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齐鲁分疆”阁

综述

       从临沂市区北行30余公里,于气势磅礴的大沂河东岸,有一座古镇名葛沟(2011年1月整建制由沂南县划归河东区)。在其南首,从前有一座雄伟壮丽的古代建筑--"齐鲁分疆"石阁。据当地陈德文等老人回忆和多年关注研究葛沟"齐鲁分疆"石阁的河东区政协提案委陈继贞主任介绍,石阁凌空建筑在南北通衢之上(现临沂市滨河东路葛沟段)。阁基东西长15米、南北宽10米、高15米。拱门高5米,东西阔也是5米,三马并辔同行,宽绰有余。整个建筑全部用巨大的长条形青石筑成,阁基巨石每块重达2000公斤。南面拱门上方横嵌石匾,镌刻着4个大字:齐鲁分疆。北向拱门上方也有一块石匾,镌刻着几行小字(图1)。石阁西边原有一块场地,面积约半亩,俗称"阁子园"。

历史

       壮观的石阁北面,拱门两旁原先有4块石碑竖立。碑文内容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够记忆了,仅仅知道其中有一块是明朝重建石阁时设置的。石阁南面,拱门西侧有石阶,宽2米,阶高35厘米,自南面北拾阶而上,登十三阶,达一平台。平台面积约2平方米。自平台面东再登三台阶,从西北可以登临石阁的顶层。顶层的四周有十二垛女墙(古代的御防设施)约一人高。石阁顶层有房屋3间,琉璃筒瓦,花脊龙头。房屋长7米、宽3.5米、脊高5米、门背向,房内正中,观音塑像面北端坐莲台,俗称"倒坐观音"。整座石阁巍峨壮观,耸立在秀丽的沂河之滨,历代为古沂河岸畔的一大景观。

       令人惋惜的是,抗战时期的1940年秋,日军一个小队30余人,伪军300余人盘踞葛沟,并在此构筑据点,将石阁拆毁,用拆出的石料在古阁东南侧普明寺中修建炮楼。1942年3月,我115师某部和边联县地方武装解放葛沟镇,因当时敌我拉锯争夺激烈,为防止日伪重修炮楼,八路军及地方抗日政府发动邻近乡县群众近万人将炮楼全部拆毁,同时将石阁残基,甚至将葛沟古镇围墙拆除一空,将石料全部运往沂河西岸苏家庄、石沟一带,石阁古迹从此荡然无存。

       70年后的2011年,沂南县在当时的葛沟镇葛沟村西侧的滨河东路上重建一座汉阙。

追溯春秋

      "齐鲁分疆",但从字面上看,确是一个堪称名贯古今的地域标志。难道这个地处一隅的葛沟镇真的是古代齐鲁的分界要地?

      遍查史料,答案却是否定的。

      从公元前7世纪春秋时代前期,沂南县全境均属莒国的领域。齐国的疆界,南至今临朐县与沂水县交界的穆陵关。鲁国的疆界,西至今费县、平邑一带。至公元前600年,鲁国从中丘出兵轻而易举地灭亡了莒国境内的氏族部落根牟,即今葛沟所在之地。这时齐国南疆仍在穆陵关东西一线。除了郓、诸、向等地,莒鲁纷争,多次易手外,整个春秋时期,齐国的势力可以说始终没有侵入到现在的沂水境内。所以说,"齐鲁分疆"不可能是齐国与鲁国的分界线。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莒国与鲁国相继被楚国灭亡。所以,这一时期也不可能存在齐国与鲁国在葛沟分界的史实。秦朝时期(公元前220年~前207年),齐、鲁、莒都已不存在,直到秦朝末年田齐的后裔复起。沂南县、莒县曾经是田姓齐国的政治、军事据点,势力向南延伸至今郯城一带,与刘邦、项羽抗衡。所以,这一段时期,也不可能存在齐国与鲁国在葛沟分界的史实。

      到了汉朝,鲁国封疆在今曲阜、滕县一带,齐国封疆分为7郡,沂南县境沂河以东属齐国的城阳郡。所以,自此以后都不可能存在齐鲁两国在葛沟分界的史实。

      那么,应如何理解"齐鲁分疆"的意义呢?葛沟古镇何以会有"齐鲁分疆"石阁这样的标志性建筑呢?

       "星野"观认为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州域有着某种神秘的关联,根据地上的区域划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使之互相对应,上下观照。如《淮南子·天文训》记:燕列与尾箕,楚列与翼轸,吴列与女,越列与斗牛;《史记·天官书》记:幽州列与尾箕,扬州列与牛女,荆州列与翼轸等等,其中的"列与"即为分野。这是古代中国人朴素的地理文化概念,一种特殊的宇宙观。

       以星宿定位州国或以地域对应天象的宇宙观深深地渗透在古代中国社会各个层面,而历朝历代以官修为主的正史、国书、地记、方志等更强化了这一观念,在其相关的记述中强烈地表达出三方面的诉求:一是将分野视为君权或王土授受的凭证,二是把它做为疆域界定的依据,三是解释人文物产奇风异俗及圣人伟绩的来源。也就是说,古代占星家认为人间祸福同天上星象有联系,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相互对应,根据星辰的十二星次(后亦根据二十八星宿)将地上的州、国划分为十二个区域,使两者相对应,并根据某一天,区星象的变异来预测、附会相应地区的凶吉。这种划分,在天称"十二分星",在地称"十二分野"。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做某封国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做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做某星宿的分野。古地理学家命名他们分野的地域,借用了古诸侯国的名称。例如:齐分、鲁分或称齐地、鲁地等等。《汉书·地理志》写道:齐地虚、危之分野也。鲁地奎、娄之分野也。虚、危、奎、娄都是古天文学中星宿的名称。

      可见,"齐鲁分疆"不是指齐国与鲁国而言,而是古地理学的专有术语--齐地、鲁地(或称齐分、鲁分)在此分界。实际上,葛沟在古代是青州、徐州北南分疆;青州、兖州东西分疆之地。即城阳郡与东海郡、城阳郡与泰山郡三地分界的地方。石阁是研究我国古天文学、古地理学家的实物凭证,这样珍贵的文物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葛沟古镇历史悠久,汉代设镇。据清代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载:"中邱邑又名诸葛城,又名王僧辩城,今葛沟镇。春秋隐公七年,城中邱。村南原有一阁,南向,东西长约15米,宽约10米,拱形门洞,可三马并行,门额为"齐鲁分疆"。据传古时沂河葛沟段狭如水沟,阁立河口畔,故名阁沟,后演变为今名"。葛沟自古占据交通运输要道,自青州向南经齐长城穆陵关,再过琅琊郡所开阳(今临沂城)南下,直至马陵古道的南北通道,葛沟镇是其中间段的必经要道。据当地长者讲述,古时通衢之地夜晚灯火通明,贩卖海盐、海鲜商贾众多,为一方区域繁华的商业集散闹市。可以推测,在这样一处交通要冲和商贸繁旺之地,经济实力雄厚的士绅商贾们集资修建一座兼具天文及地理标志的高大建筑物,以标榜家乡的名声,是顺理成章的。这也证明了这片土地与齐鲁两国的关系,彰显了这里的古老与文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战国时期三大文化圈的融合
夫妻档沂河上游钓大鲫鱼
《大明清類天文分野之書》
春秋时的齐国和鲁国,在现在的哪个省?
古时山东境内有两个主要国家:齐国与鲁国,为什么现在山东简称鲁,而不是齐?
聞鍾記郵 | 齐鲁风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