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章慧敏| 新华别墅(13.11.14)

建筑师邬达的克的名字近来时不时地在眼前出现,不知为什么,只要提到他,我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条“外国弄堂”。其实,“外国弄堂”是民间的称呼,弄口挂牌分明是“新华别墅”。

我的女友就住在新华路上的 “外国弄堂”里。我去上海影城看电影时,只要她母亲知道了,就会让女儿邀我去她家里吃饭。 “外国弄堂”就在影城的斜对面,去她家吃饭,我必然要在外国弄堂里兜兜转转,看看停停,把眼睛喂得饱饱的,再去敲她家的大门。

不过,踏进这幢独立式的洋房大门,我总会有种遗憾,房子毕竟是“上了年纪”了,走廊里黑黢黢的,而且被“72家房客”各自蚕食着:每个角落都停放着电动车和自行车,还有那些可以丢弃的杂物层层叠叠地摞在过道里,实在与这么贵气的房子不协调。

于是,高贵的别墅显出了颓败的模样,那充满浪漫和想象力的花园,因为是居民们公用的,无专人打理,花儿是自生自灭的,草地光秃秃了,野草却拼命疯长,那本应让人浮想联翩的二楼阳台挂满了湿漉漉的内衣和内裤,这让罗密欧如何有心情唱情歌给朱丽叶听啊……

我的感觉是 “外国弄堂”只能远观,不能近看。

我曾上网查过资料,据载,从1928年到1932年之间,这一带还多半是农田及荒野。新华路上是一片坟地。当时的英商普益地产公司看准了上海经济发展飞跃的趋势,他们以低价抢先购进了这里的大片土地,兴建起了以两层楼为主的高级花园住宅29幢。这些楼房款式各异,有英国、美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不同国家的房屋特色,正是这些风格迥异的造型,加上周围环境幽静,绿树婆娑,鸟语花香,很快便名声在外,成为响当当的“哥伦比亚圈”。

别墅竣工后被一抢而空,有些别墅还做过西班牙、葡萄牙、瑞典等国的驻沪领事馆……当然,在说“哥伦比亚圈”时,就不能不提近来被“热炒”的邬达克。确实,上海滩现在被保留的建筑中,有不少都是邬达克设计建造的,耳熟能详的就有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沐恩堂、武康大楼、上海啤酒厂、华东医院、“绿屋”……这其中还包括新华路的外国弄堂啊,这些建筑让现代人有品尝和回味老上海的乐趣,也让上海的建筑丰富多彩了。

前些日子女友告诉我,为了更好地保存外国弄堂里的建筑群,相关房产商正在跟居民们商谈搬迁的事宜。她说用不了多久,她家会去附近买商品房,要跟外国弄堂说声“拜拜”了。

我的心没来由地颤动了一下,照理说朋友要搬迁,我又何必牵肠挂肚?难道牵挂的是弄堂里那些我向往的洋楼?那天,我特地走进了这条弄堂,越往里走,便越觉得清静。正是下班的时间,街上的车流人流正在拥堵,可是,弄堂里的那些别墅统统藏匿在遮天蔽日的水杉树后面,透过枝叶间的缝隙,才见得到它们时明时暗的身影。在这儿,人好像与喧嚣的城市隔绝了,我想,这不就是都市人十分向往的境界吗?

此刻,不知哪个窗口飘出咖啡的浓香。我抬头望去,小楼的一角影影绰绰。此情此景真以为是在欧洲的某个乡村——西班牙风格的螺旋阳台、英国乡村风格的哥特式连体砖烟囱、法国风格的半圆门窗……

多美!美得令人心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华别墅
哇,新华路新出了一栋英式洋房—邬达克之作,快看看怎么样
【转载】沪西“外国弄堂”写实
悦读长宁|不出国门,一条新华路就能看各国风情住宅,连克林顿都pick了
“漫步”新华路,走进那旧时光里|建筑可阅读
最新华故事 | 阅读细雨中的新华路老洋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