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骨论筋 | 膝关节软骨退化,全身肌肉不协调?学会这一式预防膝关节炎!
侯宇 广东省中医院 6天前

本专栏由广东省名中医、首届“广东好医生”称号获得者、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大骨科主任林定坤教授指导,欢迎持续关注!



此式源于武术“潭腿门”之弹腿动作改良而来。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动作要领

  1. 自然站立,深吸气;

  2. 微下蹲,左、右手顺势上提,立掌,双臂微曲,左掌略高于右掌,成“手抱琵琶”动作;

  3. 提左腿,大腿提至与地面平行,脚踝自然下垂,形成独腿站立“手抱琵琶势”;

  4. 左足尖向上勾起,以左脚跟为带动,快速向前下方蹬出,同时吐气;

  5. 左脚向前轻轻落地,重心移于左腿,半蹲位,重复上述动作,一次蹬腿为一次动作,早、晚各练30次。


调息要领

抬腿时深吸气,气沉丹田,蹬腿时大力呼气。


功能作用

膝关节是负重关节,是人体站立、走路、跑步、跳跃等动作最重要的关节。大腿的四周有丰富粗大的肌肉,其中大腿的肌腱包裹于膝关节的四周。

大腿的前侧,有人体中最大最强有力的肌肉——股四头肌。之所以名为股四头肌,因为它有四个头(四束合一),即股直肌、股方肌、股外侧头、股内侧头,均起于髌骨上缘。在股骨不动的情况下,肌肉收缩时牵拉髌骨,力量通过髌骨传达到髌韧带,再牵拉小腿上端的胫骨胫节,将小腿拉起完全伸膝动作。股直肌的力量最大,位于正中间;股内侧头和外侧头,分别位于偏内和偏外侧,两侧收缩时,除伸膝作用外,还有相互维持髌骨位置的作用。髌骨活动于股骨髁上,内外侧头平衡牵引,使髌骨活动时不会向内或向外偏移。如果一侧的力量小,则髌骨可能在移动过程中被对侧牵拉偏移向对侧。股内侧头,一般在伸膝关节的最后15度时发挥较大的伸膝作用。平时跑步、上下楼梯时,股直肌发挥最大的作用,但因为膝关节无需伸直,所以股内侧头反而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许多缺少运动的中年人,股四头肌渐渐萎缩,而内侧头萎缩最早最明显。部分中年膝关节疼痛的患者中,髌骨外移,加重了髌骨与股骨髁的摩擦,除了发育不良的因素外,更多是后天因素导致的,比如膝内外侧肌力不平衡。膝关节的周围的肌肉,不仅是活动的动力,还是膝关节的稳定因素,协助韧带维持关节的动态稳定。如果肌肉萎缩,肌力下降,不仅在劳累时出现肌肉本身的病损,还会引起软骨磨损加大,导致骨关节炎加快进展。 


人到中年以后,关节的软骨磨损会增加,而且肌肉也会退化,就算经常打球、爬山的人,虽然可以保持肌肉的强壮,但下肢关节软骨仍然容易磨损退变,半月板也常因动作挤压出现破裂;而缺少运动的人,虽然软骨的直接磨损少,半月板和韧带也会相对少受伤,但肌肉力量不佳,神经调节也不敏感;缺少运动还带来全身功能状态较低下的问题。身体的肌肉不协调,或肌力不足,爬山时膝关节容易出现不适应性的疼痛。因为平时缺乏训练,肌肉及神经调节差,爬山和上下楼梯时肌肉对关节的保护作用较差,不仅肌肉疲劳或受损,还会引起软骨受损。因此,爬山运动或计划长时间的旅游之前,应该先做增强下肢的神经肌肉功能的锻炼。

比如,有些妇女练习一段时间的太极拳后,半蹲位时出现关节疼痛,除了软骨本身的因素,还有股四头肌肌力不强的因素。有些人,练习太极拳虽说有十年八年,但练拳不练功,到老却一场空。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因为平时练拳时形意神不达要求,只是似模似样地做动作,功力没有长进,肌肉依然缺少弹力,长时间的半蹲位练习反而加重了膝关节软骨的磨损,使这项本来很好的运动,落得个“有损膝关节”的罪名。其实,练习太极拳,非常需要练习下肢的力量;腰腿的力量有一定的基础之后,这种半蹲位的步态移动才能更好、更恰当地学习与运用。所以,传统的练习都讲究从站桩开始,就是这个道理。健体八段功的第七式,就有很好的强壮腰腿的功效,尤其是对股四头肌中的股内侧肌。平时行走和跑步,膝关节没有完全伸直,股内侧肌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中年人群,股内侧头肌肉有轻度的萎缩,与外侧肌的力量不平衡,髌骨受到肌肉不平衡的牵拉,常出现外移;髌骨一旦外移偏离股骨髁间的运动轨迹,就会与股骨髁出现摩擦,加快髌股关节的退化。这是膝骨关节炎早期的病理及出现疼痛的病因之一。练习第七式“手挥琵琶半蹲踢”,使包括股内侧肌在内的股四头肌强壮起来,使腰胯部的肌群协调动作,平衡能力得到明显的加强,能减少膝骨关节炎的发生,对早期膝骨关节炎具有防治作用。


膝关节四周,有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通过。前侧正中有足阳明胃经,外侧有足少阳胆经,内侧靠前有足太阴脾经,内侧有足厥阴肝经,内后方有足少阴肾经,后侧有足太阳膀胱经。“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则偻附,筋将惫矣。”如年过中年,元气衰减,肝肾气血亏损,膝关节的软骨会出现退变,变薄以及脱落,软骨下的骨质疏松,韧带也会变得松驰和脆弱。脾气不足,运化失调,肌肉会变弱,而脾虚运化失常,导致痰湿和水湿停滞于关节,引起关节肿胀疼痛。足少阳胆经所过膝之外侧有“阳陵”穴,为“筋会穴”,少阳经气不利,肝血不足,膝之筋失濡养,则关节活动不利,动则疼痛。后方之腘窝,内有委中、委阳、阴谷、曲泉等重要的穴位,在前面已有论述。总之,膝关节与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关系密切。通过有效的锻炼膝关节,能调节脏腑经气,疏通经络,通利水道,强筋壮骨。

本节动作,利用单腿半蹲站立,另一腿的快速踢腿,仍要维持身体的平衡,这里不仅是下肢的肌肉,还动员了腰腹和胯部肌肉的协调作用,对训练身体平衡有很好的效果。更重要是,提腿后猛然蹬腿的动作,主要针对股四头肌的锻炼,其中要求一定要伸直,并且维持一秒钟,针对股四头中的股内侧头。练习日久,股内侧头得到很好的锻炼,起到步行和跑步达不到的功效。蹬腿时,要求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要尽量背伸。背伸的作用,一是使胫前肌和趾背肌得到锻炼,还能强化胃经的功能;二是使跟腱和小腿后侧的三头肌被动拉伸,腘窝部的组织也被拉伸,这与第三式的“弓步挺腰大挥手”中的绷直后腿有异曲同工之妙。蹬腿后维持直腿不动,小腿前侧的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有胀感,腘窝也有胀感,这是练习时正常的感觉。

这个动作,上肢动作虚灵轻巧,下肢动作强劲有力,上虚下实,加上呼吸之慢吸快呼、气沉丹田,有引气下行之功效,有补益脾胃、肝肾之作用,有调理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的作用。对于纠正中年以后肝肾亏虚引起的诸多上实下虚证有一定调理作用。


适练人群

膝关节软骨有退变者,只要肌肉和肌腱无明显的损伤,可以练习。对于膝关节轻度退变的膝关节慢性疼痛者,练习后可减少关节疼痛。

中老年,阴阴阳亢,或上实下虚证,如高血压头痛者、面红者,可多做练习。


注意事项

此动作要求,要求独腿半蹲站立,另一腿快速蹬出后仍要维持身体稳定不动,这需要较好的体能。初期练习,肯定与标准有较大的距离。如果练习和掌握好前面的六个动作的基础上,体能、腰力、腿力、臂力,灵活性和协调性都有了相当的功底,再来练习此动作则变得容易。

初学者,先从前面的动作练习,腘窝的肌肉韧带放松和积累功力后再习此式。

初学者,独腿站立不稳,要预防摔倒,老年人,可扶旁边的椅子站立,另一腿抬腿练习踢腿。

初学者,因膝关节后方组织没拉开,蹬腿时腘窝有阻力,不能完全伸直,此时蹬的力量和速度稍有控制,以防拉伤。

初学者,双手的动作摆位不正确,需慢慢练习。可以先做下肢动作,把蹬腿的动作做好。但之后还是要练习上肢动作,使上下肢动作协调。

体质相对较好的健康和亚健康人群,膝关节结构较好者,可按要求进行标准的操练。

体质相对弱者,也可以降低要求进行操练。如半蹲位可调高一点,动作稍为柔和一些,节奏慢一些。坚持练习,循序渐进,一样有效。

需要减轻体重和增加体能者,可多练习,能消耗能量,排汗,增加气力和体质。

脾胃虚弱,纳呆、大便不通者,可多练习。

中年后体形外壮,脸红,头晕,痰多,胸闷,且腰膝酸软,膝以下冷,小便清长,夜尿多,此为上实下虚证,在就医后,可多练习。

心肺功能差者不主张练习。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有伤、有急性炎症者不能练习。


摘录自《林定坤健体八段功》

主编:林定坤      副主编:陈树东  林方政

本期整理:侯宇



整套“林定坤健体八段功”是中西融合的体现,全面改善都市人的精神状态与筋骨平衡。勤加练习,内则修身养性使神完气足,外则练筋强骨使筋柔骨正,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侵”的状态。

完整视频,大小约500M,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相关链接:

谈骨论筋 | 林定坤健体八段功

谈骨论筋 | 林定坤健体八段功的由来

谈骨论筋 | 林定坤健体八段功详解:双手托天理三焦

谈骨论筋 | 林定坤健体八段功详解:平举降气绷身腰

谈骨论筋 | 林定坤健体八段功详解:弓步挺腰大挥手

谈骨论筋 | 林定坤健体八段功详解:上步转腰冲双拳

谈骨论筋 | 林定坤健体八段功详解:大鹏展翅健三角

谈骨论筋 | 林定坤健体八段功详解:扎马擒拿百挂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腿,膝盖,膝关节疼痛的原因
上下楼、下蹲膝盖疼,怎么办?(超实用)
有一种膝盖疼,叫髌骨软化(写的真好)
膝盖的养护
跑步百利唯伤膝?最全膝痛解决指南来了
膝骨关节炎中医推拿治疗技术规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