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感湖——360百科

龙感湖,位于中国湖北省和安徽省交界,为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和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共有。

龙感湖是由安徽、江西之间古长江滞洪湖泊彭蠡泽收缩、分化而来。古为"雷池"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将龙湖、感湖合并称为"龙感湖"。龙感湖位于长江北岸,大别山南侧,地处鄂、皖、赣三省交界处,为大别山南麓汇水区,全湖面积达420平方公里(对应14米水位)。

龙感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中游的重要蓄洪区域。也是宿松、黄梅及湖区华阳农场的水产基地。建国后湖周大量围垦,成为重要的粮食基地。


名称由来

龙感湖是由安徽、江西之间古长江滞洪湖泊彭蠡泽收缩、分化而来。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长江两岸为一体,称彭蠡泽,西晋以后长江南北分隔,江北诸湖泊为一体(龙感湖、大官湖、黄湖和泊湖)统称"雷池",华阳河干流与雷池统称大雷水,唐宋元以后,湖面的缩小和分割,"大雷池"之名逐渐被各区域性湖名代替。在黄梅境内的大湖叫感湖、源湖(大源湖);在安徽宿松境内的叫龙湖、官湖等。

1955年,中央长江水利规划办公室正式下文,将龙湖、感湖合并称为"龙感湖"。

位置境域

龙感湖,长江北岸,安徽省西南部。横跨湖北省和安徽省,地处安徽省宿松县的西南部与湖北省黄梅县的东南部。由龙湖和感湖组成,合称龙感湖。入湖总来水面积3591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983平方公里。1954年大水后,龙感湖等附近的湖泊均被划为长江下游的蓄洪区,蓄洪面积达976平方公里。1978年后,安徽省在华阳至望江县城一线建隔堤,从而形成明确的蓄洪区域。

龙感湖东西长28公里,南北最大宽度20公里,湖底高程10.5米,蓄水位14.0米时容积9.7亿立方米(其中安徽境内6.22亿立方米),湖面积420平方公里(其中安徽境内266平方公里);蓄水位17.0米时,容积22.3亿立方米,湖面积475平方公里。

水文特征

龙感湖水位的变化既受长江的影响,也受到出口处建闸的人为控制,据下新水位站1950~1974年的25年实测资料,龙感湖历年最高水位为21.24米(1954年),多年平均最高水位为17.13米;最低水位为11.68米(1958年),多年平均最低水位为12.18米;历年平均水位为13.15米,平均水深2.65米(1980年10月实测平均水深3.72米),相应水面为53.5万亩,其中湖北省黄梅县境内水面18.7万亩;安徽省宿松县境内水面34.8万亩,湖面主属安徽省。

根据1980年10月对湖区所布置两条互相控制断面所取水样测定结果,龙感湖湖水PH值在6.8~7.4之间,重碳酸盐平均含量为59.42毫克/升,总碱度0.97毫克当量/升,氯化物5.92毫克/升,硫酸盐8.06毫克/升,钙、镁离子含量分别为11.63毫克/升和4.46毫克/升,总硬度0.93毫克/升,氨氮0.029毫克/升,亚硝酸盐0.00053毫克/升,硝酸盐0.017毫克/升,硅酸盐4.5毫克/升,磷0.717毫克/升,铁0.113毫克/升。

水系构成

入湖河流,安徽省境内主要有二郎河、钓鱼台河等;湖北省境内有古角山河。湖水向东流并与黄大湖、泊湖相互串联,组成互有联系的水域。湖水出口有湖北省境内的八一港经小池口入长江,安徽省境内经华阳河的华阳闸和黄大湖的杨林闸、泊湖的杨湾闸亦流入长江。

二郎河,发源于三面尖,流经广福乡、隘口乡、二郎乡、韩文乡,城关镇、五里乡、新兴乡,注入龙湖。主干长66.3公里。是县域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597千方公里(其中黄梅县境内32平方公里),年平均迳流总量38.522万立方米。隘口以上河段古称"雷水",其支流有长溪河、车马河。长溪河发源罗汉尖,流经柳坪、蒲河、古庙山,全长22公里;车马河发源于芙蓉寨,流经西源、梅墩、二郎、韩文等乡,长29公里。

大源湖,位于黄梅县北面,独山南面。在大源湖出口处建有一条拦湖大坝和大源湖闸,与龙感湖分隔。小源湖,位于独山区东南部,南接龙感湖。

县河,位于黄梅县城东南面,是古角河、垅坪河、小溪河、悠悠河的总汇。1976年对旧县河进行改造取直,从马林桥至苗竹林开挖一条3.92公里长的人工河,流经袁家垅、朱家埂至苗竹林,再经三角湖入龙感湖,全长12.5公里。支流古角河,发源于古角寨南麓,流经柳林入古角水库,至周家井出溢洪道入原河道,至朱坝上村两河口与垅坪河汇合入县河。全长19.4公里,宽30米,沙底,属长流河。最大流量为112.7立方米每秒,流域面积113.7平方公里。其支流龙须河,发源于天衢山西之悬石岭南,至东山折转东,接金家河入古角河,全长7.5公里。支流还有:垅坪河、小溪河。

华阳河,长江北岸,在安徽省境西部。古称杨汶河、古雷江。上游主要支流有源自宿松三面尖的二郎河和凉亭河,自大别山西南坡顺流而下,串连龙感湖、大官湖、黄湖和泊湖。下游主要支流有沿江圩区的望江河,洲头河和杨湾新河,由华阳河河口汇入长江。地跨宿松、太湖、望江和湖北省的黄梅、广济等5县,全长85.6公里(不包括穿越湖区长度),流域面积5511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境面积2790平方公里)。习惯上从湖区开挖至华阳河,长39公里的河段称为华阳河。河道规则顺直,枯水最小水深1.2米。据《长江水利史略》记载:这一带长江河道变迁大,早在宋、明以前,长江在这地区分为北江、中江和南江3支。南江傍江南与江心洲(现称新洲)夹流(今为长江主航道);中江是江心洲与鸿脑洲(现龙坪)的夹流(今为长江副航道);北江相传为"禹白武山之前,漫而深广之,导江水入之,因号曰北江。"至明代初年,华阳河与皖河下游沿江的龙感湖、大官湖、青草湖及漳湖都是长江故道。由于北江历年淤积严重,加之从宋代开始,大兴筑坝,围田等原因,北江口遂渐淤塞变窄,华阳河以上出现众多沙洲。清康熙年间宿松的曹湖、老洲等地形成大片洼地,终年积水。至咸丰年间,经过长江一次大水,洼地逐渐淤高,从此浩淼的长江主流随之南徙。清道光元年(1821年)开始筑沿江长堤,随江水迭溢,又陆续修筑了长达数百里的沿江长堤,至民国初年,已基本形成今同马大堤系统,把长江与华阳河分隔开来。

自然环境

水生环境

湖内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丰富,平均18.9万/升,生物量3.034毫克/升,其优势种类为兰藻、丝藻、硅藻等。湖内浮游动物平均密度31912个/升,生物量为1.96毫克/升,其中以原生动物、枝角类、桡足类为优势种群。

水生维管束植物主要种类有马来眼子菜、菰、轮叶黑藻、莲、苦草、芡实、菱、聚草等。其中优势种群是马来眼子菜、菰和莲。马来眼子菜更是占绝对优势。水生植物湖中心及河道水面疏稀,沿岸湖滨密集,尤其是湖区的南部最密集。目测全湖覆盖度50%,计30万亩,其中马来眼子菜群丛占总覆盖面的70%以上。

底栖动物生物量每亩达154.49斤,以水生昆虫、寡毛类、多毛类占底栖动物总量75%为优势种群。淤泥质湖底中的底栖动物的种群和数量要比沙质河底或硬泥底要多。

鱼类有:短颔鲚草鱼、刀鲚、鳡鱼、鳝鱼、太湖短吻银鱼、赤眼鳟、似鲚、银色银须鮈、餐条、棒花鱼、油餐条、光唇蛇鮈、长春鳊、蛇鮈、红鳍鲌、鲤鱼、银飘鱼、鲫鱼、三角鲂、鳙鱼、团头鲂、白鲢、青梢红鲌、中华细鲫、拟尖头红鲌、泥鳅、蒙古红鲌、鲶、翘嘴红鲌、河鲶、黄尾鲴、黄颔鱼、银鲴、鳗鲡、逆鱼、鱵、大银鱼、乌鳢、鲭鱼、黄鳝、鯮鱼、鳜、刺鲃、斑鳜、中华鲏、大眼鳜、高体鳑、圆尾斗鱼、寡鳞鲏鲏、沙鳄、兴凯鳑鲏、黄蚴鱼、似鳑鲏、刺鳅、花暗纹东方鲀、麦穗鱼、湖北圆尾鮕、华鳈、窄体舌鳎、黑鳍鳈。

软体动物类有:湖沼股蛤、洞穴丽蚌、背角无齿蚌、扭蚌、蚶形无齿蚌、河蚬、褶纹冠蚌、长萝卜螺、圆顶珠蚌、白旋螺、三角帆蚌、中国圆田螺、剑状矛蚌、铜锈环梭螺、纹沼螺、方格短钩蜷、湖北丁螺。

甲壳类有:虾、鳖、蟹、龟、

水禽类有:天鹅、水喜鹊、野鸭、黑鹤、乌鸡、白鹤、江鹅、鹭鸶、鸿雁。

龙感湖是湖北省第五大湖泊,也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重要中转站和冬栖地。保护区面积达2.2万公顷,具有水质优良、人为干扰程度小的特点,是湿地水禽越冬的良好栖息地。专家们认为,龙感湖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中游众多淡水湖泊中保持完好、具代表性的湖泊湿地之一。龙感湖白头鹤自然湿地保护区是我国众多淡水湖泊中保持最为完好的湖泊湿地,代表性强,生态类型独特,研究和保护该区域的白头鹤具有较大的科学价值。有关专家近20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白头鹤种群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濒危水鸟中数量最大的种群。1987年1月,在龙感湖观测到的数量多达425只,占全球总数的3.3%。专家们在这里还观测到黑鹳、东方白鹳、白鹳、大鸨等珍稀鸟类,同时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和白琵鹭。另外,还发现数百只鸬鹚、鹤鹬、大白鹭及2000多只雁鸭。龙感湖也是全国最大的黑鹳越冬地。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开展的"中国鸟类之乡"评选活动中,共评出12个"鸟类之乡",龙感湖是湖北省唯一获此称号者。

地域气候

龙感湖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的主要特点,一年内日均温等于或大于10摄氏度,植物生产期长,雨量较多。春季开始期在3月下旬,夏季开始在5月下旬,秋季开始期在10月上旬,冬季开始期在11月下旬。境内年均日照时数为1812.1小时,一年之中7月日照最多,平均216.2小时,日均7小时。1~3月最少,日均3.4小时。全区年平均气温17.2摄氏度,最高年为18.3摄氏度(2007年),最低年为16.3摄氏度(1997年),以7月气温最高(平均28.9摄氏度),1月气温最低(平均4.6摄氏度),年相差24.3摄氏度;全年多东北风,但随季节有所转换。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383.7毫米;降雪一般初日出现在12月,1988年降雪18天为最多。最大积雪深度为31厘米,出现在1998年1月23日。霜日期多出现在11月下旬,终霜日期多出现在3月上旬,无霜期年平均271天,最长是2001年为301天,最短是1986年为235天。

地质地貌

东部,沿湖洼地平原分布在泊湖、黄湖、大官湖、龙感湖等湖滨地带,海拔15~20米。在地质构造上届长江大地堑垂下凹陷控制形成的内陆水泊区域,第四纪红土或下蜀系黄土物质组成的洼地平原。九成畈、二姑畈、黄雀畈、下仓畈和龙湖圩均是湖相沉积物发育而成的潮土,属二元母质型。

西部,龙感湖域内土地为长江冲积和湖泊形成的平原,地势总体为向龙感湖轻度倾斜,呈坦锅状。地面海拔高度一般为12.5~14.0米,最高点是塞湖办事处沙坡,为17.2米,低洼地海拔高度为11.0~12.4米。20世纪90年代中期,农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湖泊和低洼地陆续辟为水田或精养鱼池。2007年底,原有的11个湖(洋湖、塞湖、芦柴湖、金湖、沙湖、柴湖、斑鸠湖、杨柳湖、百茂湖、天鹅湖、青泥湖)均已以名是实非。

形成演变

长江下游两岸地区,远古时曾为陆地,晚更新世末-全新世,气候又转温暖,海面开始回升,河流强烈淤积,将晚更新世低海平时期形成的长江古河床和古阶地,被沉积物埋藏覆盖。海面上升沿江低地过去形成的湖泊进一步扩展外,又形成了许多新的构造沉溺湖、淤积壅塞湖、河道废弃湖等各种成因的大小湖泊。沿江的白荡湖、菜子湖、白兔湖、破岗湖、泊湖、武昌湖、龙感湖、升金湖、八里湖等都是这时进一步扩展或形成的。从沿江湖泊沉积物分布的空间演变规律可知,距今2~4千年前,是湖泊面积的最大时期。

龙感湖及其东部相连的诸湖,于第四世纪下沉形成水域,古称彭蠡泽,与长江故道交汇。三国时代,"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进抵今鄱阳湖。由于长江冲积物长时间沉积,湖底逐渐抬高,致古彭蠡泽逐渐萎缩。后来江湖分离,长江泓道南移,"彭蠡泽"为两部分,长江以北的叫大雷池、雷水、雷池,长江以南的仍称"彭蠡泽"(今鄱阳湖)。再后来,随着湖泊沉积物和长江泛滥冲积物的淤积,"雷水"进一步萎缩,形成太白湖、感湖、大官湖、黄湖、泊湖等湖泊(其中龙湖和感湖合称为龙感湖)(古代大雷水系指现代华阳河流域,而且龙感湖下游的大官湖、黄湖和泊湖等也被当地考证为古雷池。依此来看,古雷池应当包括长江以北华阳河贯穿诸湖泊的范围,而非龙感湖一个水体)。域内陆层为长江冲积物、湖泊沉积物和江湖相混合沉积物构成,属第四纪全新统(Q4)地质。

治理开发

 防洪

1970年代,对华阳湖群主要圩堤高程加高培厚达17.5米,结合湖泊综合治理,适当并圩,缩短防洪防线,疏缓内湖航道,兴建龙洲头排水闸和龙感湖节制闸,进一步提高向长江的排涝能力,控制湖水位。此外,根据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当鄱阳湖湖口水位22.5时,华阳湖需蓄纳25亿立方米洪水,为此于程营附近修进洪闸,在望江县城以西另建东隅堤,将圩区预留安全区,修人口转移和安全庄台,确保华阳湖群成为长江下游蓄洪垦殖区。

 航道

明代初年,沿江的龙湖、大官湖和望江的大漳湖均为长江故道。华阳河以上的大部分土地为长江南岸沙洲。清康熙年间,宿松的曹湖、老洲头等地为"曹湖洼地",终年积水。至咸丰年间,几经大水淹没,滩洼地逐渐淤高,长江主航道南移。道光元年(1821年)沿江筑堤(即今同马大堤之前身),致使航道南移加速。

内湖古航道以龙湖为起点,分南北两线。南向经洪岭、逾鳡湖直抵湖北黄梅之段窑镇,线长70余华里;北向经乌池,过筑墩,越大官湖,再南行抵中沟入港,行30华里过坝头、下夹、直达老洲头入长江(古称泾江口)。

现代航道。1949年后,内湖航道以许岭为起点,除许岭至华阳口一条主要出江航道外,其余各支线分别沟通境内沿湖有关区、乡之间的水运交通。这些航道是:佐坝至王岭、洪岭、新兴、坪岭嘴;九姑至筑墩、北风嘴、洪雨庙、许岭、东洪、下仓、九城畈、程岭至赤土坎、草皮坦达黄梅。

另以龙湖为起点,向南经洪岭逾泊湖抵达湖北黄梅之段窑;向北经乌池过筑墩直越大官湖,再南行经中沟入港。

1956年以后,因华阳建闸通江,内湖水位下降,内湖航道渐淤,自九姑至叶家嘴航道废弃;1957年坝头港因养殖场在该港北口连湖处筑坝养鱼,致使17.5公里的航道被堵;1966年围垦黄湖,在大官湖、黄湖之间筑埂未果,乱石阻碍航道。

航道治理。1956年5月疏竣了九姑叶家嘴航道,投工3627个,完成土石方1696立方米,耗资3424.52元;1971年3月治理许岭浅滩,投资2.5万元,完成土石方3万立方米,延伸航线一公里。复兴百子洲疏浚航道一公里,耗资5000元。

围湖造田

龙感湖的南部湖滩一直是围垦的重点区域。建国后,仅安徽省内已先后围湖造田33万亩,占原龙感湖水面的38%,辟有华阳湖农场。 1977年经黄梅县建"八一"大堤围垦成耕地,属黄梅县小池、孔垄两镇。

湖区物产

龙感湖鱼类主要有青、草、鲢、鳙、鲤、鲫、鳊、团头鲂、鲌、毛鱼、银鱼、乌鱼等60余种,历年总产量400万斤。尽管历年捕捞产量没有明显下降趋势,但渔获物质量却发生了变化。1973年以前,渔获物中中大型经济鱼类如鲢、鳙、青、草、鲤、鲫、鲌等鱼要占70%以上,而且个体以5公斤较多见;小型鱼类如毛鱼、小杂鱼只占30%;1973年以后颠倒过来,大型经济鱼类只占30%,而且个体变小,以2~3公斤较多见,毛鱼产量达70%以上。这说明龙感湖的鱼类资源遭受破坏,向小型化方向发展。这除了与江湖建闸阻碍鱼类洄游通道及围垦减少鱼类索饵和繁殖的场所外,主要原因是捕捞强度过大,使生命周期长的大型经济鱼类种群难以恢复,而使生命周期短的小型鱼类种群却逐渐发展起来。湖区常年可通航,船只经华阳闸入长江。

龙感湖的鳡鱼和黄湖的白虾和大官湖的银鱼,堪称宿松"三珍"。

植物类有:苹、荆三棱、红江红、水葱、槐叶苹、荸荠、香蒲、菖莆、黑三棱、浮萍、菹草、紫萍、马来眼子菜、水竹叶、眼子菜、鸭舌草、小次藻、少花鸭舌草、大次藻、荭草、多孔次藻、旱苗蓼、草次藻、水蓼、短慈菇、莲、慈菇、芡实、小鳖、金鱼藻、黑藻、野菱、苦草、菱、水车前、聚芦苇、水马齿苋、假稻、节节草、菰、丁香蓼、稗、水斯、石龙尾、挖耳草、异叶龙尾、白谷精草、荇藻、谷精草、狸藻、灯心草、黄花狸藻、草、小狸藻。

生态保护

龙感湖自1988年先后成立了县级、市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9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龙感湖地区湿地类型多样:有湖泊、沼泽、滩涂、池塘、河流、港渠和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流域总面积536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500平方公里。龙感湖地处长江中、下游结合部,是众多鸟类栖息、繁殖、越冬的黄金地带。

龙感湖自然保护区地处龙感湖核心地域,位于黄冈市黄梅县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6'~116°07',北纬29°48'~30°04',东接安徽省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北与黄梅县下新镇相连,西与濯港镇毗邻,南临长江,与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江之隔。龙感湖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湿地保护区之一,长22公里,最大宽度为8公里,湖岸发育系数K值为2.14,总面积为22322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8124.6公顷、缓冲区面积为7299.2公顷、实验区面积为6808.2公顷,海拔高度在8到17.5米之间,该区也是龙感湖地理环境、生物资源最为复杂和丰富的地区,是历年众多候鸟集中栖息地。

龙感湖滩涂、沼泽,与人工湿地相连的生态系统,为湿地水禽提供优良的避风场所,使这里成为鸟类的天堂。水环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真实地反映了龙感湖具有水草茂盛,湖水清澈,人为活动干扰极小的特点,是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优良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保护区及周边生态环境保持着自然或半自然状态,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极佳的栖育场所。正是由于龙感湖多样的湿地类型、独特的气候特征和优良的水环境,使龙感湖自然保护区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保护区内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种:粗梗水蕨、莲、野菱和秤锤树。粗梗水蕨分布面积超过250平方米,莲分布面积达333.3公顷,这在江汉湖群实属罕见。秤锤树分布在保护区北部,面积2公顷,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秤锤树群落之一。

龙感湖自然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被《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列入"优先保护的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和保护价值。

社会经济

龙感湖东部为宿松县环绕,宿松,汉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设松兹侯国,隶属扬州衡山郡。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建县,属庐江郡。汉平帝始元五年(公元5年),降侯国为县,名之曰松兹县。初设县治于仙田铺(今凉亭区凉亭乡)。王莽新朝时期(9~23年)曾改县名为诵善。三国时改松兹为松滋,属庐江郡。汉梁武帝天监初年(公元502年)改松滋县为高塘郡。隋文帝开皇初年(约公元583年)废高塘郡,设高塘县。至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高塘县为宿松县。属同安郡,宿松县名始于此。省辖国营华阳河农场和九成畈农场在县境内。宿松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物华地阜,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山芋、棉花及各类油料等。野生植物资源也十分丰富,菜蔬、果、木、竹、花、药材一应俱全。值得一提的是宿松的"八斗山漆"更以其独特的性能、悠久的历史、享誉省内外。境内有长江绝胜小孤山、孚玉青峰、凿山仙洞、西源九井、太白书台、白崖寨、聪明泉等十大风景点。

龙感湖西部属黄梅县,龙感湖原系省属国有农场,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围湖垦建,1996年经批准设立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2005年全省农垦改革后,黄冈市将龙感湖管理区视同县(市)级单位管理,并授予县一级人民政府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权。总面积100平方公里,辖7个办事处、56个生产队(社区),全区总人口5万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河湖群省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续
《自驾房车,环游中国》第二季:第二十站,湖北鄂州。
湖北的自然地理
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彭州闲逛一日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