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5年入院3次,背后病因不简单

患者反复来院就诊,这例室壁瘤的原因,也许你根本想不到……

“卷首语”

《读心术:学习心脏病诊疗的真功夫》,是“医学界心血管频道”和“哈特瑞姆心脏之声”联袂推出的精品栏目。

该栏目邀请北京朝阳医院刘兴鹏教授和田颖教授,精选有教学价值的案例进行解读,每半月更新一次,于层层剖析中掌握临床“读心术”,于抽丝破茧中练就诊疗“真功夫”,旨在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帮助临床医生提升诊疗水平。

新年伊始,让我们先来熟悉下这份病例:

病例介绍

2015年 患者首次就诊:

男性,52 岁;

主诉:

突发性胸闷3年;

现病史:

间断胸闷,位于胸骨后、伴咽部疼痛、休息5分钟可缓解;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3年,最高160/110 mmHg,发现糖尿病1个月;

个人史:

吸烟30余年、每日20支,饮酒30年、每次250 g;

家族史:

姐姐28岁死于“心脏病”,具体不详;

查体:

心肺无明显阳性体征。

入院查心电图如下所示:

图1:窦律,左室高电压(5 mm/mV),高侧壁、前侧壁ST段下移伴T波倒置

心电图似乎提示存在左室肥厚及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的可能,于是进一步查心脏彩超,可见左室心尖部心肌增厚­­、左房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

为进一步排除缺血相关疾病,遂进行了冠脉造影的检查,可见轻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图2:患者2015年心超及冠脉造影的结果

初步诊断:肥厚型心肌病 (心尖肥厚型)、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 。

当时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降脂、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率及降低心肌氧耗、依那普利降压、阿卡波糖降糖治疗。患者平稳地度过了两年。

第二次入院的时候,已是2017年了。

2017年,患者第二次入院就诊:

患者此次因“饮酒后出现头晕、胸闷、胸痛、咽部紧缩感,症状反复发作、伴黑朦2次”入院,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既往史基本同前;入院查体:心肺无明显阳性体征。

患者发生心悸时的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图3),复查心脏彩超后,提示肥厚型心肌病(以心尖部为著,心尖部中间段厚18 mm,心尖部厚24.5 mm)、左房增大、右室轻度肥厚、二尖瓣返流(轻度)、升主动脉增宽、少量心包积液,建议行负荷超声心动图进一步排除梗阻!

图3:I、II导联呈负向QRS、AVR导联呈直立、V1导联呈R型、V2-V6导联呈QS型,提示室性心动过速

图4:患者2017年复查的心脏彩超

为排除缺血相关性室速,患者再次复查了冠脉造影,并且进行了心肌活检(如图5),造影可见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均无病变、右冠中段管腔不规则、50%狭窄,送活检钳于左心室,取左室室壁组织行心肌活检。

图5:患者复查的冠脉造影结果及其心肌活检组织

心肌活检显示心肌细胞核明显增大、胞核大小不一、心肌纤维交错生长、心肌纤维之间脂肪组织增生,可见部分心肌退变,符合肥厚型心肌病的心肌组织改变。

初步诊断: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肥厚型心肌病 (心尖肥厚型)、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

目前,患者发生室速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原来是与肥厚型心肌病相关!

按照《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律学会(AHA/ACC/HRS)室性心律失常处理与预防心脏猝死指南》中的推荐,对于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其预期寿命大于1年,若为室速/室颤所致心脏骤停生存者,或持续性自发室速导致晕厥与血流动力学障碍者,推荐植入ICD(I级、B-NR)。

图6:《2017年AHA/ACC/HRS室性心律失常处理与预防心脏猝死指南》

该病人符合单腔除颤器(ICD)植入的I类指征,遂进行了ICD的植入术。然而,在ICD植入后的当晚,患者却在熟睡中被电击惊醒,心电监护示:室性心动过速、心率150次/分(图7),2分钟内ICD竟然放电6次,考虑交感电风暴!

急查血钾为4.6 mmol/L,给予冬眠合剂镇静、艾司洛尔泵入抑制交感活性。

图7:ICD植入后的室性心动过速

同时,我们对ICD进行了程控,并将ICD的ATP功能调整至140次/分,给予盐酸胺碘酮 0.2 g tid、美托洛尔缓释片 95 mg qd、劳拉西泮 0.5 g qn等辅助强化药物治疗。

图8:对ICD进行了程控及参数调整

于是,患者又安稳地度过了两年……

2019年,这是患者的第三次入院:

患者因“近期发作心悸、头晕、胸闷、大汗、一过性黑朦、伴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每日发作1-3次,持续数秒”入院,程控示持续性室速,最长34s;既往史基本同前;查体:心肺无明显阳性体征。

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室性早搏,呈间位性 (I、II导联负向、AVR导联直立、V1导联rsR型、V2-V6导联QS型)。

根据室早的形态,考虑早搏可能来源于左室心尖部。初步诊断基本同前,仍考虑肥厚型心肌病相关性室速。

图9:窦性心律 室性早搏 呈间位性

再次复查心脏彩超示:肥厚型心肌病(心尖肥厚型,以中部-心尖部为著,最厚23.6 mm)、左室中部梗阻、左室心尖部室壁瘤形成(收缩期左室心尖部向外膨出,范围约22*22 mm)、左房增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二尖瓣返流(轻度)、心包积液(少量),建议左心声学造影进一步明确室壁瘤及大小、除外有无血栓形成。

因患者已植入了ICD,无法行心脏MRI检查,故选择左心室声学造影,见左室中部梗阻、左室心尖部室壁瘤形成,未见充盈缺损(图10)。

图10:患者2019年的心脏彩超及左心室声学造影

按照《2017年AHA/ACC/HRS室性心律失常处理与预防心脏猝死指南》中的推荐,对于非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若持续单形性室速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导管消融可以有助于减少室速发作及ICD放电(IIa级、B-NR)。

图11:《2017 AHA/ACC/HRS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

我们建议患者进行导管消融,并在术前进行了左心室造影,可见左心室中部梗阻、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形成、呈肥厚型心肌病典型的“芭蕾舞脚样”改变。

图12:导管消融术中的左心室造影

在术中标测时发现,患者的室早并不多见,而左室心尖部的室壁瘤区域有明显的低电压区(红色区),与左室正常区域的电压移行区域(黄绿蓝处)不同,可能为致心律失常的基质。

移行区域可见低电压的碎裂电位,并对此区域进行了起搏,发现与室早/室速的心电图接近,于是对其进行消融及基质的改良,反复诱发后无室速发生。

图13:对致心律失常基质进行标测及消融改良

最后,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HCM)是指病因不明的、主要局限于左心室乳突肌水平以下的心尖部肥厚(心脏舒张期的心尖部心肌厚度≥14 mm)的肥厚型心肌病,是由日本首次报道的肥厚型心肌病的一个亚型,病变主要累及左心室心尖部,右心室较少受累。

图14: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影像学特点

ApHCM的心电图特点:对称性巨大倒置T波是ApHCM的特征性表现,主要出现在中胸及左侧胸前导联,最深可达4.0 mV以上,酷似“冠状T波”,典型时呈Tv4>Tv5>Tv3,部分病例在左心室心尖部形成室壁瘤时,R波电压可由高逐渐变低,并出现异常Q波,ApHCM的心电图异常表现常早于超声心动图的异常改变。

再来总结一下ApHCM合并心尖部室壁瘤~

有国外文献报道,日本的肥厚型心肌病发病率为15%,其中ApHCM占25%,非亚洲人群仅占1%-3%,家族性ApHCM的发病率为6%,ApHCM可出现左室中部肥厚梗阻合并室壁瘤,50%的ApHCM可出现室壁瘤。

原来,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出现左室心尖部室壁瘤的现象并不少见!

与无心尖部室壁瘤的ApHCM患者相比,其猝死的风险显著增加(每年4.7% vs 0.9%),若出现猝死及猝死家族史、室性心律失常等情况时,建议植入ICD进行一级或二级预防。

图15: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分类图

小 结

  •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尖肥厚为特征的肥厚型心肌病,具有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在亚洲人群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发病率较高;

  • 合并左室中部肥厚梗阻时,易发生心尖部室壁瘤、室性心律失常,增加猝死风险;

  • 有晕厥的高危患者建议植入ICD预防猝死,对ICD植入后反复放电、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室速射频消融;

  • 合并心尖部室壁瘤时血栓风险明显增加,需持续抗凝治疗。

专家介绍

田颖

田颖,医学博士后、副主任医师,现就职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是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创始人之一。

田颖大夫心脏查房时间:一个病人可能有多个症状,每种症状又可能有多个病因,医生如何打破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抽丝破茧找到解决患者当下问题的有效疗法,“田颖大夫心脏查房时间”,在哈特瑞姆心脏之声每周二15分钟,1个临床案例,培养您的全面诊疗思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ST-T改变、T波倒置就是心肌缺血冠心病吗?
【病例分享】姜宏磊:“黑桃尖”——肥厚型心肌病一例
高手来战|肥厚型心肌病or 运动员之心?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为何发生了室壁瘤?阜外医院赵世华等研究
肥厚型心肌病检查和并发症分别是什么
容易漏诊和误诊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plus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