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引导民宗界开展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实践与思考
引导民宗界开展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实践与思考
 
 
 
慈善公益事业是一个国家、社会和民族文明程度的象征与标志,引导民宗界开展社会慈善公益事业,为社会多做善行善举,便更多的人群得到关爱和帮助,既是宗教自身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教会主动融入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根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我市民宗界在救灾、济贫、助残、安老、教育、卫生、环保、公共设施建设等公益慈善事业方面投入累计近2400万,用于积善基金会、慈善超市、安养院、诊所及其他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投入资金及固定资产达2550多万。
一、组织民宗界开展慈善公益事业的多路径
我市在引导民宗界开展公益慈善事业方面大胆探索“政府倡导、团体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新思路。通过政府、民宗工作部门、街道、社区等牵线搭桥,借助团体、宗教场所平台,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鼓励信教群众热情参与到社会服务和公益慈善事业中来。宗教界自身结合“按需捐助、多方互助、物质扶贫、精神解困”的工作思路,通过慈善基金会、慈善超市、养老院、医疗诊所、图书馆等形式,采取资金捐助、物质帮助和精神慰藉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公益活动,主要通过赈灾扶贫、助学助残、慰问孤寡老人等开展慈善帮扶,范围涵盖到教育、文化、艺术、体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宗教界开展社会服务和公益慈善事业主要以团体或者场所为单位。那些相对固定形式的慈善基金会、慈善超市、养老院等机构,像寒山寺慈善超市、苏州市佛教协会下属的安养院等机构都具备一套完整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参照社会上一般的公益慈善机构进行管理,有专职的管理和工作人员,有财务收支制度,有募捐管理规定,有的还成立了理事会。对于经常性的、相对固定的一些捐助项目像“助学广场”、“为城镇特困户少数民族困难户献爱心活动”等等,每年都举行的一些慈善捐助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每年年度经费预算都作为预算支出项目,有专项资金保障。对于突发性、临时性的一些捐助活动,数额较大的捐助,由各宗教团体牵头并组织实施,一般性捐助由各宗教团体或者场所自主决定。多年来,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都能按照各教团体章程、场所管理办法和有关社会捐助的相关规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在财务管理、资金运作和费用开支上加大管理力度。
正因为如此,我市民宗界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不仅形式多、范围广,而且逐渐形成了一些品牌项目。像寒山寺慈善中心、慈善超市、吴江迦南托老院、圣地安养院、昆山的“慧聚慈善救助中心”等,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民宗界在修桥铺路、损资助学、植树造林、施医施药、赈灾扶贫等方面做出的成绩,被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一支重要和有益的补充,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欢迎,得到了党政部门、社会慈善基金组织以及各界的认可。
二、当前民宗界从事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存在的问题
回馈社会、服务人群是各大宗教的优良传统,但由于五大宗教目前发展的水平参差不齐,因而在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上的投入能力不一,这在整体上制约了宗教界开展社会慈善服务的水平。就全市而言,宗教慈善公益活动专业化程度低,活动形式松散,局限于传统慈善模式,尤其是缺乏从事慈善公益活动的专业人员;开展慈善公益活动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等,主动意识不强,被动应付多,多为突发性应对性的捐助;资金来源比较单一,除佛教成立了一些慈善基金组织具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外,其他团体的募捐渠道开拓和维护缺乏计划性和制度性;慈善公益活动内涵不够丰富,物质捐助形式多,心灵慰藉的功能作用还不明显;成效评估机制未建立,注重救助过程,忽视救助结果,影响了慈善活动的深入。
 三、积极构建民宗界形成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有效机制
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从事慈善公益事业无疑是最稳定性的选择,民宗界从事慈善公益内有信念支持、外有信众的基础,于国有政策许可,与民有广泛需求。因此,我们要科学探索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有效途径和工作机制:
1、政府和宗教工作部门应加强有效引导。坚持“政府倡导、宗教团体运作、社会参与”的思路,根据各教不同的发展水平,由各教制定适合自身实际的从事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中长期规划,规划要做到符合社会发展需要、量力而为。政府不仅要扮演引导者和推动者,还要加强宗教慈善与政府救助的衔接,使有限的宗教慈善救助发挥最大的社会功效;宗教慈善活动要强调公益性,淡化其宗教性,把宗教慈善引向社会公益。
2、要加强宗教慈善机构组织建设和管理。实现宗教慈善组织架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监督有力。要建立规范、公开的财务管理和信息披露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重视慈善工作队伍建设,逐步形成具有专业知识的专职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慈善工作者队伍。
3、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筹集资金。重视研究改进宗教传统慈善模式,积极整合资金、人才、专业技术等各方面社会资源,向多样化的慈善资源配置发展。宗教慈善事业的主体是宗教界,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要向社会公布捐赠联系电话、帐户账号,设立捐助箱、功德箱,印制慈善捐助功德证书、感谢信和明信片等,激励广大信众的捐赠热情。
4、树立品牌项目,创新募捐方式。要吸引社会慈善资源,不仅需要公众的乐善好施,捐赠机构的社会公信度,还需要树立有吸引力的品牌慈善项目。妥善处理好慈善项目“输血”与“造血”,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的关系,以最好的品牌效应为社会服务。
 
(作者:苏州民宗局办公室主任、副主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宗教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路径
宗教慈善事业需要加快法制建设
2012年以来石狮宗教界累计捐赠善款达4000万元
鼓励社会服务事工,规范慈善公益活动
“少林慈幼院模式”值得推广
慈善法出台将促宗教慈善“现代转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