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码头与南浦大桥
南码头与南浦大桥
 发布时间:2011-04-26 

作者:施海根
摘自:浦东老地名

    浦东南码头原是黄浦江东西段中最南端的一个渡口码头。黄浦江由此一个四分之一圆弧逐渐转为南北向了。南码头之名可能由此而来。浦西的南码头北首多稼路两边,原是一个粮仓,名“积谷仓”,清光绪年间,积谷仓改建为上海医院,即今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南码头是浦西、浦东往返摆渡的一渡口码头,因地处积谷仓之南,故在清代上海人称这个摆渡口为南仓渡。

    浦东南码头一带,原是上海的城乡结合部,黄浦江边居住的有土生土长的渔民、农民,靠捕鱼和种田为生,还有为码头装卸货物的码头工人。塘桥附近建立煤栈以后,装卸时常有煤炭遗落浦江,浦江上就出现了以网拉煤的小船,从此有了船民。时间一久,有的年轻力壮船民当了码头工人,船只长期不修也不行了,便拉上岸去当房屋居住,上海人戏称这种船叫“登陆艇”。总之,浦东黄浦江边原来集住的都是农民、码头工人及其他贫民。新编《南市区志》载:抗战胜利后,南码头路还是一条小街,街上先后开设了恒盛南货油酱店和万春元、陈永泰、陈士兴等几家杂货店,以及原来已开设的数家小杂货铺和点心摊、店。南码头街两旁,自然形成了各个居民点,共有100多户居民。在南码头街东端,有一所公立的南码头小学。

    上海解放后,南码头一带得到逐年发展,20世纪50年代建造了港机新村、溶剂新村等新工房,面积约3万平方米;60年代,在东三街建造了一批简易工房,面积也有3万平方米;70年代建造了三里新村和南码头街一条工房群,面积达21平方米;80年代以来,住房建设的发展更快,数以十记的高层住宅拔地而起,浦东南码头一带已成为一个住宅区。

    南码头渡口,设立于清代康熙年间,1955年,上海建立了统一的轮渡公司。1947年10月,南码头渡口又配置了两艘车轮渡船,相互对开,每艘可载十轮卡9辆过江,1988年全年过江车辆达73万辆。1991年11月19日,南浦大桥建成并通车,车轮渡便停航,结束了南码头的车轮渡航线的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浦滨江
(5)历史遗存“外马路”/外滩延伸“南外滩”
心动了!黄浦江滨江岸边这么多花海
“骑行上海 骑游行浦东滨江绿道”日记(21-03-21)
摇啊摇,从浦西到浦东——黄浦江上轮渡的故事
无敌夜景、绝美日落、“神秘飞船”……这份私藏的魔都滨江美景,统统只要2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