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趙永佳、雷恩、施德安:揚帆啟航——中醫院起動前夜的香港中醫發展

目前已發布的中醫院規劃概念當中重要的一環為「以人為本」,旨在為病人提供個人化的醫療服務,做到真正以病人為中心。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學院中醫藥研究團隊獲香港中醫藥發展基金資助,正進行一項名為「香港市民中醫藥使用情况:社經背景、選擇過程與政策面向」的研究,其中第一階段委託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執行的全港隨機抽樣電話問卷調查已經完成。問卷調查於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進行(以下稱為2020年調查),共訪問1500名香港市民,了解他們對中西醫藥的看法及使用情况,相信能成為未來中醫院規劃並實踐「以人為本」概念的參考。

中醫使用率的過去與現在

追源溯始,中醫原是香港民間最主要的療法,在20世紀中的英殖時期被西醫取代其主導位置,擱淺於醫療系統中的邊緣位置。1997年回歸以來,香港政府於《基本法》第138條確立中醫於醫療發展的地位,1999年通過的《中醫藥條例》更為中醫訂立註冊及規管制度。市民的中醫藥使用習慣因政策的交替起了變化。

先宏觀看市民整體的中醫使用比例。香港亞太研究所過去於1993、2004、2015年3次中醫求診相關的電話訪問(其中2015年的電話訪問由趙教授策劃並監督),以及正好捕捉到2020年末新冠肺炎醫療服務使用新常態、本研究團隊是次策劃的調查結果,4次調查問卷中所使用的字眼比較一致,均以一年為限,詢問受訪者曾求診的醫療類別,能作較準確並具時效的比較。

當中可見,如同政府統計處的市民求醫數據,中醫整體求診率在回歸前後有較大提升,中醫綜合各科的使用率由1993年的29.6%,大幅增加至2004年的44%,及後的停滯與統計處所錄得的數據一致。而到最近2020年的調查揭示,中醫的綜合使用率更跌至35.2%,值得注意的是西醫的使用率亦由2015年的83.3%降至71.8%。研究團隊相信如此跌幅可歸因於新冠肺炎疫情下,香港人對非必要或非緊急醫療服務需求的減少。2015年的調查顯示中醫使用者求診中醫的最主要原因為「調理身體」,而所謂「調理」,本身就是在身體沒有明顯病徵或已接受某種主要醫療方法(如西醫)的同時作紓緩的作用兩個前提下,才得以成立。因此,可以推論中醫在普遍香港人眼中作為一種調理手段,亦即非以治療為目標的醫療服務,在疫情之下會受到較大的衝擊。

看中醫的人與他們的背景

研究團隊亦鋪陳2020年電話訪問中看中醫的市民及其對應的社會人口特徵,相信可以作為未來中醫院潛在使用者的「市場數據」。

2020年的調查中顯示,性別及年齡兩個社會人口變量與市民求診中醫的傾向呈顯著關係。

就性別而言,女性(31.6%)較男性(21%)更傾向求診中醫。年齡方面,2020年的數字反映,60歲或以上的年長組別(32.8%),比起其餘兩個較年輕組別——30歲以下的年輕組別(22%)與30至59歲的中年組別(24.2%),更傾向求診中醫。

至於收入水平,雖然與中西醫求診傾向並沒有顯著關係,但2020年的電話訪問仍然觀察到較多家庭月入1萬港元以下的基層市民(33.2%)求診中醫的現象,比家庭月入1萬港元至「3萬港元以下」的25.6%及家庭月入3萬港元或以上的25.4%為多,這應該與政府優化醫療券的資助,和醫療服務使用者與提供者都更廣泛採用,讓基層長者受惠於醫療券因而增加求診中醫有關;與2015年家庭月入3萬港元或以上的階層最多求診中醫的板塊結構有別。

對中醫療效的信心與對公營醫療服務的需求

受到新冠肺炎的挑戰,市民對不同醫療效果的看法必然有轉變,中醫當然不例外。在1993、2004、2015與2020年4次調查中,分別問及市民,對中西醫治療嚴重疾病如肝炎、胃潰瘍或心臟問題等嚴重疾病,及一般病如頭痛、經常失眠或感冒等的有效性差別。

認為西醫治療嚴重疾病比較有效的比例,一直都以大比數領先,經過2020年疫情的洗禮仍然不跌反升,由2015年的72.3%升至2020年的75.9%;相反,認為中醫比較有效的比例則有小程度的回落,由2015年的6.1%跌至2020年的5.4%,可能原因是香港中醫在疫情的開初並未能參與抗疫的前線,在與政府多番商討後,才能加入到新冠肺炎出院病人的復康及後來亞博的診療工作中。

其次是一般病,正如2015年的發現,認為中醫和西醫同等有效的看法逐漸增強,由1993年的12.8%上升至2015年的34.2%,及後於2020年雖然稍有回落至31.5%,但對主力於處理慢性疾病、復康服務、紓緩治療、保健服務、疾病預防等非最嚴重或緊急病種的中醫院而言,應說是一個不錯的開始。始終,對一項醫學療效主觀的信心,需要長時間的用心經營,香港社會的西醫主導格局,並未動搖。然而如此仍未能為「市民對中醫能治療嚴重病沒有信心」下定論,研究團隊第二階段的診所問卷訪問中醫使用者對中醫院提供一般病或嚴重病治療的偏好,待結果出爐,可更深入擘劃中醫使用者對中醫院的具體需求。

市民,尤其中醫使用者,對政府在公營醫療服務中加入中醫的選項都非常歡迎。在2020年的調查裏,兩條有關公營中醫服務的提供傾向的問題中,整體市民對政府把中醫納入公營醫療服務的支持度是十分高的(87.3%);其次在更實質的行動層面,在政府公立醫院或診所提供中醫服務的假設下,中醫使用者(69.3%)亦比沒有求診中醫的市民(56.6%)反映更強烈「會增加他們看中醫」的意欲。值得留意的是,有求診中醫經驗的中醫使用者(65%),相較其餘在一年內沒有求診中醫的市民(42.7%),更願意接受中西醫合作治療,相信將為計劃提供中西醫協作服務的香港中醫院奠下信任的基礎。

陰陽勝復 還看今朝

綜觀自1993至今香港中醫使用習慣的轉變,可看出一個規律。香港社會中醫醫療有基本需要,但醫療使用模式是動態地受醫療政策及制度變動影響:1997年回歸奠定中醫在香港基本法的地位、1999年《中醫藥條例》的通過、2014年醫療券政策的優化,到2025年的中醫院。一如目前中醫院其中一個重要規劃概念——「不斷演化」,藉採納多功能性及具彈性的模組、建築架構及資訊科技,把中醫院設計成靈活彈性組織,留白了一些日後重新整理的空間,在吸收用家回饋後,應對各樣日新月異的醫療需要,與香港中醫醫療方法的試驗及拓展。首間中醫院的啟航,是本港中醫醫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除了實質的設施配套以外,也為香港中醫業確立其專業地位的象徵。盼望業界把握興建中醫院的契機,在傳統醫學與現代化之間尋索平衡,凝聚共識,前航萬里。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forum@mingpao.com,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作者趙永佳是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社會學講座教授,雷恩、施德安是現任香港研究學院研究助理及高級研究助理

[趙永佳、雷恩、施德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香港日治三年零八個月-2-
香港苏富比春拍:一波德安堂旧藏佳器欣赏
香港宣布申办2023年亚运会 预算60亿港元
典藏拍讯|2016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亞洲巡迴預展即將展開
唐德玲 / 遺產承辦知多啲!
云林县北港镇德安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