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代玉器总集3

螭纹龙首玉带钩 元代

长9.9、宽1.8厘米

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玉质青白色,不纯净,尾端有赭红色沁。钩首雕龙头,龙头较长,额部大,双角后伸,如意形鼻,火炬纹浓眉压眼,五官集中于头的下部。钩身作琵琶形,螭虎贴伏其上,身有中脊线,前两肢前曲,后两肢一前曲一后蹬,后蹬腿犹如张开的弓,爪部呈握拳形,肩、臀、四肢关节处饰卷云纹,长尾分叉卷曲,后腿用阴线刻毛发纹,粗犷豪放,元代螭虎特征显著。底部有椭圆形纽。

龙首莲纹玉带钩、绦扣 元代

通长10.5、最宽3.8、高2.3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白色,曾经火烧,表面原有红褐色玉皮。钩首扁平,雕为龙首,双眉卷曲上弯,独角分叉。带钩腹部宽大,巧妙利用玉皮颜色进行俏色,高浮雕、透雕莲花荷叶。钩背有荷叶形钩纽。与钩相配之绦环一端镂雕龙形,龙张口,鼻上翘,素身长发。环则浮雕云纹,环内配合钩首的穿入雕琢凹凸起伏。钩环套接十分契合。此带扣元代常用于便服腰束绦带之上,钩环纹饰常常统一,互为一体,不仅实用,而且还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胡人戏狮纹玉带板 元代

长6.45、宽5.1、厚0.7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白中泛灰,细腻温润。单面雕,主体为身着窄袖、短袍、高靴的胡人戏狮的图案,上部饰祥云纹。为元代带饰的常用题材。采用钻孔深雕法,线条简洁粗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胡人戏狮纹玉带板 元代

长6.7、宽6.2、厚0.7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青白色,细密光洁。正方形,扁平体,缘边浮雕一道凹槽,框内为压地隐起雕琢,胡人一手摆动飘带,一手抛球逗耍,狮子呈跳跃舞动状。背面光素,有四组牛鼻孔。构图逼真,生动活泼。

螭纹龙首玉带钩 元代

长8.5、宽2.4厘米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

玉质白色。琵琶形,高浮雕。龙首形钩首,长眼,粗眉上卷,宽鼻,张嘴露齿,头顶长双角,长发。腹上雕一小螭龙,爬行其上与龙头相对,螭头额宽阔,眉、眼、鼻、口都集中在面部下方,仅占三分之一,颈下弯。其意为“苍龙教子”。背面有长方形环纽。

双螭纹玉带板 元代

长5.3、宽4.4、厚2.2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俏色饰双螭,双螭呈墨色。四边委角,减地浮雕子母螭相互缠绕。母螭额骨高而宽,宽额上刻有阴刻线一字纹,身体多处施重刀,前爪显得无力,后腿呈弓形;小螭毛发长,从后脑披至肩部,双螭都用细长阴刻线和二字纹表示脊线和肋骨,造型生动,元代螭虎特征明显。

龙首玉带钩 元代

长8.9、宽1.6、厚0.6厘米

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玉质青色。钩体呈琵琶形,钩首为龙首,钩身琢出三道凹槽,钩身下有一银锭形纽。

胡人戏狮纹玉带板 元代

长7.65、宽5、厚0.4厘米

现藏于杭州历史博物馆

玉质灰白色,有黑紫色斑带。单面浮雕,内容为胡人戏狮图。工匠将贯穿于玉石中央的黑紫色斑带俏雕成连绵的群山,其间点缀两朵如意祥云,构思巧妙,造型淳朴。背面四角各有一用于缝缀的穿孔。

螭云纹玉带扣 元代

通长10.2、宽4.9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白色,有黄色沁。此玉用一块玉料雕成一钩、一扣,二者可扣合,背后部琢成璧形,雕钩者璧面上高浮雕一蟠螭,螭首略方,方眼,额上有一竖纹,身向上后卷,雕扣者侧璧面浮雕勾连云纹,边出廓浮雕云形花纹,以细阴线刻饰花蕊。此玉设计别致,两玉片可张合自如。

胡人戏狮纹玉带板(7件) 元代

桃形饰:长5.8、宽5.4厘米

铊尾:长10.7、宽6厘米

方銙:长6.8、宽5.9厘米

现藏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玉质白色,温润光洁。剔地浮雕狮子和驯狮人形象。人物与狮子相互呼应,神态各异。狮子或卧、或跃、或奔、或行,人物则着异域风格的服装,或与狮子共舞,或自己踏歌而舞,生动自然,情趣盎然。

雁纹玉饰 元代

宽5.3、高4.5、厚1.8厘米

现藏于安徽省文物局

玉质青色,沁成鸡骨白色,有牛毛沁。带板作委角方形,以深雕法琢穿梭于花朵中的大雁,以阴刻线作纹饰,大雁展翅欲飞,栩栩如生,花朵用斜削和打洼手法表示。整器构图疏密有致,雕工精细。

云龙纹玉尾 元代

长9、宽5.5、厚1.7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黑白两色。器体呈长方形,扁平。正面根据玉料颜色的不同巧雕龙纹和云海纹。在一火焰形开光内,浮雕一龙,龙菱形眼,嘴前伸,龙发下飘,细颈,身体扭曲,尾压于后腿之下。墨玉部分浮雕海水云纹,海水中凸起连绵的山脉。背面平整无纹,四角各有斜穿小孔一对。此器利用黑白玉色巧雕而作,匠心独运。

玉带环(3件) 元代

左:长4.5、宽3.2、厚0.9厘米;

中:长4.1、宽3.2、厚1.2厘米;

右:长4.9、宽3.5、厚1.4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左:玉质青色,细腻温润。此器为长方形,四边委角,周边起细框。中间图案为减地浮雕龟纹,龟口吐祥云,云角较长,云头较小,形成流云状,龟背部用阴刻线刻龟背纹。背面平整光素。下方有一扁圆形环,可悬挂系物,侧面挖空呈长方形孔洞,便于横穿革带系。中:玉质青色,夹有黑色小斑点。该器为长方形,四边委角,多层透雕而成。正面凸起,镂雕花卉、枝叶,叶子上还采用深、浅两种阴线表现筋脉,图案简练紧凑。下有扁圆形环,可供挂系物品用。背面光素,周围有边框。侧面留有矩形孔,可供穿带。右:玉质青白色,夹有黑色小斑点。此器为长方形,四边委角状,周边起细框。中心减地浮雕瓜叶纹,瓜上用浅阴刻线表示瓜瓣,瓜叶上用阴线表示叶脉。下有扁圆形环,可供挂系物品用。背面平整光素,侧面留横贯矩形孔,可供穿带。

鹘攫鹅纹玉带环 元代

长7.2、宽6.2厘米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玉质青白色,有黄褐色沁斑。在椭圆形托环上高浮雕、镂雕海东青(鹘)捕天鹅的“春水”图案。一矫健有力的海东青(鹘)正啄住仓皇逃窜的天鹅,充满紧张肃杀之气。“春水”玉之题材虽滥觞于辽契丹族的“春捺钵”,但目前辽代此类玉器还未有出土,所见多为金元玉器。此玉两侧均有长方形隧孔,应为束带中所用之带环,可供带钩或绦带穿过。

玉带饰 元代

左:长3.8、宽2.8、厚1.7厘米

右:长4、宽3.8、厚1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左件:玉质青白色,温润无瑕。器呈长方形,四边委角状,两面纹饰相同,中心透雕枝叶及桃纹,桃子中心用刻痕较深的阴线分为两瓣。侧面有横贯矩形孔,用于穿带。元代玉匠在方形玉器的处理上,委角的处理非常得体。这种将硬挺的直角变为流动的委角的做法,使元代玉器的造型、线角显得十分优美。右件:玉质偏黄色,有褐色绺纹。器为近正方形,四边委角状,深层透雕而成,上部雕一盛开花朵,花瓣卷曲深凹,下部为一对舒展的花叶,花瓣和花叶上均有细的阴刻线,丰满生动,刀法粗犷有力。背面光素,挖圆形孔,四周留边框。侧面挖空留长方形孔洞供穿带用。

鹘攫鹅纹玉带饰 元代

长7、宽4.6、厚1.1厘米

现藏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

玉质偏黄褐色。此带饰以“春水”图案为主题,描写天鹅为了躲避鹘(海东青)的追猎慌忙藏匿于花草丛中的情景。画面上天鹅长颈弯曲,躲藏在枝叶交错的荷叶丛中,海东青向下俯冲欲啄其脑。场景生动传神,工艺方面以多层镂雕的技法处理,加强了玉雕的深厚度,凸显立体效果。下端背面有挂扣,供系物用。

灵芝纹玉带环 元代

长3、高3.9、厚1.1厘米

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

玉质白色。四边委角,器面中间图案为减地浮雕一灵芝,灵芝用阴刻线深雕,立体感强。下有一鸡心形挂环,可供挂系用。侧面有横贯矩形孔,用于穿腰带。

鹘攫鹅纹玉带环(2件) 元代

宽4.5 厘米

现藏于首都博物馆

玉质青色,含白斑。一套两件,玉质相同,器形相近,纹饰相对。委角长方形,侧面有长方形穿孔用以贯穿皮带,一件下面附提携环,背面平素。正面宽边框内饰以浮雕鹘捕天鹅图。天鹅伸长了脖子在水草中穿行,鹘则早已看准目标,收起双翅,向着天鹅的头部俯冲下来。画面准确地捕捉到鹘抓捕天鹅时最紧张、最精彩的一瞬间,反映出设计者和制作者非常熟悉生活。委角方形、提携环上带壸门状缺口,均为元代常见形式,纹饰生动,风格粗犷,特别是动物细部雕工与辽金时期“春水”纹饰更加接近,绝无明清时期的矫揉造作之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宝档案
百件馆藏传世精品玉器:一部直观的元代玉器史
这块玉是做什么用的?
中国传世玉器全集—清代篇(二)
中国传世玉器(清代篇)
玉器入门知识大汇总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