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确地看待幅度测量
在与一些网友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以下的(或类似)的言论:
1.我看要跌到××为止;
2.我看这一波要涨到××为止;
3.不涨到××的价位我坚决不卖;
4.不跌到××的价位我坚决不买;
5.一到××价位我就马上挂单,暂时套了也没关系,主动买套;
6.止损止盈位不用设了,幅度不到,还有空间;
……
  关于这类观点,追根溯源,都是来自于幅度的测量;幅度测量或曰幅度比丈量,其主要的方法基本上为:黄金比例、百分比、敲敲板、箱体等距离重叠、对称辐射等等;其中用得最多的就是黄金比例,而其他的方法都跟黄金比例有一定的渊源,大同小异。
  黄金比例在实践中的确有一定的实用性,有时候会准得分毫不差,让人目瞪口呆,当然有时候也会很离谱,所以这种方法的盲点也是很明确的;
  那么幅度测量是否有实战的参考性呢?我们先看其优点主要如下:
1.如果在操作前进行过幅度的测量,知道一个大概的上涨空间,那么对其操作是有一定帮助的;
2.就机构作线而言,如果收集后其上升幅度还不足出货的空间,幅度的测量可以作为一个研判机构动向的参考;
3.对于下跌而言,在下跌初期进行幅度的测量,当离理论上的下跌空间还不到时,其风险性也相应较高,可以有效的避免错误进场而被套牢;
4.当上升到原始测量的幅度空间时出现修正,可以提前作好防范风险的准备,及时避险操作;
5.当下跌到原始测量的幅度空间时出现止跌企稳现象,可以提前作好反弹或反转操作的准备;
其使用的缺点主要如下:
1.前面已提到过,这种测量有一定的盲点,就是有时会很准,有时候会错得很离谱,实盘操作中,难免有误踩地雷的时候;
2.多数时候的股价修正的幅度都只是在所测量幅度附近,有时超过、有时不及,对判断有一定影响;
3.其实所有的测量方法如同指标公式一样,都是行情过后看很准,在当时判断上都有一定的难点;
4.因大势所趋,有时测量上升的幅度根本就不到就见顶的情况常有发生,致使看多的深度套牢;
5.因大势所趋,有时测量下跌的幅度根本就不到就见底的情况也常有发生,致使看空的踏空;
  前面已简单的讨论了幅度测量的主要几种优点和缺点,那么我们在实盘的操作中,其使用时不可盲目的机械化操作,这个就同形态一样,没有谁规定,做这么个形态,后面就得这么走,同样也没有谁规定了,上涨或修正一定要到测量的幅度那里,包括机构在内,其本身的操作也要顺应大势,不可能保证一定涨到那里;熟悉机构作线的朋友都知道,盘中其实有很多的机构在作线过程中是很被动的,在拉升的过程中,因大势不佳,资金实力有限等原因,只得随波逐流,调头向下,(2010年11月份时就有很多,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多数情况下也只能是一个大概的区间,而这个区间的后续发展情况还得依靠大势;不知道朋友们注意到了没有,在实盘中,很多股价的点位,如果单一的看,那是在摇摇欲坠的位子,然而指数变好,它又上了一波;同样地,一些看似见底了,而且还盘出一个底的形态雏形,然而大势不佳,行情很快就夭折了。出现这种情况,如果机械式的按幅度的测量,一定会出问题的,况且幅度的测量一般情况下不是给出一个点位的,往往都是这个不支撑就向下看一个点位的;
  我个人认为,幅度的测量不必要看得太过神秘,也不要太过依赖,只能作为一个辅助的参考,不要被一些专家大师名博给忽悠了,那些声称精确预测大盘到多少点的,说句实话,这些专家大师们就算真的测对了点位,就在当时,他们敢操作吗?呵呵,这个恐怕只有他们自已知道了,或许操作了,买100股作纪念吧;
  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论谬论,请高手指正!
  祝君成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洗盘图解(四)
T+0及操作技巧
T加0的目的是为了不断降低手中股票的成本
涨停技术
午读 | 做空黄金后市场还在疯涨 这位“不高明”的交易员竟然不惧被套
心法总结:时机和仓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