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邬达克---- 传奇建筑师---邬达克和他的作品

传奇建筑师---邬达克和他的作品

说到老上海建筑,提起上海建筑史,人们一定无法绕开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拉斯洛﹒邬达克。这个曾经是俄军战俘的流亡青年,从身无分文的打工仔,到活跃于上海滩的名建筑师,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为上海设计建造了一大批堪称经典的各类建筑,赫赫有名的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华东医院(原宏恩医院)、沐恩堂(原名慕尔堂)、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外国弄堂”等等,都出自他的设计创作。他传奇般的经历和成就,实在是上个世纪天降上海的奇缘。


      中年邬达克(资料照片)

邬达克的传奇生平

189318,奥匈帝国时期的匈牙利王国,小城班斯卡﹒比斯特里,邬达克诞生在一个富裕的建筑世家。那时候,奥匈帝国皇后“茜茜公主”还在帝国广袤的国土和欧洲四处旅行,直到1898年在瑞士遇刺身亡。1914年,21岁的邬达克毕业于布达佩斯皇家约瑟夫理工学院,不幸的是,他还没来得及投入自己的建筑师生涯,就被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火投入了战场,1914年底成为帝国炮兵预备军官,1915年赴俄国作战,因军功晋升中尉,1916年被俄军俘虏,流放到西伯利亚远东囚禁服苦役,在战俘营中邬达克跌伤腿骨,落下了跛足残疾。1918年,当苏联红军与白军内战正酣时,邬达克侥幸从运送囚徒经过中国边境行驶的火车上跳车逃脱。在西去回国无望后,邬达克只好向东逃亡,冒险进入中国境內,先是流落到哈尔滨,以后又一路颠沛流离,辗转搭船来到上海。

落魄流浪的青年邬达克凭借自己的建筑教育背景,很快在城市面貌迅速发展的上海找到一份工作,在美商建筑事务所克利洋行当了设计助理。在不长的时间里,他在原先会讲六种语言的基础上,又掌握了流利的汉语、英语、法语,同时在云集上海的英美和本土同行竞争中,展露自己的才华实力,两三年后就由绘图员升任了业务经理,又成为老板的合伙人,独立设计了美丰银行大楼、美国花旗总会和诺曼底公寓等著名建筑,成为名扬上海的建筑师。来到上海打拼七年后,邬达克在1925年开办了属于自己的设计事务所:邬达克打样行。

上海接纳和眷顾了邬达克,也激发了他的艺术感受力和设计才思,邬达克的创作像火山喷发,从早期的美丰大楼、中西女塾、花旗总会、四行储蓄会大楼、爱神花园、宏恩医院、慕尔堂、诺曼底公寓,到鼎盛期的浸信会大楼、广学会大楼、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外国弄堂”、吴同文公馆等等,大批既令人赏心悦目,又具备完美现代功能的城市经典建筑出自他的设计,邬达克很快成为上海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不少官宦富商都以居住邬达克设计的住宅为荣。中国抗战时期,邬达克担任过匈牙利驻沪荣誉领事,不再从事建筑设计。


      邬达克的工作照(资料照片)

1947年邬达克举家萧然离别上海,曾到瑞士卢加和意大利罗马居住,1950年移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潜心从事宗教考古研究,曾受教皇邀请,参与梵蒂冈圣彼得墓的发掘考古工作,他发表的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宗教界和政要的重视。1958年邬达克因心脏病突发,在美国猝然去世,时年65岁。1970年,去国55年的邬达克被按照生前遗愿移柩故里,埋葬在出生地班斯卡﹒比斯特里的新教墓地。

邬达克的建筑师生涯,几乎全部留在了上海。有研究者断言,他所有的建筑设计作品,都是为上海做的,也就是说他只为上海设计过建筑。现在据考证,这话说的太绝对了。虽然邬达克主要的设计师生涯是在上海度过,绝大部分作品在上海,但实际也有例外,譬如:邬达克大学毕业前,在家乡设计建造了小教堂,这个教堂现在仍在使用;他定居美国后,在加州伯克利为自己设计建造了一栋瑞士风格的住宅,作为自己的生活终老之地,还在这座新居里安装了从上海出去后一路带着的一扇木门和绘图桌。据说,造这栋房子时,连一根金属钉子都没用。

邬达克到底是哪国人

介绍邬达克的文章资料,一般都称邬达克为匈牙利建筑师。而在20多年前,也有文章称邬达克为捷克建筑师的。

但是近些年来,斯洛伐克官方和学者一直在声辩邬达克国籍应该是斯洛伐克,而且他的遗骨现在已经安葬在故乡斯洛伐克小城班斯卡﹒比斯特里察,邬达克毫无疑问应该是斯洛伐克人。

目前,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两国都认为邬达克是本国人。自2008年开始,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前后,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两国官方和民间在上海举办了大量纪念邬达克的展览、研讨、考察和建筑保护、纪录片首映等活动,其中,斯洛伐克总统伊万·加什帕罗维奇还出席了世博会斯洛伐克国家馆日的邬达克纪录片首映式。这些活动都了体现两国对邬达克和其成就的重视,也表达了对邬达克国籍归属的态度。

邬达克到底是哪国人?解答这个疑问要从奥匈帝国的历史版图说起。上文已经写到,邬达克出生在奥匈帝国时期匈牙利王国的小城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在邬达克逃亡上海的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匈帝国因战败,疆土分裂成若干个国家,邬达克故乡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归于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苏联东欧剧变后,捷克与斯洛伐克经过“天鹅绒分离”,于199311日分裂为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成为两个独立国家,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归属于斯洛伐克,就这样,邬达克的祖籍和出生地经历了“奥匈帝国→捷克斯洛伐克→斯洛伐克”三个归属国的变化,于是他的国籍认定也成了一个问号。

而邬达克父母的国籍,也让这个难题似乎无解。他父亲是斯洛伐克人,母亲是匈牙利裔人。但是,邬达克对自己的国籍问题,显得很洒脱,他认为,无论是匈牙利,还是斯洛伐克,两者皆可。

其实邬达克的洒脱真的有理。如今,对已经去世50多年的邬达克来说,国籍似乎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既然匈牙利和斯洛伐克都有理由以他为骄傲,都真诚地尊敬和纪念他,那么用我们中国人的说法“英雄不问出处”,以超脱态度来理解邬达克所言“两者皆可”也顺理成章吧。

邬达克为上海设计了多少建筑

邬达克是位高产的建筑师,他的设计项目五花八门,从洋行、银行、大酒店、写字楼、俱乐部,到学校、医院、教堂、工厂、戏院、电影院、高级公寓、花园洋房、独立别墅,几乎可以说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他的设计理念,经历了新古典主义、折中主义、装饰艺术派、现代主义直到先锋派的变迁,在学习借鉴中与时俱进。特别有趣的是,他可以在孙科住宅之类的一栋建筑上面,把西班牙、意大利、美国近代和中国园林等不同风格融为一体。在多方面考察了邬达克设计的建筑以后,笔者深深叹服它们的多姿多彩,也由衷地赞叹邬达克的每一栋建筑都可说是“因地而生”,不论倾向于什么样式和风格,不管采纳什么建筑理念,他都能让他的作品,与上海这片土地与环境产生呼吸与共的感觉。

邬达克到底在上海设计了多少幢建筑?这似乎又难以回答。邬达克作品研究者和爱好者历来发表的文章中,对这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说法。说26幢、37幢、60幢、65幢的都有,最多的,说有60个项目、124幢单体建筑。也有资料提及邬达克自己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曾经说过“我设计了数百幢建筑”。

要准确统计邬达克在上海的作品,必须全面掌握相关的档案资料和历史演变,现在要做到“全面”似乎很难。但是在考证和研究中,邬达克建筑被发现和确认的数量,是在不断增加的。根据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20几栋、30几栋的说法,肯定不准确,完全不能囊括已记录在案的数量。只要看邬达克在“哥伦比亚住宅圈”(即现在新华路、番愚路一带)设计的“外国弄堂”花园洋房,光是新华路211弄、329弄相连的马蹄形地块内,现在还保留着邬达克设计的各种风格花园洋房29幢,再加上其他确定的项目后,邬达克作品总量远远不止30几幢。

现在的难度还在于,有些邬达克作品在九十年来上海的城市变迁中,已经被拆除了,比如邬达克早年设计建造的中西女塾,没过几年就拆毁,地块上由他重新设计建造了保存至今的慕尔堂(现称沐恩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上海城市面貌又进入了急剧变化的时期,邬达克建筑中的卡尔登戏院(长江剧场)、福音堂(华山路近延安西路)、保隆医院(现长征医院院内)等一批建筑已经被拆除,原地被改建了高楼大厦,原延安西路7号方西马大楼,因建造延安高架路也于1997年拆除。

在发现和认定邬达克建筑方面,还有另一个倾向,那就是“误植”附会,这也加大了正确统计邬达克建筑数量的难度。比如,有些文章把百乐门舞厅和王伯群住宅这些上海著名建筑都误称为邬达克建筑,更有人把1903年改建的汇中饭店(现和平饭店南楼)、1905年建造的法租界总董住宅“小白宫”(现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都当成邬达克作品,这些不靠谱现象都会形成误导,使人们对邬达克作品的数量产生疑惑。

现在要确定邬达克作品的终极数量还很难。但是,经多年调查考证和研究,再佐以城建档案资料中有邬达克签章的图纸为据认定(包括已经拆除的),笔者目前掌握的数据为85幢,这与124幢的说法距离甚大,与邬达克自己说的“数百幢建筑”,差距更大。这个疑问只好留待研究者在掌握更多实据后,慢慢解开了。

邬达克之谜

明年是2013年,是邬达克诞生120周年。这位传奇人物除了为上海留下大批经典建筑之外,也为世人留下了许多谜一样的问题。例如:

1、邬达克1918年作为战俘从苏联逃脱后,曾经下决心“ 挣够钱,就回家”。他到上海后没几年,就因事业发达而非常有钱了。但是,他只是一直不停地给家乡母亲寄钱置买土地,准备办农庄,自己却长期不回国回家。这是为什么?

2、邬达克来上海之后,在前20年里设计才华如激泉喷涌,一批批作品不停地成为上海滩新景观。但是后10年,也就是从30年代末到他离开上海,他的建筑师生涯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有一段时间还当起了外交官,这是为什么?

31947年邬达克举家离开上海,十分低调、保密和突然,他为什么决然离别居住工作30年的上海?在离别上海又前途茫茫的时分,他是什么样的心绪?

4、邬达克出生于建筑世家,一生的心血和成就也主要在建筑设计方面,可是他对建筑师生涯似乎并无眷恋,从1930年代末的正值盛年,到1958年猝然去世,约20年时间里不再从事商业设计活动,生命最后10年更是醉心于与学业无涉的宗教考古,这又是为什么?

这些问题有的似乎比较容易解释,比如第二个问题,可以用上海进入抗日战争时期后,战争、轰炸影响了城市建设,上海建筑市场急剧萎缩,所以邬达克设计业务来源枯竭;离别上海,也许与他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国民,特别是一度担任外交官的经历,心理上笼罩着层层阴影有关。但是这些简单的揣测未必可以准确解答这些问题,如果没有邬达克本人留下的真实记录,也许这些谜将永远无法解开。

对邬达克成就和地位的评价

邬达克在上海如此有名,以至于被认为是“改变了上海的伟大建筑师”,成就地位评价极高。但他在国际建筑界却名不见经传,这也是事实,因为他只是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当建筑师,只是为上海设计建筑,只是在上海出名。最让人感到沉重的,是建筑界有人认为,邬达克的建筑设计充斥着拷贝和抄袭,所以他只是一个平庸的建筑师。

平心而论,在上世纪20年代十里洋场上海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邬达克作为执业建筑师,使他足以安身立命的本事,或说他在上海的使命,就是娴熟地跟踪和运用国际上成熟的建筑设计成果,高效率地满足上海的建筑市场需求,高产地完成设计项目。为此,他经常前往飞速发展的美国大城市游历考察,掌握城市建筑发展的足迹和成就,为自己充电,让自己紧跟世界建筑潮流。在设计任务极其繁重的情况下,能够因地制宜,对既有的技术、模式和手段作新的理解和发挥,设计出如此之多接地气、合环境的华美建筑,这已经是邬达克不失为伟大的所在了。更何况,邬达克在借鉴的同时,也在大量作品中倾注了富于创造性的思维,比如“绿房子”、“蛋糕洋房”、“爱神花园”等等的奇思巧构,“诺曼底公寓”、国际饭店的因地制宜大气磅礴,例子不胜枚举。所以,邬达克的巨大成功,也包含了他对世界建筑成果的兼收并蓄、学习借鉴、创造发挥,这是时代和使命的需要。如果一味责难为“拷贝抄袭”,恐怕失之片面不公。

邬达克部分建筑欣赏

   1 最体现建筑师早期底气的建筑:美国花旗总会。

福州路209号,设计开建于1923年,严谨、唯美的新古典主义乔治式风格,是美侨在沪最大的俱乐部,邬达克在克利洋行从事设计的第六幢建筑,他称之为“最有意思的建筑”,充分展露了邬达克早期建筑师生涯的才华。该建筑外观立面竖向三段式划分,底层入口有三开间塔司干柱式浅门廊,外墙用美国进口棕色面砖装饰,白色大理石勾勒线脚。二层为落地长窗及出挑阳台,至五层窗口上方均做白色平券形楣饰。顶层为白色大理石帕拉蒂奥母题式双壁柱券窗。整幢建筑轮廓庄重醒目,沉稳又富于变化。该楼1953年后曾作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驻地。



     2 最吸引上海人眼球的建筑:诺曼底公寓

淮海中路1842-1858号,现名武康大楼。1923年投资兴建,建筑面积9275平方米,楼高30米,法国文艺复兴风格。为充分利用两条道路之间夹角30度的土地,邬达克参照了巴黎同类建筑的辐射样式,以建筑朝南及朝西为主立面,大楼造型很像一艘劈波斩浪的巨轮,底层设置骑楼,让出人行通道,外墙为连续拱形券廊,三层和顶层设环通阳台式连廊,使设计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巧妙结合。

诺曼底公寓建成后立即成为上海著名楼宇,可算是上海第一代现代化高层公寓,西侨富商高管纷纷入住,抗战胜利后,曾任国民党上海代理市长的赵祖康曾在此居住,郑君里、王人美、赵丹黄宗英夫妇等电影界名人也曾住此楼。上海解放后,诺曼底公寓由上海市政府接管,因靠近武康路而改名“武康大楼”,早期住户大多为机关干部,以后又住进不少文艺界名人,如上官云珠、孙道临等等。武康大楼(诺曼底公寓)与历史人文荟萃的武康路紧密相连,堪称上海西区住宅的精华地标。



     最诱惑舌尖的建筑:蛋糕洋房 

3附--蛋糕洋房(从花园拍摄的资料照片)

新华路211弄和329弄是转弯相通的两条弄堂,与新华路形成一个马蹄形格局。在1925年公共租界越界筑路后,这一带建造形成了“哥伦比亚住宅圈”,现知邬达克设计了此弄内的29幢住宅,其中西班牙式、意大利式、法国式、英国式、美国式、荷兰式、现代派风格和中国传统式样等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特别有意思的是32936号,建于1925年,平面圆形,外观别致而又可爱,是形制非常独特少见的正圆形两层楼花园洋房,人们戏称之“蛋糕洋房”,是哥伦比亚住宅圈的一大亮点。



     4最壮观大气的建筑:宏恩医院

延安西路221号,现华东医院1号楼,1926年竣工,是邬达克离开克利洋行独立开业后完成的第一个重要作品。有研究者称之为“古典主义外衣遮蔽的功能主义实践”,即以功能为导向而非偏重古典主义美学原则的作品。整座建筑体量巨大,呈“工”字型布局,各部分功能布局合娌,动线流畅,立面为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构图在统一中富于变化,宏伟端庄而显阳刚大气。



     5 最罗曼蒂克的建筑:爱神花园

巨鹿路675号,刘吉生住宅,现上海市作家协会驻地。

1926年,沪上实业巨子刘吉生要再建造一座豪宅作为妻子40岁生日的礼物,请邬达克以“美满家庭”为背景,设计了这栋欧洲古典希腊宫廷式建筑,并由陶馥记营造厂于1931年建成,主楼面积1700平米,假四层建筑。

为了体现这座“爱神花园”的精神风貌,邬达克在设计中融入了希腊神话公主普绪赫与小爱神丘比特的故事,为庄重的建筑和室内装饰注入了别样的优雅和妩媚。在设计爱神花园的过程中,邬达克为刘吉生与爱妻刘陈定贞伉俪情深而感动,决定自己出资,特地在意大利定制作了一尊普绪赫雕像喷泉,赠送给刘家作为花园的主题装饰,同时表达对刘家给予他设计机会的感谢,因为他太想用普绪赫故事来创造一个庭园建筑范式,这一多年的梦想追求和使命,终于在此刻成为他建筑师生涯的现实。


      图六、爱神花园庭院中的普绪赫雕塑

面向主楼建筑阳台的普绪赫喷泉位于庭园的中轴线上,是整个庭园的灵魂。喷泉中央的柱子支撑着一个水盘,水盘上矗立着真人大小的普绪赫裸浴雕像,俏丽的面容,匀称的躯体,优美的曲线,动感的姿态,呈现出醉人美感。文革动乱“破四旧”开始之初,作协院内的工人为了保护这座珍贵的雕像,及时把它从水盘上撤下,包裹好掩藏在花房一角,直到十多年后再见天日,重新成为爱神花园的景观亮点。现在,整个上海像这样精美珍贵的古董级雕塑,恐怕已可视为极品。



     图7 最具有混搭特色和公关作用的建筑:孙科住宅

番禺路60号,现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办公楼。

此建筑是邬达克1929年为自己设计建造并准备入住的西班牙式花园住宅,面积1051平方米,建筑装饰又含有巴洛克风格,屋面烟囱等有意大利文艺复兴装饰元素,外墙立面简洁明快,为现代建筑风貌,院落为中国式庭院,却又配有维纳斯雕像(已毁)喷水池。整栋建筑大气灵动,内部装修考究精巧。但邬达克当时因承担慕尔堂工程的地价问题等颇多周折,求助于孙科得到帮助顺利解决,为了表示答谢,1931年这栋住宅建成以后,邬达克以低价出让给了孙科,自己又在附近另建住宅。



     图8 最令人感到新奇的建筑:真光大厦和广学会大楼

真光大厦,圆明园路209号,原名浸信会大楼;广学会大楼,虎丘路128号。均设计建造于1930年。

圆明园路虎丘路之间,这两栋大楼合成一体,平面互为L型,连结成U型。两幢楼设计风格和功能基本相似,窗间墙平面处理成锯齿形,在立面上形成强烈的竖线条。广学会大楼入口上方设大型尖拱券,人造石饰面,拱券中间为凸出的阳台,而真光大楼则采用了顶部层层后退,中间高起部分作几何装饰。尖利的乳黄色凸起饰件,褐色曲面外墙贴面砖饰面,大片玻璃窗与方形玻璃灯柱及室内流畅的天花与墙面线脚处理,都具有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却又在不经意中透露出邬达克偏爱的哥特式气质。

真光大楼和广学会大楼设计时,正是邬达克的设计理念发生转变,由新古典主义转变为装饰艺术主义风格,成为追求新建筑风格的先锋建筑师,两座大楼成为这一阶段的实践和标志,新颖的造型和先进的设备都代表了当时上海乃至远东的最高水平,邬达克自己也极喜欢。真光大楼建成后,邬达克把八楼作为自己设计事务所和办公室的驻地。现在,作为上海外滩源建筑群的核心部分,真光大楼和广学会大楼已经装修一新。



   图9 最先锋新锐的建筑:大光明电影院

 南京西路216号。在大光明电影院的设计中,邬达克摆脱了欧美古典风格的束缚,体现为强烈的现代主义先锋派风格,沿街立面横竖线条与体块交错,墙面饰以浅黄色拉毛粉刷。入口为高大的铬合金钢框玻璃门,两侧墙面贴黑色大理石。入口上方为乳白色玻璃雨篷,其上由大面积玻璃长窗构成强烈的竖线条,一个方形半透明玻璃灯柱高达30.5米,入夜光彩夺目。

大光明电影院自1931年建成放映之日起,长期居于中国电影界龙头影院的地位。



  10最有名气的建筑:国际饭店
南京西路170号。由“四行储蓄会”于1931年投资开建,1934年建成开业。邬达克的设计方案数易其稿,最终确定为美国现代派装饰艺术风格的摩天大厦,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钢框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楼板。整幢建筑占地面积虽小,但高耸挺拔体量硕大,高83.8米,24层。建筑立面强调垂直线条,15层以上呈阶梯状收进,曾号称“东亚第一楼”,名列上海最高建筑达半个世纪之久。如今,比国际饭店高的楼宇不计其数,“仰观落帽”的笑话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国际饭店的名气和历史人文地位,以及代表上海中心点的“上海城市坐标原点”标志设在国际饭店大堂内,这一切都无可替代。

      图11、铜质地图中心的闪烁的红点,即为上海大地原点。


国际饭店主体土建由陶馥记营造厂以最高报价而中标承建。陶馥记营造厂因承建过广州中山纪念堂、南京中山陵二、三期等大工程而享誉建筑界,投标国际饭店工程时,还正在承建上海大新公司等项目,虽然陶馥记营造厂报价最高,但因为其质量信誉而中标。邬达克对陶馥记老板陶桂林提出,希望他做国际饭店工程不要赚钱,而要以最好的工艺、最好的材料,做出最高的质量,如此,这座大楼将成为陶馥记营造厂的永久性广告。八十年光阴荏苒,于今观之,邬达克的要求,陶桂林陶馥记的承诺,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也赢得了后人的尊敬。


      图12、国际饭店一至三楼外墙的黑色花岗石贴面石材产于青岛崂山。

国际饭店装饰使用大量国产材料,外墙一至三层用青岛崂山黑色花岗石贴面,华贵典雅;四层至二十二层用泰山砖厂的棕色面砖,色泽富丽;门厅大堂地坪用山东玉佛石铺砌,大厅立柱和墙面,均是国产大理石,浅黄嫩绿互映而显华美。更值得一提的是,国际饭店桩基又密又深,整楼至今在近代上海高层建筑中沉降最少。可惜的是,近年国际饭店经过全面重新装修,邬达克曾引以为傲的部分内饰,已基本消失。


      图13、美国纽约暖炉大厦(资料照片)。

邬达克坦承,国际饭店的建筑造型借鉴了纽约的暖炉大厦。



      14 最摩登的建筑:吴同文住宅

铜仁路333号,现代式四层花园洋房,上海首座装有电梯的私人住宅, 1938年竣工。有人认为这幢建筑是邬达克在上海的最后一件作品。邬达克向业主颜料大王吴同文保证,这栋住宅即使100年也不会落伍。超现代的仿邮船设计,大面积绿色瓷砖外墙,使此楼成为住宅经典,人称“绿房子”,被誉为“远东第一豪宅”,荷叶形的电梯,弧形的木质电梯门,使建筑在摩登气派中又流露了优雅的韵味;宽大的露台,蕴含了巨轮甲板的空间感。可惜此建筑后来历经做办公场地、出租开酒吧餐厅,原内部装修损坏,现又闲置待修,已经显得破败。

据称上海有1200多名邬达克建筑的“粉丝”,还组织过12小时暴走游览观赏邬达克建筑的活动。前些时,为邬达克设计的浙江电影院是拆除还是保留,也发生过不大不小的风波。越来越多的人对散布在上海繁华之地各处的邬达克建筑发生兴趣。珍视这些饱含历史人文底蕴的老建筑,实在是值得高兴的好事情。愿这些宝贵财富好好得到保护、开发、利用,一代代上海人与之长相厮守,相看不厌。

(本文配图除注明“资料图片”外,均为笔者摄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物志| 邬达克为上海而生
那些年老上海的建筑 原来都是他设计的
王大鹏:邬达克与上海的轮廓线
5.26邬达克建筑艺术主题徒步召集帖
老上海建筑的传奇人物邬达克
探寻邬达克的上海足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