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两季鲜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技术概述


春、秋鲜食玉米为典型的大春晚秋早地耕制,该技术核心是播期管理和品种选择,通过抓好“一早一晚”,即春玉米适当早播,秋玉米适当迟播,对玉米的上市时间进行调控。品种要具有甜、糯、嫩、香等特点,生育期一般75~85天,兼具优质、高产、抗病、耐湿、抗倒伏等特点。采用该技术种植特色玉米,具有商品性高、见效快、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益等优点,还可以缓解夏、秋季蔬菜淡季供应矛盾。


二、技术要点


1. 品种选择。选择生育期75~85天,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穗形美观、鲜果穗食味好的早熟甜、糯玉米品种。


2. 适期播种。春玉米应在2月底~3月上旬播种;秋玉米在7月中旬~8月上旬播种,浅丘、平坝区最迟播种时间不超过8月中旬,海拔400~600米丘陵、中低山区最迟不晚于7月下旬播种。


3. 地膜覆盖育苗。2月底播种的春玉米,应采用育苗移栽,必要时还可以采用电热温床升温。


4. 合理密植。鲜食玉米由于植株矮小,生育期短,亩种植密度要求3800~4200株。


5. 科学施肥。采用有机肥、无机肥料混合施肥,施底肥前每亩施500千克腐熟有机肥。全生育期每亩氮肥(N)施用量15千克,全氮分3次施肥,底肥占30%,拔节期追肥占20%,大喇叭口期穗肥占50%;每亩磷肥(P2O5)施用量7千克,磷肥作为底肥一次施肥;每亩钾肥(K2O)施用量8千克,分2次施肥,底肥占50%,大喇叭口期穗肥占50%。


6. 隔离种植。采用空间隔离,鲜食玉米与普通玉米的种植距离相隔200~400米。采用时间隔离,与邻近的不同玉米品种扬花期间隔15天以上。


7. 绿色防控。掌握以生物、物理防控为主,以药剂防控为辅的原则。推广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害虫天敌、生物农药等防治方式。若需用化学防治,应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低毒性化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


8. 适时收获。乳熟期收获,即花丝授粉后开始萎蔫、干瘪、变为浅褐色,及时收获。


三、适宜区域


该技术适宜重庆市海拔600米以下中低山区、浅丘、平坝区、沿江河谷地区。


 


四、增产增效情况


采用该模式,第一季收一般在5月底~6月初,端午节前后收获;第二季收获一般在9月底~10月初,国庆节前后收获。两季收获均避开了,上市高峰,市场销售价格较高。与一般栽培模式相比,收购价提高60%。第一季每亩纯收益3500元以上,大户2500元以上,较种植一季籽粒玉米增收效果明显。


五、注意事项


预防育苗期低温寒潮;控制病虫草害;中山以上地区秋玉米应提前播种,最迟不晚于7月中旬;防范市场风险,控制经营规模,上市时间应严格控制“一早一晚”,根据收获期确定播种时间,以免集中上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_赫忠友
彩色玉米种植技术
吉农糯7号
高叶酸鲜食玉米像水果一样,成餐桌“新贵”
黑玉米:鲜食玉米里的“黑马”
2022年全省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