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言复习:文化常识课内、课外积累训练100题(中)

文化常识课内、课外积累训练100题(中)

3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幼孤指小时候父亲去世,“孤”在现代汉语中指父母双亡,而古文中多指幼年丧父。

B.闾泛指门户、人家,中国古代以二十五家为一闾,“闾阎扑地”指富庶人家众多。

C.立生祠是古代民俗,百姓为活着的官员立祠奉祀,借此表达对官员的感激与崇敬之情。

D.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表示此意的词语还有“致仕”“乞骸骨”“移病”等。

37.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髫龀:亦作“龆龀”。髫,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龀,小孩换牙齿。合指童年。

B.周易:儒家经典之一。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后者是前者的解说

C.太守: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

D.洛阳:中国古都之一。东汉、西晋等先后定都于此,唐、北宋以此作为陪都。

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芝:东汉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圣”,与司马迁、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杜甫并称为“六圣”。

B.长史:中国历史上职官名,最早设于秦代,其执掌职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

C.季孟:指伯仲之间,不相上下。“孟仲叔季”和“伯仲叔季”,都可以用来表示排行,也可以用来表示四个季节。

D.八分:即八分书,隶书的一种。人们把带有明显波折特征的隶书称为“八分书”,亦称“分书”或“分隶”。

3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超迁,迁是指古代调官、升官,超迁是指超越一般的升迁过程,职位得到连续升迁。

C.勤王,指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D.蟒衣,明代创制的一种绣蟒的官服,明初只限于皇帝左右宦官及得宠亲信之人所服。

4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封,北宋都城,即今河南省开封市。当时与东京洛阳相对,故又称西京。

B.幕府,因军队出征使用帐幕,故指将帅办公之所,后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

C.起复,指官员遭父母丧时服丧期未满而应召任职,明清时指期满出而任职。

D.雩祀,古代祈雨的祭祀;舞雩与之相关,是求雨时举行的伴有乐舞的祭祀。

4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居注,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也是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指前者。

B.剖符,指帝王进行封赏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C.黄老,即黄老学说,奉黄帝和老子为始祖,因此得名,是道教重要流派之一。

D.安置,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文中指对获罪官员的处罚,是“谪宦”的一种。

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术,犹言经学和技术,指以经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和“六艺”。

B.翰林,即翰林院,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长官为翰林学士。

C.屯田员外郎,唐在尚书省工部设屯田郎中一职,掌屯田之政令。

D.中书令,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负责递交大臣的密奏等。

43.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此处是临时担任、代理官职之意,古汉语中还有权、摄、署等词也有代理官职的意思。

B.受禅,指古代王朝更迭,新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后来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C.可汗,指的是我国古代北方突厥、契丹、蒙古、匈奴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汗国的最高统治者。

D.母忧,亦称为“母艰”“内艰”,如若母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按制须离职回祖籍守制三年。

4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簿,古代官职名,是一种属官,一般负责掌管文书、办理具体事务。

B.大篆,汉字字体;秦朝创制小篆后,将此前笔画比较繁复的篆书通称为“大篆”。

C.殿下,本指殿阶之下,后来成为对站在殿阶之下官员的尊称,文中指文惠太子。

D.改容,文中指文惠太子改变神色,神情变得严肃起来;现在还可指改换面容。

45.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散夫,与“匠”相对,指服劳役的人,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从事卑微劳作。

B.哭踊,古代一种丧礼,亦称“擗踊”,顿足拍胸而哭,表示极大的悲哀。

C.服除,亦称“除丧”“脱服”,民间称为“脱孝”,即除去丧礼之服,指守丧期满。

D.太守,一郡的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46.下列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北,现指河北省,古属冀州、直隶,简称“冀”。文中指黄河以北地区。

B.司马,官职名,将军手下的属官,掌管军事,司马有左司马和右司马之分。

C.弃市,古代刑罚,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人所弃。

D.本纪,《史记》中体例的一种,西汉司马迁所创立,只用于对帝王的传记。

4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京,文中指位于京都以西的陪都。北宋都城为汴梁(开封),洛阳为西京。

B.古文,文中是指先秦两汉以来用文言写的散体文,是相对于六朝骈体文而言的。

C.参知政事,宋于宰相外,别设参知政事,为宰相的副职。范仲淹、王安石也曾任此职。

D.文忠是古代官方封给大臣的谥号,这种谥号只有兼具文武之功的人才能获得。

4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国,古代国君外出时,由太子留守代为处理国事。也指君王未能亲政,太子代理朝政。

B.星象,指星体的位置,及明、暗、薄、蚀等现象。古代星相家据此占测人事的命运吉凶。

C.南渡:晋宋两朝皆渡长江于南方建都,史称南渡。此处指宋因金人南下迁都南方。

D.蟒衣:袍服名。明代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赐服”,衣上绣蟒,蟒与龙形相似而少一爪。

4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景,是西汉皇帝刘启的谥号,皇帝的谥号是后人根据他生前的行为赋予的美称。

B.县官,旧称一县的行政长官,也可以指朝廷,西汉时常用县官来称代政府或皇帝。

C.外繇,戍边徭役,汉时戍边者由官府供给衣食杂用,不去者可每年出钱三百代役。

D.关内侯,指汉代军功爵级中高于大庶长低于彻侯的爵位,有封邑,可以收取租税。

5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廷诤,也写作“廷争”,指在朝廷上向皇帝呈递奏章进谏。

B.弃市,指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于街头示众。

C.凤阁鸾台,指中书省和门下省,武周时改称为凤阁、鸾台。

D.革命,古代认为帝王受命于天,改朝换代乃变革以应天命。

5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出行,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即邦国州郡。它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B.“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戎和西狄的合称。

C.“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

D.“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的统称。商周时期,五刑指墨、劓、剕、宫、大辟,唐代有笞、杖、徒、流、死五刑。

52.下面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编户,官府把民户的详细信息登记在册,并据此征收赋税和摊派徭役。

B.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如虎符、符节。

C.“迁秩”指“官员被贬黜”,其中,“秩”是“根据功过确定官员俸禄、评定官员品级”。

D.六龙,古代天子车驾为六匹马,古人认为马八尺以上为龙,所以称天子车驾为六龙。

5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

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

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

55.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土官,指封建王朝封赐的、独霸一方的、能世袭的官员或统治者,后此官职用于称呼统治少数民族的官员。

B.巡抚,指京官巡察地方,后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古时这种京官先外派后成为地方长官的还有刺史、总督等。

C.干支,即天干地支。干支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地支”

D.异姓封王,是指在中央集权时代,当朝皇族以外的、有功社稷的人受封王爵。封异姓为王始于西汉的皇帝刘邦。

56.下列各项古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其中赵惠文王十六年采用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B.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是源自重耳追念介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端午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称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等。

C.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右,以西为左。

D.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5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人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B.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怍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宦官,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

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58.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导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5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饯,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祀路神之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祖帐”是指在道旁设帐饯行。

B.丁忧是指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必须辞官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忧”又有“内外忧”,其中“内忧”指的是母亲去世。

C.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请﹐秋季朝见为朝。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

D.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隋唐列为六部之首。长官为吏部尚书,副长官称侍郎,历代相沿,吏部掌管全国管理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6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始于西周。唐代改为国子监,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B.冬至是小寒之前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定一个。历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所以“小年”就变成了冬至专有的民间叫法。

C.教授原意为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D.节度使,官名。唐朝时在重要地区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

6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节指的是阴历中“年”的开始,古人又称为“元日”“元正”等。春节和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不一定是同时的。

B.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古人写此节的诗词很多,例如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C.寒食节要禁烟火,以纪念介子推。唐代诗人韩翃的诗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写的就是寒食节情景。

D.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天气转暖,李清照形容它“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6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都有“死”的意思,按由尊到卑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永和四年卒

②伤余心之忧忧兮,悲将军之不禄

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④于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⑤明年,丞相薨

A.③⑤②④①B.③⑤①②④C.⑤③②④①D.⑤③②①④

6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疏,古代指臣子向皇帝上书直言。如“匡衡抗疏功名薄”中,以“匡衡抗疏”暗指自己因抗疏触怒皇上。

B.讼牒,诉状,封建社会打官司的文书。讼,诉讼;牒,诉状,也常指古代官府的往来文书。

C.琉球,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出使琉球群岛,诏书中称其琉球,当时的琉球实际上是中国的属国。

D.御史,古代行政官职,自秦朝至清朝,专为史官性质的官职,是负责掌管文书、记录时事的官吏。

64.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文化知识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儒者的装束,代指诸葛亮,他和周瑜一起火攻曹操,有儒将风度。)

②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③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④劾大不敬 , 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大不敬,被指控的罪名。对皇上犯了“大不敬”的罪,在当时是要处笞刑。)

公车特征拜郎中(公车特征,公车特地征召。公车,官方专用车,接臣民上书和征召。)

⑥举孝廉不行(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65.下列诗句涉及年龄的文雅说法,其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弱冠,是指男子20岁)(左思《咏史》)

B.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是指女子13岁)(《诗经·氓》)

C.女年甫及笄,袅袅有容色。(及笄,是指女子15岁)(和邦额《夜谭随录》)

D.残年真欲数期颐,一事无营饱即嬉。(期颐,是指100岁)(陆游《老甚自咏》)

66.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顿首:叩头,头叩地而拜。古代的九种礼拜形式之。

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为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6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从宫到羽,按照音高的从高到低,形成一个五声音阶。

B.笞刑也是指古代的一种刑罚,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臂、腿、背的刑罚,隋代把它定为五刑之一。

C.先秦时衣长而裳短,后来变成衣短裳长。古代体衣,在质地、颜色上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D.案,又称食案,古代孟光对丈夫“举案齐眉”里的案就是食案,它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

68.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氏”在夏商周时用来区别贵贱,贵者有名有氏,贱者无名无氏。氏可用国名、邑名、官名、职业名、住地名等。

B.“闾里”可以指乡里或城里平民居住的地方。“闾里”在汉代也是对城市居民实行监管、宵禁、征役的基本单位。

C.“西域”是汉以来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其广义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

D.“谥”分为官谥和私谥、褒谥和恶谥等。君主的谥号一般由礼官确定后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

6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京城”“京师”均指当时的都城长安。

B.“薨”在古代指诸侯或大官的死。年幼丧父称为“孤”。

C.“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

D.“十二郎”中的“郎”是对男子的通称,也称“郎子”。

7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

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

36.B

【详解】

B.“'闾阎扑地’指富庶人家众多”错,“闾阎扑地”指房屋众多',市集繁华。“闾阎”泛指平民。

故选B。

37.C

【详解】

C.“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错误,科举由中央政府掌管,太守不掌管科举事务。

故选C。

38.C

【详解】

C.“'孟仲叔季’和'伯仲叔季’,都可以用来表示排行,也可以用来表示四个季节”错误。“伯仲叔季”只用来表示排行,不可用来表示季节。

故选C。

39.B

【详解】

B.“职位得到连续升迁”错误,职位得到连续升迁指的是“累迁”,“超迁”指的是越级升迁。

故选B。

40.A

【详解】

A.“当时与东京洛阳相对,故又称西京”解说错误。“东京”“西京”应互换位置,洛阳在北宋时为西京,开封为东京,因开封在洛阳东边之故。

故选A。

41.A

【详解】

A.“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也是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指前者”错误,文中起居注是职官名。

故选A。

42.A

【详解】

A.“指以经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和'六艺’”错误,“经术”指“以经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

故选A。

43.C

【详解】

C.“指的是我国古代北方突厥、契丹、蒙古、匈奴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汗国的最高统治者”错误。匈奴的最高统治者为单于。古代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鲜卑、回纥、柔然、铁勒(高车)、突厥、吐谷浑、阻卜、女真等部族对首领皆称可汗。“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

故选C。

44.C

【详解】

C.“后来成为对站在殿阶之下官员的尊称”说法有误。“殿下”是对太子或亲王的尊称。

故选C。

45.A

【详解】

A.“指服劳役的人”错误,散夫意思为短工。

故选A。

46.D

【详解】

D.“只用于对帝王的传记”错误。本纪不只是用于对帝王的传记,有例外,比如说《吕太后本纪》就不是写帝王的传记。

故选D。

47.D

【详解】

D.“这种谥号只有兼具文武之功的人才能获得”表述错误。得此谥号的大多是政绩突出受人敬仰的文臣。

故选D。

48.A

【详解】

A.“监国……由太子留守代为处理国事。也指君王未能亲政,太子代理朝政”错误,监国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通常为皇太子)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监国的人通常为太子,但不一定都是太子。

故选A。

49.A

【详解】

A.“皇帝的谥号是后人根据他生前的行为赋予的美称”错误。谥号有褒有贬。

故选A。

50.A

【详解】

A.“呈递奏章进谏”有误,“廷诤”应指在朝堂上当面直谏。

故选A。

51.B

【详解】

B.“即东夷、南蛮、北戎和西狄的合称”错,应是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故选B。

52.C

【详解】

C.“'迁秩’指'官员被贬黜’”说法错误。“迁秩”指“官员晋级”。故选C。

53.D

【详解】

D.“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误。庶务,就是指国家的各种政务。亦指这些事务的经办人员。

故选D。

54.B

【详解】

B.“抵极刑”,极刑即死刑,“抵”意为达到,意即达到判处死刑的地步。没有尸体示众之意。 故选B。55.C

【详解】

C.“十地支”有误,应为“十天干”。

故选C。

56.C

【解析】

C项“古人以东为右,以西为左。”说法错误,选项中有“江左即江东”可以推断出古人以东为左,西为右。古代文献中的“江左”又称江东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偏安江左”:即长江以东, 即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又名江左。魏禧《日录杂说》云:“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各代的根据地都在江左,故当时人又称这五朝及其统治下的全部地区为江左,南朝人则专称东晋为江左。邵雍《洛阳怀古赋》:“晋中原之失守,宋江左之化畿。”——晋代挡不住匈奴的进攻;刘宋划江左为王畿。

57.C

【分析】

【详解】

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

58.D

【详解】

D项,“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

故选D。

59.C

【解析】

诸侯春天朝见皇帝叫朝,秋天朝见皇帝叫请。泛称朝见皇帝。

60.B

【解析】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冬至确实曾被称为小年,但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不同地域,时间和意义也不相同。北方一般为腊月二十三,南方腊月二十四。

61.D

【解析】

D项,诗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不是写清明节。该题考查学生古代文化常识。这方面的内容面广量大。大家要做个有心人,平时看书做练习时多留心关注,还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进行积累,比如该题考的是清明节,大家除要知道清明节的时节,还要知道中国还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分别是时间,有什么习俗等。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等。

62.B

【解析】

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民曰死

63.D

【详解】

D项,“专为史官性质的官职,是负责掌管文书、记录时事的官吏”说法错误。御史,古代行政官职,先秦为史官,自秦朝至清朝,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的官吏。

64.B

【解析】

①指周瑜,④当时要处以极刑,⑤“公车”,政府机构。

65.B

【解析】

B项错在“是指女子13岁”。“总角”是指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代称儿童时代。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66.B

【详解】

B项,科举取士是由礼部主管的。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故选B。

67.A

【解析】

按照音高的从低到高排列

68.A

【解析】

A项,“贱者无名无氏”应为有名无氏。

69.D

【详解】

题中,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

70.C

【详解】

C项,“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错,应该是“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古代文化常识100题
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模拟题整理版(精校)
2020高考文化常识专练 文化常识五年真题汇编
2017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练下(含答案解析)
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
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100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