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彭德怀被授元帅衔,众部下感谢这位上将:你从枪口救下了一位元帅
userphoto

2022.07.19 河南

关注

前言:

1987年,开国上将杨得志从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上退下来后,曾组织当时一批退下来的军中元老、老将军进行过一次聚会。

杨得志吩咐工作人员提前5分钟到达会场,车刚一停稳,杨得志就催促工作人员扶他下车,他走到会场门口后就站住了,迟迟不肯进入会场,好像是要等什么人。

当时杨得志已经年近八旬,大家考虑到他的身体,都劝他到会场等,或者找个地方坐下等个,但杨得志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依旧倔强的站着。

直到李聚奎到达会场,杨得志才高兴地迎了上去,他热情地搀扶着比他大7岁的李聚奎一路走入会场,帮他找到座位,等李聚奎坐下之后他才肯坐下。

当时,很多人看到工作人员搀扶着杨得志,杨得志又搀扶着李聚奎,都十分感动。

据说,杨得志上将在任何场合对待李聚奎都是“高看一眼”的,他曾评价李聚奎说:李聚奎将军革命早、功劳大、打仗实在、敢打硬拼、居功不言……

其实,在众多敬佩李聚奎的将军中,杨得志也只是其中一位。说起李聚奎,很多和他一起工作过的老将军都对他尊敬有加,高度赞扬,他在军队中完全可以用“德高望重”来形容。

只是长期以来,由于李聚奎的低调,和对他的宣传太少,人们才长期忽略了这位功高德昭的将军。

李聚奎挺身而出,从枪口下救出了彭德怀

李聚奎将军1904年出生于湖南安化,22岁时,他加入国民革命军唐生智部,并随部参加北伐。

唐生智的部队属于旧部队,军阀习气浓厚,克扣士兵军饷的情况屡出不绝。直到彭德怀成为他的团长,年轻的李聚奎才知道什么是“闹饷”,什么是“官兵平等”。

晚年李聚奎回忆,当时彭德怀担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一团团长,他上任立刻就做了三件事,赢得了全团官兵的信赖:

第一件事,彭德怀自己出钱,给士兵们一人买了一顶蚊帐;第二件事,彭德怀取消了军官吃小灶的特权;第三件事,彭德怀下令禁止对士兵的体罚打骂。

当时彭德怀在士兵大会上痛骂土豪劣绅和资本家,指责军阀是喝士兵血的害虫,这些话打动了李聚奎的心,让他对彭德怀更加佩服。彭德怀进而在全团发起了一场“闹饷”运动,李聚奎因为表现积极,被推举为连队的“闹饷代表”。

1928年7月22日,一场名为“闹饷”,实为“平江起义”的命令传达到了全团。当时彭德怀团的一大威胁,是独五师政训处的一个特务连,担任平江起义领导人之一的李灿给李聚奎的任务是,带领一个班的兵力冲到这个特务连的驻地,解除他们的武装。李聚奎没有用一枪一弹就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在平江起义中立了大功。

不久后,彭德怀将起义部队改编为红五军,彭德怀任军长兼13师师长,李聚奎因为表现突出,从班长被提拔为排长。

但红五军很快遭到了湘鄂赣军的联合进攻,最后不得不撤出平江。由于敌人的疯狂围剿,起义部队处境危急,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人选择了临阵脱逃,或者干脆投敌叛变。红五军在这种情况下被缩编成了5个大队。

当红五军退到白沙时,彭德怀将留下的士兵集合起来,要给他们讲话,讲着讲着,站在前排的一大队队长雷振球突然冲了上去,夺走了彭德怀警卫员薛洪全的驳壳枪,企图开枪袭击彭德怀。

由于事发突然,很多人都愣了一会儿,包括彭德怀也没有躲闪,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同样站在前排的李聚奎几乎是出于一种本能,飞身向雷振球飞去,雷振球还来不及开枪,就被扑倒在了地上。

此时,另外一位大队长黄云桥反应了过来,他从侧面开枪,击毙了雷振球。

一场巨大的危机突然来了,又在不到一分钟内结束了。事后,彭德怀盯着李聚奎看了半天,虽然没有当场表扬他,但事后也询问了不少关于李聚奎的情况。

多年之后,彭德怀成为了共和国的开国元帅,很多追随彭德怀多年的老部下见了李聚奎都要说一句:“多亏了你当时反应快,从叛徒的枪口下为我们抢下了一位元帅。”

李聚奎听到这种话总是呵呵一笑,从来不张扬,他说:“那是彭老总命大,要不然凭我当时的个头,就算三个我也休想把雷振球压在地上……”

在井冈山上两次见毛泽东,长征路上当先锋

1928年11月,彭德怀和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一、三纵队上了井冈山,上山后,彭德怀和滕代远请来毛泽东给红五军的战士们讲话,李聚奎也因此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

李聚奎和毛泽东的第一次正式谈话是在1930年冬天,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当时李聚奎已经指挥部队达到了张辉瓒的指挥部,即将活捉张辉瓒,但李聚奎却在这个时候受了伤,被抬了下去。

当时毛泽东正在山上观战,见到李聚奎被抬下,就问担架员抬的是何方神圣,担架员回答是27团团长。

毛泽东上前查看了李聚奎的伤势,说道:“他们刚放倒我的小老乡啊!”他嘱咐李聚奎好好休养。

李聚奎则在担架上向他汇报了战场的情况,说他们已经打到了张辉瓒的指挥部,毛泽东连声赞叹,高兴地说:“等抓住了张辉瓒,记你一大功。”

李聚奎离开后反复回味毛泽东的话,心里有些疑惑:“他怎么知道我是他的小老乡呢?”答案恐怕是毛泽东早就关注他了。

李聚奎作战很有三军团的风格,不退不缩,从不打滑头仗。让他打主攻时,没有他啃不下的骨头;让他打配合时,他总能让主攻部队放心。

在第一次反“围剿”时,李聚奎还是个团长,第四次反“围剿”结束后,由于李聚奎表现突出,红军总部用缴获来的金元宝为有功人员打制了金质奖章,李聚奎获得二等奖章。

不久后,由于红一军团一师师长罗炳辉调任九军团担任军团长,军委便让李聚奎接替了他红一师师长的职务。

红一师作为红一军团的骨干师,战斗力出类拔萃,军团长林彪对这个师的师长自然格外重视。李聚奎上任后,林彪曾亲自到红一师视察,并提问李聚奎:“怎么才能当好红一师的师长?”

李聚奎人狠话不多,只回答了一句话:“红一师师长就是红军的第一师长!”林彪听后满意而去。

此后,李聚奎和他率领的红一师成了红军长征的开路先锋,一路上,他们突破湘江、两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巧战直罗镇、激战山城堡,在红军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当时的杨得志上将就是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人称“天下第一团”)的团长。

李聚奎在长征中功勋卓著,但他后来回忆起这段岁月,从来不愿提起自己的战功,他把一切胜利都归功于毛泽东军事路线的胜利。久而久之,人们甚至忘了是他具体组织了强渡大渡河等著名战斗。

不少人都建议李聚奎出来说两句,或者写些回忆文章,但李聚奎却淡然地说:

“对于那场战争,它体现的是红军的一种精神。我个人对于历史而言,不值一提。再过好多年后,所有的名字都会过去,只有当时的那种豪气,才是能流传下去的东西。”

千里行乞归队,出任“全国第一旅”参谋长

在与四方面军会师后,李聚奎调任四方面军31军参谋长(军长余云天,后王树声兼任)。由于张国焘坚持“南下”方针,李聚奎未能率部随中央北上,等到张国焘率部北上后,李聚奎又随西路军一起作战。

西路军在古浪战斗中遭到了敌人的保卫,红9军一仗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军长孙玉清负伤,参谋长陈伯稚牺牲,陈昌浩和徐向前因此把担任31军参谋长的李聚奎调到了红9九军担任参谋长。

徐向前元帅在回忆录中说:“李聚奎同志去后,工作积极负责,对九军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然而,这毕竟还是未能挽救西路军在河西的局面。西路军被打散后,李聚奎千里行乞,自身返回了延安。

耿飚将军曾在回忆录中回忆过他接收李聚奎时的场景:

“他瘦了,穿件油渍麻花的破羊衣,长了一脸的络腮胡子,夹着一根棍子,背着一个破空袋,头发又长又脏,乍一看,似乎是个要饭的。

他确实是沿途讨饭走回来的……他自己身上分文不名,就是靠着一个指北针,千里跋涉走回来的。”

不久后抗日战争爆发,李聚奎担任129师386旅参谋长(旅长陈赓),386旅在抗日战争中赫赫有名,在抗战中参加了长生口、七亘村、神头岭、长乐村、香城固、百团大战、豫北等战役战斗,是侵华日军的劲敌,日军曾在装甲车上贴过“专打386旅”的标语,表达他们对386的恼怒。美国驻华武官埃文斯·卡尔逊也曾说:“386旅是全中国最好的旅”。

而386旅的前身正是红四方面军第31军,也算是李聚奎的老部队。31军并未渡河西征,李聚奎之所以作为该军参谋长因负伤住院,随医院一起渡河参加了西路军。

1938年,李聚奎被任命为鲁西北先遣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鲁西北开辟根据地,日本人出动了步骑炮坦和毒气,几次凶猛合围,都未能伤他分毫。抗战胜利后,李聚奎作为冀热辽军区参谋长,参与指挥古北口保卫战,他率领5个团的新兵战士迎战国民党的4个师,结果以弱胜强。

在解放战争中,李聚奎先后担任西满军区参谋长和东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

一代名将病逝,刘华清、张震评价:功高德也高

新中国成立后,李聚奎出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负责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后勤工作。在这个职务上,李聚奎又留下了自己军戎生涯的辉煌一笔。

当时,美军仗着自己掌握了制空权,猛烈打击我方的后勤运输线,“天上挂灯,路上撒钉,地下炸坑”,但李聚奎硬生生建设出了一条钢铁运输线。

他创造性地设立了防控哨所,完善了志愿军的空中预警,让我军的汽车损失从最开始的40%减少到百分之零点几,被毛泽东盛赞“这是个奇迹”。

1951年6月,美国空军副参谋长达尔·阿尔奇尔曾疑惑地表示:“面对空中袭击的阻碍,共军后勤部长究竟是怎样保证了补给品的运输,使之不致中断?这真是一件奥秘的事情。”

他还说:“我们的美军司令官们常常说,他们希望在战争结束后,能见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共军的后勤部长。”

李聚奎在抗美援朝中的另一大发明是“炒面”,这个灵感来源于他当年在西路军失败后,千里乞讨归队的路上,曾吃过老百姓的一种炒面。

曾经的苦难,如今却成了财富和致胜的法宝,这真是令人感叹。

回国后,李聚奎这位表现优异的后勤部长奉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并担任院长。这是中央对他多年来后勤工作的最好认可。

1955年7月,中央决定成立石油工业部,为了完成这个重要的任务,周恩来找部队要人,点了李聚奎的名。这时候,已经到了授衔的前夕,调任石油工业部部长意味着李聚奎要离开军队,也就无法参与评衔授衔了。

但李聚奎担心的并不是自己的名誉和奖章,他害怕的是自己无法完成中央交给自己的任务。

周恩来在和他的谈话中说:“聚奎啊,第一个五年计划快完成了,我不想你要油了。第二个五年计划,你可是要拿出来油啊!”看见总理紧皱的眉头,李聚奎决心走马上任。

人们回忆,当时李聚奎这位部长的办公室的门总是锁着的,他每天都带着专家和技术员全国到处跑,他的忙碌为中国带来了克拉玛依油田、玉门油田。1958年,李聚奎离任后不久,东北又发现了大庆油田。

有人曾说:“李聚奎将军种的树很多,但他都不一定摘了果。”

1958年2月1日,薄一波给李聚奎打电话,告诉他中央想让余秋里接替他的部长职务,他继续回到军队,当总后勤部政委,问他有什么意见,李聚奎说:“在个人的工作安排上,我从来都是听组织的。”

李聚奎重回部队,部队决定为他补授军衔,但具体授什么军衔却成了一道难题。

首先,李聚奎在红一师担任师长时,谭政大将是他的政治部主任、政委,他的团长杨得志也是开国上将。从这一点看的话,李聚奎或许该授大将。但在抗战中,李聚奎是386旅参谋长,129师的参谋长李达将军也才是个上将。

看来,李聚奎将军评大将是高了点,评上将是低了点,那就只好授上将了。总干部部正想着给李聚奎做工作,李聚奎就已经捎话过来了:“就低不就高,上将就行了。”

1958年7月,李聚奎正式被授予上将军衔,位列57位开国上将名录。

在授衔这件事上,李聚奎和陈赓之间还发生过一件趣事:

在1955年大授衔前,陈赓遇到了李聚奎,就开玩笑对他说:“老李呀,这次授衔,授大将的最低是红军时期的师长,我红军时期多数时间都在白区工作,在军队里任职短,档案里没有找到我当主力师师长的命令。过几天你给徐立清(总干部部部长)说说,就说我当过你的师长,是接替你的。”

李聚奎笑而不答。

过了几天,徐立清来问李聚奎时,李聚奎说:“是的,陈赓是接的我的师长。”陈赓因此顺利成为大将。

在授衔时,毛泽东曾对陈赓笑言:“怎么样,跟着我干比跟蒋介石有出息吧,我看蒋介石给不了你大将军。”

陈赓也开玩笑道:“主席,我的大将军可不是你给的,是李聚奎给的。”

这件事表现了李聚奎将军的厚道,他曾说:“陈赓同志是老黄埔,救过蒋介石的命,是毛主席的爱将,当年陈谢兵团是立了大功的,他不授大将谁授大将?”

李聚奎愿意为了老战友的军衔的积极争取,但他对个人的军衔名位却云淡风轻。

1995年6月25日,李聚奎在北京病逝。不久后,在中央军委工作的刘华清、张震将军撰文,用“功高德也高”来高度评价他的一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将圣”不是开国元帅也不是大将,红军时期曾活捉2位敌师长 救过彭德怀元帅,毛主席称没有他新中国至少要...
58年此人被授予上将军衔,毛主席感慨:没有他新中国成立要晚10年
1958年,毛主席亲批补授一人的上将军衔:没他新中国要晚十年成立
1958年最后补衔上将,毛主席:没有李聚奎,新中国至少晚成立十年
军参谋长遇一个要饭的,抓了回去,发现是自己的老师长!
1958年他被补授为上将,毛主席:没有他,新中国至少晚成立10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