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丛林法则、马太效应都不是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丛林法则是对天地自然法则的误解误读。

大自然丛林法则是新陈代谢、和谐善生,不会自相残杀,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相反独角兽往往多在挨饿,所谓的弱肉强食,是不合道德的自然淘汰。“独角兽”思维乃假丛林法则,“强梁者”“老虎们”过得并不比“兔子们”滋润,且常常处于饥饿状态。“丛林法则”的错误就是只知其末,不知其本。

人为的丛林法则定义是自然界里生物学方面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规律法则,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属性。一是它的自然属性;另一个是它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受大自然的客观影响,不受人性、社会性的因素影响。自然界中的资源有限,只有强者才能获得最多。它体现在植物界方面。它的社会属性一般体现在动物界。人作为高等动物,他可以改变丛林法则的自然属性。这也是人类社会要遵守的生存法则。大到国家间、政权间的竞争,小到企业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都要遵循丛林法则,至于竞争结果,那就看各自的实力、智慧、手段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了

“实力、智慧、手段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都是人为的智巧,没有根本的标准依据,自然界的法则是和谐善生的,万物皆有道生德蓄,皆有德性,善生本性,善融本能,体现在善融,动物不食同类(有些证明是极端个案),而人类有自相残杀、自相残食的记录,动物竞争结果是促进自然优化,有利于生态的系统完整,而人类的竞争带来的是不分善恶的杀戮,这是完全不同、完全相反的概念,根本不是效法真正和谐善生的“丛林法则”。

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一切痛苦、战争的根源来自于可欲,可欲分自我内欲和名利外欲,都是非本性本能之有欲,一定要分清本能有欲与过多贪欲的区别,如本性善生,性欲繁衍,人类日食三餐,夜眠一间,这是万物善生的本性,因善生而变现的本能行为,就是善融,善生善融是合乎道德的,是无人伪智巧欲望的。超出人的本性有欲范围,贪多一点食欲会得糖尿病,贪多一点色欲会身家俱疲,贪多一点物欲会爆发战争,贪多一点名欲就离无常祸败更近一点...

这句定义大有问题:“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自然就会出现有我没你、有你没我的竞争,实力不够的生物只好被淘汰,成为生物链上上一级生物口中餐”。这句定义更有问题,试问没有了下一级的食物链,上一级食物链还能吃什么?自然法则是循环不息的,而人类盲目发展,污染环境,循环污染,急功近利,都污染了,都吃完了,或吃了污染的,还能存活多久呢?老虎们吃饱了绝不多吃,既不消化,也无法储存,婴儿也是如此,自然而然,善生而已,而人类的贪欲正在自作孽,必然会自作自受。

这句话更有问题,“丛林法则不是完全适用于人类社会,因为毕竟人类社会不同于无序竞争的原始丛林,人类社会是智慧生物构成”。恰恰相反,自然界的事物才是有序的,道生万物,自然法道,反而是人类的智慧被调动,致使人类社会背离自然规律而为,才会出现战争杀戮,无须竞争,人为之法层出不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根无本,浮游草萍,又能漂浮多久?由此看来,人类还不如动物有德性呢?试问强梁者又有几个还活着呢?又能活多久呢?

“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表面看起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类似,但是实则它只不过是'平衡之道'的一段。不是根本,更不是始终,只是一个阶段,而且是被污染了的一段。

这种规律早在公元前500多年以前,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就已经提出类似的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马太效应'正是老子思想中的'人之道'思想,人道的依据是天道,不以天道善均善化为依据,就是无道德的。'天之道'可用国家整体意志来比喻,国家意志表现为削弱范围内强的个体,补足其他弱势个体,两者正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对立是阶段,不是始终,其思想先进性和真理性远超《马太福音》中的这句话,甚至其出现之早比耶稣基督诞生还要早1000多年。

被人为人格化的、具有人为意志的、以人类个人意志为中心的神,是人治的神化,将地上的君主搬到了天上,是有神论曲解或误解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征服统治、支配控制的丛林法则,“因此欧洲和美国西方教会的基督教所坚持的创造信仰,对今日之世界危机不是毫无责任的”(神学家莫尔特曼),这更是专制主义统治阶级才有的特色。人为之法则相反,“丛林法则”,“马太效应”,是人为智巧,曲解了天道,与天道背离,非圣人之道,不道早已。

道生德蓄,万物莫不尊道贵德而常自然。万物天生就有德性,只有是天地自然的,就是有道德的,即使是牛粪都比不以道德为本的伪科学强,因为它能长出鲜花来。再看看人类的伪智贪欲,反而是没有德性了,不是没有德性了,是德性被污染了。 环境污染是人性被污染了。任何不以道德为根本的人类行为越有为,越趋于灭亡。事先做人,做人先正心。正心先建德,建德先明道。治世先治身,治身先治心,治心先明道。人若不明道势规律,不建德性根基,则福祸无常、成败不定,虽积极有为,却似进实退、南辕北辙,结果事倍功半、几成而败,一说就错,一为就败,起起伏伏,忙忙碌碌,心无所归,活于假象。

人类天生自带道德人格软件,生育环境的不同,“龙教龙、凤教凤”、“圣教圣,贤教贤”,同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无道德的原生家庭教不出圣人来。家教为本,学校为辅,社会为用,道德人格学是家教之核心,是家长的家教上岗证,孩子的人生通行证。

道德人格学,运用道德十学系统,理论融合实践,指导家长和学生认识和理解自身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明白自然的本源和规律,建立道德人格根基。理解人生发展的规律,“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认识自己,认清人性,善生和谐,从小发觉兴趣,越早发掘天赋,自主选择,主动学习,尽快建立独立优势,清楚人生生涯规划,“圣人抱一而为天下式”;认清生涯发展规律,善融处世,主动适应万千变化,轻松做到顺势而为,“圣人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人格学,道化德育,人格立基。做每一个天使的指明灯,保驾护航,自由驰骋!培养明道建德、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健全道德人格。做成人道德人格的杀毒软件,涤除玄鉴,明白四达,家庭和谐,基业长青。

丛林法则参考360百科,叶自成教授的《老子的政治哲学》,赶路架桥,求道铺路,道术有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丛林法则与《道德经》是一回事吗?
#丛林法则与《道德经》是一回事吗# 不是...
至目前对老子《道德经》最靠谱的解释(修改版)
问道老子60:什么是“治人事天”的“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有说市场经济和丛林法则是相互相成的,是自然法则。我认为丛林法则不是文明人类的法则,是野兽的畜牲的法则...
修身治世的宝典《黄帝四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