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这一碗面,开启“江南福地”之旅!

鲜,是食物的鲜美之味,也是时令的新鲜初尝。寻鲜,寻的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情怀。也许是一碗面、一块糕、一道家常菜、一家隐世小店、一个有故事的人……

这一次,

苏小i的寻鲜之旅来到了福地常熟,

带大家一起品尝

虞山脚下的 “素面之王”

在中国,几乎每座城市都有一碗与城市气质相符合的面,这碗面是文化的沉淀,是乡愁的折射,更是无数当地人一辈子的惦念。

在苏州以北的“江南福地”常熟,就有这样一碗素面,取材于虞山当地的野生菌类,无需太多调味就已鲜美异常,甚至让尝过此等美味的人,能够“三日不思荤”。

这碗素面,就是虞山脚下、兴福禅寺旁,大名鼎鼎的蕈油面。

为了求证这碗面是否真如传说中那般鲜美,小i和小伙伴在周末起了个大早,一路向北,驱车五十多公里来到常熟,找到了这家在虞山脚下开了几十年的老面馆——兴福望岳楼老面馆。

清晨入虞山,面馆藏林间

初入面馆,小i一阵恍惚,一时间竟分不清这翠绿丛林间的一方天地,是充满了人间烟火味道的面馆,还是幽静雅致不染俗尘的茶道馆。

而就在此时,一位身着传统服饰、端着几碗蕈油面的当地阿姨从小i身旁经过,浓郁的蕈油香气扑鼻而来,这才把小i拉回了现实之中,是的,这就是面馆没错了。

环顾四周,在依山旁水的美景之下,一张张四方桌前坐着一位位气定神闲的吃客,先喝口茶润润嗓子,接着用筷子挑动碗里的面条,悠悠然开始了一趟舌尖之旅。在这里,吃面仿佛也成了颇有仪式感的一件事情。

面馆的经营人张姐说,这家面馆是她和她妈妈两代人的心血,从1982年开始做蕈油面到现在,她们已经在虞山下度过了三十多年岁月。面馆曾经叫做“兴福老面馆”,后来改名为“兴福望岳楼老面馆”。

面馆的名字虽然变了,三十多年的老味道却是始终如一。懂吃的当地老饕和江浙沪周边的游客,往往是吃过一次就再也忘不了这碗蕈油面的味道。爬山涉水、驱车百里那都不是事儿,赶早来虞山脚下吃碗面、喝杯茶,休息够了再登山赏景,成为了许多常客来这里的必打卡项目。

在去年的“苏州十碗面”大赛中,兴福望岳楼老面馆的蕈油面在众多苏式面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苏州十碗面”称号,而面馆本身也荣获“苏州双十佳面馆”称号。

满满一面墙的奖状,记录了它的辉煌,而众多名人的到访,更无形之中证明了它的口碑。这家老面馆,红得确实有底气!

一碗蕈油面,三日不思荤

蕈油面的主食材——“蕈”,是一种产自虞山的菌菇。常熟人把采蕈叫作“捉蕈”,一个“捉”字,生动形象地把蕈的灵性表达了出来。

只有在每年六月黄梅季节至十月初秋,虞山上的蕈才会生长。过了这段时间,蕈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因此,吃过一次蕈油面,往往会让人牵记上大半年,时时盼着来年梅雨将至,新蕈萌发,一解单思之苦。

到了蕈生长的季节,捉蕈人常常天不亮就摸黑上山了。你若是凌晨在虞山里看见有电筒光束,那十有八九是采蕈的山民了。他们要趁着清晨露珠未干时,把蕈采摘回来。

采回来的蕈,洗干晾干之后,就可以拿来熬蕈油了。张姐介绍说,常熟人熬蕈油一定要用上好的菜籽油,这样熬出来的蕈油才会有一种特殊的香气。

熬好的蕈油,可以存放很长一段时间。吃之前,只需再用葱姜爆炒,简单加入料酒、酱油等调味料,进一步激发出蕈的香味,就成了一碟原汁原味的面浇头。

张姐开得这家兴福望岳楼老面馆,共有两种蕈油面:虞山野蕈面和松树蕈油面。野蕈,即长在山间的普通野生蕈。而松树蕈,顾名思义,则是长在松树根部的蕈。松蕈比普通的蕈更难得,香味也更浓郁些。

野蕈

松蕈

有了如此精贵的“山珍”面浇头,自然还需一碗好面和好汤与之相配,要不可就暴殄天物了。

兴福望岳楼老面馆的面汤,是用菌菇、竹笋等食材熬的素汤,汤呈红褐色,透亮如琥珀,清澈见底,表面浮着点点葱花,散发着清甜的香味。

面是传统的细面,只见煮面的阿姨紧下快捞,利索地颠动爪篱,将一柳细面卷成鲫鱼背,放入面碗中。

倒入一大勺面汤,再浇上分量十足的面浇头,一碗蕈油面,如一件精雕细琢多时的艺术品,终于要呈现给懂得欣赏它的人了。

眼前的这一碗面,面条细长,整齐地静卧在红汤之中。顶着褐色的野蕈,伴着碧绿的青葱,素油闪闪点点,香味徐徐绵绵。

小心翼翼地拿起筷子,将面条挑起,热雾腾腾,汤汁滴落。热面入口,鲜、香、滑的感觉依次在口中弥漫开来。

接着,夹起一块野蕈,细细咀嚼,慢慢品尝其中滋味,野蕈吃口爽脆而鲜美,回甘悠长,如雨后的森林般,充满了清新的气味,却神秘得让人摸不透方向。

一碗面下肚,连汤水都舍不得剩下。吃完顿时明白,为什么常熟民间会流传着“一碗蕈油面,三日不思荤”的说法了。为了这一碗美味,起早贪黑五十里路的奔波,是完完全全值得的!

吃完面,在喝茶的间隙,热情的张姐又让我们品尝了店里另外两种素浇头:凉拌香椿芽和笋煸毛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此话不假。这两种素浇和野蕈一样,都带着来自山间的自然气息,如掠过的晨风般清爽,夹杂了雨露的清甜之味,让人对这山脚下的老面馆又多了一丝留念,和下一次来访的理由。

早市一过,四周的人声渐渐散去。边上有千年古刹,而身后更有苍翠青山。这座小小的面馆,就这样成了许多人常熟之旅的起点,用一碗原汁原味的蕈油面,给到访之人留下了难忘的常熟初印象。

因为一碗面,牵挂一座城。这碗蕈油面,已成了小i对常熟惦念的理由,而你,是否也一样呢?

兴福望岳楼老面馆

地址:常熟市寺路街146号(兴福寺旁)

电话:0512-52853950 / 13801579265(张淑英)

常熟,

是黄公望笔下的泼墨山水,

是严天池琴下的袅袅余音,

是张旭狂草的潇洒不羁,

是钱谦益诗里行间的清词妙句。

常来常熟,发现不一样的惊喜~

文章源自:常来常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熟蕈油面(全文)
这碗面,何以成为红遍江南的“素面之王”
推荐菜
一吃难忘的常熟蕈油面
2019.04.17美景+美味+人文,这样的虞山超有“气质”!
想吃一碗蕈油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