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彪】阳台:上海人的道场(07.1.16)
上海并不悠久,所以才有那么多曾经栖居的异域人容易留下痕迹,以至多少形成了一点迷人的“混血”相貌,而这种“混血”绝非是高价楼盘里的罗马喷泉、欧陆风情,那些只是生搬硬造的假扮,好比是让一个中国人戴个假发套装洋鬼子。好在我们周围尚有许多可以追味的角落,那才是西方人在此间无意中的落情———阳台,算是其一。
  阳台是欧式建筑里最浪漫的细节,怀抱吉他的少年对阳台上浇花的少女一见钟情,在月光下向着阳台用歌声求爱,这样的情景在上海实属没有,虽然复兴路一带很容易撞见仿佛用来盛放公主的阳台———弧形的围栏,奶黄色的雕花平台,点缀着半寐的花蕾,叫人怀疑莎翁来此逗留过。可是空间紧张的上海人如果把阳台只用于上演爱情,未免太不经济,阳台对于上海人的意义是务虚亦务实的,可以说,在这个城市彻底被高楼填没之前,上海人的生活是从阳台上流淌出来的。

  晒生活

  上海气候阴潮,所以晒东西是全民节目,一到晴好天气,一溜的阳台上悬满各色棉被、衣物,好不热闹,还有谁家的家主婆举把藤拍,一阵一阵用力将被子拍出闷重的声响,听起来以为是马路在哮喘,一股灰尘更毫不客气地由阳台飞散开,作为它送给太阳的礼物。
  从阳台上晒的东西里,就可见上海人的性格其实是坦率的,什么破了洞的汗衫、缩得走样的毛衣、揩布一样的短裤,都敢不卑不亢往外挂。曾经有人认为上海人阳台上晒破烂衣物有损城市脸面,我猜想有这样观点的人是没在上海民宅住过,所以他无法理解不让上海人在阳台上晒东西,就好比不让老房子畅快呼吸一样。而那些舒展到阳台之外的棉被和衣什,正是房子里的人在自顾自过日子的缝隙里,与外面的世界疏通的方式,它们也是时间的自说自话,累赘地表达着主人的倦怠和一如既往的未来,如果少了它们,那些老房子该少了多少人情味。有个朋友曾告诉我一件往事,他6岁的时候,被母亲反锁在三楼阳台,趴在阳台上看见楼下父亲被红卫兵围着打,情急之中,他纵身一跃从阳台跳下,幸亏二楼晾的被单裹住了身躯,才拾得一命只摔成骨折,可谓道是无情却有情,如若换成是今天的新房子,从四壁陡直只悬满空调箱的三楼朝下跳,估计早被阎王爷收去了。

  空中后花园

  以前老式里弄里的阳台,往往是一个宽敞的平台,几竹竿的棉被并排架起,也能让人在期间自由穿梭,这样的大阳台,不仅可以晒东西,还被上海人充当庭院。我记忆中小时候住的石库门房子里,就有这样的“空中庭院”,里面摆有养了几只乌龟的大水缸,水面上积起一层绿色浮萍,在阳光下泛起银光,格外晃眼,如果抱只猫站在水缸前,朝着水下一动不动的乌龟发呆,可以好长时辰。年纪小的时候对会动的东西好奇,可大人们却喜欢不会动的,于是阳台上栽了好多花草,引来小飞虫在阳台的里里外外兴奋飞舞。邻居家的阳台还要好看,搭起了丝瓜架,垂挂的丝瓜边,悬着鸟笼和蟋蟀笼,一片聒噪,可就在这样的聒噪里,他们家80岁的老爹爹会神定气闲坐一把太爷椅在阳台上现身,他双手并捏手杖,戴副墨镜,严肃的表情里有坐拥江山的气势,巍然抢了整个下午的风头,直到太阳落山。年轻人可不会那么酷,经常是你靠着你家阳台的栅栏,我靠着我家阳台的栅栏,一高一低,或者平视搭讪起来,“阿三———侬姆妈头痛好点了口伐?”“侬阿爸又去搓麻将啦?……”“———侬格只头发烫得飞的呀!”“老错气的闹……”这般景致,好比是站在自家的庭院里互相朝着对方的庭院“探春”———上海版的阳台爱情故事大多是这样在市井的氛围里破茧而出的,如果恰好是在黄昏,阳台上染了几分夕阳,还颇有画意。试想如果两人是站在平地上面对面这般对话,那就完全沦为俗套的调情,毫无韵味。所以,阳台是强化市井生活的场所,也是冲淡俗气的空中的后花园。

  站在阳台看风景

  上海没有海,没有山,人不能面朝大海,不能伫立山顶,于是,上海人便成了倚靠在阳台上看风景的群落。
  阳台外的风景,首先是弄堂,弄堂里没有山水,尽是反复看了多少年的几户人家,春天看2号门的女儿结婚,鞭炮放得阳台变成硝烟弥漫的碉堡,用手挥着火药味依然兴致勃勃想看新娘子到底漂不漂亮;到了冬天,5号门的老太太过世,一清老早几十人穿了丧服从门里哭出来,整条弄堂被嚎声惊恸,站在阳台上一边刷牙一边看那一行人里谁哭得最起劲,当他们从阳台下走过时,阳台上能感受到那宣泄的声波,直到他们渐渐步出弄堂,那一片悲惨沉入了市声。更多次,并不因为喜悦还是哀伤,就可以站在阳台,置身于风景里把什么都忘掉。
  以前没有太多高楼的时候,阳台外的风景可以包揽到城市的很远,于是风景里尽是屋顶,炊烟升起的时候,那些屋顶看起来有一种大千世界里宁和的假象。好多年前,张爱玲与最好的朋友炎樱一起靠在常德公寓的阳台上合影,照片上的张爱玲风华正茂,脸上露出鲜有的小女孩的满足表情,她所站的阳台濒临马路,能听见电车“哐铛哐铛———”的声音。
  现在的人们都在想方设法封阳台,据说是为了防灰,为了安全,或许风景真的对他们已不再重要。假想如果张爱玲珑站在一个室内阳台里留影,不知她的脸上又是怎样一副奈何的表情了。

  经典记忆
 
◎文/黄竹盈

  阳台对于上海似乎有一份难舍的情缘。没有阳台的楼盘是未完成时的。阳台可以对外,同时又属于私人。通过这个几平方米的空间,阁楼中的人们与外界有了更多的交流。
  在冬天慵懒的阳光下躺着藤椅晒太阳,何其惬意;在阳台上养花种草、养猫儿蟋蟀,追忆一下农业时代田园生活的乐趣,几乎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在这方寸之地欣赏房间外的更宽阔的风景。
  在老早的记忆中,我们的阳台是几户人家合用的,培养了良好的邻里关系,包括洗澡都在那里轮流进行,是小孩子的迷你游乐园。那时的阳台和整个建筑几乎融为一体,不加修饰。
  之后,一户人家有了一个阳台,人们开始将这个空间封闭起来。在更自我的小天地里按需索求,最大的共同点是几乎所有的衣服被子都通过这个空间延伸至马路上空,一度出现壮观的“万国旗”现象。
  而如今,我们的阳台变得更加现代,更加作为建筑立面的一个装饰元素而存在。玻璃围墙、雕花栏杆,也被禁止封闭,与建筑风格保持协调。这样的阳台似乎很美观、时尚,却总少了一点安全感。让人怀念起更早时期的环形大阳台。
  那是在大概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上海建筑界刮起一股类ArtDeco(装饰艺术风格)风潮,表现在阳台上,是流行起“转弯”的大阳台,它面积大,视野开阔,而且可以欣赏两个方向的风景,很有情趣。大阳台的直线与弧线搭配和谐,显得优雅而内敛,很有味道;而且用混凝土和砖石砌成,看上去均衡、稳扎,给人安全感。
  这样的阳台如今已不多见,它无意中勾起了我们对过往的怀念。

阳台意味着什么?对建筑师来说,阳台对建筑来说是装饰、像画家画完龙之后的那笔点睛;对建筑之外的人来说,阳台比窗户来得更加通透,引起对建筑内的无限遐想;而对建筑内的人来说,站在阳台上带着距离感看风景,又能成为风景。上海人从来有阳台情节,在无数个关于旧上海场景中,总有这样那样风情万种的阳台穿插其中。在那个“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年代,阳台被赋予许多超乎非上海人想象的功能。而如今这个越来越现代的上海,在建筑越来越相似,风景越来越少的城市。到底要去哪里找回那种只属于阳台的灵性。
  
  阳台最适合安置女人

  听淳子讲张爱玲是一种享受,其中有张爱玲的上海,更有张爱玲的阳台。张爱玲是喜爱阳台的,在最叛逆、最无助的少女期,她选择在阳台上来消化自己的爱与愁;在最甜蜜的恋爱期,她喜欢在阳台上偷偷注视着自己的爱人心中泛起快乐、然后嘴角上扬。在阳台上的张爱玲是自由的、轻松的、也是令人着迷的。“阳台是为女人而设的”,淳子柔柔的语气有着相当的坚定。说起剧院中由阳台衍化而来的淑女包厢,说起见证朱丽叶爱情的阳台,阳台从来有说不完的话题。说起在巴黎街头看到的旧建筑,总有美丽的阳台与其相衬。用法国人的话来说,这些阳台一开始就是建筑师专为淑女所搭建的,淑女对外面的风景是渴望的,即便如此,也不能忘记那份矜持。阳台很好地保护了那部分矜持,又让淑女们能尽情地望向那尘世间的车来人往、万千变化。还对来往的路人来说,有没有伊人站着的阳台都是风景,有人的阳台是美丽,没人的阳台充满想象。法国人的浪漫也注定了对阳台的用心。或花团锦簇或构思巧妙或曼妙生姿,根据阳台的模样很容易就勾勒出女主人的形象。
  古今中外的女人情怀大抵相似。上海有各种各样美丽的阳台,当然也有以此引发的美丽故事。曾经关锦鹏到上海拍《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时候,看中了一个铁筑的阳台,玫瑰花形的铁条在阳台的围栏上绽放,想象着陈冲扮演的红玫瑰,慵懒地站在上面会是怎样一出活色生香的场面。但因为阳台主人不允,只能不了了之,关导至今引为遗憾。阳台用来安置女人是多么贴切,深闺中的女人也是需要被欣赏的,需要呼吸外面世界的空气,那阳台无疑是最好的接入口。

  阳台曾担负着住房梦

  在旧上海的繁华绮丽的梦渐渐远去之后,上海人依然不改的是对阳台的热情,上海人在阳台上动了不少脑筋,用现在的话来说有点过度开发的意味:堆杂物便是储藏室,晾晒衣物变成晒台,搬张凳子拿本书就成了书房,小孩做完功课可以把阳台当成游乐场。放两盆花花草草就是花室,闲来在阳台上望望“野眼”、权当放松,与街上来去的邻舍朋友打打招呼、你来我往地颇为热闹。都说上海人冷漠只顾自己的言论恐怕看着阳台上的光景也站不住脚。
  上海人对阳台的迷恋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与对面积的渴望。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是永远不可能切身体会到对房子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渴望,那种能压倒所有其他欲望的执着。那时窝在“二层阁”和“三层阁”里的人都不在少数,所以不管是老式洋房的七十二家房客还是旧式“新公房”的简陋水泥阳台。拥有一个阳台实在已是令人振奋的好事。这种心情,恐怕非上海人不会懂。这也是为什么彼时刚开放的上海,阳台上飘扬的“万国旗”是外国人最感兴趣的摄影素材。外国人奇怪的是,为什么在这样公开的地方,上海人能悬挂出如此私人的物件。外国人也同样不理解,为什么在一个本应该精心布置的地方,上海人可以容忍它杂乱到这般田地。其实是外国人不懂上海人的艰难与变通,与此同时还不忘对生活质量的渴望。上海人在那样的年代里,用阳台来完成自己对住房用途的种种开发和满足。

  阳台永不失落的风景

  今天的上海人恐怕不再为住房面积所困惑,上海人的房子越换越大,住的楼房从低到高,又从高到低,上海人终于在住房这个问题上在全国人民面前狠狠长了一回脸。但随着高楼一栋接着一栋地造,小区一个接着一个地开发,就渐渐发现,人们不再如从前一般依赖阳台了。
  楼房建得越高,越没有阳台存在的必要性,因为越高的地方,站在阳台上都会被风吹走的危险就越大,所以开发商把阳台直接封了起来。而小区的多层楼房上的阳台也失去了意义。原来阳台是让人看到风景的地方,而现在阳台外还是楼,楼的外面也是楼。没有风景可以望了,风景都被楼房档住了。除了低头看看小区内的绿化,楼下停着的各式各样的私家车,还有人数越来越多但面孔越来越模糊的邻居们,还能看到些什么?所以住户们自己把阳台给封了起来。加上城市的尘埃和噪音,更让人找不到不封的理由。阳台变成了书房或洗衣房或客厅的一部分或健身房或是其他什么,现在的阳台已不需要担负多重的功能,而阳台上也已经没有风景可看了。
  人们还会在郊区的别墅群中看到各式各样美丽的阳台?但是那里除了住户还是住户,少了许多路人去欣赏它的美丽。人们还会在繁华的马路上看到沿街的旧日公寓,每户公寓都有一个小巧精致的阳台,但是因为马路太繁华,阳台的主人自己恐怕也不愿意在这阳台上多站一秒。所以看到那些精心布置的阳台时总是心怀感激,主人用一颗热爱生命的心和世人分享他的快乐,看到设计独特的阳台的时候也心怀感激,设计师用他的手来满足住户和留意阳台的路人对风景的向往。等这个城市再干净一点,再安静一点,或许阳台这道风景又能重新靓丽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话说上海】弄堂话旧|螺蛳壳做道场
正在消失的上海老街
苏州承德里
公寓记忆 | 一栋公寓,一段往事
代表上海的旧名词,你知道几个?
寻觅上海-弄“唐” 追溯我们儿时的回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