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包法利夫人》:出轨的女人,是因为爱情,还是因为欲望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是让我们从生活的无奈中找寻希望。“苟且”与“诗和远方”是生活的两面,不可分割。如果硬生生地要将这两者剥离,只留“诗和远方,”,生活之锤必会给我们重重一击。

福楼拜是法国著名作家,他出生于传统医生家庭。自小在医院环境中长大,对解剖尸体习以为常,从而养成对宗教格格不入的思想。

他经历了法国的七月革命、二月革命、第二帝国时期,敏锐地观察到经济逐渐繁荣下的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物欲横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道德败坏。因此他对这种社会环境下女性的一些行为表示出极大的理解。

他的这一思想在他对待《包法利夫人》一书中的女主角爱玛的态度上得到体现。爱玛两次出轨,且因挥霍无度而身负巨债自杀,福楼拜写到她服毒自杀时,哭得不可自抑,他的朋友劝他:既然你不想她死,为什么不让她活呢?福楼拜说:是生活逻辑让她非死不可,没有办法呀!

故而《包法利夫人》出版后便引起轩然大波。法国政府甚至控告福楼拜有伤风化,对宗教形象和公众道德造成严重污辱。这场诉讼案最终成为作品成功的反证。

随着这部小说的流行,“包法利夫人”也渐渐成了法语中“想入非非”的代名词。

小说女主人公爱玛是一个家境尚可的农村姑娘,从小接受贵族式教育。

她爱读浪漫小说,追求罗曼蒂克的爱情和上流社会生活的繁华。但现实却给了爱玛狠狠一击。

她与平庸无趣的乡村医生包法利结婚。婚后生活使她幻想破灭。为了追求想象中的爱情和上流生活,她两度偷情,两度被抛弃,自己也因挥霍无度借了巨额高利贷无法偿还,不得不服毒自杀。

今天,我将从角色设定、故事情节、小说结构来分析这部世界经典名著的独特魅力所在,。在第四部分我会结合本书,谈谈它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

01、角色身份设定:包法利乡村医生的身份,是推动情节发展和提升作品深度的利器

  • 四位关键病人,使情节发展层层递进

第一位关键病人是卢欧老爹。他是爱玛的父亲。夏尔由于成功治愈了卢欧老爹的腿伤,获得他的信任,并在他的撮合下,顺利取到了年轻漂亮的爱玛。

卢欧老爹的出现,让夏尔与爱玛这两个性情不同,三观不同的人相识并结婚,两个毫无共同语言的人被婚姻的绳索绑在了一起,是悲剧的起源。

第二位关键病人是侯爵。夏尔治好了侯爵的口疮,这使得侯爵对夏尔非常感激,因而请包法利夫妇参加他家中举行的舞会。这次舞会让爱玛真正领略了她向往的上流社会生活,让她在乏味婚姻中渐渐消磨的爱情与生活幻想复苏,也让本就无法忍受的婚姻生活变得更加不堪。爱玛积蓄已久的不满情绪终于爆发。为了缓解爱玛的情绪,夏尔决定放弃多年来在道特的经营,举家搬迁至永镇。

第三位关键病人是罗多夫的佣人。这次治疗为罗多夫与爱玛的相识提供了契机;。花花公子罗多夫一眼便看出爱玛是个空虚而渴望激情的女人,他略施小计,爱玛就落入了他的爱情圈套。

第四位关键病人是跛足马夫伊波利特。与前三次的成功治疗不同,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乡村医生夏尔并不具备治疗跛足的高超医术,但在药剂师郝麦和望夫成龙的妻子爱玛怂恿下,他颤抖着用手术刀割断了伊波利特跛足上的肌腱。失败的手术导致伊波利特的跛足坏死,最后不得不截肢。这次手术让爱玛深感羞辱,也越发看不起自己的丈夫,促使她更加热情地投身与罗多夫的私情。

四位关键病人的依次出现,让爱玛从一个爱读浪漫小说,对生活、对爱情充满不切实际幻想的少女变成了一个对平淡乏味婚姻失望透顶的少妇。在精神极度萎靡的情况下,侯爵家的舞会,梦中情人子爵的出现给她打了一剂强心针,她重新活在幻想里。罗多夫应合了她因幻想而极度空虚的心灵,使她跨越精神出轨的界限堕入身体出轨的深渊。跛足马夫手术失败则打破了爱玛对夏尔的最后一丝幻想,她开始完全地鄙夷、唾弃自己的丈夫,她内心对于出轨行为的纠结,残存的对丈夫的最后一丝愧疚也荡然无存。

  • 为什么是医生这个职业

因为福楼拜出身于医生世家,他的父亲和伯父都是鲁昂市立医院的医生,并前后担任该院院长。他的长兄也是医生。在爱玛服砒霜自杀时,夏尔请来的拉里维耶尔医生是他以自己的父亲为原型创作的。

福楼拜从小对医生职业耳濡目染,加之他长年疾病缠身,故而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这两种角色,他写来都得心应手。福楼拜对乡村医生夏尔的塑造,夏尔对于疾病的治疗与处理描写真实可信。在叙述跛足马夫的手术经过及病情恶化,爱玛服砒霜自杀的毒发过程以及细节描写时都准确恰当。

另外,夏尔的医生身份也让他能够深入接触到上至侯爵下至马夫的法国社会各阶层,更有利作者刻画出当时的法国社会全貌。

02、故事情节:从贵族教会学校的女学生到乡村医生的妻子,从浪漫的幻想步入残酷的现实,平庸无趣的丈夫和乏善可陈的婚姻。视“诗和远方”为终极追求的女人,在一次次出轨中寻找爱情的满足,在挥霍无度中追求享受的快感

“爱玛在她奔放的热情中,却又有着讲求实际的精神。她爱教堂是为了教堂里的鲜花,爱音乐是为了浪漫的词句,爱文学是为了文学热情的刺激。

  • 追求浪漫的不安与躁动

爱玛与夏尔结婚,以为结婚能给她带来小说中浪漫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等她到了夏尔的家,发现这家的破落与陈旧,同时也发现夏尔的无趣与不解风情。

这是一个梦碎的过程,爱玛几乎失去了生活的热情,尤其经历了侯爵家的舞会,她再也无法接受她平常地生活。

爱玛病了,她的病是心病,是对一成不变的平庸生活的憎恶,是对无趣、不解风情的夏尔的厌弃。

她将所有的心思都用来看浪漫的小说,对家事全然不顾,懒得打扮自己,连女儿也不闻不问。情场老手罗多夫看中了爱玛的美貌与空虚,引诱了爱玛。爱玛陶醉在自己美好的爱情里无法自拔,要求罗多夫带她私奔。罗多夫却已厌倦了爱玛,趁机抛弃了她。爱玛为此大病一场,几乎死去。

病好后,却又在鲁昂遇到莱昂,于是一场爱情刚刚过去,另一场爱情又重新开始。

爱玛是个沉浸于幻想中的人,遇事从不深入思考。恰如她同夏尔的婚姻,她没有经过慎重的考虑就答应了。同样在与罗多夫和莱昂的私情中,她都冲动而缺乏理性。她从不思考自己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只顾追求眼前的欢娱。

她憎恶修道院的清规戒律,便不遵守它。她憎恶农村生活的乏味无趣,便想通过结婚来改变它;她憎恶婚姻的单调,丈夫的平庸无趣,便想着通过偷情来改变它。她浪漫而不切实际,冲动而不计后果的个性是造成她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

  • 爱慕虚荣,追求欲望的满足

爱玛的虚荣表现在她对名利的渴望。她的丈夫并不具备医治跛足的能力,爱玛却在药剂师郝麦的鼓动下,极力怂恿夏尔去治伊波利特的跛足。她渴望着夏尔功成名就后,自己成为受人景仰的贵妇人,她将终于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正是由于她极切的渴望和热情,夏尔才下决心去尝试他没有把握的手术,结果导致手术失败。这时爱玛不但不安慰丈夫,反而瞧不起他,觉得他让自己受到了屈辱,在夏尔最痛苦的时刻,她不但不安慰他,反而投入了情人罗多夫的怀抱。

爱玛对于爱情的渴望更像是一种对情欲的追求,她不停地从一次爱情中倒下,再起身追逐另一段爱情,用后一段爱情去填补前一段爱情给她带来的伤害。罗多夫抛弃她以后,她大病一场,几乎死去。几个月来,夏尔衣不解带地照顾爱玛,她却并未对她的丈夫生出一点羞愧之心和感激之意。为了让大病初愈的爱玛出外散心,手头拮据的夏尔不惜借一大笔钱带爱玛去鲁昂看歌剧。可是就是出于这样一次对妻子的爱意,夏尔又一次将妻子推入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这时的爱玛从罗多夫的感情欺骗中刚刚苏醒,连疼痛还没有过去,却又和莱昂好上了。如果非要将这样的感情称之为爱,那么难免有点名不副实。爱玛只是在满足自己内心对情欲的渴望。

所谓的情欲,自然是掺杂着感情在内的,这种感情更多地是一种内心的空虚,需要被莱昂填补,当然除了感情的填补外,还有身体欲望的宣泄。她每周与莱昂相会一次,住昂贵的旅馆,穿华丽的衣服,她不断地挥霍金钱。

大量地借钱使她活得果真像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情欲和物欲的双重满足,终于使她的生活到达了一种她认为的理想状态。

然而这一切都只不过是假像,爱玛追求的原本就是一种虚伪的幸福,罗多夫的抛弃并没有使她真正认识这一点。最终莱昂也抛弃了她,而她因为挥霍无度造成的巨额欠债则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03、小说结构:以“农业促进会”为转折点,爱玛从走近深渊到堕入深渊

《包法利夫人》围绕着爱玛从结婚到出轨,再到破产,最后自杀的主线。这条主线呈现明显的对称性结构,以“农业促进会”为转折点,爱玛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如果将出轨比喻成“深渊”,“农业促进会”之前,爱玛只是走近“深渊”。对子爵的向往,与莱昂互有好感,都不曾有过越轨的举动,仅是精神上的出轨。但精神的出轨为之后身体的出轨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和铺垫。“农业促进会”后,爱玛与罗多夫私通,完成了从精神出轨到身体出轨的转变,彻底堕入了“深渊”。被罗多夫抛弃之后,她又转身投入莱昂的怀抱。

“农业促进会”之前,爱玛对生活的苦闷,对上流社会的向往,使读者对她寄予最大的同情,“农业促进会”之后,爱玛则完全抛弃了女人的矜持、奋力扑向虚情假意的爱情,一次次飞蛾扑火,又一次次遇人不淑,在情欲与物欲的追求中不可自拔,终于身死。她的所作所为,愚蠢与放荡,甚至让读者对她失去了同情。

小说的对称性结构还表现在,以包法利先生开始,最终也以包法利先生结束。

小说的开头就写了一个少年时期便愚蠢木讷,反应迟钝的夏尔。这种性格特征一直贯穿他的一生。因为性格,他对妻子爱玛两次出轨的事实全然无知。因为性格,他完全不了解一个女人和一个妻子的情感需求,致使婚姻生活无趣乏味,因为性格,他甚至对男女之间缺乏最基本的防范心理,可以说,爱玛的两次出轨都是夏尔亲手为她创造的机会。他的性格特征是他悲剧婚姻的推手。

妻子爱玛的死,让夏尔痛不欲生,但他至少还能活在对爱情的想象中。可他忽然发现妻子遗物中那些与情夫们来往的炽热情书,他才真正明白妻子寻死的原因。这一打击让夏尔的人生彻底崩溃,他竟连关于爱情的想象也不能保有。

农业促进会这一章,福楼拜将环境渲染与人物塑造巧妙结合,一边是风光无限的大会,会上各位嘉宾慷慨激昂地陈词,另一边则是会场周围某幢小楼二层的窗口,罗多夫与爱玛隐藏其后。

大会的进行与罗多夫对爱玛的诱引交替进行,大会进行到高潮,罗多夫也顺利地收服了爱玛那颗空虚而渴望爱情的心。这种写法相当有趣,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感到其中深含讽刺意味。

从此,爱玛终于完成了从精神堕落到身体堕落的转折。

曾有人将《红楼梦》与《包法利夫人》进行对比,此举确实具有一定合理性。仅就结构而言,周汝昌就指出《红楼梦》明显存在一个由盛转衰的对称性结构,而《包法利夫人》亦如是。

04、现实意义:为什么而活,决定了生活的状态

人的精神状态大抵如此,不能向上伸展,便只能向下坠落。

爱玛不适合生活在那样一个年代,她对于爱情的追求虽导致了极端的后果,但如果扪心自问,我们并不能说爱玛是一个道德多么恶劣,品行多么低下的人。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渴望,而爱玛的生活环境严重地制约了她的渴望,她不甘于庸常地生活,想找出一种方式来解决内心的需要,这是人的本能,只是她选择的方式是错误的。

在现实的生活中,如何平衡“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的关系呢?从《包法利夫人》中我得到了2点启示。

  • 给自己的热情找一个正当的宣泄出口,培养一种信仰或是一种爱好

爱玛的生活过于空虚。她什么都喜爱,但对什么都缺乏一种终极的热情。倘使她能够极其热爱某些东西,就像她极其热爱恋爱的感觉一样,把对于爱情持续而热烈的渴望投射到自己的某种爱好上去,而不是一个劲地读浪漫小说,一个劲地幻想浪漫地生活,再一个劲地去实践这种浪漫感觉,她的生活不至如此悲哀。

中国有句老话:饱暖思淫欲。爱玛便是这句话的典型写照,她终日无所事事。无心带孩子。她就读于贵族教会学校,却又不虔诚地信仰上帝。无所事事加上没有信仰,她的热情找不到一个正当的宣泄出口。

  • 能控制欲望的人才能控制自己的人生

爱玛对物欲的追求,对奢华生活的向往也是致她与死地的重要原因。人的欲望无法被满足。她却完全不顾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一昧满足自己奢侈的欲望,造成欠下无底巨债,向两任情人求救无门,甚至所有人都拒绝了她,这时的爱玛,无法面对身败名裂,一贫如洗,的生活状态,选择服砒霜自杀。她的直接死因让我想起那些因网贷而死的年青人。同样是不能遏制对物质的向往,时隔一百多年,爱玛的悲剧依旧不能警醒那些无法克制自己人性弱点的年青人。

如今各种分期付款,各种网络小额高息贷款比比皆是,当我们渴望的某些东西,比如新手机,昂贵的护肤品,各种奢侈品等,只要有它们的存在,就不可望而不可及,今天的享受用明天的钱来支付,可是明天的钱又用什么来支付呢?总有一天出现资金链的断裂,当物质的欲望被过分满足,他们必将面临身负巨债遭受巨大精神压力的折磨。

同样的悲剧上演过很多次,当一条条年青而鲜活的生命被自己的欲望吞噬的那一霎那,他们一定有着和爱玛一样的悔恨。

结语:爱玛死了,他忠实的丈夫夏尔为她伤心至死,两个冷酷的情夫却活得非常滋润。合上此书,我没有像福楼拜一样为爱玛的死痛哭流涕。就像福楼拜说的,爱玛必须死,其实她的死对她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夏尔对她再好,也挽回不了她那一颗流浪在爱情里的心灵。

爱玛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她纵然不是遇到了玩弄女性成瘾的小庄园主罗多夫和书记员莱昂,她也会遇见其他的男人,也必将与他们产生不可遏制的感情纠葛。爱玛爱的是爱情本身。她对爱情的需要就像厨房案板上的锂鱼渴望水一样。

夏尔与她的婚姻是对她生命的一种桎梏。她要么在不伦的情欲中死去,要么在乏味的婚姻里枯萎,这二者必居其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包法利夫人》原型批评
包法利夫人 | 爱情小说是女人的色情片?
不论是贪钱还是好色,轻薄的爱情都没有好下场
龙门阵 | 幻想与现实:包法利夫人的悲剧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读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悲剧的包法利夫人告诉我们:人生没有弯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