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剩余价值的来龙去脉及其意义

作者:韩妙第

日期:2015115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最伟大的两个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和核心。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剩余价值实质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工人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这就是著名的剩余价值规率。

剩余价值的理论中,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其主要内容是劳动力成为商品时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增加剩余价值的方法是提高剩余价值率基本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产生的观点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需要和目的。因为资本的本质便是追求利润(剩余价值)。如果没有利润(剩余价值),资本所有者便无法维持和扩大其生产,也就无法达到(或实现)其所追求的目标(诸如生活上的物质需求和文化上的精神享受)。

要生产剩余价值则必须生产使用价值。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物质承当者。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具体劳动改变了劳动对象的物质形态,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并把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转移到了新商品中。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又形成了商品的新价值。如果形成的新价值只仅仅等于资本所有者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则断然不会有剩余价值的产生,资本家也是无法接受的。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实际上,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必要劳动时间(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劳动时间(用于无偿地为资本所有者生产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就在于被资本所有者所购买的劳动力的特殊性,即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创造的价值量大于劳动力的价值,资本家按商品价值出卖商品,不仅收回了资本价值,而且获得了剩余价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P71) 

资本所有者为了获得更大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一般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人阶级斗争的深入,资本所有者调整了其剥削雇佣工人的方式,即在工人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达到其生产剩余价值的目的(剩余价值的生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就日益突出了。【】论述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_好搜问答;(http://wenda.haosou.com/q/1369111487060737)

二.生产关系内涵解读

在生产活动开展的时候,自就有了一个社会组织的关系存在。在这样的社会组织关系中,有的是领导组织者,有的是协作管理者,还有的是生产参与者。人类所以愿意形成这样的组织是基于首先作为一个生产行为他需要领导者。如果无人领导的话,这些协作管理者与生产参与者将会处于无事可做的闲置状态。也就是说,劳动者的生产力无法进行交易。即如果一个群体没有领导者的话,诚如中国的“群龙无首”成语所说,以致会形成“树刀猢狲散”的结局。所以,在群体关系中如果没有领导者带领成员一起进行有目的的生产时,群体中的所有成员将无所事事的闲下来,劳动者的生产力将浪费。

其次,在企业生产的整个过程,都是资本家一手敲定,处于主动地位;一个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等,都是由资本家支配;雇佣工人在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并且,雇佣工人也没有这么强大的能力来支持其在企业的生产上做出决策性。相反,这个权利在资本家手中,但是没有用好,甚至决策错误,那么雇佣工人生产出的产品将不被市场接受。这样的产品不仅仅浪费自然资源,也将浪费雇佣工人的劳动。

第三,作为雇佣工人缺乏优良的技术,或者在质量上不负责任,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这同样也会让资本家蒙受损失。甚至可能倾家荡产。遇上这样的状态,剩余价值何从谈起?

第四,在这样的群体中,资本家与劳动者关注的角度不一样。资本家不仅仅要建立一个生产产品的系统,还要负责落实生产资料,劳动者的技术培训,产品的市场营销以及产品的销售定价系统,一个质量管理的系统与之平行,更要付诸一个产能效率提升的系统存在,以提高劳动效率。当然,作为一个劳动者也有可能在这七个环节中都参与,但是他的责任与资本家的责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第五,在这样一个产品的生产系统中,作为资本家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让这么一个生产产品的系统有效地运转起来,并且能够与外界进行竞争而不失败。因为唯有在竞争中取胜,剩余价值才能够产生。如果竞争失败,整个企业也将破产倒闭。那么资本家与劳动者相比,将会更显得人生的失败。

三.劳动的简单与复杂

在经济活动中,任何一个生产系统都会存在着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这两个劳动之间要求的能力素养有着天壤之别。简单劳动所能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复杂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也存在着天壤之别。例如一个生产螺丝钉的车工和一个生产航天飞船导航系统的工程师,他们之间的劳动难度系数就显得天壤之别,相对而言,他们生产的剩余价值也将会表现出巨大的距离。同样是生产一辆汽车,一个生产汽车外壳的劳动者和一个生产发动机的工程师相比,他们之间生产的剩余价值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当然,如果一个售货员的劳动与一个不断生产软件的劳动者相比,他们之间生产的剩余价值也呈现出巨大的差距。所以这样比喻想说明的是,作为劳动他们有低技性、中技性和高技性三个层次。

1低技性:

就是以手工为主,进行物品制作的技术范畴。例如古代的钻木取火、木匠、铁匠等制作铁器和木器以及描摹、拼贴、斩刻等体力行为创作的作品均属低技性作品。即以体力为主,付诸于各种技能的生产劳动形式。

2中技性:

中技性的技术发明主要体现在工业革命肇始,为18世纪晚期及上一世纪下半叶的技术、社会、经济及文化上的重大改变。机械技术起源于英国,并扩散至全世界。于此期间,基于手工的经济被机械的产业及制造所替代。它开始于纺织产业的机械化和制铁技术的发展,以及因运河引进、道路改善及铁路运输等而产生的贸易扩张。

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工业装备技术、电子电气技术、航海航空技术等等。

3高技性:

以电脑IT技术、遗传工程、基因技术等进行创作的产品均属高技性作品。

数码技术的诞生主要起端于美国,这一技术从其诞生至今约三十年。由于这一技术的诞生,致使人类在近三十年中衍生创造的各种技术超越了人类五千年历史以来所有创造的各种技术总和约三倍之多。

这些技术的表现规律主要体现在复杂思维和超复杂思维,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集体协作攻关才能取得。

若干工具使用的简单思维有机地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工具使用的复杂思维(即复杂脑力劳动技术);

若干工具使用的复杂思维有机地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工具使用的超复杂思维(超复杂脑力劳动技术);

012】改编自“技术_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5517.htm

四.经济活动的系统环节

马克思在进行剩余价值的解析时很遗憾的是没有将资本家当作劳动者。他只看到了表象,即生产场面的轰轰烈烈。却没有看到隐藏着这些表象之后的隐性劳动。作为一个生产组织,资本家和一般劳动者都是劳动者,只是其中分工不同而已。而且资本家所做的劳动绝对不比第一线的劳动者分量轻,更因为是资本家的前期劳动加上各种生产要素(资本)的投入,才能使得生产这样的经济活动得以展开。

人类是群聚性质的社会性动物,作为社会活动主要进行生活物品的创造。在经济活动中,生产行为、交易行为以及消费行为是最重要的三大行为。但是作为任何经济活动都包含着决策、组织、生产、流通、积累、清算、分配、消费、转化这九个环节。当然,整个经济活动会随着主客观状态而不断作出调整和变化,有些环节会并存在一起,有的活动可能存在着隔离状态下的并联。所以,原则上还是以上述九大环节来界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也就是说,剩余价值的实现起码有着这么九个环节。即在生产线上进行产品的生产只是整个产品实现剩余价值的一个环节,而其它八个环节也必不可少。如果没有其它八个环节,自然剩余价值也无从谈起。而且将九个环节简化为二个环节,简单地将其他劳动者的劳动进行否定,是对其他劳动者的劳动毫不尊重。而且将整个生产产品的系统行为都归结到生产线上的劳动者,并且由简单地将之归纳为““如果整个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对于其他环节劳动者的劳动视而不见,这样的论点当然是无法存在的。

显然,剩余价值的创造是由决策、组织、生产、流通、积累、清算、分配、消费、转化这九个环节所有参与的人共同创造的,而不是仅仅在生产第一线的生产者创造的。所以,马克思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出处也无法成立,并且是典型的伪学术。

 

五.剩余价值的意义

记得前几年有一篇报道说前任的国家领导人到了云南的老少边远地区去考察,发现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非常差,其中一位农民经济状态又非常窘迫,于是这位领导人向这位农民赠送了一头可以耕地的牛。时隔二年之后这位领导人又去了当地,恰巧又拜访了那位受赠耕牛的农民。结果发现那位老农的竞技状态并未改善,而那头耕牛也没有了,就问这位农民什么原因?老农说:“耕完地之后,牛被杀了吃掉了”。所以,老农始终停留在赤贫境界。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农民如果没有一个生产的欲望和诉求的话,这样的生产工具对他而言不是生产工具。而且,他还没有说出另外一个原因,即在农闲时间,一头牛每天要吃掉不少的饲料,还要人在这头牛身上花去不少的时间进行照顾。试想一下,如果是一个懒惰的生产者,它会在牛身上花去很多时间去照顾这样的生产工具吗?

而且,马克思对于人的社会群体属性亦即关系性质忽视了。自然也没有洞察人性。因为在社会群体中,即使一个大的群体还会有着若干个小群体组成。而且,人的社会圈是通过以家庭为基础,以朋友网络,以事业核心,融贯其中的亲情、友情以及同情等情感要素。因为人的社会关系属性决定了其在社会利益的分配中所能够得到的份额。所以,具体落实到利润分配的时候是建立在第一层面,权益层面;第二层面,关系层面;第三层面,要素层面;第四层面,贡献层面;第五层面,需求层面。当然,如果利润均等的分配之后,作为某项新技术的开发将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从而无法有效的提升劳动生产率。

剩余价值的积极意义何在?

人类社会的进化历史事实上就是一部剩余价值的积累历史。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剩余价值的积累,人类由此有了闲暇的时光,并且能够利用这些闲暇时光进行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发明。通过这些全新的生产技术不断的用于生产实践,从而大幅的制造剩余价值。而如果按照马克思的思想将那些剩余价值完全均分。甚至绝大多数给了雇佣工人。那么哪些雇佣工人会致力于利用闲暇时光来发明生产技术吗?并且正是因为人类的自私性和对剩余价值的占有欲望,导致了不断地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剩余价值的不断地积累又促使人类在分配上不断地反哺回馈生产者,促使生产者掌握更高的技术,从而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唯有如此,人类将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而人类的文明事实上也就是财富的积淀。事实上,如果是真的没有剩余价值的积累,人类将由此裹足不前,始终停留在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因为一个勤劳的劳动者和一个懒惰的劳动者之间在创造剩余价值方面也存在着天壤之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根据剩余价值理论,利润来源于资本家剥削工人而创造的剩余价值,那亏损是谁创造的?
《资本论》把资本的的利润定义为剩余价值,而生产商品是由劳动者使用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完成的,商品通过市...
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家是怎样剥削工人的
资本的双重性质
剩余价值[应用于经济学学科的理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