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在建盏里的水墨丹青 你知道吗?

宋代建盏丨茶百戏

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功夫学不成。

却笑当年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

     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

唐代以前的饮茶方式,以煎煮为主,并加入胡椒、盐等调料,与茶末一起吃下。今天中国一些地方,还叫“吃茶”。到了宋代,“点茶”成为时尚,所以有“唐煮宋点”的说法。

点茶,是一门艺术性与技巧性并举的技艺,这种技艺高超的点茶方式,也是宋代发达的茶文化集大成的体现。

宋代还流行一种技巧很高的烹茶游艺,叫“分茶”,又称“茶百戏”、“水丹青”、“汤戏”,是不断迫求斗茶过程中的产物,在点茶过程中,茶汤纹脉形成的物象。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界》云:“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诗中的“分茶”,指的就是这种烹茶游艺。玩这种游艺时,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这时,盏面上的汤纹,就会幻变出各种图样来,犹如一幅幅的水墨画。要使茶汤花在瞬间显出瑰丽多变的景象,需要很高的技艺。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对点茶法形成的泡沫描述为“如酵蘖之起面”。茶百戏高手要在茶面形成的乳沫上作画,“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鱼鸟花草之属”,茶汤显现的纹理丰富、自然、灵动。

茶百戏的历史要从斗茶说起:在唐朝,用煎茶法,到了宋朝,宋人将茶饼先烤后磨成末,而后经过取火、候汤、茶盏、调膏、击拂等步骤形成茶汤。茶文化在宋代极为盛行,宋人会玩,举办活动来评比茶叶品质和品饮技艺,这就是斗茶。

宋代梅尧臣有诗曰:

忽有西山使,始遗七品茶。

末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柤。

五品散云脚,四品浮粟花。

三品若琼乳,二品罕所加。

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

“云脚”、“粟花”等就是采用分茶技艺时茶汤显现的图案。所以说,茶百戏是斗茶的一部分。

宋代,由于受到宋徽宗和朝廷大臣、文人的推崇把茶百戏做到了极致。宋徽宗不仅撰《大观茶论》论述点茶、分茶,还亲自烹茶赐宴群臣。许多文人如陆游、李清照、陶谷、杨万里、苏轼都喜爱分茶。陆游有诗曰:“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入元以后,统治者对精致儒雅的点茶和分茶技艺没有多大兴趣,他们喜爱直接饮茶,对团饼茶“爱”不起来,斗茶活动开始衰落。

明清时期,茶百戏虽然衰落,但尤有余韵。直到到清代后期才真正没有相关的详细记载。

朝廷点茶、分茶推崇使用闽北的建茶和建盏(闽北建窑兔毫盏)。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和蔡襄《茶录》是关于点茶、分茶的专著,书中推崇使用建茶和建盏。

蔡襄在《茶录》中推荐建茶称:“惟凤凰山(建瓯地名)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还特地推荐建窑生产的兔毫盏,他指出:“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烧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说明闽北建安一代的兔毫盏备受推崇,特别适合于点茶、分茶。

另外,宋代许多文人点茶、分茶也十分推崇使用建茶和建盏。许多文人如杨万里、陶谷、陆游、李清照等人既留下了描述分茶的文学作品,也留下了赞赏闽北建茶、建盏的诗文。

陆游喜分茶也喜建茶,在《陆游全集》中涉及茶事诗词达320首之多,大部分与建茶有关。他对北苑茶、武夷茶、壑源茶多次品尝,留下不少有关建茶的绝妙诗句,如“建溪官茶天下绝”、“隆兴第一壑源春”等等。

此外,在梅尧臣、宋子安、沈括、王安石、欧阳修、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一大批文人学士的文学作品中也倍加赞美建茶和建盏,由于大批文人学士的宣传,既促进了闽北茶叶和茶具的生产,也促进了闽北分茶的普及和开展。

陶谷在《清异录》中写:“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功夫学不成。却笑当年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真正的茶道平实淡真,直至了无痕、无所住、无所往。习茶其心随缘不变,其法随缘万变,可入可出,一切入,一切出,而不住其心,所谓即心即道也。能随缘,能起用,见此道,得“一味真”,则入茶门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陆游、杨万里诗中的「分茶」是什么玩法? | 宋人茶事
【学茶记】点茶、斗茶、茶百戏 可不是一回事儿
失传已久的“茶百戏”
分茶和闽北的渊源关系
探寻茶汤中的意境之美
古代斗茶乐(图)-中国国学网 --品茗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