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招呼不要用您,因为···

瑞明:汉人之间打招呼最好别用您,您是满族语言。明朝之前是不用您的,用的是子、卿、足下、阁下。


这是满人对你发音发不标准,发成了您,这就成了上层人士之间打招呼的习惯用语。汉人古代用的是先生、君、子、卿、足下、阁下……还是汉人的看起来舒服优雅。


五胡乱华时代,华夏族的精英都要求被改姓胡人的姓,比如隋文帝杨坚就被叫做普六茹坚,这就是胡人的同化汉人政策,推行了上百年,当时的汉人贵族都以有胡姓为傲。汉改胡姓这个政策后来被隋文帝废除,普六茹坚也改为杨坚。这个情况和现在多像啊,什么杰克马、泼尼马、爱德华孙、欧文陈……五胡乱华,再次上演。


演艺界带的节奏,英文名显得洋气,连幼儿园教育都要起个洋名。崇洋媚外妥少,歧视汉人岐视农民,乡土的传统的都被打上落后印记。连语言也岐视方言土语。少民的叫民族文化,汉人的叫封建迷信。民族大学就培养少民人才,好象意思是说汉不是一个民族。

语言也在记录历史,经史子集之外。


无玄机:一个难听的事实是,北京方言是太监话。

在下级统统变成奴才的等级森严的满清,京城百姓都是通过太监和各级官员的奴才才接触到上流社会的,所以他们对朝廷里达官贵人语言风格的认知就是太监的语言风格,这种语言更是加入了八旗的语言元素。


在北京生活一段时间的外地人会非常有感触。北京话的拖音音调阴阳怪气,对上级有专门的调子,极尽柔媚;对下级的调子极尽冷傲与不屑。这种媚上欺下的风格就是螨清森严统治下的太监们鲜明的语言风格。


有一个明显的例子,“您”这个字就是奴化的重要体现,配合动作就是跪拜。在满清以前,国人都是平等的,同一个你,不会分成两个等级,敬称也只是根据对方的学问、职位等身份不同而不同,比如先生、汝、足下、阁下、子、小姐等,绝没有自卑自损到丢掉自尊的地步。当然今天的“您”说多了,很多人已经感觉不到“您”代表的自尊的丢失。


可笑的是,这种丢失自尊的太监风格竟在三百多年来变成了北京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满清的奴化教育有多严重。

这是真实的历史,并不是丑化北京人。

虽然北京话不代表古代汉族语言,同样,粤语、温州话和闽南语也不代表古代汉族语言。


这些方言都历经了二次移民,一次是从黄河流域迁移到长江流域,主要是中下游,主要在南岸;第二次是再次南迁至东南沿海。


第一次移民更大程度上保留了古汉语的纯正,但是也存在方言,当然这种方言也是纯正的古汉语;第二次南迁到东南沿海后与当地蛮夷方言结合,再随着时间的发展,则形成了远离纯正古汉语的现代的方言。所以,粤语、温州话和闽南语等沿海地区的方言只是保留了极少的古汉语发音元素,本质上也是与现代北京话一样的,属于被异化较远的汉语。


历史在演进,语言也在发展,哪一个时期都不能完全代表标准汉语,于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上来看,越多保留了异族文化元素的语言越是不纯正的,所以,北京话、粤语、温州话和闽南语都是不纯正的,而且前者还含有被异族征服的耻辱。


那么,现在有更能代表纯正汉语的方言吗?

我认为江淮官话相对来说就比较接近,广义的江淮官话包括长江中下游流域,包括湖北大部、河南南部、湖南背北部、江西北部、安徽、江苏、浙江北部。

为什么呢?

第一,江淮官话是明朝的普通话;第二,明朝是最近的汉族政权;第三,江淮官话距离今天的历史较短,变化不大;第四,江淮官话的基础是中原南部汉语,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古汉语的完整性;第五,江淮官话没有殖民统治色彩,是完全属于本民族语言的;第六,江淮官话本来就是普通话,根正苗红;第七,江淮官话在今天以南京话为中心,主要包括武汉以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方言,这些方言发音清晰,好听,易懂,有乐感,易于学习,而且用这些方言阅读古籍更贴切。


另外,今天广东话的流行也是殖民地奴性的表现,解放前,西方资本盘踞上海,于是上海话成为上流社会的标志;改开后,殖民地香港及在海外西方人统治下拼搏的华人相对比较有钱,于是广东话取代上海话成为了身份的象征,所以说广东话的流行是殖民地奴性的表现,是民族自卑的表现。

当然也不是要打击广东话,只是要让广东话回归到一个方言本来的位置。

顺便补充一点,广东地区鼻咽癌高发,一度以为是地方病,后来发现海外讲广东话的人群也高发鼻咽癌,经过分析,最后确定,鼻咽癌高发与广东话高度相关,因为广东话的发音特点所形成的鼻咽部共振容易诱发鼻咽癌。


最后声明,普通话不等于北京话,他是在北京话基础上去掉了很多不该有的音调之后发展出来的官话,普通话虽然包含了一段汉民族屈辱的历史,虽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古汉语,但是整体上也是一个很好的传承。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既记录耻辱,也记录光荣。语言也一样向前发展,同样,既记录耻辱,也记录光荣。


毛泽东主席朴实的语言风格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官话,普通话已经深深地将人民性植入其中,再也没有奴化,没有柔媚,没有阶级,只有华夏正气。有很多讲方言的文章都错了,总喜欢说粤语、闽南语或温州话代表古汉语正宗,再说,地气偏了,发音自然就会偏。有很多讲方言的文章都错了,总喜欢说粤语、闽南语或温州话代表古汉语正宗。再说,地气偏了,发音自然就会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要嘲笑福建口音辣,福建话源于唐朝普通话~
闽南语并不是唐朝官方语言
中国古代各朝代语言演变探索--古代普通话,闽南话,粤语,客家话,吴语
普通话是“满式汉语”吗?正宗的“汉语”在哪里?追根问底!
中国汉语方言速览
汉殇(一、胡言的汉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