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在的腹胀的多。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及三仁汤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组成】厚朴半斤(炙,去皮),生姜半斤(切),半夏半斤(洗),甘草2两(炙),人参1两。 折合一剂常用量:厚朴12g 生姜9g半夏6g 甘草6g 人参3g
方中厚朴味苦性温,善于下气行散,除胃中滞气而燥脾,泄满消胀最宜为君,臣以辛温之生姜、半夏,前者宣散通阳,行胃中滞气,后者开结豁痰,除胃中逆气,两者与厚朴为伍,苦降辛开,甘草为佐,补气益脾,此方之用,贵在药味用量上的比例。

【功效】消胀散满,补中降逆。主治中虚气滞,腹胀满,呕逆。伤寒发汗后,腹胀满者。伤寒心腹胀满。胃虚呕逆,痞满不食。妊娠腹胀后重,赤白相兼之痢。

临床实践中,真正用本方治太阳病发汗后所致的脾虚气滞腹胀满证的机会并不多,但并不意味着该方已失去了实际意义。因该方具消胀除满、补泄并行之功,凡病机与之相同的证候,无论成因为何,皆可用之,并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前代医家对此早有体验,正如周凤歧所说:“遇脾虚作胀者,辄借用之。而脾虚夹积,泄泻不节,投之犹有特效。”王孟英还特别指出:“古今治霍乱者,从未论及此方,余每用之以奏奇迹。”其实,不少治疗脾胃不和、中焦气机升降失调的效方,亦多从此方化裁而来。现今用以治疗急性或慢性胃炎、肠扭转、胃肠道外科手术后、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功能失调等症,而见脾虚气滞作胀者,只要用之得当,加减得宜,都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使用注意】
一、《伤寒论》提到腹胀满共有三处,三个方子三个类型: 
1、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
2、调胃承气汤(249条)伤寒吐后,腹胀满者。
3、四逆汤(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二、脾虚气滞之胀满,应辨明“虚”与“滞”的主从。
以虚为主者,多微满而不胀,自应以补虚为主,佐以理气;以滞为主者,多满而且胀,又当以消为主,佐以补虚。本方厚朴、生姜、半夏用量较大,人参、甘草用量较小,显然是以消为主,以补为辅。本方是为脾气受伤转运失常所引起的腹胀满症而设,并不能通治其他腹胀症状。应该注意:厚朴、生姜要等量而且用量要大,参、草用量宜小(8:1),反之则胀满难除。刘渡舟教授曰:一人思腹胀,一医处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服后腹胀依然,乃请陈慎吾老大夫高诊。陈老认为处方恰当,但剂量不适。原方不变,只将厚朴由9g增至18g,党参、炙甘草由9g减至3g,服后其胀立消。盖陈老增厚朴之量是在于消除胀满,减参草之量,是恐其助满碍中,颇洞仲景之旨,故服后霍然而愈。

三、临床实践证明,本方对脾虚气滞之腹胀满,确系消补兼施之良剂。若能巧施化裁,使“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必有良效。一般而言,兼表者加苏叶、藿香;兼胃热吐逆者加黄连、苏叶;气滞较甚者加腹皮、陈皮;兼食滞者加焦三仙、砂仁;兼中阳不足者加干姜、荜拨;兼痞者加枳实、白术;兼胸胁胀满者加青皮、香附;兼气逆而痛者加吴茱萸、官桂;兼血瘀者加莪术、赤芍;兼便秘有热者加枳实、大黄;若气虚不明显者可酌减人参,反之可酌加其用量。

【临床医案】
一、腹胀痛(张石顽):陈某,泻利腹胀作痛,服黄芩、白芍之类,胀急愈甚,其脉洪盛而数,按之则濡,气口大三倍于人迎,此湿热伤脾胃之气也。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二剂,痛止胀减,而泻利末已,与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二剂,泻利止而饮食不思;与半夏泻心汤而安。

按语:脾虚湿盛而胀,单服芩、芍寒凉之品,非但湿热不去,且脾阳更虚,故其胀愈甚。惟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健脾利气,扶正法邪,“塞因塞用”,方可愈病。

二、臌胀(周子娄):陈某,男,43岁,农民,1985年3月13曰就诊。患肝硬化病数年。近月来纳差,食后腹胀,腹渐膨起,大便溏泻,小便少,神疲。舌胖大、边有齿痕、舌质暗红、苔白滑,脉沉弦。检查:腹水征明显。西医诊为“肝硬化腹水。”处方:厚朴、生姜、茯苓、通草各15g法夏10g红参、炙草各5g。每日1剂,水煎温服。8剂药后,腹膨起已消,纳食增进,小便增多。检查已无腹水征。继以上方加减治疗月余,诸症消失若常人。嘱其注意休息,节制饮食,勿食肥腻厚味陈臭等,随访半年末复发。

按语:腹胀、纳呆、便溏、神疲,脾气虚也;腹水、溲少、舌胖、苔滑、脉弦,水湿盛也。用本方健脾行水,扶正怯邪。因水湿内停较剧,故加通草、茯苓以利水湿。

三、痞满(陈瑞春):叶某某,男,39岁,1973年8月10曰就诊。患者行胃次全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惟出院后逐渐感觉胃腹痞满,暖气频作,大便不畅,虽少食多餐以流质软食为主,亦感痞满不饥,病情日见明显。脉象细弱,舌白润。以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论治:党参12g法半夏9g枳壳6g厚朴9g炙甘草6g佛手片9g广木香6g生姜3片,5剂药后自觉气往下行,腹胀暖气大减。继则服至20余剂,每隔1-2日1剂,治疗两个多月一切正常。一年后腹胀未发作,消化良好,体略发胖。

按语:术后痞满腹胀,脉象细弱,为脾虚不运,气机堕塞。故以本方加枳壳、佛手、广木香以温中健脾,理气除满。

四、泄泻(过敏性肠炎)(李浩澎):宋某,男,54岁。患慢性泄泻5年余,反复治疗不成,因于暑月过食凉面而发,虽经治愈,但以后每食面条即肠鸣腹泻,初服抗菌药可止,后渐不理。半年来发作频繁,天气变化及情绪少有波动即可诱发。证见:腹胀满,泻下水样便,日三四次,腰酸背楚,四肢倦怠。舌苔白厚腻,脉弦滑,关略大。辨为脾虚湿滞,拟温中行气祛湿为法。处方:厚朴15g半夏15g生姜15g红参6g(另包煎)甘草(炙)3g伏龙肝如鸡子大一块,车前子30g(包煎),嘱进5剂。二诊时,泄止,余症缓,去车前、伏龙肝。又进5剂,诸症渐愈。后以原方为粗末,每日早晚各服10g,开水冲服,连用3个月,数载沉疾竟愈。

按语:泄泻日久,呈脾虚不运而湿阻,水液紊乱而偏渗之机,故集健脾理气,祛湿渗利于一炉,标本兼顾,共奏斯效。据李浩澎教授经验:本证泄泻剧者,加车前子、伏龙肝;腹痛甚,加延胡、乌药;腹胀明显,重用厚扑,并加炒莱菔子;虚证著,重用人参;寒加干姜、官桂;热加黄连、黄柏。此外,若在方中少佐防风、白芷、羌活等疏散之剂,效果更佳。

五、咳嗽(周子娄):周某,男46岁,1984年10月20日就诊。患慢性支气管炎近10年。4天前受寒而发作,症见咳嗽,痰白稀,胸闷,微恶寒,纳差,神疲,舌质暗红、苔白滑,脉弦紧。处方:厚朴、法夏、生姜各15g党参12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温服。3剂药后,咳嗽、胸闷减轻、精神好转。上方加五味子6g茯苓15g,继服4剂,诸症若失。

按语: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本案脾虚生痰,上干肺娇,发为咳嗽。本方专为脾虚不运,痰湿内生而设,故用之即效。

六、下肢瘙痒(周子娄):张某,男,36岁,教师,1984年9月11日就诊,双下肢经常瘙痒4年,遇阴雨天及水湿加剧,搔抓则易破皮流水。曾多方中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刻诊:形胖、精神倦怠,舌胖大,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细。处方:厚朴25g生姜15g法夏12g党参、炙草各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饭前温服。服药6剂,全身自觉轻松爽快,瘙痒消失。随访2年末复发。

按语:脾虚湿停,注于下焦,引发瘙痒。用本方健脾祛湿,并重用厚朴以下气化湿除浊。

【慢性胃炎】
1、患者,女,36岁,2003年6月就诊,主诉“上腹部饱胀不适,腹痛无规律,嗳气反酸,已3年余”。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经西药胃必治、奥美拉唑治疗,亦未效,近日来就诊,治以:消胀除满、补泄并行,处方:厚朴24g(炙去皮)生姜(切)24g半夏(洗)24g甘草(炙)6g人参3g焦三仙10g砂仁10g,服10剂后,腹部饱胀不适明显减轻,食欲增加再服10剂,2月后随访,诸症得愈。

2、患者张某,男,42岁,于2004年5月10日因胃溃疡在县人民医院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术后6个月来乡卫生院门诊就诊、主诉“腹胀、嗳气较重,食欲差,饱胀2个月,便秘1个月”。诊以:消胀除满,补泄并行,处方:厚朴(炙去皮)24g生姜(切)24g半夏(洗)24g炙甘草6g人参6g枳实6g大黄6g服3剂后症状明显减轻,再服3剂,症得愈。

3、某男,28岁,农民。1995年10月4日初诊。上腹部胀闷4个月余。缘4个月前天气甚热,露天作劳汗出口干,乃饮以冷泉解渴,尔后便觉脘闷胸痞,嗳气方舒,大便失调,纳呆便溏,屡治妄效。过2个月胃镜检查报告:慢性浅表性胃炎。各方投治中西药并施,仍不见效而来就诊。患者鼻梁两侧微有褐斑,唇淡无华,舌质淡红而有齿痕,苔白厚微腻,脉细而滑,双关略浮。拟辨:寒饮内伏,脾阳不振,气滞于中,胃失和降。处方:法夏15g川朴12g生姜4片,炙甘草9g党参12g枳实9g陈皮9g白豆蔻6g茯苓12g,3剂。10月7日二诊:服上药后频频矢气,上腹部胀闷顿减,续服。

【腹胀满】
1、丁某,女,22岁,学生。2010年10月11日就诊。腹胀满年余。一年来苦于腹胀满,上午轻,下午重,夏天轻,冬天重。最近腹胀满加重,腹部膨隆,全天均胀。而且胃脘部位亦胀。食欲尚可,只是喜食干物如馒头、米饭,不喜食汤、粥等软物。大便量少,粘腻。月经春夏秋三季1月1行,入冬后2-3月一行,量不多。末次月经:2010年8月1日,一天净,色暗红。舌淡红苔黄腻上罩一层水滑,脉沉甚。辨证:脾气虚弱,水湿内停,阻滞气机,郁而化热。方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苓桂术甘汤加减:厚朴30g生姜30g(自购)姜半夏30g炙甘草10g太子参10g茯苓20g桂枝15g生白术20g黄连10g黄芩10g苡米40g,7剂。10月18日二诊:脘腹胀满消除,虽然北方天气降温,都不再觉胀。服药第三天月经至,量较以往明显增多,色红,现第四天。只是饭后仍觉有些不消化的感觉。舌上水滑已去,苔黄腻渐去,右侧无,左侧尚有,脉沉。因说中药口味欠佳,故未再开药。嘱生活调摄。

2、鲁某,男,46岁。有20余年乙肝病史,近5年因肝硬化引起腹胀,屡经中西药治疗,可治疗效果不明显。刻诊:腹胀,不思饮食,畏寒,手足不温,苔薄黄略腻,脉沉弱。辨为脾气虚气滞证,给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厚朴24g生姜24g半夏12g炙甘草6g红参3g枳实14g白术12g黄连10g。6剂,日1剂。二诊:腹胀有减轻,但仍不思食,又以前方加砂仁6g,12剂。三诊:腹胀解除,复以前方治疗20余剂。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分3服,以巩固治疗半年。复查肝硬化,基本恢复正常。*br*按语:根据腹胀,畏寒,手足不温辨为寒,又因苔黄腻辨为夹热,更因脉沉弱辨为虚,以此选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温补脾胃,行气除满,加枳实、黄连,行气和胃,清热理中,白术健脾益气,生化气血。方药相互为用,以治脾胃气虚气滞证。

3、马某,男,43岁,农民。病结核性胸膜炎,服雷米封等抗结核药治疗。近一周腹胀呕吐,粒米不进。乡村某医不察证之虚实,不顾“呕多虽有阳明病,不可攻之”之训,认定通则不胀,胀则不通,予以攻下,然泻后腹胀如故。至此,本应接受教训,改弦易辙,另辟蹊径,反认为病重药轻,未泻彻底,又令顿服酚酞25片,憋胀益剧。不得已,乘马车进城就诊。患者面色萎黄,形容憔悴,舌质淡红,舌苔白腻,两手捧腹,口称憋胀欲裂,呕吐清水。口干不欲饮,更不欲食。诊其腹,腹胀如鼓,无压痛,无移动性浊音。切其脉,细缓无力。由脉症观之,此乃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湿浊之气凝聚不散,痞塞升降之路,故而为胀为呕。从脉象细缓、喜手捧腹看,便知其胀属虚,而非实滞,故屡屡攻下。胀不惟不减反益甚也。治当补中健脾,消胀化湿。待脾运一复。弥漫之浊气自然无存。拟:厚朴15g生姜10片 半夏10g炙草6g党参 15g茯苓15g二剂。二诊:药后自觉气向下行,虽未解便而腹胀已轻,呕吐亦再未发生。继服三剂,腹胀全消,改拟六君子汤调之。

按语:腹胀一证,当明虚实,分寒热,辨脏腑。虚胀者以脾弱中虚为多,伴有少食不化,子夜胀甚。便溏。脉弱等症状。故不可一见腹胀,便用枳、朴、硝、黄,诛伐无过,致气益虚、胀益甚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雀草(10)
穷人的深情一文不值,富人的流氓异常迷人
女人身上有这3点,最“吸引”男人的注意力,见了都不想离开
摄影:园区景色-3(元宵节正月十五)
郭嘉讲透《孙子兵法》53:四个战术要点,完全摸清敌情!
欣赏-唐-李翰---【蒙求--113】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