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旭
《国殇》是《九歌》中具有特殊风格的一首诗,它的思想内容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
一、这首诗以激越的感情,壮烈的战斗场面的描写,歌颂了楚国卫国将士们的英雄主义精神。诗一开始就描写一场残酷的战斗已进行到十分激烈的程度:“操吴戈兮披盔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首句“操吴戈兮披盔甲”开门见山地把楚国将士披坚执锐的威武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给人以英勇无畏的印象。下面三句正面描写战斗的激烈,战车相互磨擦,短兵相接,旌旗蔽空,众多敌人像云一样漫山遍野,飞落的箭像雨一样密密麻麻。但楚方的军队却冲锋陷阵,毫不气馁,争先恐后与敌人搏斗。“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夸张地描写了敌方力量的强大,说明楚国是在众寡悬殊的形势下进行这场战斗的。因此诗中紧接着描写了敌人猛烈进攻和楚方的失利。由于敌人来势凶猛,众寡不敌,结果使楚军的人马伤的伤、亡的亡(“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但将士们都不肯后退一步,而是“援玉枹兮击鸣鼓”,把战鼓擂的更响。诗中更进一步唱道,“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扶秦王,首虽离兮心不惩:”楚国将士们出征入战时,他们是不想回来,抱着必死的决心参加战斗的。在战斗中就算他们的身首分离了也毫不畏惧,表现出楚国将士与敌人奋斗到底,至死不屈,誓死如归的决心和英雄气慨。
二、《国殇》一诗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诗中描写楚国的将士们在敌众我寡,楚方失利的情况下进行战斗,但是他们冲锋陷阵,英勇无畏甘愿为国捐躯。全诗结尾诗人以极大的敬意赞美了这些勇武刚强、保家卫国的英雄,“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即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说楚国将士勇敢无比,武艺高强,他们始终不可凌辱。他们的身体虽然死了,但他们的魂魄又变成了鬼中英雄,也就是他们的精神不死。诗人屈原高度赞扬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这也是他自己始终不渝的对楚国感情的表现。
正是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结合,使《国殇》具有了深刻的思想意义,读来感人至深。
《国殇》的艺术特点,有以下几点:
1、诗的风格刚健质朴,雄浑悲壮。诗中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场面,表现了对牺牲者的哀悼和歌颂,把战斗写的愈激烈、悲壮,愈能写出战士们的英雄气慨。诗中所表现的刚健质朴,雄浑悲壮的风格,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与《九歌》中的缠绵悱恻的诗歌截然不同,可以说是独树一枝。
2、这诗在短小篇幅中表现极为丰富的内容。全诗对古代战场的激战场面作了非常具体、深刻、生动的描写,对楚国战士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英勇无畏,誓死如归的高大形象作了精雕细刻,对牺牲者表现了深沉的哀悼,热烈的歌颂。由于作者对现实战争作了高度概括,表现了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相结合的深刻内容,因此读来悲壮感人,激人心志。
3、全诗句式整齐精练,语言铿锵有力。
第六个问题,《九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天问》、《招魂》的基本思想内容。在我们课程内容中《九章》、《天问》、《招魂》这三部作品的重要性,稍次于《离骚》、《九歌》,不要求作非常具体的掌握,但对最基本的内容要有清楚的了解。
先讲《九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九章》中除《桔颂》是诗人早年所作的咏物托志的作品以外,其它各篇都是记录了屈原流放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抒写了他的悲愤感情。其主要内容有,
1、激奋地指责腐朽的贵族,昏庸的楚王误国误民的罪行。如《哀郢》一诗,开头就描写了诗人见到郢都百姓因避难而四散逃亡的荒乱景象。“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从表面看诗人是在激愤地质问苍天,为什么要向老百姓发怒降灾,造成人民妻离子散,四处逃亡的惨状。但事实上造成这些灾难的,是楚国昏庸的统治者,这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所以,这几句诗实际上是对误国误民的楚国腐朽统治集团罪恶的指问。因为是他们的腐败政治造成了国破家亡的惨状。在诗中屈原还指责了楚国的贵族在平时只会巧言令色的向君王谄媚献好,蔑视忠臣;但到了国难临头的关键时刻,竟没有一个有气节、有才能的贤臣。而楚王也竟不辨贤愚美丑,任人唯亲,不分忠奸,以至于造成国家的危亡、郢都的失陷,直截了当指出了国破家亡之所在。
2、沉痛地写出了留恋故土的深情,国破家亡的悲哀。在诗中写出了他对楚国和郢都的深沉的恋念,离别故里面对渺无边际的水城,虽然已举起双桨,但仍然徘徊瞻顾不忍离去。船愈走愈远,回头顾望只能望到高大的楸树,心中感到无限哀伤。楸树是楚国国家的象征,诗人望长楸而悲泣,正是表现了对故国的眷恋之情。在这首诗的“乱”辞中悲痛地写道:“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集中表现了怀念故都欲返而不能的愤慨。感情诚挚,深切动人。诗人一面慨叹自己弃志逃荒,生不如死,死不如狐,一方面表达怀念故国至死不渝的深情。
3、表现了自己不同流俗和高尚的志向,坚持理想,失志不渝、英勇不屈的顽强精神。《涉江》也是《九章》中的一篇重要作品,是屈原晚年在江南流放时所作。楚国江南地区开发较晚,僻远荒凉,诗人在流放中经历了艰苦的历程,特别是在进入湘西地区以后,更是独处深山,与世隔绝。但在这样严酷的处境中,他仍然保持顽强的精神。他在诗中用奇特的服饰来表达自己不同流俗的高尚志向,并反复表达了不与楚国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决心。诗中还通过优美的想象,说明自己坚持进步理想,可以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老。其中描写山水景物虽是荒无人烟,幽深清静,但并没感伤的阴影。这就很好衬托了诗人倔强、孤独的形象,表现了他艰苦卓绝、誓死不渝、坚持理想的精神。
《九章》这组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多记实之词,并用直接倾泻的方法表现了诗人复杂的心曲、复杂的感情。语言生动形象,情味悠长。篇章结构跌宕有致,语言随着诗人感情的起伏而变化,能够深深打动读者。
总之,诚笃的爱国思想,优美的情志与感情的力度相结合,是《九章》这组诗歌的主要特色。
文/肖旭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