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次“衣冠南渡”
userphoto

2023.03.18 江西

关注

       受战争、自然灾害等不同原因的影响,中国曾发生过好多次的人口迁移的事件,比如我们最熟悉的闯关东就是一次重要的迁移。有从南往北的迁移,也有从北往南的迁移,人口迁移为中华文化交流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历史上有三次"衣冠南渡"的事件,为南方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何为衣冠南渡?

"衣冠"有五种含义:第一种指衣和冠,古代"士"以上的男子都佩戴冠;第二种泛指衣服和穿戴;第三种专门指代礼服;第四种指代缙绅和士大夫;最后一种含义是指文明礼教。"南渡"就是向南而渡的意思,晋元帝和宋高宗都渡过长江,将都城迁到南方,史称"南渡"。

语出唐史学家刘知几《史通》"邑里"篇。该文原仅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士族相随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权南迁。后衣冠南渡逐渐演化为熟典,代指缙绅﹑士大夫等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

“衣冠南渡”中的“衣冠”指的是中原的士大夫们,以物代人,在中国古代典籍里十分常见。“南渡”就是向南渡过长江定居在江南。历史时期的“衣冠南渡”就是说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建立政权后,迫使中原汉族政权(包括士大夫阶层,农民阶层等)流亡并迁至江南的历史现象。

衣冠南渡主要迁移到到苏南浙北地区,根据《中国移民史》可以清楚地知道尽管几次衣冠南渡发起地区不同,但迁移的终点主要在江苏省和安微省,因此衣冠南渡只要迁移到哪里的问题已经了然。据史料记载现在的南京、镇江一代是当初古代衣冠南渡移民驻扎最多的地区,而移民的主要来自是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江苏省之所以成为接纳移民最多的地区,或许是因为江苏省所处的地理位置优势,但不可忽略的是东晋一直到南朝定都形成的一种对移民的吸引力吧。衣冠南渡主要驻迁的地方还有安徽省,主要是来自河南的移民,根据地理位置而言衣冠南渡选择安徽省作为移民地是明智之举,沿着长江流域不管是经济还是农业生产都是一个不错的区域。

第一次为"永嘉之乱,衣冠南渡"。

自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陆迁徙。到西晋,内迁到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活动在长城一带的鲜卑。历史上也概括为“五胡乱华”。实际上五胡是西晋末年所有乱华胡人的“杰出”代表,总部落数目远非五个。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糜烂、大破坏的时期。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利的争夺,演化为内战。西晋晋怀帝、晋愍帝时期,中原地区大规模战争不断,内徙的周边部族相继建立君主制政权,强大起来威胁到西晋政权,并最终酿成永嘉之祸。

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些南迁的北人,给南方注入了新的活力。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加,也促进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当时的南迁最大的意义就是保留了汉家文化火种,保持了原汉文化中央政权的治理传统,这是以后能够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文化相对抗和融合的前提,也可以在后来大一统时进行政治文化等的“再输血”。

第二次为"安史之乱,衣冠南渡"。

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陆增设藩镇。藩镇管辖地区,大者十余州,小者三四州,有些藩镇独立性很强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安史之乱后的北方黄河流域成为藩镇割据混战的场所,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百姓生灵涂炭,家园被毁,只好背井离乡,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寻找安居之所。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时期。

这次人口南迁大潮的余波,一直持续到唐末和五代十国时期,约有100万人南迁。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口地理分布的格局,至此,中国南方的人口规模第一次达到了同北方平分秋色的地步,甚至超过了北方地区。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江南的经济和人文基础。

第三次为"靖康之乱,衣冠南渡"。

靖康之变,国都被攻破,皇帝被掳走,国家蒙受巨大耻辱,宋室南渡导致中国第三次人口南迁高潮。此次南渡,发生在1127年,故也称建炎南渡。

此后长达100余年的宋、金对峙,黄河流域成为主要战场,北方广大沦陷区的人民不堪忍受金朝贵族的统治和民族压迫,被迫举族迁移,南方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和大量尚未垦种的可耕地吸引了渴望安居乐业的各地人民,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对南方的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经过三次南渡,实现了北方和南方文化的交流。大量北方涌入南方,为南方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也使南方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衣冠南渡是一种被迫的行为,实质上是中原汉族的逃难史,是人民对生命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物质上讲,民众通过集体的力量创造新家园,运用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促进南方的发展;从精神上,一些文化人士则提高了南方的文化层次。总体来说,在古代中国的地理位置上,改变了黄河流域“一枝独秀”的格局,进而改变了南方“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正是“衣冠南渡”这一现象,才使以汉族衣冠为象征的中华文明重心在游牧民族的铁蹄得以全面的保存。所以说南方的发展要归功于中国历史上这三次"衣冠南渡"事件。

灭族之逼

历史中的中华文明曾经多次遭受到游牧民族的重创,于是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大规模的南迁,几乎每一次都是伴随着国家的大规模动乱而同时进行,大量的平民百姓无法在居住地生活,进而无奈之下前往南方讨生活。

这样一来,势必就使得原本在北方的经济重心不断南迁,等到了宋朝的时候,重心转移基本完成,此时正好是宋朝和金朝南北对立的时候。

在这段时间之前,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断南侵,以及北宋的灭亡,就使得北方大量的劳动力以及人才流向南方,如此一来,更是加速了北方的经济重心南移。

如此一来,就使得服装,风俗等习惯上的改变,而汉人一些正统的习惯与服装,反而今天需要在日韩等地方才能看到。史学家一般只认可第一次与最后一次,然而,在文学史上,却将三次都冠以衣冠南渡之名。

晋之衣冠南渡

三国时代,司马懿终其一生窥视曹魏皇权,最终,在晚年发动高平陵之变之后终于得手,其后代灭亡曹魏建立西晋,随着蜀汉与东吴的富翁,三家归晋中原大地重归统一。

但是西晋王朝无愧为中华历史上最一无是处的王朝,未经鼎盛便开始衰败,皇权未经励精图治便开始声色犬马,国家自上而下开始混乱,同时,又允许大批匈奴归附,由此就给国家的安稳留下了隐患,最终引发了天下大乱。


持续16年的八王之乱,最终使得晋朝的综合国力以及军备力量逐渐下降,八王之乱战火东起河南西到长安,盗贼四起生灵涂炭,极大地削弱了国家的国防力量,人民战士饿死者数百万,八王之乱也成为永嘉之乱的一个重要原因。

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反晋,建立汉赵国,一路所到之处,诸多人马前来归附,不久之后,攻陷洛阳,西晋彻底灭亡。

汉赵的一路摧城拔寨,最终使得北方在无晋朝的立足之地,无奈之下,在南方建立起东晋政权,史称永嘉之乱。也是中华历史上第一次衣冠南渡。

唐之衣冠南渡

这是一个不被史学家所承认的衣冠南渡,同时也是各种言情话本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次衣冠南渡。

唐朝时期,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对唐王朝,史称安史之乱,此战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唐王朝虽然顺利地解决了安史之乱,却最终使得自己的国力大损,无力在抵御北方胡族的进攻。

唐朝至此进入战乱和藩镇割据的时代,欲演欲烈,最后甚至发展为了五代十国。朱温篡夺大唐的政权,而一只旁系的李氏子孙李晟占据南方,在南方建立起的正统王朝。

这一次的衣冠南渡,使得大量的人口向南方迁移,南北方差距缩小,甚至一度达到均衡。而中晚唐时期到五代十国的这次衣冠南渡,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后来江南富庶的经济与人文基础。

宋之衣冠南渡

1126年靖康元年,北方的金朝攻破了北宋的都城,最后带着宋徽宗宋钦宗二帝等宗室北返,史称靖康之变,这次战争之后,宋高宗赵构,在杭州建立南宋,由此北方人群士族大量归附,双方对峙几十年。

后来,随着蒙古骑兵逐渐南下,北方的金朝被打得苟延残喘,中原地区也被破坏严重,于是又是一次大规模的南迁,在这一次之后,南方的江南地区作为南宋的统治中心,取代了中远成为新的经济中心,也称建炎南渡。

如果说这三次衣冠南渡影响大的一次,那应该是永嘉之乱的衣冠南渡,这场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大规模迁移,前后总共持续了200多年。

这次迁移,为汉民族保留下了民族的根基,缔造出了今后千年的璀璨文化,若是没有这次大规模的移民,在北方胡掳的铁蹄之下,北方汉族可能会因此灭族。

第一次衣冠南渡始末

其实早在永嘉之乱爆发之前,中原地区受困于八王之乱以及国家的腐败,无奈之下就已经开始有规模,有组织的南迁。

大约在301年前后,八王之乱,北方交战正酣,而江南地区相对稳定,由此,当时一些身居高位的氏族就开始,逐渐到南方占据土地,以图自保。

而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南迁,已经是在13年之后,此时,西晋已经灭亡,今天,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的难民们扶老携幼,为求生计前往南方地区避难。

永嘉之乱后的第三次大规模南迁,发生在公元前326年到334年之间,原本自北方四省逃来的人盘踞的地方,但是由于异族首领大举南侵,迫使迁居此地不过十年的中原旧民再次大规模南迁,最终渡过了长江。

为什么说这几次南迁使得汉人的火种得以保存呢,有这样一组数据,在少数民族占据的北方地区,西晋时候北方汉人足足有两千多万人,等到了五胡乱华之后,只剩下四百多万,若非冉闵的努力,北方汉人很可能彻底绝迹。

而剩下的四百万人中,除了老弱病残,剩下的青壮年屈指可数,总人数已经和当地的少数民族相差不多。

可以说第一次衣冠南渡,保留了汉人复兴的火种,汉人的精英阶层以及平民阶层都借此大量存活下来,最终在几百年后又一次缔造了汉人的另一个高峰唐朝。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冯友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晋人南渡又称永嘉南渡,发生在西晋永嘉年间(公元307—311),北方汉人大批南迁。晋武帝死后,晋惠帝无能力治理朝政,贾南风得以专权,由此引发宗室的不满,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室内乱之一---八王之乱。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西晋王朝开始走向分崩瓦解,匈奴、鲜卑、羯、羌、氐五族趁虚而入,周边胡族的大肆入侵出现了“五胡乱华”的分裂格局,北方社会的动荡不安,迫使士族和百姓大量南迁,为逃避战乱,门阀士族带领家眷、民户流徙到江左一带,这是有史以来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

建炎南渡,是发生在南北两宋交替时期宋高宗宗为了躲避北边金朝军队的南下追击而逃至临安的历史事件。1127年,也就是靖康二年,金军的铁骑踏上了北宋都城汴梁的城头,震天的喊杀之声惊走了宋徽宗笔下朝阳的丹凤,回翔的仙鹤,惊醒了这个王朝奢侈清平的盛世之梦。同年四月,金兵将宋徽宗和宋钦宗、后妃宫女、皇亲国戚、官员艺匠,包括赵构的生母韦氏和一妻二妾连同皇宫地无数珍宝掠向北方,北宋就此灭亡。高宗唯恐重蹈父兄被掳的覆辙,下达了“巡幸东南”的手诏,一路南下,最终定都临安,北方的家国和宋朝人心中的汴京城永远的丢失了。

弘光南渡是发生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自缢之后。随后清兵入关,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同年福王朱由菘监国南京,之后称帝,改元弘光。而南明是明朝京师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多个流亡政权的总称。与北宋灭亡后,南宋依然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偏安一隅不同,南明政权几经打击,经过了18年的苟延残喘,最终还是逃脱不了被覆灭的命运。

南渡,南渡,每一次南渡,指向的都是这个王朝再也回不去的归宿。

最古老姓氏仍留北方

史书上记载,由于北方战乱,中原汉人3次大规模衣冠南渡,分别为:晋末永嘉南渡、安史黄巢之乱南渡、靖康之难衣冠南渡。这3次大移民,大量中原人口迁移南方,使得我国经济中心也跟着从中原移到南方。因此,史学界认为,目前南方人才是最正宗的古中原人,南方方言诸如粤语、闽南语等是古代中原各时期的官话。

但有个很奇怪的现象,虽然历史记录了3次衣冠南渡,最初的中原人因战乱大都逃到南方了,那为何中国最古老的几个姓氏后代,至今却依然留在北方,特别是中原地区呢?

众所周知,中国有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妫、姚、姞(版本二为:妊),这八大姓几乎是现代所有姓氏的起源,堪称最古老尊贵的姓氏。这些古老姓氏,最初活动范围主要在中原地区,那如今这些古老姓氏的后代们都在哪呢。

图:中华姓氏

来看姬姓。姬姓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黄帝之姓,因轩辕黄帝生于姬水而得姓。姬姓是周朝国姓,同时也是鲁国、吴国、燕国、晋国等诸侯国国姓。追根溯源,姬姓几乎是现今所有常见大姓的源头。

轩辕黄帝生活在距今大约4600年前,而我们看姬姓分布图会发现,虽然已经过去了4600余年,但姬姓仍然还生活在中原地区,主要在河南、山西、陕西、河北、山东几省交界处。这些姬姓后代的分布,也和史书记载的姬姓历次迁徙相差不大。

姬姓分布图

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呢?中原汉人数次衣冠南渡,人口大规模向南方迁移,而最古老的姬姓却几乎就没动,活动范围还和4600年前差不多。

除了姬姓,第二个最古老姓氏姜姓也大致如此。姬姓是轩辕黄帝的姓,而姜姓是神农炎帝的姓,炎帝生于姜水而得姓。炎帝和部落子民主要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也是中原地区,而姜姓后裔随着分封迁徙,逐渐在山东和甘肃发展成两支望族。

图:姜姓分布图

有意思的是,炎帝的姜姓后裔和黄帝的姬姓后裔一样,历史上数次衣冠南渡,竟然也没有大规模迁移到南方,后代至今仍然生活在北方中原地区。

那么,最古老的姬姓和姜姓后代,为何没有想大家想的那样,随着衣冠南渡都跑到南方了呢?其实,所谓的衣冠南渡,人口迁移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古时候的中国,即便在动乱时期,人口流动也没我们想的那么快。我们史书上的衣冠南渡,南渡的大多是一些世家大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根本就不可能承担巨大的物力和财力,迁移到几千公里外生活。

那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既然古中原人并没有大规模迁往南方,那为什么南方人口之后会超越北方了?其实很简单,因为北方历史上战乱、动荡时期比较多,人口损失大,而南方历次战乱影响较小,人口死亡的也少,一增一减之下,南方人口就逐渐超越北方了,这和衣冠南渡关系不大。

       徐姓源于嬴姓,伯益之子若木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徐,建立徐国。徐国灭亡后,后人以国为姓,徐姓大多来源于此。而徐国就在今天的安徽泗县、江苏泗洪县一带,至今已经过去了两三千年了,徐姓仍然是这一地区的大姓,遍布皖北、苏北、鲁南等交界处,小编就是安徽泗县徐姓。

图:徐国

     可见,古时候的人口迁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频繁,而衣冠南渡也仅仅是一些上层社会的南渡,对于处在底层的大量人口,其实几千年几乎没怎么动过,也没有能力动。

清军入关,明朝南迁,继续抵抗,也算一次南渡。可是它并没有像东晋和南宋那样存在百余年,而是很快的就没灭亡了。同样是南渡,为什么东晋和南宋就能维持住政权,而南明却不行呢?这其中的一个原因,令人非常的叹息,那就是内斗。正所谓祸起萧墙之内,就是最危险的事情永远发生在内部。明朝一直有一个隐患,那就是内斗,皇帝和大臣斗,太监和大臣斗,大臣和大臣斗,并且是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在明朝末年,这种内斗的现象是非常的尖锐,明朝灭亡的一个原因跟其内斗有着直接的联系。正是这种内斗消耗了明朝的力量,让清军有机可乘,最终将自己置于灭亡的深渊。

南明地盘很小,但是政权却是非常的多,都认为自己是正统,其他人应该听自己,结果就发生了惨烈的内斗。清军这边还没有进攻呢,南明这边自己便和自己打了起来,损兵折将,清军到了之后不费吹灰之力便收了人头,完成五杀。这就是南明灭亡的一个直接原因,反观东晋和南宋并没有为争夺皇位而大打出手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衣冠南渡”,一个交织着汉人血泪的历史名词
历史上的汉族南迁
胡服骑射:胡服曾在中原地区非常流行,为何在宋代会被禁呢?
什么是“衣冠南渡”?南渡的不是“衣冠”,留下的是一种“武器”
衣冠南渡
永嘉南渡:中原汉之政权与文明的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东晋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