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圣”徐霞客的上饶情结

       徐霞客历经35年、足迹遍及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旅行,是一场关乎自然、社会、文化、民生的综合科学考察,徐霞客最终被世人誉为“游圣”。《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生命周期为1587—1641年,只活了五十四岁,但他一生的旅迹却深深印在人们心间。

  他以旅行为毕生的事业,多次叩访上饶山水。徐霞客来过上饶多少次,众说纷纭,有的说四次,有的说六次,根据《徐霞客游记》的记载,他到过三清山脚下,到过广丰的铜钹山,铅山的鹅湖山、分水关和叫岩,弋阳的龟峰、鄱阳和余干的鄱阳湖等地。我认为,徐霞客来上饶的次数应该是四次以上。其中,他在游记中重点描述的有玉山、信州、铅山、横峰以及龟峰、叫岩、铜钹山、三清山等处。以下几段出自《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可看出他对上饶山水文化的熟知。

  第一,他在玉山县长久驻足,在位于玉山城东约五百米、横跨信江上游金沙溪东西两岸的东津桥上游历、思考。《徐霞客游记》这样记载:“十七日,五十余里至东津桥。其水自北山南流,山高耸”。东津桥是连接赣浙两省的重要桥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徐霞客站在桥上看两省,看四周的风景,自然是浮想联翩,感概万千。

  第二,他对三清山一山跨三省、一山名三省、一山美三省、一山秀天下的绝美景致,深有感触,情有独钟。他的游记说:“在玉山县北三十里外,盖自草坪北渡,即西峙,此曰三清山。山之阴即为饶之德兴,西北即为徽之婺源,东即为衢之开化、常山,盖浙、直、豫章三面之水,俱于此分焉。”当时的婺源还归属于安徽徽州,当时的三清山、怀玉山是浙水、赣水的分水岭,一面为浙水,一面为赣水亦即信江。

  第三,徐霞客来到信州区的沙溪,评价当时的沙溪十分繁盛,信水映山色,水陆景皆美。他说:“三十里,过沙溪。沙溪市肆甚盛,小舟次停河下者,百余艇,夹岸水舂之声不绝。”

  第四,徐霞客乘船来信州,夸信州是水陆联运发达的城市。徐霞客说:“又五十里,泊于广信之南门,甫三鼓也”。这里的甫,是男子的美称,三鼓,就是气衰力减的意思。就是说,徐霞客乘船来到信州,泊船在南门,一天的旅行,他感觉很累,很想倒床就睡。 

  第五,徐霞客眼中的灵山,是信州城的靠山,是能让人见山病止的山。而且徐霞客游记中说他所见的丰溪河水很大,当时丰溪河也不叫丰溪河,是叫永丰溪。他说:“郡西二十里,有石桥濒溪,下流又有九股松,一本九分,参霄竞秀,俱不及览。初拟由广信北游灵山,且闻其地北山寺,丛林甚盛,阻病创而止。郡城横带溪北,雉堞不甚雄峻,而城外居市遥控,亦山城之大聚落也。城东有灵溪,则灵山之水所泄;城西有永丰溪,则永丰之流所注”。

  第六,关于铅山,游记中写了四段话,足见徐霞客对铅山的认识深刻、感情深厚。主要内容为:一,他是坐船来的河口,而且是第二次到河口;二是来铅山后主要想看山、登山,但这个地方安静太好睡,结果山没登成便坐船离开;三是在铅山看到了傍罗,看了鹅湖山,到了不少地方;四是到了分水关,徜徉在赣闽交界处,发出了“人寿几何,江山如昨,能不令人有秉烛之思耶”的由衷慨叹。四是他看到铅山河口的“市肆甚众”,看到了河口的繁华景象,看到了“买不完的汉口,装不完的河口”的上饶盛景。这四段游记为:“十八日,觅舟至铅山河口。西南下三十里,有峰圆亘,色赭崖盘,曰仙来山。舟过时,卧未起,及经二十里潭,至马鞍山下,回望见之,已不及登矣”;“自仙来至雷打石,凡二十里,石山介溪左右,俱如伏牛覆釜,或断或续,不特形绝崆峒,并无波绉文,至纎土寸茎,亦不能受。山断沙回,霜痕树色,出村庐石隙中”;“又二十里过傍罗,南望鹅峰,峭削天际。此予昔年假道分水关、趋幔亭处。转盼已二十年矣。人寿几何,江山如昨,能不令人有秉烛之思耶!”;“又二十里抵河口,日已下舂。一水自东南分水关,经铅山县至此入大溪。两溪合,通大舟。市肆甚众,在大溪之左,盖两溪合而始也。”

  第七,徐霞客看好铅山县“叫岩”这个景致,为此,他长久徘徊在铅山和兴安(横峰)之间。他说“舟二十里,西至叫岩。濒溪石崖盘突,下插深潭,澄碧如靛,窦横开其上,回亘峰腰,穿穴内彻,如行廓阁道,窓楞户牖都办。崖上大书'渔翁隐次’云。崖右循磴而上,列石纵横,穿石隙而遶其后。见一径成蹊,溯源入壑。众峰环亘,积翠交加,心知已误,更欲穷源。壑回峯易,居人多截坞为池,种鱼鳞鳞。绕麓一山家,庐云巢翠,恍有幽趣。投问之地,已属兴安。其前对之山,圆亘而起,曰团鸡石岭,是为铅山之西界。岭前,即叫岩寺也”。

  第八,对龟峰,徐霞客有四段描述,他认为龟峰这个地方简直就是一个宝地,并发出“盖龟峰峦嶂之奇,雁荡所无”的感叹。他说“西十里,抵弋阳界。有山方峙溪右,若列屏而整,上有梵宇,不知其名,惜以棹急失之,盖亦奇境也”。“又三十里,日已下舂,西南望孤峰插犬际,询之知为龟岩,心艳之”。“又十里,至弋阳,而舟已觅贵溪者,不能中止,遂以行李托静闻督舟去。予与顾仆留旅舍,为明日龟岩之行。夜半风吼雨作。”“二十日,雨中过西南门遇一龟岩人,欲归依之。三里,渡大溪,俱从山冈行。淋漓十里,望龟岩杳不可睹。忽路左一峰,疑即夜来插天际者,询之为羊角峤……”

  第九,徐霞客用近两千字的篇幅写铜钹山,其眼中的铜钹山十分险峻,就像一个个铜钹分布于苍茫的天地,庇佑着这里的百姓,更绝的是,登上顶峰可“一眼望三省”,让人豁然开朗、心旷神怡。他说:“八月初二日,登仙霞,又十里,饭于二十八都。其地东南有浮盖山,跨浙、闽、江西三省,衢、处、信、宁四府之地,危峙仙霞、梨岭间,为诸峰冠”;“初皆田畦高叠,渐渐直跻危崖。又五里,大石磊落,棋置星罗,松竹与石争隙,已入胜地,竹深石转,中峙一庵,即白花岩也……”。在徐霞客看来,不仅铜钹山名气大,连铜钹山属的白花岩也吸引了众人眼球:“……余闻白花岩益喜,即迂道且趋之……已入胜地,竹深石转,中峙一庵,即白花岩也。坞下水皆东流,即浦城界……石痕竹影,白花岩正得其具体,而峰峦环列,此真独胜。”

  徐霞客的出游贯穿他生命始终。他流连于酷暑与寒冬,寻访于僧侣、道士、官员、樵夫、商贩等社会各阶层人群,写下了两百余万字的科考笔记,为后世留下了重要的文化遗产。

  理一理他来上饶的踪迹,可以发现:

  初识上饶,是在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他到了玉山、信州等地,怀古东津桥,坐船游信江沿岸城市。

  再识上饶,是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夏,他来到饶州的鄱阳、余干,这在《楚游日记》中有记录。他泛舟鄱阳湖,留连湖光山色。

  深识上饶,是在崇祯九年(1636)十月,年届五十的他从浙江常山入江西,先后经过了玉山、上饶(广信府治)、铅山、横峰、弋阳等地,重点考察了龟峰等重要景观。

  情怀上饶,是在多次考察游历上饶后对此产生了深厚感情,除游记内容外,还抒发了以已推人的人生哲理。

  研究徐霞客,可给上饶带来极大的战略价值,中国徐霞客游线标志地认证活动早已于2014年启动,并已于2015年公布了首批认证入选名单,拟推动徐霞客游线申遗,上饶应抓住徐霞客这个品牌和机会深入做好旅游“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饶之最
追寻徐霞客足迹游上饶
茶旅正当时!江西上饶,“一红两绿”还看“道茶”
这下火了,上饶要在全国出名了!
徐霞客与铅山叫岩
《上饶使用说明书》,从它开始,重新认识上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