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爱妾分别,辛弃疾写下千古婉约名作

苏轼善写婉约词已是共知,不说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仅是几首《蝶恋花》已足证明,辛弃疾呢?清新婉丽的也不少,一首《摸鱼儿》已是绝品,力压一众大神,今天分享的是同为名作的《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晚春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词写晚春之愁,闺中女子的感伤细腻。但说到底还是写婉约词常见的男女之情。晚春的背景不过使别离的氛围更加浓厚,使伤心的感触更易诱发。在这方面的渲染铺排上,中国古代文人无不是好手。尽管辛弃疾为豪放大家,并不表示人家不善婉约,甚至不能婉约,你看看这首词,当时婉约大家,也不过如此吧。

上阕前三句写情人分别。这定下全词凄怨基调。一切感伤,并非为春,而实为人发。“桃叶渡”、“南浦”都是诗词固有的表示离别意象,或者说是其他渡口的代称,而不实指。“宝钗分”也是古代情侣或夫妻分别时的流行做法,不必赘述。这三句解释了后面为什么会伤春。

为了突出这种凄婉幽怨的情绪,词人从第四句到第八句共分三层,层层递进,使分手后的女主人公悲伤之情越来越大。也就更进一步突出分手后的痛苦。

“怕上层楼”总括后面七句。后面都是“怕”的理由。一怕是因为风雨狂暴,本身心情就不好,老天也来添堵。算怎么回事!二是狂风暴雨之后,满廊满院的红花坠地,到处一片狼藉,看到这些,心里更不是滋味了,恰恰在这时,一声声流莺还叫了起来,这声音在女主人公听来跟杜鹃似的催泪,哎,我一个刚分手的伤心人,你能不能闭嘴呀?

词到下阕,内心苦楚无法排解,于是影视剧上经常看到的、用烂了的桥段出现了,女主人公将插在头上的鲜花摘下来,颇有些神经质的数起了花瓣,回与不回的来回数到完,数到不回就推翻重来,一遍一遍。不知道是不是这个镜头给了那些影视剧灵感。这三句写出了人物的心理、行为和几分傻乎乎的可爱。但依然是内心凄苦的表现。

词之最后,词人连睡觉都不放过女主人公,让她在睡梦中还在喃喃呓语:可恶的春天带来了烦恼,现在她拍拍屁股要走了,怎么就不把烦恼带走呢?

最后三句,一向视为妙绝,问得真是好。但跟很多千古名句一样,不是一上来就是这样子的,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偷学了范仲淹的“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王勃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前已经有了瘐信的句式,这些都经过了数人乃至数代的不断加工,最后臻于极致。辛弃疾这个也不例外,其前辈赵彦庄有词《鹊桥仙》,句云:春愁元自逐春来,却不肯随春归去。这还只是其中一个。词人李邴的《洞仙歌》、诗人雍陶的《送春》诗里都有类似表达。只不过写到辛词这里,类似的意思才算表达得淋漓尽致。

关于这首词的注解,很多人附会为别有寄托,我以为只当成一首闺怨词即可。不能因为他是辛弃疾,生活中的一切都要扯到民族大义、爱国上去,笑话不是这么闹的。宋人张端义在其《贵耳集》中,说这首词是辛弃疾为其驱遣的爱妾吕氏所作,这应该是这首词的正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辛弃疾“酒后”出丑,写下一首千古名作,不料读后竟令人哭笑不得
苏轼失眠写首千古名作,多年后辛弃疾写首同名词,千年来难分高下
清代文人读完辛弃疾这首词表示:这根本不是词,却照样成千古名作
辛弃疾运用传统题材词之赏析
晏殊最深情的一首词,是宋词的千古名作,寥寥数语,写尽相思滋味
南唐中主李璟的一首千古名作,写尽秋愁,不输儿子李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