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程小莹】工人纪念(08.5.13)
    之一。人物。劳动模范在上海工业史上留下了他们的身影——电光源专家蔡祖泉,童工出身,翻身感特强,就憋足一股劲——中国人站起来了,中国的灯也要亮起来!上海新中动力机厂生产能手陈根荣,创造了全市车床最高切削纪录,提前7个月完成全年生产任务;上海机床厂生产标兵盛利,仅用3年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作量;他的师傅、全国劳模李永顺,在1956年底,完成的工作量已经达到了1963年3月;数百次的挫折,王林鹤试验成功高压电桥;173次的失败,徐骏成功开发塑胶皮辊;张梅华为研制中国的“14级”镜磨机床,看着听着摸着砂轮,四天四夜不下岗;居财女,为研制纺机车肚清洁器,宁可全家人喝粥,借钱买器材,在家里的桌上床上摆开了“攻坚战场”;挡车女工杨富珍,为不断革新操作法,怀孕坚持不请一天假,心贴布,布贴心,创造出“84个月无次布”的行业奇迹……

  之二。劳保。我国为了保护工人、职员的健康,关心他们的生活,以保险形式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制度。俗称“劳保”,还有“大劳保”“小劳保”之分。由此而延伸出的劳保用品,一般是工作服、袖套、帽子、纱手套、口罩、大头皮鞋之类。

  之三。工人新村。195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了上海工人住宅建筑委员会。曹杨新村是上海解放后兴建的第一座工人新村。本着“为劳动人民服务”的精神,市政府决定将新村住宅首先分配给普陀、闸北、长宁三个区各工厂的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以及部分住房困难的老职工。第一批新村居民陆阿狗、杨富珍、裔式娟等114位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手捧鲜花,敲锣打鼓,兴高采烈地告别了昔日的草棚和阁楼,搬进了工人新村。同样是上海最早的工房——“两万户”,也迎进了第一批房主。当年上海《新闻日报》在报道“两万户”落成时,连标题都透着止不住的喜气——“上海工人的大喜事”。

  之四。工业题材文艺作品。反映社会主义时期三大革命运动的题材,在城市集中表现为反映工人和工厂生活,甚至有“工厂文学”、“车间文学”之称。几乎涵盖小说、电影、戏剧、美术、音乐、舞蹈等所有艺术形式。扩展名还有:上海市总工会主办的文学杂志《工人创作》、上海工人文化宫话剧队、劳动报副刊等。

  之五。工人作家。新中国培养的工人出身、以创作工业题材作品见长的作家。扩展名还有工人诗人、工人画家、工人歌唱家等。

  之六。“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工人中广泛开展的读书活动。上海市总工会专门设立的“指导委员会”并每年有推荐书目,由此而扩展的活动还有演讲比赛、书评活动、影评活动,以及“文凭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8年前,住这里竟被全上海人眼红!
曾经是上海最时髦的住宅区,住进去的人都很光荣,如今看真的太小
上海歷史——上海百年之最(三)【1941~1960年】
她是全国劳动模范,从工人成为上海副市长,如今91岁身体依然康健
老照片:1972年的上海工人新村
人物传奇 | 杨富珍:从行业神话到“上海制造”宣讲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