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温庭筠:天生才子终不第,桀骜一生舍我谁

1

天才枪手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科举考场,气氛森严。一个头发已半白的中年人,独坐帘前,神情自若,奋笔疾书,也不知道他是第几次参加科举考试了。

担任此次主考的是北山侍郎沈询。由于这位中年人此前有过舞弊记录,曾帮他人答卷,所以沈询不得不将其单独设座,以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考场十分安静,貌似一切都很正常。而这位中年人,也早早答题完毕,离开了考场,看来,经历了上次的舞弊事件后,他应该不敢造次了。

然而,考试完毕,马上就有人给沈询打小报告,说这位中年人私下炫耀,称他已经替八个人完成了答题。沈询不禁万分惊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在我的眼皮底下,自己完成答卷,还替八人写出不同的文章,这是天才吗?”

没错,他就是天才文人——温庭筠。

温庭筠,字飞卿,人称“温八叉”。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为一篇,据说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次叉手就完成了一篇几百字的韵文,所以得到了“温八叉”的美名。

2

桀骜一生

温庭筠是初唐宰相温彦博的后人,但是温家到晚唐时已家道中落。温庭筠从小志向高远,以匡时济世为自己的终身抱负。

在《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一诗中,他写道:“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展现了自己高远的志向。他还写下“骥蹄初踢景,鹏翅欲传扶”这样的诗句,希望自己能有大鹏鸟那样冲上云霄、笑傲人间。

晚唐季世,风雨飘摇,日薄西山,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温庭筠就诞生在这样一个末路的时代。他自幼饱读诗文,满腹经纶,才思敏捷过人,尤其擅长诗赋,考取功名照说不难。然而,命运之神却始终不眷顾他。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温庭筠进士考试落第,他在旅店写下了《书怀百韵》一诗:“逸足皆先路,穷郊独向隅” ,“瞻风无限泪,回首更踟蹰” ,流露了他怀才不遇的落寞心情。

唐宣宗大中元年 (847年),他再次赴考落第。这次对他的打击更大,他写下了《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一诗:

几年辛苦与君同,得丧悲欢尽是空。

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三春月照千山路,十日花开一夜风。

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

这首诗中,朋友考场折桂并将为官,他却还在四处漂泊。

他一生只做过从六品的国子监助教、最卑微的九品县尉。沉沦下僚,四处漂泊,就是他一生仕途的写照。

究其原因,与他恃才傲物、目无权贵的个性是分不开的。《寓怀》一诗中,他道出了自己的处事原则: “自期尊客卿,非意干王孙。衔知有贞爵,处实非厚颜。” 意思是说,他奔走求荐,只是希望获得客卿,干谒王孙并非本意。因此,温庭筠是绝不会谄媚权贵以求提携的。

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在他与宰相令狐绹的交往中可见一斑。《唐诗纪事》 记载,唐宣宗想不出与“金步摇”对应的词,于是求助未第进士,温庭筠对之以“玉条脱”,宣宗于是奖赏了他。

令狐绹事后问他是怎么想出来的。结果温庭筠问答说:“事出《南华》,非僻书也。或冀相公燮理之暇,时宜览古。”

原来他对令狐绹说,《南华经》并不是什么冷门的书籍,相国在料理公务之余,也应该多看点古书。这不是在嘲讽令狐绹读书少吗?令狐绹当然很生气,于是温庭筠从此得到了“有才无行”的名声。

一提起这件事,很多人就认为,这是温庭筠恃才傲物、不会做人的具体表现。

但是我们从政治的角度来分析,就可以得知,这其实是温庭筠与令狐绹的政治冲突的一个缩影。

最初,令狐绹和温庭筠都曾受知于李德裕。温庭筠对雄才大略的李德裕推崇备至,尤其对李德裕提拔寒士之举心存感激,并且他的态度并不因牛李两党势力的消涨而发生变化。李德裕晚年由于牛李党争,不断遭贬,境况十分凄凉。在李德裕被贬后,令狐绹、白敏中等这些曾为李德裕所提拔的大人物,马上反戈一击,先后取得了相位。而温庭筠却始终坚守立场,站出来为李德裕大唱赞歌。他的《题李相公敕赐锦屏风》诗云:“丰沛曾为社稷臣,赐书名画墨犹新。几人同保山河誓,犹自栖栖九陌尘。”在诗中,他不仅歌颂李德裕是“社稷臣”,而且笔锋直指朝廷,这表现出了他耿直的个性。

令狐绹的腐化堕落,让他十分不满,所以他经常会批评令狐绹。晚唐奸臣当道,政治腐败,他的性格又刚直耿介,他读政客的嘲讽毫不留情,仕途潦倒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温庭筠还对晚唐宦官专政极为不满,这在他的许多诗中都有反映。对于险恶的政治环境,温庭筠从来没有学会妥协,而是表现出了一种坚持原则、宁折不屈的傲骨。

尽管一生仕途不顺,但温庭筠没有像很多文人解甲归田或遁入空门,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初心,经邦济国的理想伴随了他的一生。

咸通六年(865年),温庭筠出任国子助教,次年,以国子助教主国子考试。他这一次他又做出了惊人之举,他以文判等,将得分最高的三十篇诗文,张榜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从而杜绝了因人取试的不正之风。

这无疑是一项大胆的举措,就是在向当时的科举制度宣战,自然引起了权贵们的不满。宰相杨收非常恼怒,将温庭筠贬为方都尉。

咸通七年(866年),温庭筠郁郁而终。

3

词传千古

官场上少了一个不通世故的温庭筠,文坛上多了一位浪漫多情的大才子。

温庭筠虽然一生科举不第,政治上一无所成,但是那些状元榜眼、朝廷命官,百年之后,都已成过眼云烟。《花间集》中,他的词作却成为了经典,世世代代流传下去,为人们津津乐道。

温庭筠为推动词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众所周知,唐代是诗的国度,文学领域里,长期以来存在着“以诗言志”的传统,诗文创作中渗透着教化和官僚气息。

这时,充满了生活气息的词就慢慢出现了。温庭筠的词悄然迎合了时代和人心的需求,唐代词作并不多,现存晚唐文人词作只有190多首,但其中69首就是温庭筠的词作。

温庭筠的创作创造和奠定了文人词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形成五代西蜀的“花间词派”,而且一直贯穿以后整个文人词的发展历程。在唐代从诗到词的转变过程中,他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对唐、五代、宋朝文人词的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因此温庭筠赢得了“花间鼻祖”的称号。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已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

温庭筠对词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温庭筠使词的形体音律趋于成熟。

温庭筠采用了流行的燕乐曲调来作词,完全改变了整个唐代文人习惯于用齐言体的形式填词配唱的作风,开始奠定和形成文人词以长短句为主体的形体特征,确立和强化词体与诗体相区别的独特个性和独立发展趋势。

其次,温庭筠奠定了文人词婉约柔美的风格。

温庭筠的词十分擅长抒情,他喜欢用色彩浓丽的词语表达意向,使其所表现的人物情事绮丽动人,同时善用深隐婉曲的手法来进行描述,使其所表现的人物情事显得显得清丽幽美。比如他的代表作《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首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出了唐代妇女的容貌、服饰、体态,仿佛就是一幅唐代仕女图,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密丽浓艳的风格。

温庭筠,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是一支庭院里刚劲又秀美的竹子——他傲然独立于世,有着不畏权贵的刚直耿介,为此背上了一生的恶名;却又风度翩跹,正如他的那些绮丽温婉的词作,为无数后人赞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洒脱豪放的晚唐奇才----温庭筠
宋子伟丨赏菊常忆咏菊诗
“温八叉”的转型
恃才不羁的“闺情”诗人温庭筠,为什么以写“女性诗”著称?
无敌“枪手”,天才丑男,妇女之友温庭筠的一生
温庭筠才高累身的坎坷人生及其《商山早行》〔19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