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注〗基层体制改革中对综合监管的有益探索

2013年12月以来,济南高新市场监管局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在济南市率先试点,推行食药、工商、质监、食安办“四合一”机构改革。2016年3月起,物价管理职能并入市场监管局,“五合一”改革的局面初步形成。在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济南高新市场监管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积极探索、迎难而上,在改革阵痛下砥砺前行,实现了市场监管机构、职能、队伍、理念的大融合,有效推动了改革红利在基层持续释放。


人员层面抓融合


一是以职能合促人员合。认真分析食药、工商、质监在综合职能方面的共性规律,对职能“合并同类项”,积极构建大登记、大监管和专业化执法相结合的组织架构。坚持“小机关大基层”,瘦身机关,将机关内设机构由原来3个部门的17个减少为6个,包括领导班子在内的机关工作人员共有22人,只占人员总数的21%。坚持做强基层,结合地域分布和人员力量,设立8个市场监管所,79%的人员工作在基层一线,每个市场监管所都保持10人左右,基层人少事多的矛盾得到缓解,市场监管工作全面落地生根。


二是以人员合促思想合。队伍整合后,不同部门的人员“一口锅里摸勺子”,业务和情感上难免存在隔阂。为捅破阻碍思想交融的“窗户纸”、破除自我隔离的“小圈子”,在局领导层面,打破归口分管的旧格局,采取交叉分管方式,原工商口的副局长分管质监业务,质监口的副局长分管食药业务,食药口的副局长分管工商业务。中层干部层面,整合初期,为保证工作有序衔接,专业科室负责人在原部门中选定,随着业务和人员的熟悉融合,中层领导也实现了“跨界”管理。工作人员层面,适时组织双向选择,无基层所工作经历的人员必须下基层、全员必须在偏远监管所工作一年以上。通过交流,干部职工相互熟悉、互换思维、取长补短,逐步摆脱原有身份“束缚”,开始以“市场监管人”的全新视角审视监管执法工作。


三是以思想合促干劲合。针对合并初期干部队伍思想步调不统一、归属感不强的实际,围绕“市场监管局的定位是什么”“我能在市场监管局干什么”“市场监管局发展未来是什么”三个方面开展“大讨论”,让干部在思想碰撞中更加清晰地认知改革要求,变被动为主动,形成了人人参与改革、认可改革、支持改革的浓厚氛围。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设计使用新制服,将原来食药、工商、质监特点融入制服徽标元素;提炼核心价值观和工作思路,形成共同的职业信仰和追求。强化基层所文化建设,“家文化”等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主题文化在基层所纷纷涌现,基层干部队伍认同感和向心力明显提升。针对机构职能合并后,干部职工认同感不强、发展空间不足等矛盾和问题,以高新区KPI绩效考核为契机,鼓励人员走出去,参与高新区的干部竞聘,交流11名处(科)级干部;打破干部职务级别上升天花板,竞聘了12名内设机构主任、副主任,14名主任助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履职尽责的自觉性得到有效提升。针对专业人才缺乏的现实,在高新区管委会的全力支持下,协调30名派遣人员帮助做好服务工作。近期管委会还将进一步新聘各类专业人员充实市场监管队伍。


管理层面重规范


一是以培训促动能。业务整合后,干部队伍面临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的现实考验。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订单式培训,每年初即制定当年培训计划,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强化特色主题培训,把“市场监管大讲堂”作为每年的“规定动作”,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轮流上讲堂、做讲师,授课接受全体干部职工打分评价。课后全员考试、公示成绩、检验效果,实现了教、学双促。如今,“大讲堂”成为展现能力、交流业务、加深感情、提升素质的大平台,潜移默化增强了干部队伍凝聚力。


二是以制度促规范。认真梳理权力运行过程,厘清权力清单事项1074项、275子项,公开办事流程,明确权力运行程序。利用好整合前各部门的制度优势,优中选优、优化组合,形成了较为严谨、顺畅的制度体系,引导干部职工沿着规范化管理的方向“齐步走”。依托高新区管委会体制机制改革推行的KPI考核,全面实施透明、客观、可衡量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围绕8项重点、亮点、难点工作,对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定难度、定系数、定工作量,全局各部门共分解、承担356项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细化为10个考核项。通过实施精细化考核,干部职工对自身岗位职责和关键绩效要求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在奖勤罚懒过程中实现了工作效能的提升。


三是以智能促效率。针对对口上级部门多、承接上级放权多、专项整治多、临时性工作多、投诉举报多等矛盾,积极向科技要效能,在原高新区工商部门“抽查制”监管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构建起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领域、信息化综合“智慧监管平台”,实行信息化抽查监管,推动监管执法转型升级。目前,业务指派、日常监管、通知下发、公文阅览、上下班考勤、法律法规查找、在线学习等等,都能在移动终端上实现。


工作层面提效能


一是以深化改革促便捷服务。把机构改革与商事制度改革有机结合,2014年11月底对食药、工商、质监窗口进行了初步合并,变“多窗式”受理为“一窗式”受理,整合审批事项,减少流转环节,登记许可事项全部集中到行政审批大厅。随着业务整合、人员融合,窗口人员对登记审批政策把握更加到位、反应更加敏锐、协调更加自如,承接前沿改革任务更加顺畅自然,济南市首张“三证合一”营业执照、首批众创空间“席位注册”营业执照都在高新区率先实现落地。


二是以风险防控促平安建设。原来四个部门的职能都与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密切相关,有一定的风险性。为此,把保障百姓权益、防控市场风险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各业务职能出发,列出涉及的风险环节,逐步筹划建立起市场监管风险防控体系,让干部职工对急难险重和重点难点工作,做到心中有数、行动有谱。以监管餐饮经营者为例,一次监管行为就可以覆盖企业名称、户外广告、证照管理、操作流程、压力容器、计量器具、物价管理等各个方面,既避免重复检查“扰民”,又促进了行政资源的集约利用,工作效能不止是“事半功倍”,基层监管人员总结出一个形象的公式:原来进行日常监管要4×8×4(4个部门至少8个监管人员、开展4个业务的检查,至少分头跑4趟),而现在只要1×2×1(1个部门2名监管人员跑1趟)就完成了。


三是以重点突破促职能落实。通过机构大融合,食药、质监在基层“没有工作支点”的局面被打破,承接上级工作有了真正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在综合服务上,以前质监部门的“品牌强市”、工商部门的“商标战略”、食药部门的“食品安全创建”和物价部门的价格指导等服务职能,现在一个市场监管部门就可以“打包”提供服务。在监管执法上,统一申领了省政府法制部门核发的执法证件,监管执法主体资格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制发执法办案工作规范,建立了职能合并后统一的执法文书库,解决了执法程序、文书不统一的问题,监管执法职能落实有章可循。在维权服务上,将“12345”热线转办、食药“12331”、工商“12315”、质监“12365”、物价“12358”五部维权热线进行整合,由执法大队统一接收、分派、反馈,业务处室、市场监管所对口办理,实现了一个渠道、一个出口。受理热线办理结果满意率有效提升,2015年在高新区排名第一。


改革引领发展,创新成就事业。下一步工作中,济南高新市场监管将在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统领,聚焦热点、突出重点、发力难点,把各项改革推向深入,为高新区再次创业作出不懈努力,谱出新的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机构改革后,基层市场监管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浦东市场四点变化监管体制改革初步成效
基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成效、突出问题及建议
[调研文章]浅议如何抓好大方县“三局合一”后基层分局市场监管
这个地方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有经验、有问题、有建议
调研报告:基层机构改革后基层面对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