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辩太阳病脉症并治中第11

​大家好我是主播希言,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伤寒论辩太阳病脉症并治中第11

【原文】

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译文】

病伤寒十三日,超过了病解的一般日程,见到谵语,乃里热熏蒸的缘故,应当服用攻下的汤药。一般情况是小便利的,大便应当坚硬,而反发生下利,脉象调和没有其他虚象,可见这是医生误用丸药攻下所致,属于治疗的错误。如果不是因误下而自动下利的,脉象应当微厥,现在脉象反而调和的,这是里实无疑,用调胃承气汤主治。本条讲阳明谵语下利的辨治。

【原文】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①,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②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方。

【注释】

①如狂:好像发狂,较发狂为轻。

②少腹:亦称小腹。一说脐以下腹部为小腹,脐下两旁为少腹。

【译文】

太阳表症未解,邪热内入与淤血互结于下焦膀胱部位,出现有似发狂、少腹拘急硬痛等症状,若病人能自行下血的,就可痊愈。若表症还未解除的,尚不能攻里,应当先解表,待表症解除后,只有少腹拘急硬痛等里症的,才能攻里,适宜用桃核承气汤方。

【评析】

本条讲蓄血轻症的病理机转与治法。

本条提示太阳病过程中可能发生蓄血症,这是因为邪未能即时外解,化热内传由气入血,热与血结于膀胱部位,淤热上于神明,因而出现神志错乱的如狂症状。《内经》早有“血在下如狂”与“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的记载,可见如狂是蓄血症的主症之一。所谓如狂,指狂的程度尚轻,还未达到完全亲疏不辨的地步。由于淤血初结,血被热邪所迫,有妄行下出的可能,如果自动发生下血,则邪热可随血下出而解,这是蓄血轻症机转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淤热无下行之机,那就必须使用攻下,但是必须注意表症的有无,如果表症未罢,则应当先解其表,待表解之后,而蓄血症未除,再攻其蓄血,不得先攻蓄血,以免表邪内陷而导致其他病变,这是表里症同具,里实者,治应先表后里的原则。正如《内经》所说:“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治其内也。”因为是淤血初结,症势较轻,所以用活血逐淤的桃核承气汤。各位听友宝宝,赶紧拿起手机下载阿里旗下官方返利神器“一淘”app,在搜索框输入听友专属口令“佛弟子希言”,领取8元购物红包,一淘购物车是完全同步淘宝天猫,本就要买的桃核承气汤,在一淘还能领取超级返利哦····

桃核承气汤方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芒硝二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两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①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注释】

①先食温服:在饭前服药。

【原文】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译文】

外感病,经过八九天,误用攻下,出现胸部满闷、烦躁惊惕ti不安、小便不通畅、谵语、全身沉重、不能转侧的,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治。

【评析】

本条讲痰热内蕴,三焦郁滞的症治。

伤寒虽然已经八九日,并不一定是阳明实症,却治以下法,这是误治,势必损伤正气,导致邪热内陷,热炼津液成痰,痰热内蕴,则三焦经气俱滞,胸阳失展则胸满,痰热扰神则烦惊,上蒙心窍则言语谵妄。决渎不行则小便不利,阳郁于里不得畅达于外,而在外的经脉壅遏e,则一身尽重,难以转侧。本症邪气弥漫,病兼表里,虚实互见,故治以和解少阳枢机为主,参以通阳泻实,坠痰镇惊,而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切)、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洗),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熬)。

右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原文】

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①,刺期门②。

【注释】

①纵:五行顺次相克的形式。

②期门:穴名,位在乳直下两寸处。

【译文】

外感病,腹部胀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即肝木克伐脾土的征象,名“纵”,进行治疗用针刺期门的方法。

【评析】

本条讲类似太阳、阳明的肝乘脾症治。

【原文】

伤寒,发热,啬啬se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①,刺期门。

【注释】

①横:是五行逆次反克的形式。

【译文】

患伤寒病,发热,啬啬se然厌恶风寒,大渴而想喝水,病人必定会感到腹满。如果自动汗出,小便通利,其寒热、渴饮、腹满等症就将要解除。这是肝木逆行克肺,叫做横,可治以针刺期门的方法。

【评析】

本条讲类似太阳、阳明的肝乘肺症治。

【原文】

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①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jie,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栗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sou,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②,其人足心必热,谷气③下流故也。

【注释】

①熨:火疗法之一,《千金方》有熨背散,是以乌头、细辛、附子、羌活、蜀椒、桂心、川芎xiong、芍药捣筛,醋拌绵裹,微火炙令暖,以熨背上。

②卓然而痛:突然感到头痛。

③谷气:水谷之气。

【译文】

太阳病的第二天,病人出现烦躁不安,医生反而用热熨疗法来熨病人的背部,导致出汗很多,火热之邪乘虚内入于胃,胃中津液枯竭,于是出现躁扰不宁、谵语,病经十多天,若病人出现全身颤抖、腹泻的,这是正能胜邪,疾病即将解除。若火攻后病人腰以下部位不出汗,反见呕吐,足底下感觉冰凉,大便干硬,本应当小便频数,但反而不频数而量少,想解又解不出,解大便后,头猛然疼痛,并感觉脚心发热,这是水谷之气向下流动的缘故。

【评析】

本条讲太阳病兼里热,误火后的两种变症及自愈机转。

【原文】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①,名为火邪。

【注释】

①清血:便血。

【译文】

太阳病,治以火熏的方法,未得汗出,病人必发生烦躁,经过六七日,病如果仍未解除,可能发生便血。由于这些变症是因误用火法而致,所以名为火邪。

【评析】

本条讲火邪迫血下行的变症。

太阳病,治当用汤剂发汗,反而用火熏方法,不仅不得汗出病解,反致火热之气内迫,因之增加烦躁不安。所谓“到经不解”,指太阳病到了应当解除的日期,一般在六七日左右,病症仍未解除,则火热入血,伤及阴络,可能发生大便下血,所以说“必清血”。必为推断之词,据理分析,可能发生躁扰或便血,这对提高诊断的预见性有指导意义,只有提高了预见性,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才能防止或减轻变症的发生。伤人致病的因素谓之邪,变症因误用火熏而致,所以名曰火邪。

【原文】

脉浮热甚,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译文】

脉象浮,发热甚,这是太阳表实症,治疗当用发汗解表法,却反用温灸法治疗,这是把实症当做虚症来治疗,火邪内攻,耗血伤阴,一定会出现咽喉干燥、吐血的变症。

【评析】

本条讲火邪迫血上行的变症。

艾灸主要适用于虚寒症,今脉浮热甚,显然是阳症实症,反用灸法治疗,即所谓“实以虚治”,两实相合,势必火热更炽,血为火迫而妄行,因而发生咽燥吐血。

前条是用火熏,本条是用艾灸,前条为下血,本条为吐血,似乎与火熏、艾灸的不同火法有关,实际不是决定因素,主要是随人的体质而异,如病人平素下焦之阴不足,则火热易伤阴络,阴络伤则血下行而便血;如病人平素上焦阳盛,则火热易伤阳络,阳络伤则吐血。

【原文】

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①,血散脉中②,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③,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④,因火而盛⑤,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

【注释】

①追虚逐实:血本虚而更加火法,劫伤阴分,是为追虚;热本实,而更用火法,增加里热,是为逐实。

②血散脉中:火毒内攻,血液流溢,失其常度。

③焦骨伤筋:形容火毒危害之烈,由于血为火灼,筋骨失去濡养,故曰焦骨伤筋。

④邪无从出:误治后,表邪不得从汗而出。

⑤因火而盛:因误用灸法,邪热愈加炽盛。

【译文】

病人脉象微数,属阴虚内热,治疗千万不可用灸法,若误用温灸,就成为火邪,火邪内迫,邪热内扰,烦乱不安的变症就会出现。阴血本虚反用灸法,使阴更伤;热本属实,用火法更增里热,血液流散于脉中,运行失其常度,灸火虽然微弱,但内攻非常有力,耗伤津液,损伤筋骨,血液难以恢复。

脉象浮,主病在表,治疗当用发汗解表法,若用灸法治疗,表邪不能从汗解,邪热反而因火法而更加炽盛,出现从腰以下沉重而麻痹,这就叫火逆。若病将自行痊愈的,一定会先出现心烦不安,而后汗出病解。这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脉浮,浮主正气浮盛于外,故得知汗出而病解。

【评析】

本条分两段:微数脉为阴虚火盛,误灸的严重后果。浮脉为表症,误灸的变症与将自解的机转。

【原文】

烧针①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注释】

一把香①烧针:用粗针外裹棉花,蘸油烧之,俟si针红即去棉油而刺入,是古人取汗的一种治法。

【译文】

用烧针的方法以发汗,针刺的部位受到寒邪侵袭,发生红色核块的,必然要发作奔豚。自感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的,可外用艾火在其核上各灸一壮,内服桂枝加桂汤,就是桂枝汤原方再加桂二两。

【评析】

本条讲因烧针引发奔豚的症治。

烧针是古代发汗的一种方法,由于处理不当,风寒之邪从针孔处侵入,致使血脉凝涩,针孔处发生红色肿块。风寒之邪引动下焦水寒之气向上攻冲,有如奔豚状,主要是病人自感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其病机为心阳虚而肾水上乘,所以外用艾灸其红色核块,以温散寒凝的气血,内用桂枝加桂汤和营卫,平冲逆。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症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坚持每天背点《伤寒》,我已经背诵29天啦!????????
《伤寒论》基本常识——伤寒宜忌(
干货 | 艾灸虽好,非人人可用——谈谈艾灸的禁忌
伤寒论最全宜忌基本条文,你值得拥有!
千金翼方-卷第十 伤寒下-伤寒宜忌第四
单玉堂:误用艾灸火攻的危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