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程小莹】少年长风(13.4.7)

80后说相声,喜欢拿自己的小学生生涯开涮。也不招谁惹谁,调侃自己,自嘲,也是一种乐趣。我晓得我的小学生时代,学会记日记。春天里,日记里总是要记录到春游。其中最有写头的,是长风公园,因为有铁壁山,银锄湖。而且小朋友走不远,长风公园相对远,有远足的意思。

和我熟悉的虹口公园不一样,长风公园是个新建的公园。这个地方原来是苏州河的旧河道及其河滨荒滩,1930年,一个叫克罗索夫的白俄,租下荣宗敬名下的东老河土地,开办了丽娃丽妲游乐园,供外籍人士郊游。8·13淞沪抗战,这个地区被荒芜了。1950年代,在东部建了华师大,西部就建了这个公园。里面的银锄湖,是当时上海最大的人工湖。挖出的土堆成了铁臂山,也是这一带的制高点。

少年喜欢长风公园,是因为里面的“勇敢者的道路”,大家争先恐后,去走这样一条道路,以表现少年的勇敢。也就是独木桥、绳梯、深沟等,爬上去,跳下来,终点是山上的一个亭子,再从那里坐滑梯,滑回地面;一身臭汗加灰头土脸。

全上海的少年,大多去长风公园,且还是步行着去的,作为锻炼。早上出发,直奔“勇敢者道路”,一口气走完,成为“勇敢者”后,才心满意足地吃面包、喝水壶里的水;队旗下,唱歌,做点游戏,开个主题班会之类,下午划一个小时的船,再走回家。

过了少年时代,就不大去走“勇敢者的道路”了,人生道路已经够艰辛的了。日记里,还是可以翻到一些记录——铁臂山银锄湖什么的;谁入队了;谁自我批评了;谁捡到了什么什么交给老师了。这时候不需要人物,那些让人不快的人与事儿,基本上就和一只流浪猫在草丛里穿越而过一样,让人觉得可爱或可怜。如今,许多人带着好奇艳羡的目光,打量我们的城市的时候,视点几乎永远是物质与奢华,那些地点,在时尚评论家划定的“时尚地图”上按图索骥,似乎除了这些,就没有任何上海或城市的意思了。一旦离开这些时尚地点,便全然没了底气。

在城市消费主义的影响下,生存空间就这样受到了某种潜在的限制。许多城市生活的真实地点便出了视野,城市生活的精粹反而被忽略了,那真的有些悲哀。我从悲哀里走出来的时候,就像路过长风公园这样的一些真实地点。这些地点为我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源,让我走得更近,是因了城市的基本元素。那些有关上海的写作,为我们解读城市和人的命运。

就这样,长风公园因为人的追索,而有了意味;生活是展开来了,一些繁复的人物关系和细节褶皱,被梳理得很整齐,还注意到日记里写下的“晴”或“阴雨”。日头和落雨,都关联着每一个春游。少量的字词,让人与自然永远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并不一定使人发生联想,只是在时间和空间里挖了一个洞,不张扬地留出个透气的地方,供人愉悦和张望。我呆坐,无意间舒了口气。

到了1980年代中期,那里开始造楼盘,看到广告,都是拿长风公园当做景观了。银锄湖,一览无余之类。而铁臂山呢,渐渐失去了相对的高度,萎缩在高楼群里,矮下去了。像一个长不大的少年,替往昔一少年,孤独地守望着长风公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许耀明|春日漫游长风公园偶记
魅力上海游记12一一上海长风公园
长风公园
重访长风公园(作者:无为之人)
赵志诚《诗语京韵》:长风行
上海长风公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