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松江二十四景(2)
userphoto

2023.05.05 江西

关注

西林梵音

西林禅寺,又名崇恩寺。位于松江华亭老街西端北侧,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重建。明正统皇帝敕封时赐名“大明西林禅寺”。大殿后门,有一塔,名圆应宝塔,俗称“西林塔”。塔身七层八面,砖木结构,塔壁夹墙中砌有砖梯可登。塔高46.5米,迄今仍为上海地区最高的一座古塔。1993年11月维修时,在塔刹和地宫内均发现许多文物,0.65立方空间的地宫里俨然一座地下小佛殿。塔与寺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1982年,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西林禅寺的梵呗经声,是该寺的一大特色。梵呗是与经文的声韵和法器三位一体的唱诵艺术,经声优雅,堂声回响,同声共鸣。

西林梵音三语朗诵( 松江话、英语、普通话)▽

西林梵音

西林梵音

西林梵音

跨塘乘月

松江跨塘桥,因桥横跨古浦塘而得名。位于松江中山西路底。初建于宋代,名安新桥。明成化年间重新修建,改木桥为石桥。桥之东边石栏外,有清同治年间所刻“云间第一桥”字样。宋陆蒙《跨塘桥》诗云:“路接张泾近,塘连谷水长。一声清鹤唳,片月在沧浪。”月夜的跨塘,确是松江古城踏月夜游的胜景。河水平静时,月亮就像沉在河底的玉盘;河水波动时,月亮又像跳跃着的银盆,流水载月疾行,船橹划碎倒月。

跨塘桥跨古浦塘。始建于宋代,名安就桥。明成化年间(1465-1489年)桥毁,在旧址重建石桥,为当时松江(别称云间)最大一座桥,桥顶东边栏石下刻有“云间第一桥”五字。三孔拱形大石桥,拱圈用青石,桥面、石阶、栏杆用花岗石,长49.3米,宽3米,高约8米,古朴壮观。1985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之所以得名为云间第一桥,则是因为这座桥的前身安就桥的缘故。据史料记载,跨塘桥始建于南宋初。原为石桥,因其跨古浦塘,故俗称跨塘桥。后来年久倾圮,遂改以巨木构建,改名安就桥,其形制与《清明上河图》中的汴京虹桥相似。

相传某年端午节,古浦塘上举行龙舟竞渡,四方乡民拥至桥上观看,木桥不堪重负,桥身骤然垮塌。经过重新修建,桥身仍为木构,为华亭县城西部重要的通衢桥梁。元初,木桥再次倾圮,官府重构为石建,始复旧观。

明洪武年间,安就桥又毁,一直到成化年间(约1478~1483年),由松江知府王衡在原址重建,为当时华亭最大的一座三孔石桥,从此改名为“云间第一桥”。此桥建成后,由本地名士彭玮撰《云间第一桥赋(并序)》,饱含赞誉,称其为“千载一时之盛事兮,增九峰三泖之辉光”,“为云间第一”。这座跨塘桥后来年久失修,桥拱变形,1986年县人民政府拨款大修过一次,使这座古桥恢复了原貌。

跨塘桥是历史上康熙南巡上岸处、陈子龙的殉难地。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和康熙四十六年春,康熙皇帝两次南巡,舟抵松江巡察,都在此上岸。其时,松江文武百官、地方乡绅,跪迎接天子于古浦塘边,数以万计的百姓,扶老携幼,随舟拥道,欢声此起彼伏。

陈子龙生于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不仅是明末著名烈士与英雄,也是明末重要作家,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具有多方面的杰出成就。明末,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陈子龙被捕,押解路过跨塘桥时,投水殉国。后人为了纪念陈子龙,在桥边修建祭江亭。

跨塘桥,乘月夜。日前,始建于宋代、位于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云间第一桥”——跨塘桥亮起景观灯。

古桥披上新装,与农历十五的满月交相辉映,静静流淌的河水金光荡漾,绝美的“跨塘乘月”景致引得市民纷纷驻足欣赏。据了解,1998年松江首次评选“十二景”,“跨塘乘月”便是其中之一。

此番点亮跨塘桥的景观照明灯主要由桥面两侧的灯带、桥拱内侧的洗墙灯以及桥墩外侧底部的投光灯三部分组成。考虑到跨塘桥的文物价值,整个景观照明工程没有安装一颗钉子。

位于兴仓路以南、化工路以北、玉树路以西,南北向跨古浦塘的跨塘桥,是松江的重要地标。跨塘桥区域是松江过去最繁华的“十里长街”的最西端。“一甩甩到跨塘桥”,就是松江人常用来形容距离之远。

跨塘桥是松江地区年代比较久远的桥,经历过辉煌、见证过历史。据上海最早的志书——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的《云间志》记载,跨塘桥原名“安龙桥”,本是石桥,年久倾圮,改为木结构的大桥,因横跨古浦塘,俗称“跨塘桥”。

明成化年间,在原址重建三孔石桥,青条石砌成,桥长49.3米余,宽5.25米,高8米,是当时松江府内最大的一座桥。东侧桥拱上有清同治年间镌刻的“云间第一桥”五字。

仓城是松江府城文化的“活化石”,这里的古桥、老宅彰显了松江作为“上海之根”的深厚历史人文底蕴。如今,景观灯相继点亮大仓桥、跨塘桥,将悠悠古韵与城市景观艺术有机融合,尽显仓城“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独特魅力。

据悉,大仓桥与跨塘桥之间的市河桥也已试灯完毕,将于近日正式亮灯。跨塘桥、市河桥夜间景观照明每天19时开启。“三桥联动”打造全新的仓城夜间水上风景线,为市民及游客带来全新的游览体验。

市河桥试亮灯『邦克落照』
松江清真寺,位于松江华亭老街东入口南侧,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是上海地区最早的伊斯兰教寺院。明清时期,曾7次整修和扩建,至今仍保持元、明时期的风格,主体建筑有大殿、窑殿、穿廊,另有南、北讲堂,邦克门等。其中窑殿和邦克门两处最具该寺建筑特色,寺内保存着历代碑刻四块,寺中楼殿傲岸,松柏苍苍,湖石曲径,古井幽篁,既显寺院之圣,又展园林之秀。斜阳映照的邦克楼,仿佛是送走了过往历史的一抹夕阳,迎来的将是新一天的万道霞光。1985年大修后,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邦克落照三语朗诵( 普通话、松江话、英语)▽

邦克落照

邦克落照

邦克落照

颐园听雨

颐园,又名高家花园。位于松江秀南街上海第四福利院内。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年),占地2亩。颐园,咫尺之地,凿池叠山,筑楼建舫,小桥流水,廊榭环之。全园以水、石为中心,芭蕉和各种乔木、灌木围绕一池,池中有桥,临波三曲,凭栏观鱼,其乐融融,有道是“天籁之妙,莫过于听雨”。雨天,清池临窗,手捧香茗,聚三五知己,更得听雨之趣。园中砖雕、瓦当、梁椽极为精细,戏楼、看楼、石室等别有洞天,尤以明式戏楼系江南无双,松江之宝。颐园是江南典型的明式宅园,系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颐园听雨三语朗诵( 普通话、松江话、英语)▽

颐园听雨

颐园听雨

颐园听雨

醉白池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古木参天,浓荫一片,怪石奇径,曲折通幽,回廊起伏有序,亭榭风姿绰约,一泓池水四面观景,楹联佳句随处可见,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名园。

醉白池既有明清时期江南园林山石清池相映、廊轩曲径相称的风格,又具有历史古迹甚多、名人游踪不断的特点。它以水石精舍,古木名花之胜驰名江南。醉白池观荷    清 沈祥龙如镜澄开十顷塘,淡红香白斗新妆。含情欲赠花诗句,绕遍沿坡几曲廊。疏离一带界流泉,隔岸丛篁绿护烟。捲起竹簾秋更静,花痕摇动嫩凉天。新起楼台入画中,难寻莲社旧诗翁。风裳水珮依然在,谁更联吟醉碧筒。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醉白古园内,夏日的荷塘风光尤为人们所喜爱。晶莹的露珠吻着荷叶,温情而富有诗意。无论是清荷初出水面的可爱,抑或是荷叶亭亭玉立、荷花淡而优雅,都极易勾起游人心里的悸动。

风姿绰约的醉白清荷早已亭亭玉立在清池之中,俨然已成为古园幽幽夏魅的标配。大暑时至,醉白池正是清荷竞相盛放之时。

满池碧绿的荷叶或卷或舒,随风摇曳。鱼儿泼刺戏水,游嘬花瓣,好不动人...醉白清荷,俨然是一位藏在云间深处的美貌少女,清姿娉婷,历来被文人墨客所赞颂!

此刻,您可在“半山半水半书窗亭”里,感受池中荷叶田田,或坐在“莲叶东南榭”内,浮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

“胜景忆当年,有十亩荷花、五亩梅花,不禁风流怀水部.....",这是清人仇炳台赞美醉白池优美景色的诗句。我们在诗意中忆古思今,在悠悠池水三百年里,以从容的姿态,安之若素,将古园的万千风姿尽赏。

如痴如醉的荷韵,在溢彩流光的浓情画卷里,犹如一缕缕柔情的相思花,带着满心欢喜的温馨祝福,播洒在云间最深处......

荷花,世代为国人钟爱,她拥有坚贞、高洁的美好品质,历代留下咏荷、写荷的诗词无数,同样在艺术领域也成为经久不衰的题材。

一花一菩提,一荷一禅意,来古典园林中赏荷,许您一份超然物外的美之享受。这个盛夏, 醉白池将“荷”您一起,静听花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松江桥/跨塘桥
上海松江----大仓桥、安龙桥
申城古迹-松江清真寺
一个规划师眼中的松江:走进仓城风貌区(二)——寻梦古桥,追忆古今
千灯旧事
盘点上海现存的古桥:三泖九峰间的松江古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