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进行运动训练?

原创  Ivy.K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近年来,虽然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介入和药物治疗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但患者的死亡率仍旧居高不下。多项研究证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早期进行运动训练或可改善预后,降低远期死亡率。


作者 | Ivy.K

来源 |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近日,在第11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的“心脏康复论坛”上,上海市同济医院的李广鹤老师为各位同道带来了《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训练实施中注意事项》的精彩演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重要内容。


李广鹤老师现场汇报



开始运动的时间


AHA / ACSM均声明:既往久坐并且正打算开始剧烈运动项目的个体可考虑进行运动实验,但是运动试验不应阻碍大多数患者开始运动项目。此外,AHA / ACSM 指南强调,在全面病史和体格检查排除体力活动的禁忌症后,即可循序渐进地进行体力活动。 



运动方案的制定


运动方案应具体说明各项活动的内容、活动方法、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及频率、对于不能达到推荐活动水平的成人,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案来帮助其逐步增加体力活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方案应体现个体化原则,包括推荐的体力活动水平,以及个体如何进行各类推荐活动的具体指导。



运动时长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时间开始阶段可稍短,每次5-10分钟,以后随机体对运动逐步适应,运动时间视患者身体条件逐渐延长。


由于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配合,影响运动量的大小,当强度较大时,持续时间应相应缩短;强度较小时,持续时间应适当延长。


对于年龄小、病情轻、体力好的患者,可采用前一种较大强度、短时间的运动方式;而年老和肥胖者则采用强度较小、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方式较为合适。



运动频率


规律的每日锻炼(30分钟有氧锻炼)能促进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术后康复,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每一次的运动量较大,可间隔一两天但不要超过3天;如果每次运动量较小且患者身体允许,每天坚持运动1次最为理想。



运动形式


· 有氧耐力训练和力量性训练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方式的良好选择,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最佳运动方案为有氧耐力训练与间歇力量性训练相结合。


·  每周最好进行有氧运动3次以上,中等强度;而力量性训练,每周最好进行2次肌肉运动,训练时阻力位轻度或中度。


·  联合进行抗阻运动和有氧运动可更大程度的提高运动能力。


1. 有氧运动


AHA和ACSM指南建议的运动量为:每周进行5日、每日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活动。指南推荐的有氧活动不包括一天中进行的自理活动(如清洁、沐浴、外出办事等)。


心脏疾病患者进行有氧活动的技巧:

① 不必一次完成整项活动,可在一天中分多次进行,例如,可每日快步走3次,每次10分钟。


② 对于超重或肥胖个体,一周最低限度的150分钟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可能不足以减轻体重;超重者可能需要进行相当于一周30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并结合适当饮食,才能充分控制体重。


③ 慢性致残性疾病患者可能无法完成最低推荐量的体力活动,但也应在不造成伤害的前提下,尽可能参与体力活动,持续数月的、低于最低推荐量的活动可能适用于某些个体。



2. 肌力训练


· 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加肌力训练。


· 每周至少应间隔进行2天肌力训练活动,应针对8-10个主要肌群(腹部、双侧上肢、双侧下肢、肩部和髋部)。


· 目前尚无针对肌力训练活动时间的推荐;个体应努力将各个项目以中等至高等强度水平重复10-15次,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加阻力。


对心脏疾病患者进行肌力训练的建议:


① 训练是应保持正常呼吸,用力时呼气。


② 整个重复过程中的动作应缓慢:如,用2-3秒上举,维持1秒后再用3-4秒恢复至初始位置。


③ 避免将关节固定在某个绷紧位置。


④ 应告知患者肌肉酸痛一开始是正常现象,数周即可消失。对于慢性疼痛性疾病患者而言,肌力训练应该不会加重疼痛。


⑤ 患者也可在家运用弹力带、哑铃或自制重物(如装满水或沙子的水瓶)来进行肌力训练。



3. 柔韧性


尽管只有少数研究评估柔韧性对健康结局的影响,但研究人员认为柔韧性对于良好的整体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日常活动需要一定的柔韧性,如穿鞋、够到高于头顶的物品或转身倒车等。


老年人进行柔韧性训练项目的注意事项:


① 柔韧性训练应一周进行2次,一次至少10分钟。


② 最好在经有氧活动或肌力训练热身之后,进行伸展运动。


③ 患者在伸展运动期间应保持呼吸正常,并避免突然拉伸。


④ 最好缓慢伸展至理想位置,每一个伸展动作保持10-30秒。


⑤ 患者应有轻微的牵拉感,但不应该拉伸至有疼痛感。



4. 平衡性训练

老年人普遍存在平衡问题,平衡性训练对于有跌倒史或行动不便的个体尤为重要,2008年,一项美国国家健康采访的调查数据显示,在3700万老年人中(平均年龄74岁),有近20%在过去12个月中自述头晕或平衡问题。


平衡性训练可提高稳定性,并可防止跌倒及减少跌倒相关性损伤。有研究认为参加团体训练(太极拳)可改善平衡性并减少跌倒风险。


5. 运动方案的评估与调整


在适宜的强度下,患者感觉舒适或稍微有气喘,但呼吸节奏不紊乱,可稍急促的说话,不用断断续续,无持续气短、胸闷和心慌的感觉,且运动后患者的食欲有所增加,睡眠治疗改善,早晨脉搏比较稳定,血压正常或变化不大。


如果锻炼后疲劳在第二天或长期不能消除,体重下降过快,则表示运动量过大,应调整运动量或暂停该训练计划,调整后重新实施。


5A 调整原则

· 评估(Assess)体力活动,询问患者目前正在进行的体力活动。针对体力活动的各组成部分,确立具体的体力活动方案(类型、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等)。


· 告知(Advise)患者体力活动对其健康有益,并直接指出哪些应根据患者病史、健康状况和当前运动情况进行调整。


· 赞同(Agree)患者变更体力活动的意愿,并给与相应的建议。


· 协助(Assist)患者制定一份具体的体力活动方案,该方案需包含体力活动的所有组成部分、说明潜在障碍及克服办法,并将体力活动方案与全面改善健康的综合计划联系起来。


· 商定(Arrange)进行随访的方法,或根据需要安排专家转诊。



关于会议:


2017年5月25-28日,“第十一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会议学术内容涵盖心血管疾病预防、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介入、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肺循环疾病、心血管病影像、血栓相关病、心脏康复、精准与再生医学、心血管护理等领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循证:体力活动是健康老龄化的良药
冠心病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中运动训练与心脏康复
重磅!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运动?历经12年,ACSM更新官方共识声明!
运动不慎更危险 糖尿病患者「迈开腿」须知这 4 点
心梗患者适当运动可预防再梗
病后想运动?先找对感觉,量力而行就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