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商隐无题诗之意境

肖旭/文

在唐代众多诗家中,李商隐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诗人。在他一生所创作的六百多首诗歌中,无题诗代表了他的最高艺术成就。因此,千百年来,论之者必读无题。可是无题诗缺少题旨,诗意隐曲,历来众说纷云,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第一种直斥者,以清代贺裳为代表,贬之为“绮才艳骨”(贺裳《载酒园诗话》),第二种赞赏者,以宋代葛常之和清代冯浩为代表,“但觉情味有余,无所谓语工而意不及者”(冯浩《兼评“蔡宽夫诗话”》),葛常之甚至在《韵语阳秋》中将他的无题诗奉为“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的神妙境界;第三种但以元朝元遗山,明期王渔洋为代表的慨叹派,“独恨无人作郑笺”,“—篇《锦瑟》解人难”。纵观以上论述,我感到,他们的议论似乎都流于空泛,特别是结合具体篇什剖析就更不足了。为此,本文从无题诗的一个具体方面——意境入手,谈一点浅显的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李商隐—生共写了七十多首无题诗作。这些诗篇大多意境朦胧,诗中的形象,初读使人产生恍惚迷离之感,此有人评之为“隐词诡寄”(张采田语)。但是,如果我们细细吟读这些诗篇,那就会给你不同的感受。那种种意象会把你的情感自觉不自觉地引向一个特定的方向,尽兴陶醉。可见,李商隐无题诗意境于艨胧中隐伏着一条情感的脉络,那诗中的形象便是情感的化身。《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便是这样一篇意境朦胧而含情深永的代表作。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岁丝方尽,烛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一开始就为我们造成了一种别离时伤感气氛。情人伤别已是不堪,更何况是暮春时节,百花凋谢的围氛中呢。三、四句诗人没有直白地顺势叙写男女主人公伤别的细节,笔锋一转描绘了“春蚕吐丝”和“烛炬成灰”两个与上联貌似无关的意象。五、六句诗人的笔又回到了男女主人公身上,但这已经是天各一方的时候了。结尾两句诗人用“蓬莱”、“青鸟”这两个意象把读者引向了神话世界。如果我们凭直觉初读这首诗,不免有意象间的联结生硬不谐,跳跃过疾且大的感觉百花凋零,春蚕吐丝和炬烛成灰怎么也不会联缀—起,构成一幅完美的恋人痛别图,然而若仔细吟读,这三个景象和意象便会发出一连串痛苦压抑的情感信息,使读者产生这方面的心理反应和体验,从而利用相似情感的融和力量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这里我们可看出诗人这样的艺术情趣,他不允许读者简单地根据作品提供的景象和意象进行表面化的拼合,而要求欣赏者依据这些景象和意象包含的感情如开头两句的痛苦难耐,三、四句的苦思和绝望,五、六句的关怀和体贴,结尾两句的自我安慰,种种情感溶合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即诗的感情形象),以此来引起欣赏者的某种感情冲动,或痛苦绝望,或苦涩地追求。可见,李商隐无题诗意境确有独特之处。他没有为读者直接创造单一的,有着躯肢,有鼻有眼的具体形象,只是给予了我们一种种心理感觉,一个个感情信息让读者自己去加工处理,自己去创造完善,形成带有个性特征的感情形象。当一个带着爱情挫折经历的人欣赏这首诗,意象和景象中各种感情信息立即会让他与自己的痛苦经历扭结在一织,引起他这方面的感情共振,在他头脑中创造出带有苦涩感伤情调的图像来。而当—个政治上或事业上追求受阻的人读这首诗,意象和景象透露出的感情信息与他的经历结成的画面必然是另一幅面貌。在一首诗中,蕴含诗人某种思想情感的意境是客观存在着的,但是她必须同欣赏者的学识、修养、生活经验以及审美情趣结合起来才能成为完美充实的活的形象,否则,离开了欣赏主体那些“境”、“象”不过是一堆僵死的东西而已。事实上,真正好的艺术她只是为欣赏者描摹一个大概的轮廓,为我们提供—种欣赏的可能,更多的创造要留给每—位欣赏者去完成。美国诗人庞德说过:“艺术就一棵香蕉树一样存在着,你可以观赏它,也可以在树下小坐,也可以摘香蕉吃,还可以把它砍下来当柴烧,你满可以随心所欲。”李商隐的无题诗正是这样一种艺术。他从个人的具体情感人手提炼出人群,甚至人类—般情感,再用具体的事、景、物等(比如上面所引诗中“春蚕”的情思不尽和“烛炬的忧伤绵绵)以实写虚地去拟比这种一般情感。他不考虑字面和画面的连续性,采取纵横跳跃的方法,扩展了感情信息的容量,从而为欣赏者提供更为广阔的回旋余地。因此,我们在分析他的无题诗的意境的时候,大可不必凭着零散的史料和主观臆想按图索骥,去考出其诗某—句甚至某一典事是为谁、为何事而发的,否则便简单地以意境朦胧,文字艰涩蔽之。诗是较高级的艺术,既便如史诗也不例外。艺术规律告诉我们,生活真实距艺术真实还有—段距离,现实生活中情和事进入诗歌艺术领域是经过了严格选择,认真提炼,精心浓缩的,它较多地带有社会人类一般的感情色彩和认识意义,如果以意境朦胧那样对待无题诗作,必然会割断艺术伸向各个领域的触角,限制了欣赏范围,损害了诗的艺术价值。

    么,李商隐无题诗意境腺胧在表现方法上有哪些特征呢贺裳在《载酒园诗话》中说:“魏晋以降多工赋体,义山犹存比兴。”比兴手法的创造性运用是形成其意境朦胧的最主要特征。李商隐善于学习先师屈原、宋玉等人的文学创作经验,从他们那里直接继承比兴手法,且“转益多师”,由《诗经》到齐梁徐、庾,直至乐府民歌他都兼收并蓄,并有所发展。他第一次将比兴方法引入律诗绝句之中,不仅在某些诗句中运用,甚至整章诗全篇运用比兴,比兴中又夹象征,借艺术的形象整体托寓较为概括、抽象的感情内容,扩大了比兴手法运用的范围。《锦瑟》诗:“锦瑟无端五十弦,—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

    诗人用五十弦的锦瑟弹奏的不同乐调来拟比象征诗人走过的坷坎的人生道路,抒发悦、愁、怨等复杂情感。诗中的四幅画面形象地表现了琴瑟演奏出的音乐旋律和节奏,“庄生迷蝶”拟比悠然自得的舒适音感,“望帝春心”透发悲苦低沉的韵律,“珠有泪”比清莹含愁的音响,“玉生烟”比润泽而尚具生气的音色,“适、怨、清、和”四种音乐境界含蓄地象征了诗人对人生回顾的四种情怀。本诗全篇运用比兴,比兴中寓含象征寄托,同时又和拟人比喻手法结合起来,交错复用,使得诗中情感表达得十分委曲。

    在李商隐的另外一些无题诗中,用这种方式婉曲地传情抒怀随处可见:“影响输双蝶,偏过旧畹兰。”(《晓起》),“双蝶”,“旧畹兰”既是比喻又是象征;“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无题二首》“重帏深下莫愁堂”),“神女”,“小姑”均是象征和比喻的运用。“春风白共何人笑?”(《无题》“白道萦回入暮霞”),“为讨翠钗钗上凤”,(《无题》“长眉画了绣帘开”),这些信手摘录的诗句都运用了拟人、象征、比兴等手法。然而,诗人为了达到更佳的艺术效果,又将双关、谐音这些来自民歌的方法引入无题诗的创作中来,并与其他手法密切结合运用。如《无题》“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表面写弹棋局的形状四周低,中心高,实际是写莫近党朋之争,近之危险之意,语含双关;“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题》),利用谐音以“丝”寓思;《无题四首》之二“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香”、“丝”谐相思音,亦语含双关,而其他诗中以“柳”寓留,以“花”托怜者就更多了。双关、谐音不露声色地与其他手法揉合起来运用,又进一步扩大丰富了象征、比兴的范围,同时也深化丰厚了意义内容,从而导致无题诗的意境更加遥深多姿。

    多角度多层次对环境渲染烘托,用暗示的方法处理主观(即意象)和客观的“事物”,塑造情感形象,这是李商隐无题诗艨胧意境在表现方法上的又一重要特征。

    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我们很少见到—个个勾勒得十分具体的自然物象和社会、人物形象,他多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即通过对环境的渲染描绘,时间的、空间的、色彩的、温差的、嗅觉的、味觉的等多层次多角度地透发出各式各样的信息,由欣赏者在自己的头脑中拼合成诗人暗示的形象(注意:这种暗示是经过丰富的想象,渊博的知识,驰骋于天上人间,把美丽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掌故及现实生活,自然景物交融在一道构成的)。对一首好的抒情诗来说,刻自然景物,描绘鲜明的人物形象并非目的,最终点是要将自己内心的各种复杂感受、情绪通过最准确的“对应物”传达出来,从而塑造出情感形象。现代西方“批评派”代表人物艾略特(英国)在对“客观对应物”的阐述中也曾谈到就是把客观事物和背景、事件当作个人特殊情绪的“对应物”,用这些事物和背景来间接暗示情绪,避免赤裸裸地流露实质上是通过象征手段造成特定气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李商隐的无题诗在艺术处理上颇有些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相契合。当然,他的诗与西方朦胧诗有着天壤之别。艾略特在以上的论述中特别强调了“特定气氛”,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在上面谈及的环境渲染和烘托。请看下面这首诗:“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无题二首》之一)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回忆不久前一次参加灯江酒暖盛会的情形。首联作者通过对四种物象的叙写,“昨夜”点明了时间;“星辰”则从斑斓的色彩着眼;“昨夜风”写出了和暖的曛风,在暮色的春天里涌荡的情状,着重从温差上渲染;“画楼”极写楼宇的富丽多彩,五光十色;“桂堂”又状厅堂的桂木馥香,从色彩,味觉的角度烘托。第三联又呈给读者两幅欢快的画面:“春洒暖”,从温度上着笔,“暖”字给人以温热的感觉;“蜡灯红”则又在用色上生花;“红”字既写出了热烈的色调,又兼容了和暖的感觉。首联渲染了一种温和安逸的气氛,暗示了主人公甜美欣羡的情态;第三联烘托了热烈、欢快、醉人的气氛,暗示了一种愉悦、欣喜的情绪。然而就在这样一种环境里,主人公却不得不离开它、连同自己心爱的人儿。这里喜和哀,欢快和失去欢快的怅惘,种种复杂感情都在特定气氛的烘托中暗示了出来,并与欣赏者的感受和想象,经历交织一起。诗中并没有直接描绘出女主人公的形貌和性格气质,但是读者却从环境的描画,气氛的渲染中,接受了诗人暗示的复杂信息,从而拼合成自己认可的那个女子的优美形象。

    利用这种通过特定气氛暗示的方法传情表意的诗在他的无题诗中还很多,比如,《无题四首》中的“来是空言去无迹,月斜楼上五更钟。”描绘了孤冷清寂的气氛,暗示出孤若、寂聊的情感。又如“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描画了漾人春心的氛围,暗示出淡淡的闲愁与浓烈的春情相交杂的心情。另外如《无题二首》之二“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嫦蛾》中的“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等,无不是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暗示出情感形象,从而使诗歌意境“深文隐蔚,余味曲包。”(《文心雕龙·神思二十三)

    创造性地用典和选用带有迷离浪漫色彩的典故,也是李商隐无题诗意境朦胧在艺术手法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李商隐用典繁多,而且善于用典。他无题中的典事不是平摆浮搁,“拘孪补衲,殆同书钞”(钟嵘《诗品》卷中),有如将牛羊之美味补帖于肌肤之表,而是注意理解融会典事之精神,吃牛羊之脯,入于口而溶于血肉。他常妙用虚词,或变换句子结构形式,暗中用典,不露痕迹,使死典僵事成为他诗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正如刘勰所言:“虽取古事,而莫引旧辞……用旧合机,不啻自出其口。”(《文心雕龙》事类三十八)。如“刘郎已恨蓬山远” (《无题四首》之一)中的“刘郎”,本指东汉时刘晨曾与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女,留居半年后回家,复求仙女,已不可寻的传说。“蓬山”,神话中的海上仙山。一句兼寓两事,用“已恨”二字贯通,不但句式活脱,语言上无涩呆板之感,而且使原本故事简单,意义极为平常的传说和神话巧妙地溶合一起,成为—个完美的形象,翻出了新意,—扫旧典中陈旧的内容,将刘郎塑造成了一位栩栩如生,感情丰满的悲剧形象。像这样出神入化地运用典事在他的无题诗中还很多,这里就不再例举了。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无题诗中还创造性地根据题旨的不同,寓不同的意义内容于同一典事,这些也增添了他无题诗意境委婉的艺术效果。

    以上,就商隐无题诗意境方面的四个特征作了简要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与唐代的其他诗人比起来,李商隐更注意在诗中表现心理体验和情感信息传递。其他诗人多通过事物本来的形象的描绘来抒情言志,刻求形象的完美和意境的鲜明,而李商隐却恰恰相反,他有意打乱画面的序列和完整性,把不相关联的形象剪辑在—起,通过形象间的跳跃性,造成—种迷离恍惚的情感境界,以使读者在这境界中接受到这情感的信息,而产生艺术的联想,得到固有的美感享受,这在唐代诗歌创作中是一个创举。他将诗歌艺术的欣赏引向了一个较高的阶段。

    其次,他还注意技法的综合运用,在韵律严格的律诗、绝句中,一首诗里并用比兴、象征、比喻、拟人、双关、谐音等多种方法(如《锦瑟》),这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是绝无仅有的。

    因此,我们说李商隐的无题诗已达到了唐诗的艺术高峰。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那是当之无愧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商隐无题诗有何特点?
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转)
《锦瑟》教学设计
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情调
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下篇)
李商隐的诗歌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