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伊河

      伊河,秦川之一,中国黄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蜿蜒于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河,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全长264.88公里,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伊河、洛河撑起了河洛文化的一翼厚重,"伊洛文明"被西方一些历史学家称赞为"东方的两河文明"。中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就在伊河两岸。

  

  

  

  

  

  

干流走向

        伊河,古名鸾水,源于陶湾镇三合村闷顿岭。《山海经》载:"蔓渠之山伊水出焉"。《淮南子》载:"伊水出上魏山"。蔓渠山或上魏山,均为闷顿岭之古名。《地理志》日:"出熊耳山"。20世纪50年代后,地质工作者多次考察勘探,闷顿岭的山体结构及地质特点,均属伏牛山系,故所谓"出熊耳山"之说有误。伊河沿伏牛山北麓与熊耳山南麓之间,西东流向。由源头至潭头乡汤营村出境入嵩县,经伊川、龙门、偃师,在顾县镇杨村汇入洛河(洛始称伊洛河,而后入黄河),全长264.88公里,总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

       在栾川县境,境内自陶湾乡三合村闷顿岭发源地,经陶湾乡、石庙乡、栾川乡、城关镇、庙子乡、大清沟乡,至潭头乡汤营村伊河出境处,计11公里,流域面积1053多平方公里,河床宽度百米左右,水面宽10-20米不等,年均径流量3.68亿立方米。

       在嵩县境,从栾川县潭头镇汤营村人境,沿外方山与熊耳山之间西南向西北流经嵩县的旧县、大章、德亭、何村、纸房、城关、库区、饭坡、田湖9乡镇69个村,在田湖镇千秋村出境(海拔150米),伊河出嵩境,人伊川。嵩县段河床总长80公里,流域面积1731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宽度1500米,常年有水,平均流量每秒10立方米,旱季最小流量每秒1.1立方米(1978年4月),雨季最大流量每秒4800立方米(1982年7月)。

       在伊川县境,由嵩县田湖镇入县境,流经酒后、鸣皋、葛寨、白元、平等、城关、水寨、彭婆等8乡(镇)、66行政村,至城关镇的郭寨村入洛阳市郊龙门境。境内干流41.3公里,流域面积943.4平方公里。

       在洛阳市洛龙区(原郊区)境内,由龙门镇魏湾村入境,至李楼乡西石坝出境,境内长17公里,流域面积68平方公里。河道流向东北,河床为砂卵石结构。年平均径流量14.9亿立方米,径流深224.4毫米。1993年,在龙门桥下游250米处设橡皮坝,长302米,形成水面44公顷,蓄水量89万立方米。

       在偃师县境,伊河自西向东,北岸流经后石罢、黄庄、王庄、相公庄、西田村、东田村、宁庄、前王、王七、甄庄、仝庄、赵庄街、东庄、岳滩;南岸流经西马村、西棘、康庄、白塔、黑龙庙、杨湾、新民、袁村、东石罢、草店、门店、西彭店、高崖、赵寨、半个寨、王岔沟、段湾、苗湾、任庄、顾县、安难、枣庄、杨村。偃师段西马村至村杨和洛河口长37公里,占伊河全长347公里的10.7%,流域面积56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9.9%,河床最宽处(东石罢)3.2公里,最窄处(安滩)0.38公里,纵坡出龙门口一由几百分之一变绥到1/3000左右。河床由卵石、泥沙构成,渗水性好。由于落差小,泥沙沉积最大,河中多沙洲,不能通航。

  

  

  

  

  

  

  

  

  

河道特征

       河道上下形态各异,从源头到庙底,弯曲多,落差大。从庙底至庙子,由西向东流向,形成40公里长的宽谷地带,至庙子两河口,出现直角转折,改为由南向北流向,至潭头古城,形成长50公里的峡谷地带,两岸山坡陡峻,河槽狭窄,迁回曲折,水势湍急,有多级跌水出现。过古城后,又直角转折为由西向东流向,水势平缓,形成潭头宽谷盆地。

       伊河河道大致从源头到崖口(嵩县)为上段。河长154公里,其中峡谷段为100公里。具有峡谷和盆地交替的特点。源流出自深山区,庙底到庙子为长达40公里的宽谷和河岸平原。庙子到故城河流穿切太古代结晶岩系而过。形成长约50公里的大清沟长峡谷。这一段平均谷深250米左右。谷坡陡峻,河槽狭窄,平时水面宽20~40米,水流很急,并有多级跌水出现。伊河过古城后,先后经过3个盆地(潭头-中、下营-故县)。分别为3个峡谷所隔开,形成一束一放,宽窄谷相间的串珠状态。其中以送兜沟至崖口一段最长,达27.5公里,上段河道比降虽然不大,平均5,但流路迂回曲折。多次成直角转折,弯曲度达2.27。崖口以下为下段,河长114公里,下段虽有两个峡谷,但都短小,陆浑峡仅0.1公里,系河道切过火成岩而成。龙门峡长1.5公里,为切穿石灰岩而成,其余绝大部分河段谷宽丘浅,地势平坦,在伊川境谷宽平均为3~6公里,伊河在龙门峡谷,两岸更加开阔,河道宽展。一般水面在60~150米。整个下段河床落差减小,仅为上段比降的1/3,因此愈往下游泥沙沉积愈甚,且河道直向东北流去,弯曲度仅1.21。

  

  

  

  

  

  

  

  

  

主要支流

栾川县段

      小河,古名庸庸水,源于白土乡铁岭村庙子沟,自西向东流经白土乡、狮子庙乡、秋扒乡,至潭头乡断滩村汇入伊河,长44公里,流域面积616平方公里,河床宽度50米左右,年均径流量1.38亿立方米,其支流长于10公里以上的有:白土河、羊道河等。

      明白河,源于嵩县车村明白川的暮糊山(牧虎山),由合峪乡钓鱼台村南2公里处入境,至庙湾村北2公里处出境入嵩县,至前河汇入伊河。南北流向,长55公里,县境内长32.5公里。境内流域面积236平方公里,河床宽度40米左右。年均径流量0.94亿立方米。

嵩县段

       嵩县段的一级支流41条,其中较大的有明白河、龙潭河、白鹿沟河、大章河、大王沟河、蛮峪河、五道沟河、吕沟河、沙沟河、武松河、黄寨河、贾寨河、高都河、焦涧河、洛沟河、八达河、滕王河、凤阳河、吴村河等。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明白河、大章河、蛮峪河、焦涧河4条。

金秋早晨,九皋山巅,一片红霞绚烂多彩,陆浑湖被一层薄雾笼罩着,神秘而美丽;太阳刚刚跃出山巅,金光四射,陆浑深蓝的湖面上好似撒下了片片碎金。极目望去,沿岸芦苇青青,东方朝霞绚丽,渺渺万顷湖面,碧波荡漾,水天一色,鸥鹭翔集,一叶扁舟在清亮的湖面上画出了一道美丽的涟漪,一群晨练的人在湿地公园的步道上迎着阳光奔跑。陆浑,这个承载着历史和梦想的地方生机无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文化和旅游共融共生,发展和梦想一起成长。

陆浑湖国家湿地公园以陆浑湖为主体,北至陆浑水库大坝,南至何村乡崖口,东至洛栾高速公路,西至洛栾快速通道,包括陆浑水库319.5米高程以下及嵩州公园、滨河公园、大禹公园和万安生态园,总规划面积4222.39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118.08公顷,湿地率97.53%。

这里风光旖旎、游人如织,成为洛阳市西南部最重要的湿地生态区域,也是洛阳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郑州市备用水源地,被誉为“洛阳南湖”“中原红海湾”。

“一湖碧水千年影”。陆浑,是中国诸多典籍中频频提及的一个地方。陆浑以其丰厚的人文积淀和卓越的历史海拔,成为洛阳乃至中国的著名文化高地。

传说,远古时期,从龙门向南一直到栾川县潭头镇是一片水泽,称为“五洋江”,九皋山就是水泽中的一个小岛,大禹治水时凿开龙门垭口,洪水下泄才显山露水。在这个地方,大禹娶三涂山附近的涂山氏女娇为妻,“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就源于此地。

商代时,伊尹诞生在这个地方,他从一个奴隶成长为宰相,被誉为“华夏第一贤相”,是闻名海内外的政治家、思想家、“厨圣”和“汤药鼻祖”。

在春秋战国时期,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在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迁原本生活在今甘肃敦煌附近的少数民族陆浑戎之允姓部落到伊河中上游伊河川地,这里成为陆浑戎国。楚庄王二十五年,伐陆浑戎列兵周疆,“问鼎中原”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西汉置陆浑县,直到南宋绍兴十一年才由县变为嵩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降州为县,始名嵩县。陆浑自古就是一个著名的文化地标,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描绘过,特别是在唐宋时期,诗人李白、杜甫、宋之问、岑参、白居易、韩愈等,都先后在陆浑寓居和游历,描摹过这里的山水,留下许多优美的诗篇文章。尤其是宋代大理学家程颢、程颐,曾在陆浑讲学、著书,创立宋代“理学”。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治理黄河造福百姓,嵩县在最困难的时候,牺牲嵩县的粮仓,依靠“大禹治水”的精神,动员10万民工,在陆浑村前的陆浑关,截断伊河,建成了陆浑水库。建成后的陆浑水库又形成了两岸青山、一库碧水,再现了“五洋江”盛景。陆浑又一次实现了沧海桑田之变,变换的是山水、历史,不变的是为民和发展。

如今,在这块充满深厚历史积淀的土地上,建设了陆浑湖国家湿地公园,陆浑水库湖面、滩涂、沙洲、河流、沟汊、池塘、乔木林、灌木丛、草丛等自然景观与水库大坝、滨湖县城、乡村田园风光等人文景观相映生辉。这片水,这片湿地,让人们得以安居,鱼类能够生存,鸟类到这里聚居,植物在这里生长,美丽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历史文化相得益彰。

湿地是地球之肾,陆浑湿地是嵩县之肾。先后建成陆浑生态园、玉皇山森林公园、叠翠山公园,城郊森林公园面积达到433.3公顷;在陆浑湖湿地公园城区段伊河两岸建成滨河公园、嵩州公园、大禹公园,生态修复治理绿化面积57.2公顷。陆浑水库抽检水质类别为Ⅱ类,水质状况优,保持Ⅱ级饮用水标准水质。

湿地植被大面积恢复,湿地景观迅速提升,湿地动植物种类与数量增长,湿地生态系统得以恢复重建。红嘴鸥由建园之初的50余只发展到目前的1000余只种群,深得广大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喜爱;豆雁、白鹭、普通鸬鹚(lú cí)、喜鹊种群数量也有较明显增加;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已连续10年在湿地公园越冬,除当地留鸟外,越来越多的候鸟在此停留、栖息、繁衍;桃花水母、伊河鲂鱼等优良水质指示水生动物物种均有发现。

嵩县是个旅游大县,陆浑水库是风景名胜区,陆浑湿地更是将来嵩县旅游开发的重要地方。

天蓝了,水好了,空气洁净了,植物种类多了,鸟类聚居了,游客也来了。来陆浑,少不了一场舌尖上的盛宴——全鱼宴。陆浑湖鱼类繁多,水产丰富,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无公害水产基地,其中陆浑大银鱼、有机鳙鱼、伊河鲂鱼并称“陆浑三宝”。

采用陆浑湖野生鱼烹饪而成的全鱼宴味道鲜美、菜品丰富、风格独特,经名厨烹制的“陆浑剁椒大花鲢鱼头”,可以现场鲜食,也可以真空包装带回馈赠亲友。

“伊水千年淌,菊花两岸黄。”一条河从远古走来,穿过一座城,这座城与湖水相邻,共呼吸共繁荣。从古至今,陆浑都是让人如此向往,如此迷恋。是什么让人对陆浑这样的心驰神往?因为“她”是大自然描绘出的“诗”和“远方”的精美画卷,也是一个承载着历史辉煌和现代梦想的地方。

伊川县段

       伊河在伊川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白泽河、顺阳河;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下的有杜康河、银河、曲河、穆河、李圪垯河、干河、阎沙河、沙河、永定河、丁惠河、江子河、张绵河、府店河、小黄河、马营河等15条支流。干流长度较短,流域面积较小的还有闵店、张庄、罗村、董村、楼子沟,窑湾,西草店、南申、水寨等处的9条小支流。

       马营河又叫前溪河,源自鸦岭乡韩注村,流经贾寨、胡坡、李庄、双庙、双庙寨、前黑羊、黑羊、北沟、魏家沟、马营至槐树街东北注入伊河。干流全长10公里,流域面积2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05立方米/秒。在上游干流上修有双庙水库,中、下游有梁村沟、北沟支流,至村下700米处并为一条河流。

       小黄河,源自鸦岭乡高沟村北,流经程岭、刘沟、黄沟,至窑底村东北往入伊河。干流全长4 公里,流域面积5.5平方公里,属季节性河流。干流上修有刘沟水库。

      李屹垯河,又名浥涧河,源自鸦岭村北,流经高沟、北窝沟、许沟至李屹垯村东注入伊河,干流全长6.5公里,流域面积9.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05立方米/秒。1967年在干流上游修有北窑沟水库。

       府店河,一名小北河,又名土沟河,源自鸦岭乡西许沟村,流经康沟、石窑、南北府店,至县城东北注入伊河。干流全长6.3公里,流域面积9.0.1立方米/秒。

       银河,因河水发白呈银色而得名,源自宜阳县大西沟村,由北到东南流经魏庄、坡头寨、宋店、马回营至马回北入伊河。干流全长16公里,流域面积84.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2立方米/秒。建国后修有建设、洞子沟、银河水库,并在中游支流上修增产水库。

       顺阳河,源自宜阳县董王庄乡邓庄,流经宜阳县的三里坡、东庄和伊川县的沿村、徐阳、张村、孙村、业寨、旧寨、鸣皋等村,至大元东村北注入伊河。于流全长20公里,流域面积120.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公0.2立方米/秒。1958年,鸣皋公社在上游宜阳县陡沟村附近,修建有陡沟小2类水库。后因伊川、宜阳两县在水库库区和灌区受益方面发生纠纷,故把该库交宜阳县管理。中游建有裕群水库(小2类)。

        干河,源自宜阳县立顶山一带,流经邓岭、乔庄、雷沟、石窝、邢庄至干河村东北注入伊河。干流全长25公里,流域面积67.6平方公里。干河系母子河,上段河床上面有水,中段河床下面有水,下段因受地层结构的影响,河床上下很少有水,故名干何。1969年,鸣皋公社在宜阳县董王庄公社雷沟村修建一座小型I类水库。

        沙河,源于脑子山,干流长5公里,流域面积7平方公里。流经田园、上李、官庄至渠旺村西南入伊河。

     阎沙河,源于脑子山、绝金顶一带。千流长10.5公里,流域面积52.7平方公里。流经南王、白窑、柴庄、三王,至吕寨村西南入伊河。

       杜康河,《水经往》记载,康水源出牛山,汇于伊,长10里,俗传杜康酒出于此。康水,即杜康河,牛山,即葛寨乡黄兑村南的小山。杜康河发源于葛寨乡黄兑行政村牛山怀自然村,流经黄兑,汝阳县的上、下蔡店、纸房、窑湾等复入伊川境,经白元乡的辛庄、上水磨、白元、良寨至夏宝入伊河。干流全长17.5公里,流域面积74.8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3立方米/秒。

       永定河,源自娘娘山,流经茹店、高沟、扬寨、富留店至土门村西南注入伊河,干流全长11.5公里,流域面积4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3立方米/秒。在汝阳县库头村,伊川县修有杨察小2类水库。

     白洚河,《水经注》称白洚河河为大狂水。《孟子·滕文公(下)》载:"水逆行为洚。洚水者,洪水也。"该河源自登封县黄龙洞山,自东向西,从颍阳乡张门村入伊川境,经半坡、江左、白沙、水寨四乡,于水寨乡姬磨村西南入伊河,干流全长48公里,流域面积42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至公0.4立方米/秒。全流域建有刘窑、宋窑两座中型水库,程村、尹湾、丁惠、庞窑、范寨五座小型1类水库及十八座小型2类水库。

      穆河,源自吕店乡分水岭,流经苗沟、曹沟、申圪垯南衙北往入伊河。干流全长15.5公里,流域面积31.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1立方米/秒。干流修有苗沟水库,北支流建有曹沟、申圪垯两座水库,南支流建有司马沟、申铺两座水库。

       曲河,又名小狂水,源自江左乡张窑村,由东到西流经冯沟、邢坡、许营至彭婆西北注入伊河。干流长20公里,流域面积83.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1立方米/秒。1961年在干流上修有掉剑沟、牡丹沟水库,并在北支流修有梁沟水库。

       丁惠河,古称湮水,发源于江左乡狮子头山南。《山海经》载:狂水西南与湮水合流(湮水即今丁惠河),湮水源出于湮谷(狮子头山南)。丁惠河系白洚河的第一大支流,流经三峰寺、尹湾、丁流至下磨村东注入白洚河。干流全长18.5公里,流域面积6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2立方米/秒。1957年后,干流上修有莲花河、吴沟、尹湾、马河湾、丁惠五座水库,支流修有东杨沟、张村、姚沟三座水库。

        江子河,又名江左河,系白洚河第二大支流。《洛阳县志》载:"旧志·姜佐水,谓太公钓此,非是。"源自江左乡歪嘴山南,流经杨窑、程村、五里头、江左、孟家窑,至二郎庙入白洚河,干流全长14.5公里,流域面积52.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最0.2立方米/秒。1957年后,修有程村、联办、王窑三座水库,支流上修有魏村、段村、九龙口、上菜园四座水库。

      张绵河,又叫沙园河,源自葛寨乡张绵村南绝金顶北,流经张绵、沙园、南坪、烟涧,至白元乡双头村北流入伊河。干流全长14公里,流域面积42.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2立方米/秒。干流上修有东石门水库,中游支流上修有前富山水库。

  

  

  

  

  

  

  

  

  


偃师县段

      马涧河,其上游为柏峪河,源于香炉寨东峡柏峪沟中。向北流经东坡、冯窑、杨树庙后,折西经安乐、乔家寨、珍珠泉入九龙角水库。同时,入九龙角水库的还有来定河(源于香炉寨西峪中,西北流经马窑、玉皇泉、马跑泉、珍珠泉入库)和稻田河(源于马鞍山西峪中,出峪西北经曹窑、郝家寨折东北经丁窑入库)。水出库后称马涧河,北流与车李沟水相汇(车李沟水源于车李窑西山涧中,东流经马窑、郭湾、任窑、李窑、西牛窑,折向东北入马涧河),经齐家窑、屯寨入马涧河水库。以下经马河、张湾、吴家湾、丘河、化寨、盆窑入陶化店水库。

       浏涧河,由浏河、涧河合流,故名。浏河原名刘水,因春秋时这里有刘子国,后人将刘字加水旁而得今名。该河源于西管茅南峪中,东流折向西北经西管茅入夏后寺水库,又西北流经任才村、卢村注入浏河一库。同入一库的还有孙寨之水(该水源于刘庄南山涧中,经双泉入库)。出库北流经西齐家窑入浏河二库,又经郑窑折向西北入擂鼓台水库。涧河,原名公路涧河,源于董村百步岭黄草谷堆东沟,经杨家沟北下,穿郭村于翟寨之间,又向东北流经引礼寨、陶家村入擂鼓台水库。同入该库的河流还有铁窑河(铁窑河亦名合水。上源为四道沟水,出谷折向西,和三道沟水、二道沟水相汇,西流汇头道沟水至山张,北流称铁窑河),该河经铁窑、马寨、曹寨,流向东北入擂鼓台水库。浏河、涧河、铁窑河合于擂鼓台水库后,北流经程子沟、崔河入陶化店水库。

       马涧河、浏涧河入陶化店水库后,下游河道北经李湾,绕白云岭出沟至顾县北注入伊河。

       沙河,源于寇店乡五龙东南山涧中。出涧流向西北,入沙河一库。又北流经王窑、高窑入沙河二库。出库至马寨偕水泉沟水(水泉沟水源于水泉口之南山涧,出涧向北经水泉口、石窑、沙河三库至马寨入沙河),经马寨、东朱村、西韩寨、沙沟、二教塔、陈家窑入沙河五库。出库折向西北,经苏家窑、武屯、庞村、彭店入伊河。

       东沙沟河,源于肖村南寨之间的南峡中。出谷西北流经西寨转北,经吕桥、郜寨、姬家桥、水牛沟、彭店寨入伊河。

      酒流沟河,源于上徐马东北峪中。出峪流向东北,经水牛沟入陈沟水库。出库折而西北入酒流沟水库。后注入伊河。

       诸葛沟河,源于上徐马西北峪中,出峪后向西北流经下徐马、草嘴,入诸葛水库。出库入伊东渠。

  

  

  

  

  

   

  

  


流域概况

       伊河及其干流洛河,是洛阳地区的重要河流,不仅使流域内的经济得到发展,而且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被称为伊洛文化。

        二里头遗址位于偃师伊洛二水之间。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这里是公元前20世纪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早的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这里有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器铸造作坊,最早的绿松石器作坊,最早的使用双轮车的证据等。这在当时的东亚大陆都是独一无二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是当之无愧的"最早的中国"、"华夏第一王都",是黄河和长江流域这一东亚文明的腹心地区由"多元化"的邦国文明走向"一体化"的王朝文明的开始。

       伊河支流杜康河,传说酒祖杜康造酒于此而得名。《水经注》记载,杜康河"源出牛山,会于伊,长十里"。牛山,伊川县葛寨乡黄兑村南的一座小山。杜康河自此流经汝阳县蔡店乡、伊川县白元乡,注入伊河。伊川、汝阳两县境内尤其是杜康河沿岸出土了众多先秦时期的酒器、酒具,还发现了杜康造酒的遗迹。两县依托这些历史资源,在20世纪70年代先后恢复杜康酒酿制工艺,都一度成为国内白酒行业的知名品牌,远销海外。

  

  

  

  

  

  

  

  

  

  

  

  

  

  

  

  

  

  

  

  

       伊河支流顺阳河,源于宜阳县董王庄乡,经伊川县鸣皋镇注入伊河,《八百老虎闹京城》、《韦大胆斗鬼》、《神锣》、《狐仙秀秀》、《黑画孟》等传说在鸣皋镇一带广为流传。

       伊河支流干河,与刘秀有关。传说东汉末年,王莽追赶刘秀,刘秀策马来到鸣皋镇南,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眼看王莽紧追不舍,刘秀骑的马却口渴难忍,俯下身子痛饮河水。刘秀气急地说:"喝,喝,喝,难道你能把水喝干!"话音未落,大河顿干,刘秀跨马而去。后人便把这条河叫做干河。

        伊川盆地,有了杜康河等众多支流的汇入,伊河中游水面变得开阔,水温升高,两岸的洼地常年积水,从而形成特有的沼泽带,为水稻生长提供了绝好的小环境。加上这段河床布满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河水中富含众多矿物质成分,使伊河川区的稻米格外香甜,和孟津县会盟镇一起,并称洛阳两大水稻产区。伊河川区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鸣皋、平等、白元等乡镇,尤其以鸣皋镇东部"姬家滩"产的大米最为有名,曾有"贡米"之说。洛阳市占总土壤面积0.12%的水稻土,就主要分布在鸣皋镇和汝阳县小店、城关3个乡镇。

  

  

  

  

  

  

  

  

  

  

  

  

  

  

  

  

  

       龙门,位于伊河进入洛阳地区的边界上。龙门历史悠久。附近的广化寺沟、郭家寨一带发现有臼齿等丰富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龙门地区在地质史上沧桑之变的见证。龙门西山南端魏湾村北发现有四千年前原始社会晚期的聚落遗址,出土较多的石器和陶器,表明中国人的祖先早已在这里生息繁衍。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夏禹治水,曾"凿伊阙,通龙门",《淮南子》、《越绝书》等古籍多有记载。东周称龙门为"阙塞"、"伊阙",盖因其似门阙故名。龙门有石铭始于曹魏黄初四年(223年)伊水暴涨之记载。西晋时龙门又名"阙口",筑"山寺"于此,且于元康五年(295年)在两山间平通石路。隋代始有"龙门"之称。《元和郡县图志》载:"初,炀帝尝登邙山,观伊阙,顾曰:'此非龙门耶?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仆射苏威对曰:'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帝大悦,遂议都焉。"因封建皇帝拟己为"龙",故将正对都城皇宫的伊阙改称龙门。

       龙门自古为险关要隘和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守御或攻取洛阳者,大多于此布阵激战。公元前516年,"晋知跞、赵鞅帅师纳王,使汝宽守伊阙"。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在伊阙以南消灭韩、魏联军24万。公元184年,东汉灵帝为防备黄巾军,曾在洛阳四围置伊阙等八关,龙门自此正式设关。公元620年,唐李世民围攻洛阳,击王世充,曾派"行军总管史万宝自宜阳南据龙门"。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以南13公里伊河两岸的龙门山山崖上。因它近于都城,其势天成,风景壮丽,石质优良,气候温和,故而古人择此为石窟开凿之地。龙门石窟群开创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3年)之际。据统计,两山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多块(通),佛塔50多座。在整个石窟中,北魏造像约占1/3,全部在西山,最有代表性的洞窟有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和魏字洞等;唐代造像几乎占2/3,大部分在西山,自武则天时转移到东山,最有代表性的洞窟有潜溪寺、宾阳南洞、奉先寺大像龛、万佛洞、极南洞和东山大万伍佛洞、看经寺等。其中古阳洞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宾阳洞最为富丽堂皇;奉先寺大像龛规模最大,造像艺术极为精湛。因此可说龙门石窟是一处精深庞大、蕴涵丰厚的石刻艺术博物馆。它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夏河[位于甘肃省中部的黄河一级支流]
贵港文化遗产之178 止马河
山西有这么多水库,咱还怕什么热?
飞云江
赤水河[长江川江段支流]
山西,除了有黄河的雄浑之美,还有9条令人动容的河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