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闲话研究 065 [上海闲话] 马夹袋 — 梅玺阁之幸福生活

  要问网络中的常用词,”沙发”肯定有,”顶”也是一个,”马甲”也少不了,若是排个”十大”,多半名列三甲。网络最重要的就是交流,交流最方便的是论坛,在论坛里发表言论,第一个回复叫”沙发”,以后的回复都叫”顶”。常有人不希望以真身参与讨论,便注册一个或多个”别号”,”别号”的网络术语叫”马甲”。用”马甲”的目的,多半是”防护”,因为怕”挨砖”(”砖头”可能是排名第四的热门词了,指被人痛骂),穿了”马甲”砸不到真身,就什么话都敢说了。

  ”马甲”一词,倒是可以细细把玩一番的,顾名思义,或许是马皮(不是马)做的甲,人穿的,或者是人(不是人皮)做的甲,马穿的。不管怎么说,都是”甲”,既然是”甲”,当然是打仗用的,不过我想以前打仗的时候,马是稀缺资源,不至于杀了马剥下皮来做成甲胄给人穿,马皮最多也就是”马革裹尸”罢了。既然马很珍贵,那么给马穿戴护具倒是顺理成章的,看来,马甲应该是用其它动物的皮革或者金属、陶瓷片串接而成的护具,穿在马身上的甲胄,叫做”马甲”。

  后来,穿在马身上的甲渐渐地成了人的服饰,人们把那种没有领子,没有袖子的衣服叫做马甲,你还别说,和穿在马身上的还真象。

  马甲根据式样和面料,有各种称呼,与西装配套的,叫”西装马甲”,针织棉布的叫”汗衫马甲”,还有种旗袍马甲,长及膝或地而无袖,据说这种马甲加上里面的喇叭袖短袄,乃是后来”海派旗袍”的前身。

  其实旗袍一物,根本就有两种,一种就是大家清官电影电视剧里看到的那种略显雍肿的大袍子,里面是穿裤子的,属于少数民族服饰(Manchu/Qi style),而汉人妇女乃是”三把梳头两截穿衣”,分为上衣下裤的。

  现在常说的旗袍,是”海派旗袍”,就是王家卫电影里的那种。纤薄,时尚,里面不是穿裤子而是穿玻璃丝袜的(如今是赤脚的),这种服装,是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方才在上海流行起来。前时清王朝已经覆灭十多年了。如果说海派旗袍取法于清朝旗人的服装,倒不如说,海派旗袍更多地吸收了西式连衣裙的元素。

  海派旗袍只有可能在上海被发明出来,因为上海既禀承了中国文化的底蕴,又接受的西方文化的风采,于是自然而然地就产生这种高雅而不失美丽的服饰,并且从那时开始,上海的服饰就始终引领着潮流。

  从1925年的上海女学生开始穿旗袍,到最近李安的《色戒》旗袍展示着她的美丽与沧桑。无奈的是,如今太多太多的人不谙旗袍的精髓,叉么开得老老高,领头么老老大,怎么看都是服务员打扮。

  上海人不但”发明”了”旗袍”,还发明了”黄马甲”。众所周知,上海证券交易所有”红马甲”和”黄马甲”两种,前者是证券商,后者是交易所的工作人员。这景象相信大家已经在各种媒体中屡见不鲜了。许多人以为”红黄马甲”制度是因袭了解放前的上海股票制度,也就是说这种制度是”国际惯例”。

  后来开放了,许多人到了国外,发现国外并没有”黄马甲”,难道”黄马甲”只是”中国特色”?

  的确是的,据上交所的创始人尉文渊回忆,当时他决定让所有的人都穿红色的马甲,结果负责采办的人看到黄色也很好看,于是也买了,分别做成红黄两种马甲。及至第一次开盘,已经来不及制作足够的红马甲了,于是尉文渊只能将错就错,倒反而将券商和工作人员轻易地区分开来了。

  据我所知,最早的马甲袋也是在上海出现的,没准那个名字还是我发明的呢,”马甲袋”知道不?对,就是超市里的那种塑料袋,那种袋子呈”凹”字型,记得那是将近三十年前了,有一次,在上海展览馆举行一个”外国包装展”,那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上海人来说,真是千奇百怪、巧夺天工,那时才知道外面的天地有多大。

  那个展会上的大多数东西是样品,只有马甲袋是售卖的,一家日本公司在卖,一角钱一个,那时一角钱是能吃饱肚子的,不过祖母觉得一个袋子能装满十斤沙子而且拎拎还挺结实,就买了回来。

  买来之后,我就突发奇想,叫那只可以拎的塑料袋为”马甲袋”,因为和汗衫马甲很象。

  后来这种袋子多了起来,我坚持叫它”马甲袋”,周围的人都觉得好玩,或者还真是这么一传十、十传百叫出来的呢!

  当然,这只是说笑罢了,不过那第一只的马甲袋,在家中用了十多年,真的很牢,要等用坏了无数”后起之秀”后,它才”寿终正寝”。

  随便提一句,在马甲袋之前,上海用的最多的是”网线袋”,是用尼龙丝编织而成,上面有网眼,每个网眼约有鸡蛋大小,有时胖人穿紧身衣服,身上的肉弹出来,就被人嘲为”象着(穿)了一只网线袋”。

  上海还有种袋子,叫做”麻叉袋”,由于发音的关系,许多人都以为是”马车袋”,以为是专门放在马车上用的,其实这种袋子就是”麻袋”,用麻编织而成的袋子,而”叉”则是指编织成”×”的意思。

  ”马甲”亦名”背心”,最有名的要数”照相背心”,其实那玩意是”钓鱼背心”,因为可以放很多东西,被喜欢摄影的朋友借鉴了。”马甲”亦有写作”马夹”的,乃是错别字,写得人多了,错的也成了对的。

  附:《旧五代史·汉书·高祖纪上》”明宗与人对栅于德腾,时晋高祖为梁人所袭,马甲连革断,帝辍骑以授之,取断革者自跨之。”

(写于2007年12月17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庆祝“三·八妇女节”特别呈现|纪录片《旗袍姐妹》绽放东方之美
上海:旗袍来袭!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又添新藏品!
上海女人大气伐?
旗袍何故屹立于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
久经不衰的女性服饰——旗袍
海派旗袍的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