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最憋屈的国宝:7000斤玉石打造,忽必烈当宝,却被装了300年咸菜
userphoto

2022.08.04 河南

关注

在北京北海皇家园林里,团城的庭院中有着两棵与众不同的大树。

一棵是树干笔直但枝叶生长如同华盖的古松树,因为曾为乾隆皇帝在此遮荫,乾隆皇帝一时兴起,便给它一个封号,名为“遮荫侯”。

而另一棵,树干从根部往上不久,便分为了四个不同的树枝,但它的树皮洁白,枝叶茂密,看起来威风凛凛,被封为“白袍将军”。

乾隆皇帝也为自己这玩笑行为打趣了几句,说道:“此树白盔白甲,分外雄壮,朕封它为白袍将军,令它在此守着我的宝贝腌菜缸,看那腌菜缸还能再次逃跑不成!”

一个咸菜缸怎么能成为乾隆的宝贝,需要“白袍将军”来防它逃跑呢?

这还要从另一个中国少数民族政权,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说起。

01 渎山大玉海

在中国的历史上,元朝绝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朝代,其军事能力的强盛和版图扩张的程度空前绝后。

作为马背上打天下的蒙古人,豪迈的草原民族还保持着相当原始的生活方式,喝最烈的酒,猎最凶猛的野兽,勇武的军队一直从东亚打到中亚,直逼欧洲腹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只不过他们的征战几乎总是让对方的军队有来无回。

在如此战绩下,元朝成立后,元世祖忽必烈急切地想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王朝的强大,也更需要用世上最好的珍馐和最华贵的珠宝来犒赏他勇猛的军队。

就像霍去病曾将汉武帝赏赐给他的美酒倒入水渠中,意图让跟随他征战的战士们都能共饮美酒一般,畅饮美酒不仅是一种奖赏,更是一种胜利的象征。

不过比起霍去病那种象征的意义大于实际得到的做法,忽必烈则更为直接——他要用珍贵的玉石来打造一个世上绝无仅有的大酒瓮,在中间盛满美酒,周围放上金杯,所有路过的人都能用此金杯来畅饮一番。

而这便是如今举世闻名的渎山大玉海。

一个极尽奢华的酒瓮,不仅是对将士的犒劳,更是一种对无上国力的展现,千金白银不过随手拈来,只有征服者才能毫不精打细算地用最昂贵的玉石做一个盛酒的玉瓮。

经过千挑万选,忽必烈选中了一块重达7000斤的独山玉作为玉瓮的原料。

独山玉作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珍贵性不言而喻,更不要说是一块体积如此之大,保存如此完好的玉石。

为了保证玉瓮的唯一性,忽必烈找来他征服路上所能掠夺来的一切能工巧匠来雕刻这块玉石,并且不允许他们在其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制作的工艺也严防死守不许外传,就连制作玉瓮所留下的边角料也难寻其踪。

没有人可以复制的技术,连废料都不允许他人持有,这也是渎山大玉海之所以珍贵的原因之一。

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渎山大玉海终于完工,玉瓮高0.7米,口径1.35~1.82米,最大周长4.93米,约重3500公斤,足足需要3000斤的酒才能将它装满。金杯玉瓮,足以令将士豪饮。

青绿色的玉石质地柔和而细腻,玉瓮内外被能工巧匠雕刻了十几种动物的图案,每一种图案都极致精妙、栩栩如生——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真龙现世,其他动物环绕周围,正是蒙古雄霸天下的象征。

在唐宋最鼎盛的时期,我国的玉雕技术往往仅限于微型玉石雕刻,在体积如此大的玉器上进行的精密雕刻工艺,直到这只玉瓮的出现,才惊艳现世。

可以说渎山大玉海拉开了一个新的玉雕时代的序幕。

马可·波罗在忽必烈的时代里到访元大都,就曾见到了这件世间罕有的珍宝,而后,他在自己的游记中记下了这件令人震撼的宝物。

他说道:“斯里兰卡的国王拥有一颗巨大的红色宝石,那颗宝石的价值已是天价,但也不过只值一座城池,而这座渎山大玉海,却值整整四座城池。”

唯有称霸世界的国家方可建造出称霸世界的宝物。

而渎山大玉海也不止震撼过这一位外国的友人。同样出身于意大利的鄂多立克在他的《东游记》里,更是将这件神秘的东方奇珍异宝描述得神乎其神。

他写道,“宫中央有一大瓮,两步多高,纯用一种称作密尔答哈的宝石制成,而且是那样精美……瓮里的酒是从宫廷用管子输送进去,瓮旁有很多金酒杯,随意饮用。”

而更神奇的是,鄂多立克描述道:“魔术士把盛满美酒的金杯飞过空中,送到愿喝者的嘴上。这些事和许多别的事是在君王的面前做的,该君王之威风以及他宫中发生之事,说起来必定使那些没有亲眼看见的人难以相信。”

尽管这些事情充满了鄂多立克在极度震撼下的夸大言辞,但对于忽必烈来说,让他的王朝震撼世界的愿望,终究是借由渎山大玉海的惊人华美,传达出了一部分。

因此,忽必烈对渎山大玉海十分满意,他将渎山大玉海放置于北海行宫的琼华岛广寒殿中,根据《日下尊闻录》记载:“琼岛,元之渎山,即明之琼岛也。”这也是玉瓮名为渎山大玉海的原因。

琼华本意为美玉,琼华岛即意味着这是一座用美玉建成的仙境宝岛,虽然当时的渎山还不叫这个名字,但渎山大玉海栖身于此实在再合适不过。

等到元朝的皇帝宗亲们宴请四方来宾时,渎山大玉海便会被搬到宴会中心,供在座开怀畅饮。

然而什么东西随着时代兴盛,就必然会随着时代衰亡。蒙古人即便拥有着最强悍的军队,其部落文化仍然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保持着奴隶制社会的许多残忍的统治风貌,仅仅在一百多年后,便被明朝取而代之。

而渎山大玉海的流浪之旅也就此开始了。

02 道观腌菜缸

传说在元朝定都时,忽必烈站在北海团城射下一箭,箭矢所落之地便是元朝的都城。

而随着元朝的覆灭,都城也自然换了主人。

公元1368年,朱元璋推翻了蒙古政权,建立明朝,定都南京,1420年,朱棣迁都顺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修建了今天的故宫。

但是,放在作为从辽金时期就是皇家园林的北海的渎山大玉海,却一直独立于广寒殿内,一放就是几百年,倒颇有一些同嫦娥一般的孤独命运。

万历七年,广寒殿遭遇了一场前所未见的大火,弥漫的火势烧遍了宫殿的每一个角落,等不及扑灭就已将广寒殿烧成了一堆断壁残垣。

直到清朝顺治年间,顺治皇帝在广寒殿的遗址上建立起了一座藏式白塔,而那举世无双的玉瓮却无人问津。

昔日的金碧辉煌和喧嚣宴饮逐渐淡去,珍贵玉瓮的身影也缓缓退出大家的视野。似乎已经没有人再去在意这个重达三吨多的庞然大物何去何从。

价值连城的国宝一朝流落民间,销声匿迹,除了古籍中再也难寻它的身影。

时间来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在历史上,除了是位创造出康乾盛世的皇帝外,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文艺狂人。

他酷爱收集各类宝藏字画,自己也喜欢鉴宝收藏,写诗作画。

乾隆曾在多幅搜集来的名画上,用自己雕刻的几十种印章印满了红章,被网友们戏称为“盖章狂魔”。

不过,除了字画外,乾隆对玉石也很感兴趣。

大清乾隆六年,乾隆皇帝修缮北海园林。

不由想起了三百年前蒙古的铁骑踏进这座城市时,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彰显军队的勇猛,而花费重金打造的一个巨大的玉石酒瓮。

可时过境迁,传说中的玉瓮却再难寻踪迹,乾隆的爱宝之心难以容忍如此国宝流落民间,当即下令让各部全力搜寻渎山大玉海的下落。

一时间,官兵全员出动,全国各地的权贵富商和藏宝家们都知道了皇帝在搜寻这只遗落民间的国宝,也纷纷出动,企图博得皇帝的封赏。

可实际上,渎山大玉海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被人发现过。

早在康熙年间,康熙下旨修缮紫禁城外的庙宇,而当时的办事官员高士奇在督办途中,在西华门外的真武庙内发现了这个巨大的玉瓮。

原本的琼浆玉液已被换成咸菜,道士们只知道感叹这个巨大的菜钵做工优良,材质摸起来令人舒服,更重要的是它很大,能装很多咸菜,实在是方便至极。

举世无双的工艺、价值连城的玉石,打造出这划时代的玉瓮,承载了蒙古鼎盛时期的豪迈与辉煌,却随着主人的没落而流落至民间,做了一只再普通不过的腌咸菜的缸子度过了300余年。

从石头到珍宝,再从珍宝又成为石头,谁又能说这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道法自然”呢?

没有被精心保存,没有被其他同样昂贵的饰品装饰其中,百年过去,当高士奇看见时,玉瓮就是以如此寻常而充满了腌咸菜味道的方式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但懂行的人眼中,宝物的光芒始终是难以掩盖的,就像一个绝世的美人即便身着粗布麻衣,也仍然能被人一眼相中一般。

不过高士奇并没有立刻将它赎回,而仅仅将其记录在案,等到乾隆年间下旨寻宝,渎山大玉海终于重新为世人所真正看见。

03 团城无双瓮

乾隆听闻渎山大玉海的遭遇,亲自赶到了真武庙,玉瓮的光辉甚至都有些被长年累月的腌咸菜消磨得有些黯淡。

乾隆感叹不已,花费重金将这只渎山大玉海从民间赎回。

不过,等到这只玉瓮被抬到他的跟前他才发现,由于年久的失修与使用,原本浑然天成的瓮身上已经出现了许多裂纹。

由于曾被大火焚烧,玉石看起来也蒙上了一层黑影。

于是,乾隆先后四次向养心殿造办处下旨修葺渎山大玉海,召集了当时的能工巧匠来对其进行打磨和剔刻。

尽管在雕刻的形状上不免有所修改,但这四次修复,前后跨越七年的时间,终于让这个传说中的稀世珍宝重现了当年的荣光。

不仅如此,乾隆也给予了渎山大玉海以国宝应有的待遇。

他命人在北海团城——正是那个传说中忽必烈射出定都一箭的地方——承光殿前的庭院中特别打造了一座亭子,名为玉瓮亭,专门摆放这件无双玉瓮。

除此之外,乾隆还额外命人打造了一座同样雕刻精美的汉白玉底座来放置渎山大玉海,以衬托它的雍容华贵。

玉瓮亭的四根柱子上,也令四十名翰林学士各作诗一首,雕刻在柱子上。

而乾隆皇帝自己也为渎山大玉海写了好几首御诗,直接雕刻在渎山大玉海的内壁,以昭示对它的喜爱和重视。

于是便有了最开头的那一幕,对于这只“逃跑”的宝贝腌菜坛子,乾隆皇帝加注了诸多心血来重现它的光辉。

闲暇之时,甚至敕封了玉瓮亭周围的白皮松来护卫它的辉煌。

而如今,那用渎山大玉海腌过咸菜的真武庙也因此得名“石钵庵”。

而渎山大玉海也因其精湛的工艺、难得的原材料和历经波折的迁移史,见证了中国帝都的兴衰和玉器雕刻的发展,被广为人知。

2013年,《国家人文历史》杂志邀请了九位考古和文博方面的专家,在诸多国宝中选评中国的“镇国之宝”。

渎山大玉海凭借着自己划时代的技艺和被历代记叙的经历,当选了镇国之宝玉器之首。

只要是识玉的人来到北京,无不想到团城内玉瓮亭一览渎山大玉海的尊荣。

金丝也会暗淡,美玉亦会蒙尘,但正如渎山大玉海的遭遇一样,无论世事流转,被火焚烧,被用作腌菜坛委屈自存,只要你本身是真正的珍宝,无论历经多久总会再次被赏识的人看见,散发光芒。

“真武道人不识宝,混作菜缸几十春……我本南阳独山玉,堂堂祖籍明世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忽必烈哭了:3吨半玉石打造的镇国之宝,竟被道士腌了300年咸菜!
中国最“悲情”镇国神器: 道士拿来腌咸菜, 日军误认是石头没抢走;北京北海团城玉翁亭内, 有一件镇国神器,名曰“渎山大玉海”, 又名“大玉瓮”、“酒海”元世祖忽必烈用于盛放犒赏三军的美酒
北京北海团城渎山大玉海:失而复得的国宝:渎山大玉海,曾被道士拿去腌了300年咸菜
7000斤贵重玉石打造,却用来腌咸菜300年
[人文历史]憋屈的国宝——由7000斤玉石打造而成,却当了300年的腌菜缸
它由7000斤玉石打造而成,入选九大“镇国级”国宝,被道士当成咸菜缸用了300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