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卢湾:上海的点睛之笔(09.6.17)
 
 
文/熊月之

卢湾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地带,毗邻黄浦区、徐汇区,习惯地被人们称为“上只角”。在上海的众多市区中,卢湾区是相对后起的一个,直到19世纪末,区内的大部分还是土地平旷、村落错落、溪浜纵横。卢湾的发展则是来源于法租界的扩张,一幢幢具有法国特色的小洋楼、或高级或低档的联立式石库门里弄、高矮不齐的砖瓦式平房在此慢慢出现,逐渐聚集了一大批各式各样的侨民团体。而在各国族群中,人们往往对法侨、俄侨、英侨比较熟悉,其实韩侨和越侨也有其独特的一面。在徐逸波、翁祖亮、马学强主编的《岁月——上海卢湾人文历史图册》中,卢湾的各色人等的生活形态通俗而有趣地被勾勒出来,显现了上海城市重要的历史文脉。

客游上海,有八必至:欲寻访革命遗迹,作红色旅游,必至中共“一大”会址;欲了解孙中山丰功伟绩,必至香山路;欲选购世界名牌、高档商品、奢侈品,必至淮海中路;欲回味东方巴黎情调、追忆罗宋风情,必至复兴公园、淮海中路、思南路一带;欲了解近代工业发源、洋务运动起步,必至江南造船厂;欲了解中国科学社骄人业绩,必至陕西南路;欲了解城区改造、旧貌新颜,既延续历史文脉又融入新时代元素,必至新天地;欲了解创意产业、艺术工场,必至泰康路。

这八必至,目的地都在卢湾区境。这八必至,集革命圣地、伟人故居、名牌之都、异国风情、工业摇篮、科学滥觞、都市改造、创意产业为一体,浓缩了一百多年来上海城市的重要特色,延续了上海自古至今的历史文脉,凸显了上海作为中国最大城市的特有魅力。从这个意义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到卢湾,就不能算到过上海!如果说上海是龙头,那么,卢湾就是那光芒四射的龙睛!

卢湾区境在1949年以前,以徐家汇路为界,分为南北两片。南片除了滨江一带有同治年间兴建的江南制造局,其余多为乡村农田,至1918年,尚有谈家宅、李家宅、潘家宅、杨坟、陈坟等村落、坟冢存在。北片虽然在20世纪初年就已有所开发,但其大面积建为城区,始于1914年法租界大扩张时期,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这时,黄浦、虹口等早已极其繁荣了。所以,相对于黄浦、静安、虹口乃至闸北,卢湾城市化起步较晚。但是,晚有晚的优势。区境北片大规模开发时,正值世界范围里新一轮城市建设革命蓬勃兴起,赶上了城市发展的大好时机。这时,钢筋混凝土广泛使用,增强了建筑物的强度,提高了建筑物的高度;汽车、电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对道路宽度、路基质地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了城市规划标准;城市建筑对墙面质地、线条美感的追求,装饰主义的流行,城市规划中对防火、防水、防疫等标准的提高,对城市绿肺、行道树、房屋周围绿化的重视,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从欧洲、北美洲到亚洲全世界范围内城市建设更新换代浪潮的兴起。上海积极地投身这一浪潮,法租界又走在全上海的前列。于是,区境北片成为全上海规划最好、建筑最精、管理最严、洋房集中、道路整洁的高档城区,成为外国人居住集中、外国商店密集、西洋文化氛围浓厚的社区。这是卢湾不同于其他城区的历史原因,也是卢湾以高雅著称的由来。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诞生地

与华籍居民最融洽的是韩侨。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卢湾东北块曾为当时上海最大的韩侨聚居地。这批韩侨积极从事抗日独立运动,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此,活动于此,一些重要团体与机构也设立于此,这儿实为当时韩国独立运动之重要基地。

早在民国初年,境内已有韩侨活动,韩国独立运动先驱申奎植很早就入住环龙路渔阳里(今南昌路100弄),在那儿创办博大学院,进行救国活动。1919年“三一”运动被日本当局血腥镇压后,来沪韩侨人数激增,至年底已达688人;而同年9月13日《新闻报》所刊日本驻沪总领事馆统计为750人。上世纪20年代中,韩侨又不断从韩国或我国东北等地南下来沪,1932年上海韩侨人数共1352人。这批韩侨多因不堪亡国之痛,而法租界政治宽容度较高、司法程序也较严格,卢湾东北地块建筑又多为旧式里弄,属法租界华民居住区,地价房租相对低廉,比较适合从事独立运动又缺乏经济实力的韩侨聚居。1922年东亚同文书院调查报告就说,寓沪韩侨中约80%居住在法租界,也就是寓居在这一地块。

韩侨中单身男子多,原官员及其后人多,受过基督教会学校教育的知识分子多,文化素养较高,但经济情况一般。来沪后多为工厂工人和一般职员、小商人等,无固定职业者也多。自1919年至30年代初,抗日独立运动始终是韩侨的主要活动,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活动,是其主要内容。1919年3月27日,于霞飞路329号建立临时事务室,由玄楯任总务,筹备成立临时政府。10月17日,在日本一再施压下,办公处被法捕房封闭,并限48小时内迁出;临时政府转入秘密活动状态。1919年12月,在新民里23号秘密设立军官学校,次年12月24日,在康宁里2号上海大韩人居留民团事务所,举行该校第二届毕业典礼,还选送优秀青年至黄埔军校学习,计4期40人。多次组织暗杀日本军政要员,重要的有1931年12月13日李奉昌赴东京暗杀日本天皇未遂;1932年4月29日尹奉吉混入虹口公园天长节庆祝大会会场,投弹炸死、炸伤日军上海派遣军总司令白川义则大将等多人,是为震惊世界的“上海虹口公园爆炸事件”。这些都是韩国独立运动的重要史迹。

安南(越南)巡捕

与韩侨相反,越侨与中国居民最为隔绝。越南,时称安南。卢湾曾有一个较大的安南侨民社区,即今思南路97号,原为马斯南路275号。里面房间低矮狭小,共92间。这就是有“越民村”或“安南村”俗名的法租界后期安南巡捕小区。

上海的安南巡捕,肇始于1900年。那年北方发生义和团运动,出于对华捕的不放心,7月1日,法国驻沪领事白藻泰函请法国安南总督杜美帮忙。杜美从东京(今河内)民团zhog选了29名士兵,于7月27日到达上海,事后这批巡捕返回了安南。1906年,法公董局决定长期雇用安南巡捕。首批48名于次年4月4日抵沪,都是从退伍军人中遴选的,身高1.63米以上,体格健壮,谙熟法语,配以1892型马枪,主要负责越界筑路区治安,其中12名配有自行车,组成机动巡逻队。法租界允许他们带家属,还专门建了住房,最初的安南村在顾家宅南,即陶尔斐斯路南侧,也就是今南昌路、重庆路口绿地之西侧。

安南巡捕逐年增加,至1943年6月遣散前夕,仅霞飞、中央两捕房就有安南巡捕475名。为此,上海越侨人数也迅速上升,1942年达1391人。马斯南路安南村就是上世纪20年代末中央捕房为所属安南巡捕及其家人建造的。马斯南路安南村内最东处,建有一所小学,为两排平房,名“安南小学”,专供安南巡捕的子女上学。金神父路4522号契地块(今瑞金二路,建国中路之东北侧),还建了一座安南总会,为他们休闲娱乐之处。安南巡捕的待遇高于华捕。在1943年被遣散前,他们月均收入701.70元,华捕仅439.90元。

由于绝大多数越侨受雇于法租界当局,虽则他们自身也受到歧视,如法租界当局规定安南巡捕及其家人死后只准葬于徐家汇公墓,其小孩只能在指定牧区安葬,不能葬入其他公墓。然而,作为法租界当局的追随者,他们很少表现出独立性,又因撬黄包车照会、驱赶摊贩和弹压罢工,与华民直接对立,故口碑欠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上海明信片(11)
上海的韩国独立运动圣殿---卢湾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
罗宋阿大:旧上海租界时代的白俄侨民
黄金荣
卢湾怀旧
黄金荣凭借侦破一起法国主教被绑案,真正成为上海滩第一大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