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的“英国总会”
上海的“英国总会”
老木匠 发表于 2005-5-18 16:57:00 
 

过去的时代里,在外地旅行或经商的同乡人往往结成互助性质的“会所”,上海开埠后,外国人在上海开设的私人俱乐部也就相应被中国人称之为“总会”。这种总会前前后后有几十家,最出名的要数英国总会、美国总会、法国总会这三家,号为“三大总会”。

英国总会创办最早,占据的位置也最重要。1852年,在沪的英国人就商量着要设立一个俱乐部。10年后的1862年才付诸实践,在外滩的黄浦滩3号(现在叫做中山东路3号)买到了三亩半大的一块地,花了三万多两银子建起了大楼。

1864年这个叫做Shanghai Club的俱乐部正式开张,在上海居住6个月以上的外国人才可以加入,每年付会费,可以在这栋大楼里就餐、娱乐、借书、会客、举行会议等。主办人是英国人,会员大多也是英国人,所以中国人还是把它叫做“英国总会”。

45年后,有钱的俱乐部会员再次发起募捐,花了25万两银子,把旧楼拆了,建起钢筋混凝土结构、石构外貌的新大楼。1909年落成的这栋新大楼,式样是英国文艺复兴式的,里面的设备是当时最高级的:有直通4层的电梯,厨房有冷冻、冷藏设备。

当人们从外滩看过去,这栋楼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大门上有一个出挑7、8米的铁格玻璃大雨蓬。走到雨蓬下,进入大楼后有一个不大的扶梯间,从两面的旋转而上的石板扶梯上去,进入大厅。由于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厅的跨度很大,显得很开阔,左手边就是一个100英尺长的吧台,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这个吧台都号称是远东第一长度的吧台。直到20世纪30年代,所有有关上海的外文导游手册里都会提到这个吧台,靠在这个吧台喝过酒,才算是到过上海。比如美国著名的汉学家费正清就在他的回忆录里特地提到他到上海后的这个经历。右手边可以看到有着铁栅栏门的老式电梯,直到20世纪末仍然可以使用。围绕大厅有餐厅,大厅的二楼有弹子房、阅览等房间。三、四楼则是一个旅店,可以入住。

1949年后,这栋大楼理所当然地被收归国有。50年代后改为国际海员俱乐部,接待到上海的外国海员。70年代初在外滩的另一边建了新的海员俱乐部,这栋楼就改为“东风饭店”,在建成半个世纪后,普通的上海人终于可以自由踏进它的大厅。80年代末,上海的第一家美国连锁快餐店“肯塔基”也设在东风饭店的大厅里,就餐的人们排起的长队可以一直延伸到外面的大街上。实在可惜的是,这个快餐店的地方就是原来酒吧,而那个“远东第一吧台”就此被拆掉了。

这栋建筑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1977年9月,我在这个地方花了2/3的月工资,请中学时代最要好的几个同学会餐,并在餐桌上的讨论中下决心决定要参加预定当年11月23日举行的文革后的首次高考。

前几天经过外滩,东风饭店的大雨蓬犹在,可是它的大门却已是紧闭。不知道它的下一个主人是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滩2号:上海总会的前世今生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上海总会
上海总会大楼随笔
外滩2号 上海总会大楼
从上海总会到华尔道夫酒店----图说外滩3号变迁史
清末民初上海景观明信片之十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