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明朝皇帝 “废柴”尽出,为什么还活了276年?
userphoto

2017.12.16

关注
说到明朝,世人脑海中多泛起一个词:“奇葩”!
“奇葩”之特征,集中表现在明朝帝王身上。
自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至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明朝共历16帝,国祚276年。
16帝中,除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孝宗朱祐樘历史评价甚高,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口碑较好之外,其余诸帝光怪陆离,堪称历代帝王“奇葩”之典范。
例如恋母情节严重、用情尤为专一的明宪宗朱见深,热衷求仙问道、二十年不上朝的明世宗朱厚熜(cōng),热爱木匠事业、堪称当世鲁班的明熹宗朱由校等等。即便创造被后世史学家们赞为“功绩堪比文景”之“仁宣之治”的朱高炽、朱瞻基父子,也分别落下“美食达人”和“蟋蟀天子”的雅号。之所以以“雅号”称之,实乃二帝确实贤明。否则,难免落入其他后辈为人诟病的窘境。
(朱元璋)
中国2000多年封建王朝的历史反复证明,帝王个人素质直接关系国家生死存亡,以往朝代因出现昏君而致使国破的惨痛教训比比皆是,唯独明朝“废柴”皇帝尽出,政权多平稳有序,国家多安然无恙,堪称又一“奇葩”。出现这一现象,原因何在呢?答案就在于--
内阁制。
了解明朝的内阁制,要先从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说起。
宰相制度始于春秋时期,至明朝时已有1000多年的漫长历史,明初依然设有此职。历朝历代,宰相位于皇帝一人之下,高居臣民万人之上,是不折不扣的权臣。因此,宰相在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同时,难免与皇权存在矛盾。明初宰相称为丞相,首任丞相为开国元勋、韩国公李善长。朱元璋平民出身,历经千锤百炼方才登上大宝,政治手腕自然极强,对于驾驭手下一班老臣倒是不在话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太子朱标性情温和、宅心仁厚,自己百年之后,心爱的儿子能否镇得住那些老臣呢?这个问题,令朱元璋心神不宁,他由此动了屠戮老臣的心思。在此风口浪尖,时任丞相亦即第二任丞相的胡惟庸成为牺牲品。胡惟庸担任丞相的7年间,排除异己,遍植党羽,更加令朱元璋不可忍受的是,胡惟庸依仗相权及其在朝中的势力,常常独断专行,不少关乎生杀黜陟的重大案件都不向朱元璋请示便擅加处理,朱元璋由此深感丞相专权、皇权旁落的危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大大刺激了权力欲望极强的朱元璋,
1380年,朱元璋以“谋不轨”罪将胡惟庸逮捕下狱,诛灭九族,因受牵连被杀或致死的人超过3万,其中包括数十位开国老臣。
胡惟庸案后,宰相制度从此成为历史,皇权、相权开始集于皇帝一身。不过,此时出现了另一个问题,皇帝在收回相权的同时,也得接受本该由丞相处理的一切事务,自小吃苦耐劳、堪称帝王楷模的朱元璋倒是能够招架,但是他的子孙则明显不堪重负。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上皇位、总揽大权之后,发现了一个他百思不解的问题:皇帝如同一个“终身工”,“日理万机”都不足以形容其繁忙、繁重、烦心的程度,他那偏心眼的老爹是如何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朱棣特派解缙等心腹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内阁制度至此初步建立起来。
当然,内阁制度建立初期,仅仅扮演顾问或助手的角色,单纯帮助皇帝处理一些日常政务而已,主要国家大事仍由朱棣本人处理,内阁成员并无实权。因此,朱棣设置内阁的举措与朱元璋当年废除宰相的初衷并不相左。
步入永乐中期,内阁职权渐重,兼管六部尚书并成为皇帝的最高幕僚和决策机构;明宣宗和明仁宗两朝,内阁权力加重,逐渐受到重视;明代宗景泰年间,内阁权力更大;明宪宗成化至明孝宗弘治年间,内阁已经发展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系统。嘉靖中期,严嵩主持内阁,权力与朱元璋废相之前的丞相已经别无二致,因此得以专擅朝政二十多年。明朝内阁制度的巅峰当属万历前期。经过嘉靖、隆庆二朝的发展,大臣“奏章”,阁臣“票拟”,太监“秉笔”,皇帝 “批红”的体系已是无可挑剔。年幼的万历即位时,皇权羸弱,张居正则主持内阁,他与太监冯保联手,使内阁成为朝廷运转的中枢,内阁制度就此进入极盛时期。正是在张居正主持内阁期间,“万历新政”得以强力推进,迎来中兴局面。
内阁制度成熟后,文官主持内阁,太监主持司礼监,二者相互牵制,皇帝则居中保持平衡,明朝的权力体系得以保持一种近乎完美的状态,内阁政务体系也因此保持极高的效率。作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政治制度,明朝内阁甚至可以部分限制皇权,使得国策的制定与施行存在部分民主性。
例如万历帝28年不上朝,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争国本”,万历欲立三子福王朱常洵为太子,文臣们则坚持当立长子朱常洛,对此万历只能以不上朝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进行反击。
又如明武宗朱厚照,即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正德皇帝,一生沉迷豹房,贪杯无度,嬉游玩乐,怪诞不经,但是在位期间国本未乱,关键在于有内阁支撑,即使皇帝不理朝政,国家机器依然能够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
明朝中后期,帝王多怠政,但是总体上并未对政局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大明王朝得以始终保持一统,传16帝,享国276年,显然正是内阁制度的魅力所在。
当然,明朝的内阁制度并非完美无瑕。
作为封建皇权的“助手”,其出发点本为强化君主专制。
因此,随着内阁制度的发展成熟,必然会与皇权产生矛盾,具体施行中难免与太监、六部等出现龃龉。
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愈演愈烈,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皇权打压内阁的必然结果。
朋党倾轧局面的出现,内阁制度式微,皇帝昏庸,大明也就一命呜呼了。
(图片来自网路)
2017/12/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朝出现了内阁首辅和廷推,为什么没能演变成类似英日的内阁制度
明朝为什么废除宰相制?宰相制的弊端和优势是什么?
明朝最高级别的官职是啥?整个明朝仅有5位,连皇帝都很忌惮
明朝皇帝的主业是玩乐,清朝皇帝的主业是内卷
朱元璋废丞相限宦官,为何又死灰复燃?其中巧妙玄机你想不到
明朝十六帝个个奇葩,最夸张是崇祯通过“枚卜大典”挑选内阁大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