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县志】第二十八卷(科技)第二章(科技普及与推广)

 

第一节  科 技 普 及

县科普协会成立后,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工作。1956年在全县各乡镇设立41个演讲站,各站都举办通俗易懂的科普讲座。1957年上半年印发科技资料8000多册,举办讲座200余次;下半年县科协举办图片展览,到乡镇巡回展出。制作科技幻灯片7套,供农村俱乐部宣传活动用。县农学会编写宣传科学种田的资料近2000份。1959年县科协编印农业科技资料23种,利用民校、冬学宣讲。1963年,组织全县农业技术人员、社队干部和老农等听取学术报告3次,共1000多人次;举办农村安全用电讲座和图片巡回展览,参加与参观者达20127人次;举办农民技术员训练班,培训723名农民技术人员,在全县158个大队、1049个生产队,建立2727亩样板田。医学会抓紧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举行计划生育展览会3场,讲座2次。

1981年,全县建立三级科普网络。19825月,县科协创办《吴县科普》小报,每期分发1000余份,共出13期。19829月起,县科协多次组织农业、节能、工业、社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科学讨论会,多次举办“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等讲座。19821987年间,科协系统共举办2350期培训班,培训8.3万人次。19831984年,科协与县广播站联合举办科技专题广播节目,每周两次。19841987年间,举办机械识图、制图与机械基础、企业管理等实用技术培训班14期,培训484人次,举办专业知识与星火计划培训班,培训1.5万余人次。

1983年县科技咨询服务站(部)成立。至1987年,该站(部)共完成科技咨询服务587项。同时,在交通、建筑、设计、农村改水等条线建立科技咨询服务站。

1982年恢复建立乡镇科协。19821987年间,编辑各种小报和资料50多种,出版2700多期,印发51万多份;出黑板报1.7万期,画廊1200多期;放映科教电影和录像3100多场,观众188万人次,举办广播讲座4700多次,播送稿件1.8万篇;举办技术操作竞赛105场,开展各种技术交流活动520场。

 

第二节  科 技 情 报

网络    1959年,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县副业局、县水产局、县广播站等建立科技情报小组,发展科技情报员37人。1960年,县科委确定1名干部管理情报工作,县直机关建立情报综合组,在县属各工厂和公社、大队中设有情报员。1962年均撤销。1978年科委设立情报股,综合管理科技情报工作。1980年又建立情报资料室,开展情报服务工作。1984年重建科技情报网。至1985年,县有科技情报中心,县工业、农业、副业等主管部门与各专业公司有专业情报网络,县属厂矿设有专职或兼职情报员。全县以3个层次组织情报网络。第一层次是在县工、农、副业主管部门的科技管理机构,设专人负责情报网络工作;纺织公司和轻工公司分别成立纺织科技情报站和塑料科技情报站,主要县属企业配备专职或兼职情报员;县供销合作社成立市场信息站,全县37个乡镇供销合作社成立信息组,从上到下形成供销市场信息网络,并出版《市场信息》周刊。第二层次是由乡镇经联会牵头,组成乡镇科技情报网络;乡村重点企业,有专职或兼职情报员。第三层次由县振兴家乡联谊总会、联谊分会聘请的业余情报顾问和特约情报员组成。

活动    1959年后广泛开展收集和交流资料活动,还将外地赠送的资料,整理分类、编制目录、刻印成册。1980年建立的县科委情报资料室有图书253册,杂志82种,资料1万余份,利用资料开展情报眼务工作。1981年起,科技情报工作的重点为介绍适用技术情报,提供情报资料,布试点、定课题、组织推广性试验。农业方面,进行水稻白叶枯病的综合防治,“麦豆稻”新三熟中间试验,稻麦病虫害微生物防治和化学除草剂的中间试验等适用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副业方面。引进、示范、推广湖桑绿枝扦插、省力化养蚕、笋竹两用技术、柑橘高位嫁接、机油乳剂防治甲壳虫、诱壁虱、梅子高产修剪技术、竹栅离地养鸡、猪统一供精、河蟹养殖、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网箱养鱼、草鱼出血病免疫、栽培日本席草等适用技术。工业方面,引进、示范、推广金属清洗剂、锌基合金模具、TS1脱水防锈油、电火花强化器、锅炉化学清灰剂、水泥减水剂等适用技术。

19851987年间,共编印《科技信息》、《情况简报》50期,提供机械、电子、轻工仪表、丝绸纺织、生物化工、塑料建材等方面的科技信息共965项,信息反馈12项。还组织、参加全国性科技信息交流会、信息发布会,举办情报检索学习班和市场信息学习班、召开乡镇情报员座谈会等。

第三节  科 技 推 广

一、农业科技推广

1.大力推广良种,建立良种自繁、自育、自供推广体系    50年代起,吴县先后引进、推广“老来青”、“桂花黄”、“二九青”、“沪选”、“农桂早”、“团粒早”、“矮南早39”、“广陆矮4号”、“昆农选16号”、“单鉴31”、“元丰早”、“秀水04”等水稻优良品种和“华东6号”、“望麦17”、“扬麦15号”、“鄂麦16号”等小麦良种,还推广“苏蜜一号”西瓜良种。

推广单季稻品种“昆农选16    1981年,从昆山县引进“昆农选16”,进行试验和多点示范试种。1982年种植4.25万亩,普遍获得高产。19831984年间进一步推广,成为吴县的单季稻当家品种。

推广单季稻良种“秀水04    “秀水04”具有较强的抗倒伏和抗穗颈稻瘟病的特性。1984年,从浙江嘉兴地区引进试种。1986年实种44万亩,占单季稻面积50%以上。平均每亩比“昆农选16号”增产50.5公斤,合计增产2222万公斤;每亩增收25.25元,合计增收1111万元。

推广“单鉴31”高产栽培技术    “单鉴31”是吴县农科所育种组用“农桂早3号”与“越丰”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一个早熟晚粳新品种,是当时中等肥力条件下较为理想的单季稻品种。1983年开始栽培技术试验,取得较好效果。1986年在全县30多个乡镇推广种植2万余亩,平均单产484公斤。1987年全县种植5.5万亩。

应用推广西瓜良种“苏蜜一号”和地膜覆盖、复合肥料技术1986年,全县种植西瓜良种“苏蜜一号”3.23万亩,占西瓜总面积的42.54%。比“华东”瓜每亩增产172.3公斤,纯收入比“华东”瓜每亩增加146.63元,增长88.7%。同时推广了地膜覆盖、复合肥料等新技术。1986年,地膜覆盖西瓜苗38671亩,占西瓜田的50%。用复合肥料的西瓜田34790亩,占西瓜田的46.3%。每亩增产166.5公斤,增长21.7%

2.大力推广高效、低毒、高产、价廉的化肥、农药和化学除草剂  如稻麦病虫害微生物防治技术、化学治螟技术、呋喃丹粉剂在秧田的使用技术、早稻氮肥适用量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氮磷钾复合颗粒肥的使用技术等。

在秧田应用推广呋喃丹粉剂    呋喃丹粉剂(即虫螨威)防治效果好,残效长,能促进秧壮叶多,提高秧苗素质。吴县农业局植保站于1977年推广应用,1981年全县后季稻秧田应用面积47628亩,占49.9%;单季稻秧田应用面积4773亩,占10.18%

推广粉锈宁防治小麦白粉病    粉锈宁防治小麦白粉病有效期长,使用方便,具有省工、省药、降本、增产的优点。县植保站、县农科所、县测报站于19801983年间进行测定和示范试验。1983年使用15%粉锈宁10820斤,推广面积161550亩,占全县小麦面积55.7%,效果显著。

早稻氮肥适用量试验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推广    19791982年,吴县农业局、县农科所等单位在全县组织早稻氮肥适宜用量的探讨试验,并于19811982年进行中间试验。1982年在全县大面积推广,收到良好效果。节约了化肥,增加了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3.耕作制度和栽培管理技术推广    50年代开始农技和耕作制度改革,试种双季稻,用药剂防治病虫害,大力推广深耕细作、合理密植、看苗施肥等先进技术措施。60年代重点推广水稻专家陈永康的水稻高产栽培经验,探索并推广双三熟制、放养绿萍等。70年代全面改革耕作制度,科学搭配品种,合理布局,百分之百地推行三熟制,提高复种指数,推广水稻学龙桥、三麦学塘桥的高产栽培经验。80年代,推广化学除草法和三麦、油菜免耕技术及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技术等,并进行“麦豆稻”新三熟制中间试验等。

二、林、牧、副、渔业技术推广

1.果树良种及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建国后,吴县引进和选育良种,推广高产栽培技术,高位嫁接技术、梅子高产修剪技术和白果挂花、喷粉技术等。1987年,全县果树面积达到66832亩,果品年产量38046.9吨。吴县成为全国果树生产的重点基地之一,柑橘产量占全省的80%,杨梅产量占全省的85%,梅子产量占全省97%,白果产量名列全省第二位,白沙枇杷为全国唯一的商品基地。

2.柑橘、枇杷、杨梅与梅子增产技术推广    1983年始,吴县多管局、吴县果树研究所、江苏省农科院园艺所和东山、西山、光福果区对柑橘采用三挺生分层形修剪为主的配套技术,梅子采用回缩更新修剪为主的配套技术,枇杷、杨梅采用匀花疏果授粉为主的配套技术。198319853年累计增产果品429.8万公斤,增加产值275.05万元。

3.温州蜜柑的引进推广    吴县是我国柑橘的北缘产地,抗寒品种栽培是柑橘生产中的重要问题。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从浙江、四川、湖南等省引进耐寒冷、品质优、产量高的温州蜜柑。1987年全县3万亩柑橘中有温州蜜柑8千多亩。

4.高位嫁接技术推广    吴县80年代初开始应用推广高位嫁接技术,用无核蜜橘改良品种。到1987年,全县应用高位嫁接技术改良柑橘地方品种约3千多亩。高位嫁接技术还应用于梅子、杨梅,显著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5.白果挂雄花、喷花粉技术推广    50年代因授粉不良,白果亩产仅80公斤左右。60年代中期,科技人员在白果树上挂雄花,利用风力和昆虫作媒介,提高授粉率。后又进一步应用喷花粉液技术,把雄花花粉稀释后用喷雾器喷洒到雌花上,进一步提高授粉率。80年代,亩产达250公斤以上。

6.速生丰产桑园栽培技术推广    1984年,吴县多管局与吴县蚕桑站从丹阳县冷甲村引进桑园栽培新技术。每亩栽桑10001200株(原来每亩800枝),深沟浅栽,分层施肥,适时摘头。此项技术先在光福镇陈华村试行,后推广到1100亩,3年平均每亩产茧68.66公斤;对照区125亩,3年平均每亩产茧53.29公斤,增产28.84%。至1987年,全县推广7582亩,占全县桑田面积61%

7.杉木逮生成林技术推广    1975年春,胥日公社皋峰林场营造杉木83.5亩,采用水平深沟整地、改良土壤结构、壮苗带肥造林、开沟埋青、适时追肥等技术。至198212月,平均树高5.8米,每亩木材蓄积量4.39立方米,接近全国杉木速生丰产指标的要求。每年每亩纯收入从30元增加到150元,该项技术共推广4千亩。

8.家鱼人工繁殖技术推广    1959年,县水产养殖场人工繁殖家鱼鱼苗成功,1960年起推广。60年代中期,鱼苗全部自给;70年代,培育的苗种有部分外销;80年代开始商品性生产。1987年,全县培育苗种单位有150个,生产鱼苗总数达13.20亿尾,其中四大家鱼7.40亿尾。已销往黑龙江、吉林、内蒙等地。由专机空运的鱼苗,成活率从50%提高到90%以上。

9.草鱼出血病免疫防治技术推广    长期以来,草鱼出血病蔓延,死亡率高,一般成活率仅为2030%,影响商品鱼生产的发展。1981.1986年,吴县东山水产科技站对草鱼鱼种注射灭活疫苗,注射一龄、二龄草鱼667.8万尾,放养面积计8400亩,成活率达86%1986年东山镇有6070%的草鱼鱼种注射了疫苗,制备的疫苗还推广到越溪、长桥、黄桥、蠡口等乡镇和浙江、安徽、江西、四川等省。

10.万亩外荡精养高产技术推广    漕湖1.02万亩水面,1983年开始采用围网养鱼,用网箱繁殖鲤、鲫鱼,并在网箱中培育鲢、鲤、鲫、鳊等鱼种。1985年产鲜鱼123.65万公斤,比1982年增加62.45万公斤,亩产从60公斤增加到121.25公斤,全湖鱼种自给率达到50%以上,鱼产量进入全国同类型水体的先进行列。1985年,阳澄湖6万亩水面和沿太湖的有关乡村推广该项技术,阳澄西湖的产量从近万担上升为2.5万担,沿太湖的产量从亩产4公斤上升到20公斤。

11.5000亩连片池塘养鱼亩产400公斤配套技术推广    黄桥乡5000亩连片鱼塘,采用改造鱼池、改变鱼种规格、调整优质鱼放养比例及饲料精草结合等措施,达国内同类型连片高产池塘养殖的先进水平。所开发的8个村5384亩鱼池,1985年亩产603.3公斤,比1989年增加366.8公斤,3年共增产391万公斤。1985年黄桥乡8个村应用该项技术到外地开展技术服务,联合经营池塘6541亩,总收入900多万元,8个村直接收入90多万元。1987年,全县81000亩池塘推广了该项技术,使池塘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404公斤。

12.三角帆蚌人工育苗和河蚌育珠技术推广     1973年吴县三角帆蚌人工育苗试验取得成功,1980年推广全县。1987年,全县人工育出幼蚌3.38亿只,除自给外,还售至外地。1965年,太湖地区水产中心试验站(现苏州市水产研究所)在吴县蠡口公社渔业大队进行三角帆蚌育珠试验,1967年获得珍珠125克,1968年在全县推广。19731985年,共产珍珠94吨,列全省第一。

13.商品瘦肉猪技术推广    1985年,吴县多管局畜牧兽医站、吴县种猪场及吴县尹山湖农场等单位,充分利用本地猪种资源,建立猪纯种繁育和杂交利用体系,重视亲本,统一供精。采用前期敞,后期限量喂养的方法。198519873年共发展二元商品瘦肉猪49.9万头,瘦肉率超过50%,比一般提高6%以上,达到省级水平,瘦肉猪技术已推广到30个乡镇。

14.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技术推广    1982年,吴县微生物试验推广站在全县推广蘑菇培养料二次发酵技术,增产2030%1986年,县微生物试验推广站从日本引进金针菇室内瓶装栽培技术、香菇袋装栽培技术和滑菇室内大床栽培技术等。

15.日本蔺草种植及加工编织一条龙技术开发推广    197811月,车坊公社引进日本良种席草(日本称蔺草)种植,翌年又引进日本先进的染色技术。1987年,蔺草种植扩大到斜塘、甪直等乡镇,由几十亩发展到近万亩,席草亩产从356公斤提高到831公斤,席草长度从1米左右提高到1.6米左右,席草质量有显著提高。车坊乡办起织席厂,引进和仿制日本的全自动提花织席机,试制和开发“塌塌米”、提花地毯、沙发席、睡席、童席、壁挂等多种高档花色席。1987年全县草席总产值1579.5万元,创汇300多万美元。

三、工业科技推广

1.沼气利用    1976年,全县推广应用沼气,建成土池17992只,混凝土砖结构池1338只。能正常产气使用的有11956只,占总数61.9%19791987年建造球形池931只。1987年,全县共有沼气池10390只,容积66万立方米;正常使用的有6750只,占65%

2.推广应用余热发电和柴油机发电    19781987年,吴县钢铁厂、化肥厂、西山水泥厂和民生酒厂等县属企业建立发电车间,利用高炉、焦炉和锅炉的余热、余汽发电。1987年,全县各厂矿企业共有柴油发电机1820台,总容量10.1857万千瓦,全年发电10737.6万千瓦时。

3.推广应用锅炉节煤新技术——使用化学清灰剂    吴县推广使用清灰剂后,提高锅炉热效率23%,节煤率35%

4.推广节油新技术——金属清洗剂    吴县采用金属清洗剂后,提高清洗工效,降低清洗成本(按3%配制清洗液,每公斤成本仅0.0750.18元)。可多次回收使用,节约大量石油制品。

还推广应用锌基合金模具、电火花强化器、TS1脱水防锈油和水泥减水剂等。80年代中期起,部分企事业单位已推广应用电子计算机(微机)。

 

第四节  科 技 交 流

国际科技交流    1966年,阿尔巴尼亚留学生奥斯曼、歇盖尔两人到苏州市黄花泾养殖场学习。吴县水产养殖场徐懋祖向他们传授青、草、鲢、鳙鱼人工繁殖技术。

19738月至1975‘年11月,国家农业部派吴县潘国兴赴赤道几内亚巴塔(省)传授水稻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19739月至19752月,农业部派石泰福去几内亚特里梅累(省)传授稻、麦的种植技术。

1974年,派朱凤鸣去阿尔巴尼亚传授水产养殖技术。

197910月,墨西哥国家畜牧总局局长、总畜牧师等一行3人来吴县考察畜牧业生产,参观越溪1大队的机械化养猪场、配比饲料加工厂,交流发展养猪和生产配合饲料等经验。

19825月,英国萨塞克斯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杰克哥瑞到吴县东山镇、越溪乡考察多种经营情况,并介绍英国农副业生产情况。

1984,年9月,县委书记黄俊度和县果树研究所副所长、高级农艺师杨家驷等赴日本考察果树栽培、梅子加工等技术。

198410月,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0)人口基金会援助顼目,吴县派出由沈志英、周善、周小青、殷仁孝、张寿官、张毅红组成的农业考察组赴菲律宾、泰国进行为期9周的考察、培训。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派出4名专家来吴县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和咨询。

19852月至5月,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人口基金会的安排,吴县派出农业科技人员陈俊生、范春贵赴秘鲁、墨西哥考察农业视听设备应用情况。

19852月至19865月,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安排,吴县派农业科技人员宋宇信赴菲律宾、泰国、丹麦、巴基斯坦考察,考察项目为“提高种子质量,发展粮食生产”。联合国粮农组织同时派专家来吴县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和咨询。

198532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派日本索尼公司工程师到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装录像设备。30日,又派遣波兹小姐和阿罗、南米德·沙克莱先生来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举办TCB/CPB/4406项目教育图片制订及录像设备培训班,共办5期,吴县有40人参加培训。

1985330日,联邦德国经济学家阿波立提特夫妇到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考察了解县级农技推广及经济效益。31日去黄桥乡张庄村了解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改善情况。

19854月,应日本邀请,江苏省农林厅进修组组员、县多管局果树站李文炳赴大坂府农林技术中心进修,为期3个月,学习柑橘育种、栽培、加工技术。

19854月,县农业区划办公室与澳大利亚在东吴饭店举办中澳农业区划学术讨论会,澳方出席12名,中方18名。下半年,县委副书记、副县长陈金科出国考察。

198510月,波兰养蜂协会两位专家到西山蜜蜂育种组考察。县蜜蜂原种场周培增介绍培育美意蜂王的经验与技术。

198512月,应日本大分县大山町农协邀请,董振南、沈世昌、王兆生3人赴日本大山町食用菌中心和小五马食用菌工厂进修工厂化生产金针菇、香菇技术。同时,进修组为日本举办两期苏式家菜烹饪技术培训班,大山町有55名妇女参加学习。19864月,进修组从日本带回资料和菌种,在甪直、木渎、唯亭、湘城等乡镇试产金针菇。

19863月至11月,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人口基金会安排,县委副书记沈长全和朱钰良、阙惠庭、金继生、张毅红、骆兴男等6人分赴美国和荷兰考察、培训。

19865月,应大山町农协和丸本株式会社邀请,县委书记管正带领吴县经济技术考察组赴日访问。考察了7个中小城市的果园、工厂、商业网点等,并与大山町农协签订帮助吴县培训技术人员等9项友好交流和经济合作项目,与丸本株式会社达成4项友好合作和经济合作项目。

19869月至19879月,应日本爱知县日中友协邀请,江苏省中日友协派吴县果树科学研究所科技人员沈珉赴日本爱知县丰桥市田原町,学习以温州蜜柑为主的果树栽培技术。回国时带回温州蜜柑温室栽培等技术资料。

198612月至19874月,应大山町农协邀请,吴县派朱金生、沙守仁、徐本男赴日本学习金针菇室内栽培技术和香菇栽培技术。带回5支金针菇菌种“初雪”和金针菇、香菇的全套栽培技术资料。

198710月,中国农学会派吴县汤伯伟赴日本进修农业技术,进修内容为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

28.4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人口基金会援助吴县项目情况表

项 目 名 称

时  间

出国考察、培训

专家来华培

训、咨询

地  点

人数

时间

()

期数

时间

()

受益

人次

通过推广体系进行人口教育

利用视听设备进行农技推广

视听设备应用考察

提高种子质量、发展粮食生产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促进粮食生产

1984.101984.12

1985.41986.4

1985.21985.5

1985.21986.5

1986.3

菲律宾、泰国

       

秘鲁、墨西哥

菲律宾、泰国,丹麦、基斯坦

美国、荷兰

6

 

2

1

6

9

 

3

3

7

4

5

 

2

6

3

5

 

2

6

25

40

 

20

18

 

国内科技交流    19761978年,县水产局参加全国水产展览,通过文字总结、照片、图表、幻灯片等介绍吴县农、渔、牧全面发展的经验和技术。

1977年,农业部派吴天锡去四川省推广龙桥双季稻种植经验,去湖南湘潭地区及浏阳县介绍双季早稻栽培技术。

1978年,吴天锡在全国杂交稻会议上介绍后季杂优稻的栽培技术。

19788月,湛江水产学院熊大仁教授来吴县考察河蚌育珠情况,并举办育珠技术讲座。

19803月,县水产局陈顺慈应邀去洪泽县传授河蚌育珠技术。

19804月,县水产局工程师龚惠卿应邀到沭阳、淮阴、宿迁、靖江、常州等地传授河蚌育珠技术,听讲者300人次。

1980年,农牧渔业部委托浙江农学院召开全国枇杷协作会(包括浙江、江苏等10个省),研究枇杷丰产栽培技术、良种培育,考察吴县东、西山及黄岩、浦田、歙县、塘楼等五大产区,编写《枇杷志》。吴县果树研究所为副主编单位,杨家驷任副主编。

1981年,水产局龚惠卿到望亭苏州地区农大开办的全国珍珠训练班上传授育珠投术。7月应邀到湖北省丹江口水库考察,传授育珠技术,并协助开展育珠生产。

1981年,水电部吴高巍、王万欣等工程师多次来吴县交流山区灌溉经验,考察东山镇绿化村的试点工作,吴县提供该村喷灌设计图纸。

19838月,江苏工学院讲师李能英、河南省水利厅工程师马启祥、四川省水电研究所工程师陈进禄来吴县了解喷灌设计情况,吴县提供了山区管道配件设计等图纸。

19844月,县科委在尹山湖农场召开西瓜栽培技术培训会议。聘请省农科院园艺所专家徐润芳讲授西瓜丰产技术,听讲人数50名左右。

198510月~113日,江苏省水利厅在吴县召开全省喷灌会议。南京、无锡、常州、镇江、南通、苏州等地18人出席会议,并参观了东山镇,交流了喷灌规划和施工技术。

198510月,农牧渔业部在苏州召开全国大中型水面养殖会议。代表们参观了吴县漕湖养殖场,听取了国家誓六五一攻关项目的支课题——吴县“万亩外荡精养高产技术”介绍。

19791987年间,吴县共邀请300多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教授来县内讲课或作学术报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作炎晋升高级农艺师业务工作总结1
科普成果奖
南阳市创新实施“三十工程”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综述
种植技术,西红柿高产栽培技术
关于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宜昌县送用综合手投推动科技兴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