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妈祖”名称起源于澎湖

       妈祖崇拜发祥于湄洲岛,而“妈祖”名称则起源于澎湖岛。海神林氏,原是北宋早期的历史人物。据有关林氏的最早文献南宋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为立庙于本屿”。自宋迄清,历封为夫人、妃、天妃、天后。然而,民间却另有称呼。在南宋的文献中,除敕赐的封号和庙额外,林氏称为“林氏女”、“神女”,其庙称为“神女庙”或“女郎庙”。据明代莆田民间对林氏还沿用的“姑娘”称呼,“姑娘“当是“林氏女”、“神女”、“女郎”的俗称。明万历四年(1576)谢杰出使琉球后,所编撰的《使琉球录》载:“莆(田)人泛海者辄呼(天妃)为'姑娘’,盖亲之也。”明末清初所撰的《(崇武)天妃宫》载:“彼地(莆田)男女长幼通称谓(天妃)日'姑娘’”。明代开始,漳州、泉州二府的闽南方言群称林氏为“娘妈“。明代出使琉球的船工绝大多数是漳州籍。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郭汝霖出使琉球后返国途中遇风,舵工”降箕”解字云:“钦差心好,娘妈保船都平安也。”明代漳、泉海商在澳门立庙祀神。《澳门纪略》载.“立庙祀天妃,名其地日'娘妈角’。娘妈者,闽语天妃也。”此处的“闽语”指闽南方言。莆田、仙游的莆仙方言群自清代以后也逐渐普遍采用“娘妈”称呼。

“妈祖”名称最早出现于台湾地区的闽南方言群。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首修的《台湾府志》载:“(三月)二十三日,名为妈祖飓。真人飓多风.妈祖飓多雨。”台湾方志所记载的妈祖庙都是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统一台湾以后建造的。尽管康熙年间所修的三种《台湾府志》皆称奉祀林氏的庙为“天妃宫”,但民间则称“妈祖宫”。康熙三十六年(1697)郁永河从厦门渡海至台湾采硫,在台湾府城写的竹枝词有.“祖宫前锣鼓闹,侏离唱出下南腔”。并注云-“土人称天妃神日马祖,称庙日宫。天妃庙近赤嵌城,海舶多于此演戏酬愿。闽以漳、泉二郡为下南”。“下南”即闽南。郁永河是浙江人,误将“妈祖”记录为“马祖”。郁氏又道:“海神惟马祖最灵,即古天妃神也。凡海舶危难,有祷必应。⋯⋯又有船中忽出爝火,如灯光,升樯而灭者,舟师谓是'祖火’,去必遭复败,无不奇验。船中例设'-祖棍’,凡值大鱼水怪欲近船,则以马祖棍连击船舷,即遁去。”

台湾本岛的“妈祖”名称传自澎湖。澎湖是闽台海路的中继站,闽台之间的海上交通多以澎湖为定向点或停泊之所。开发台湾本岛的最早汉族移民来自澎湖。澎湖自南宋至元代隶属泉州晋江县,明代隶属泉州府同安县。元代汪大渊《岛夷志略》的“彭湖”(即澎湖)条载“()有七澳⋯⋯泉人结茅为屋居之。”岛上居民以渔为主,兼事农作。台湾地区最早奉祀海神林氏的庙就在澎湖岛,至迟创建于明代,名“娘妈宫”。至晚在明末清初,澎湖人已称“娘妈”为“妈祖”。康熙二十四年(1685)林谦光编撰《台湾纪略》,书中《附澎湖》载“澎湖⋯⋯环绕有三十六屿,大者日'妈祖屿’等处”。澎湖列岛的主岛澎湖之所以称“妈祖屿”,是因为娘妈宫就在该岛上,并且“娘妈”这一旧称已普遍改称为“妈祖”,乾隆二十年(1747)范成修的《台湾府志》即称澎湖娘妈宫为“妈祖宫”。“妈祖屿”西侧的港澳在郁永河《裨海纪游》中记为“祖澳”。

无论是航海习俗的“妈祖飓”、“妈祖火”和“妈祖棍”,还是“妈祖屿”、“妈祖澳”等岛澳名,都说明台湾地区、特别是澎湖的闽南方言群称天妃为“妈祖”已有相当时日,至晚始于明末清初。清代以来,台湾地区的“妈祖”名称也逐渐为大陆普遍采用。在闽南方言中,妈(mo)指祖母,祖(zh6)指曾祖母。“娘妈”是“姑娘”加称“妈”的组合简化,“妈祖”是“娘妈”加称“祖”的组合简化。“姑娘”一“()娘妈”一“()妈祖”的演变序列,大抵与民间信众对这位女神敬拜程度的递增是相一致的。“妈祖”名称的产生和普及,也反映了海峡两岸共同营造的神缘关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妈祖
妈祖圣地湄洲岛
妈阁庙
邮票上的妈祖庙
澎湖县名胜古迹简介
纪念妈祖诞辰1061周年 林氏源流网赠送《妈祖文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