史
瓷器的器型名称—— 豆
古代瓷器之:汉晋时期青釉瓷
春秋陶记
郑建明:原始瓷的起源
【话说古陶瓷】第7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原始青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