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旗渠只是一个县级工程,为何能代表中国,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userphoto

2022.12.30 山东

关注

红旗渠,是上世纪河南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修建的一项水利工程,有“人工天河”之称。

这个县级政府自发组织修建的地方性工程,却被很多人誉为“新中国奇迹”,甚至冠上“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称号。

太行山连绵800里,横跨河北、河南、山西三省,如同一堵从天而降的墙壁,屹立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平原之上。

林县,位于太行山东麓,自古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之地。

根据县志记载,从1435年到新中国建立五百多年历史里,有记载的旱情就超过百次。


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天旱把雨盼,雨大冲一片,卷走黄沙土,留下石头蛋。”

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当地人的缺水危机意识可谓根深蒂固。

在红旗渠修建之前,林县人惜水如命,很多人只有逢年过节才洗澡。

每逢灾年,粮食绝收,许多林县人不得不离开家园,踏上逃难之路。他们不知道哪里是尽头,只知道哪里有水哪里就是家。

这种悲惨的生活,因为一个人的来到而改变了。

1954年,26岁的杨贵成了林县新一任县委书记。

初上任的杨贵发现,林县之所以如此贫困落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水。

没有水,就收不了粮食,修不了路;没有水,就没有办法讲卫生,必然要生病。


1956年冬天,县委提出了“苦战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口号,号召老百姓“自力更生,众人拾柴”。

此后,全县境内的水利建设高潮迭起,从公社到大队长,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齐上阵,劈山凿洞,打井修渠。

短短两年内,许多中小型水库和水渠、井塘建成,缓解了一部分缺水危机。

1959年,一场大旱席卷而来。河水断流,井塘干涸,已经建成的水渠根本无水可引。

严酷的现实,逼着林县政府把目光投向了山西省平顺县境内的浊漳河。

浊漳河水资源丰富,最大流量可以达到每秒7000立方米。如果能把浊漳河水引到林县,缺水局面将从根上得到解决。

可是“引漳入林”,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杨贵只能硬着头皮向上请示,最后在省委领导的协调下下,山西方面同意引水。


1960年2月11日,37000多干部群众浩浩荡荡出发,带着“愚公移山”般的信念,走向太行山,开启了自力更生的修渠之旅。

平顺县的热心老百姓同情这些没有水吃的同胞,自发提供了230多间房子用于住宿。

开工后,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饥肠辘辘,再加上勘测设备落后,危险如影随形。

由于技术人员严重短缺,而村民们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连图纸都看不懂,有的人挖错了地方,有的人炸坏了渠底。

面对物资短缺的困境,林县人物尽其用,想尽了一切办法:没有炸药,就自己用硝酸铵造;石灰、水泥不够用,就自己烧石灰,办水泥厂;连抬筐都是从山上割来荆条自己编成的。


在工地上,党员干部总是冲在第一线,把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工作留给自己。

奋战10年,整个红旗渠工程花费了6865.64万元人民币,其中,国家补助1025.98万元,林县自筹资金5839.66万元。这期间,没有发生过一起贪污或挪用修渠物资的事件。

为了这条“生命之渠”,林县人可谓倾尽一切,付出了所有金钱、汗水,甚至是生命。

1960年3月28日傍晚,刚下工的技术人员吴祖太回到家,还没来得及吃晚饭,一位村就跑来说某个隧洞的顶部出现了裂缝。

吴祖太前往隧洞查看,不幸遭遇塌方,重伤而亡。

这个年轻人毕业于河南省黄河水利学校,是林县唯一一个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牺牲时年仅27岁。


为了纪念他,红旗渠指挥部把他牺牲的隧洞命名为“安全洞”,并追认其为烈士。

令人心痛的是,这样的悲剧发生了不止一次。

据记载,十年里,先后有81位村民死于工程修建,年龄最大的60岁,最小的17岁,许多人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

1969年7月6日,红旗渠工程建成通水。这场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最终迎来了胜利的结局。

通水当天,10多万人聚集在渠边抱头痛哭,边哭边喊“毛主席万岁”。

红旗渠全长1500公里。整个工程总计兴建了水库48座,塘堰346座,并利用居高临下的自然落差,兴建小型水电站45座,形成了一张以红旗渠为主体,能引、能灌、能排、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灌溉网。


红旗渠为林县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4万亩耕地得到了有效灌溉,当地人最重要的生存问题得到了解决。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自此终结。

同时,红旗渠还带动了当地工业、畜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的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的意义已经超过了一座水利工程本身的价值。这是一座历史丰碑,永远镌刻在太行山上。而这其中迸发的红旗渠精神,震撼了所有人。

正是这种根植于中原沃土、代代传承的伟大精神,创造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造就了五千年延绵不绝的灿烂文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工天河”红旗渠:10万人耗时10年,用双手修出世界第八大奇迹
河南林县老照片,悬崖峭壁上的奇迹
河南安阳旅游----红旗渠、络丝潭景点
纵观世界 与您一起游览 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吴祖太:建造人间天河的人
红旗渠为何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新中国奇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