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名地:定州
userphoto

2023.07.09 江西

关注

       定州知名,名在古岳恒山


       定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直接管辖的县级市,享有副地级市待遇。位于保定市和石家庄市之间,北纬38°14ˊ至38°40ˊ,东经114°48ˊ至115°15ˊ之间,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缘。定州市是华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之称。定州瓷器玉器历史悠久。定州的定州贡院是我国北方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封建社会选拔秀才和贡生的考场。定州市位于京津冀经济区,是京津冀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河北省十二五规划重点培育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河北省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8年7月,农业农村部确定“2018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定州入选。

建制沿革

定州之地古属冀州。春秋晚期和战国初期属中山国,是鲜虞族的核心活动区域。中山国被魏国灭亡后又复国,后灭于赵国。公元前26-22世纪,定州归九州之一的冀州管辖。

齐桓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49年),齐国国相管仲在今定州境内筑一城,即今天的定州城。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鲜虞国改称中山国,定都中人城(今唐县西南一带),定州属中山国城门。

周威烈王十二年(公元前414年),中山国迁都于顾(即今定州城,这是定州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都)

魏文侯三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魏国攻灭中山国,顾(今定州城)归魏国管辖。

周安王二十二年(公元前380年),中山国国君桓公打败魏国,成功复国,顾又重新回到中山国手中,不久,中山国将国都由顾迁到灵寿城(今石家庄灵寿县)。

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中山国国君称王,全国统领26个城邑,其中包括顾。

赵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赵国攻灭中山国,定州归赵国管辖。

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国攻灭赵国,定州归秦国管辖。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中国,先置36郡,定州归巨鹿郡管辖;后设47郡,定州归恒山郡管辖。定州城,当时名叫卢奴县,为汉高祖刘邦所设置。

汉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定州仍称卢奴,为中山国国都。定州全境及其所辖范围,被称为中山国。汉景帝(刘邦孙子)封第九子刘胜为中山国王,国都卢奴(今定州城),管辖14县:卢奴、北平县(今保定满城县)、北新城(今保定徐水县)、唐县、深泽、苦陉(今定州邢邑镇邢邑村)、安国、曲逆、望都、新市、新处(今定州大辛庄镇)、毋极(今石家庄无极县)、陆成(今保定蠡县)、安险(今定州固城村)。

魏黄初二年(221年),定州及其辖地仍名中山国。

魏太和六年(232年),仍称卢奴,曹衮被封为中山恭王,驻地卢奴(今定州城),管辖9县。

晋泰始元年(265年),仍称卢奴,为中山国治所。晋武帝封司马睦为中山王,驻地卢奴,卢奴(今定州城)管辖8县。

后燕建兴元年(386年),定州及其所辖地,仍称中山。鲜卑人慕容垂建后燕国,定都中山(这是定州在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建都),把卢奴(今定州城)改名为弗违,管辖8县。

北魏皇始二年(397年),定州及其所辖地,仍称中山。中山归北魏,设置安州,治所在中山,将弗违(由卢奴改称,今定州城)复名卢奴(今定州城)。当时的定州城是三级行政机构的所在地,一是安州的州府所驻地,二是中山郡的郡府所驻地,三是卢奴县的县府所驻地。

北魏天兴三年(400年),拓跋珪改安州为定州(这是定州的名称在历史上第一次以定州二字出现),治所在中山,定州管辖5郡:中山,常山、博陵、北平、巨鹿。中山郡治卢奴(今定州城),辖7县。即定州的州治在中山郡,中山郡的郡治在卢奴县(今定州市)。这是定州这个称谓第一次在历史上出现,但当时定州并不局限指今天的定州城,而是指定州所管辖的整个地区。当时的定州是古代行政划分州、郡、县中州的概念。

东魏天平元年(534年),定州属东魏,仍管辖5郡:中山、常山、博陵、北平、巨鹿。

隋开皇三年(583年),设置定州总管府,驻扎鲜虞县(由卢奴改称安熹又改称鲜虞,即今定州市)管辖定州、冀州、灜州三州军事。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定州为博陵郡,郡治鲜虞县(今定州市),管辖10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归唐,复置定州,管辖10县。设定州总管府,驻扎定州,管辖5州:定州、恒州、并州、灜州(州治在今沧州河间)、廉州(州治在今石家庄藁城市)。

唐武德六年(623年),设置定州大总管府,驻扎定州,管辖:定、洛、相、磁、黎、冀、深、蠡、沧、灜、魏、贝、景、博、赵、宗、观、廉、井、邢、栾、德、卫、满、幽、易、燕、平、营。

后周广顺元年(951年),设置定州义武军节度使,驻扎定州,管辖3州:定州、易州、沧州。

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设置定州路,驻扎定州,管辖8州。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改定州为中山府,治所在安熹(今定州市),管辖7县。

金天会六年(1128年),定州归金国。

金天会七年(1129年),仍设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辖7县。

蒙古太祖十四年(1219年),归元朝,仍设中山府,府治安熹(今定州市),管辖3县:安熹、无极、新乐。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中山府为定州,州治在安喜县(今定州市),从此中山府的名字不再出现。

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安喜为定州,从此安喜二字不再出现,而定州二字成为现定州城所专用,并一直延续至今。

明洪武九年(1376年),仍设定州(此定州为一个州的概念),州治定州(为一个县的概念,即今定州市),管辖4县:定州、新乐、曲阳、行唐。

清顺治六年(1649年),仍设定州,州治定州,管辖3县:定州、新乐、曲阳。

清雍正二年(1724年),仍设定州,由隶属正定府改为直属直隶省(相当于今天省直管县的概念),州治定州,管辖3县。

民国元年(1912年),称定州,州治定州,管辖3县。

民国二年(1913年),改定州为定县。

民国三年(1914年),称为定县,属保定道。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在定州设置第十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扎定县,管辖6县:定县、新乐、灵寿、行唐、曲阳、阜平。

1949年8月1日,设定县专区,专署驻定县。

1986年,定县升级为定州市。

地理位置

定州市地处于北纬38°14ˊ至38°40ˊ,东经114°48ˊ至115°15ˊ之间,定州位于保定和石家庄之间,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南北纵贯,朔黄铁路横穿东西。定州市是华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自古就有“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区”之称。市区距北京196公里,距天津220公里,距石家庄68公里,距保定56公里,距河北国际机场38公里,距黄骅港165公里。

唐河,   古称滹沱、   呕夷、滱水、唐水等,《大清一统志》载:因流经唐县后水流增大,而得名。海河流域大清河上源或支流。发源于山西省浑源县南部的翠屏山,历史上称唐河为大清河的正源。经山西省灵丘县,河北省保定市的涞源县、唐县、顺平县、定州市、望都县、清苑县、安新县,在安新境内汇入北方内陆名湖白洋淀,后入大清河。全长273公里,流域面积4990平方公里。历史上下游河道几经自然及人工变迁,下游建有唐河新道,干流上建有唐河水库、西大洋水库等水利工程及诸多灌区,水利效益较高。

古北岳


古北岳顶峰的庙宇

提起北岳,大多数人会想到山西恒山。然而很多人不知道,350多年前的北岳恒山就在河北。“天下之岳五,独北之常方,人自为大茂山,而岳名不著”。做如此记载的北宋政治家韩琦,当时正在定州任职。其辖下的曲阳,至今仍有一座巍峨的北岳庙。而“曲阳西北一百四十里”的古北岳恒山,正是宋辽对峙的前线。古北岳,除了恒山这个正名之外,还有过很多别名。这座山,位于阜平、涞源、唐县三县交界之处,阜平人多称之为神仙山,唐县人则多称之为大茂山。这样的民间称谓自古就有。北宋学者李昉等奉敕编纂的《太平御览》中说:“北岳恒山,一名大茂山,与辽分界。”清朝编纂的《畿辅通志》中说:“神仙山,大茂山别名……相传有神仙对弈于上故名。”


古北岳的特点很多·,其中,古人诗中“古树侵云密,飞泉界道流”的良好生态景观今日犹在,这就是恒山之所以为民间所称大茂山的由来。至于“神仙山”一名,上述传说之外,还有另外一些支撑:古北岳不到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可进人的天然洞穴上百处。其中,金龙洞、龙凤洞等长达几百米。余者中,十几米长的洞穴占据了多数,这些宽敞的洞穴和旁边的溪水,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备条件。石刻和史籍资料显示,石厚寺香檀峪那十个山洞,曾经是道教名人修行的场所。长桑君、茅盈、于吉、张果、陈希夷、张三丰等道教名人都曾经选择在这些洞窟中修行。

五岳本身,在地理概念上是对五大名山的总称;在文化视野中,则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狩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其后来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五岳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因此,古北岳的别名不仅来自于民间,也来自于官方。恒山之“恒”,古人取名也常用。但皇帝叫了这个名字,恒山只好被迫改名了。汉代有位皇帝叫刘恒,唐代有位皇帝叫李恒,宋代有位皇帝叫赵恒……于是,恒山不得不三次改名常山。在汉唐这样的盛世,称呼恒山也为皇帝所忌讳,那么对平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危险,所以,智慧的选择就是不叫它恒山。这可能是恒山淡出人们记忆的一个重要因素。

让恒山彻底走出河北人视野的,还在于北岳移祀。1660年,22岁的顺治,刚刚入主中原不久,就在朝臣的上奏中御批“移祀北岳于浑源”。从此,北岳彻底离开了河北人的视野。

  

  

  

  

  

     《大唐开元礼》之《吉礼》载:“祭五岳四镇,诸岳镇每年一祭,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东岳岱山祭于兖州界,东镇沂山祭于沂州界;南岳衡山祭于衡州界,南镇会稽山祭于越州界;中岳嵩山祭于河南府;西岳华山祭于华州界,西镇吴山祭于陇州界;北岳恒山祭于定州界,北镇医无闾山祭于营州界。”当时,北岳恒山一带归定州管辖,所以祭祀地点在定州市曲阳县境内,并且一直持续到明朝中后期。1493年,明孝宗弘治收到了一份奏折。兵部尚书马文升以“请厘正祀典疏”为题,要求改祀北岳于山西浑源。马文升,曾任山西巡抚。他提出移祀的理由为:北岳恒山原本在浑源,是因五代失山于辽,宋未能收回而只得移祀于曲阳。同时,他还搬出了《大明一统志》和州志中的记载来证明,并提及浑源存在始自唐代的道教北岳宫观以及明洪武初年重修该庙(观)的碑文等为证。另外还认为,明朝迁都北京后,到京南的曲阳祭祀北岳,方位不符。明孝宗没有直接批复,而是转交给了礼部复议。主事的礼部侍郎倪岳,继承了前人提出的“岳不随都”之说,首先驳斥了州志中描述的舜帝祭祀故事等传说,然后主要依据《禹贡》等传世经典及其注疏据理对宋代移祀之说予以反驳。这份否决意见,得到了弘治帝的批准。《大明一统志》是在《寰宇通志》基础上编写的,而《寰宇通志》中则充满矛盾,其卷四中说:“恒山,在曲阳西北百四十里……贞观年间,忽有飞石坠于县西北,因建祠焉。自是祠望祭而之。盖祀典五岳之一。”而卷八十一却说:“恒山在浑源州南二十里,北岳也,其山南乃上曲阳之境。舜帝十一月北巡狩至恒山,即此。”

“浑源恒山说”在马文升上疏前,于当地民间已经流传很久。在其背后,有着三种力量的推动。其一,与僧道有很大关系。 段峰云介绍,浑源恒山“在五代、北宋时期战争影响较小,山上多庙宇寺观,僧侣、道人称'玄武山’'玄武峰’'玄岳’'紫岳’。其中有些原在北岳恒山的寺观,因战乱迁徙到此,甚至佛、道人士自称恒山某某寺、观,为民间附会提供了可能。”清朝光绪年间成书的《山西通志》则直接分析道:“是在元时惟黄冠缁流(即僧道人士),彼此夸耀,士大夫不援为故实也。明人则直呼恒山矣。”其二,为浑源的地方政客、文人。段峰云查阅发现,自明清之际,多部浑源地方志中增添了对北岳恒山的记载。其三,来自大同地方军事力量的支持。在明代边防中,大同是九边重镇之一,在遭受连年侵扰、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大同地方军事将领向北岳恒山神祈求保护的愿望十分强烈,因此他们不断参与浑源恒山的形象塑造活动。

弘治十四年,宣化、大同两地马瘟流行,马匹大量损失,边防吃紧,明廷派大同地方将领诣浑源恒山祈祷获应。很快,马文升二次建议改祀北岳。虽然再次遭遇皇帝否决,但改祀之事,却在自1493年起的167年间,先后被发起六次。即便朝代更替,这种主张依旧。1660年,刑科都给事中粘本盛再次上疏,旧事重提。

近代以来,“古北岳恒山在河北”已成学界共识。北岳的祭祀地点,并非只发生了一次改变。今天曲阳那座恢宏的古北岳庙,只是当年祭祀古北岳的地点之一。北岳庙也有上庙、下庙之分。其中的上庙,在今天阜平县台峪乡路途村北的千亩台上。那座上庙为传说中的舜帝“敕赐”而建,唐代以后因北岳神被唐玄宗封为安王而称作安王庙。庙宇坐北朝南,共有三个院落,庙前是一片空旷平地,立有两座高高的砖塔。庙宇所在的千亩台,是一处大自然的神奇创造。这片台地,占地面积千亩有余,地面平阔,土壤肥沃,北面为高山峻岭,东南西三面低山环绕。台地北靠神仙山之官印崖,台峪河和井沟河分别从东西两侧流过,台地和河流之间形成峭壁。五代时,在边境战争压力下,作为国家祭祀北岳地点的北岳庙(祠)曾从大茂山下移到曲阳城范围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北岳常山,今谓之大茂山者是也,半属契丹,以大茂山分脊为界,岳祠旧在山下,石晋之后稍迁近里,今其地谓之神棚,今祠乃在曲阳祠,北有望岳亭,新晴气清则望见大茂。”

而南宋初年名相吕颐浩在《忠穆集》中的记载印证了这一说法:“惟北岳在大茂山,山大半陷敌境,移庙于中山府曲阳县,县在中山府北七十里,封安天元圣帝。”昔日的上庙安王庙在明清复建后,曾一度为阜平县子毅中学所占。而下庙曲阳北岳庙,则依旧保持着巍峨壮观。

北岳迁祀

      我国有五大名山,号称五岳,即以中国的中原为中心,分别属于东、南、西、北、中的五座大山。自古至今,其名望甚高,有“五岳归来不看山”之说。 这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其余四山的归属问题基本无异议,但北岳恒山的称号,从古至今就争议不断,最核心的就是,北岳的正统归属到底是山西浑源的恒山还是河北曲阳境内的大茂山。

      传说舜北巡到恒山时,感慨其雄奇险峻,遂封为北岳,位列五岳之一。《尔雅释山》中便记载:“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可见五岳的大体指向在先秦时期就已经确立。

      地理上的恒山山脉本来并非一座山,而泛指是河北西部到山西浑源的的太行山脉。清朝人魏源如此评价五岳:“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衡山)独如飞”。此话虽然主要是用来赞誉衡山的,但也从中看出恒山在地理形态上的特殊。


曲阳北岳庙

曲阳北岳庙

曲阳北岳庙

秦汉时即在河北北部设立恒山郡,因北岳恒山在郡内而得名。后由于历史上有多位皇帝名字里有个恒字,如汉文帝刘恒,唐穆宗李恒,为避讳,恒山多次改名“常山”(三国赵云自称“常山赵子龙”)。史书上的诸多记载,也都明确明清以前的北岳恒山都位于河北境内的曲阳附近。如:

《元和郡县志》:“汉高帝三年,韩信东下井陉,击破陈余、赵王歇,以巨鹿之北境置恒山郡。因恒山为名,后避文帝讳,改曰常山。”

《汉书》:“上曲阳县,恒山北谷在西北。”

《文献通考》:“定州曲阳县,北岳恒山在焉。”

《明史·礼志》明确表述为:“汉、唐、宋北岳之祭,皆在定州曲阳,与史俱误。浑源之称北岳,只见州志碑文,经传无可考,仍祀曲阳县。”

到了汉代,出于统治需要,五岳制度从汉武帝开始走入人们视线,据《汉书》记载,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朝廷颁诏,将北岳的封号给了河北曲阳的大茂山,是有确切历史记载的封号。因此,可以说,北岳的正统归属,应为河北曲阳的大茂山。

古北岳恒山

古北岳恒山

到了明朝,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朝廷内部开始兴起一阵将北岳从河北曲阳移到山西浑源的争论。主张迁移的一派主要理由便是北岳恒山和祭祀北岳的地点应该在都城的北方,但是河北恒山却位于北京的南方,于方位不符,而山西浑源正好位于北京的西北方。反对派的主张也很有力,五岳的名分自古有之,不应随意更改,况且历史的朝代都有“改都不改岳”的先例,比如秦的都城在咸阳,唐的都城在长安,都位于西岳华山以西,但并没有因此而移西岳。主张派和反对派各执一词,在明朝内部争论了几十年,最终明朝万历年间朝廷同意改封山西浑源的玄武峰为北岳,但只是改封了北岳恒山的主峰,国家祭祀北岳的活动仍在河北曲阳的北岳庙中举行。

争论一直延续到清初顺治十七年(1660年),又有大臣上奏,再次要求改祀北岳,这次顺治皇帝御批“移祀北岳于浑源”。无论历史上曾经有过怎样的争议,这七个字也确切无疑地表明了北岳恒山地理位置的变迁,封祀合一争论就此落幕。从此山西浑源就成了国家祭祀北岳恒山的地方,享受曾经古北岳(今河北)时的政治待遇。

现北岳恒山

      北岳恒山在较长的历时期内一直是指的河北境内的大茂山,至明朝万历年间明确了山西北岳的地位,但皇帝或者说国家祭祀北岳山的活动仍然在曲阳的北岳庙举办,至清顺治明确祭祀活动改为亦在山西的浑源,隧有山西北岳庙寺庙群诸多建筑兴建,规模宏大,可惜多已遭破坏,所剩不多。

      至于最终在清朝完成北岳改祀的原因大致为:其一、河北“古北岳”由于处于北方要地,南北朝、五代十国、宋元时期战火频仍,古迹毁失殆尽,长期处于汉族政权的掌握之外,加上多次更名,导致人们对古北岳的认知淡薄;其二,满清入主中原以后,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受“改都不改岳”这样的传统文化束缚力较小,也是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

北岳恒山

     恒山,是道教名山,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5公里处,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常山,相传4千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见其山势雄伟,遂封为北岳。恒山分为东、西南峰,最高峰东峰天峰岭,海拔2190米,其中西峰名为翠屏山,两峰对峙,以金龙峡分开,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为古杨家将征战之处。


     1、恒山风景以地险,山雄、寺奇、泉绝称著。天峰、翠屏两山怪石争奇,古树参天,苍松翠柏间散布着楼台殿宇。古有恒山十八胜景,今尚存朝殿,会仙府,九天宫,悬空寺等十多处,另有琴棋台,出云洞,紫芝峪等自然景区。在悬崖峭壁上面,还留有很多名人题咏,岳顶松涛,夕阳返照,金鸡报晓,玉羊游云等景观更令人神往。

     2、恒山景区入口。恒山前山山门是一座三层三门牌坊,牌坊正面正中题额“北岳恒山”,背面书“绝塞胜境”。门前有两只石狮,笑吟吟的迎接游客。

     3、四大夫松。在恒山主景区入口处,有4棵分别名为“学士松”“将军松”“御史松”和“驸马松”的古松,合称“四大夫松”,相传为唐太宗李世民祭拜北岳时册封,树龄均在1300年以上。可惜已经枯死了。

      4、恒山真武庙,位于恒山脚下,供奉着真武大帝,庙虽然不大,但很格局紧凑。据说,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

     5、恒宗摩刻。山体上有“恒宗”两个大字,这个是明成化三十年大同知府张升手笔,每个字高13米,宽6米,面积达30平方米。大“恒宗”左侧还有题缩小的“恒宗”二字,看不清落款。上方还有小篆“大明”二字,恒山的摩崖石刻,字周围经常要写一些小字的内容,也算是个特色。

     6、金龙口,为“恒山十八景”之“磁峡烟雨”,磁峡即金龙峡,也叫金龙口,位于天峰岭与翠屏峰之间,是出入恒山的天然门阙。其间石壁万仞,青天一线,在细雨濛濛时晴岚缥缈,烟雾纷飞,妙趣横生,涧底流水,夺口而泻,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叹“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拟也”。

      7、人天北柱。恒山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看到人天北柱就开始进入庙群区,过了人天北柱牌楼是马神殿。马神殿又叫御马间,是为北岳大帝的坐骑而建。帝位的尊贵其马如同其主,故称“神驹”,于是建庙以神供奉。

      8、九天宫,又名碧霞宫,位于恒宗峰西北侧的高阜处。北倚凌云阁、斗姆阁,南踏山神庙、疮神祠,东有纯阳宫、太乙庙,形成了一组以九天宫为中心的祠庙建筑群。内塑有九天玄女娘娘、眼光娘娘、耳光娘娘、乳母娘娘诸神象,是恒山上的道观之一。

     9、北岳寝宫,三面环壁,建在一巨大的石窟中。恒山自古有“灵石东飞”之说,相传舜帝北巡,祭祀北岳,时值隆冬,大雪封山。将舜帝阻于河北界内,不能登岳祭拜,只好在曲阳遥祭。正当祭典之时,突有一块巨石从恒山飞落帝前,便将此石封为“安王石”,并建庙宇在曲阳祭之,这便是“恒山下庙”。

      10、会仙府,又名集仙洞,自古为仙人炼丹之处。正中供奉福、禄、寿三星,两侧为上中下八洞神仙。《广仙列传》中记载,汉五帝元光五年以后,先后有茅盈、茅衷、茅固(三茅真君)在此修炼得道,北魏天师寇谦之在此讲经,唐代管革恒山遇张果老在此修炼成仙。

     11、玉皇阁,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神权最大。通领天、地、人三界神灵,管宇宙万物兴隆衰败、吉凶祸福。

     12、玉带桥,是恒山后山横跨着一座造形奇特、古朴典雅的拱桥――玉带桥。桥呈弧形展开,犹如古代帝玉腰间系着的玉带,故得名。

     13、恒山顶天峰岭,这个石牌是恒山顶的标志。国务院批准的数据表明,恒山主峰天峰岭的最高峰海拔2016.1米,为“塞外第一山”。

     14、山顶远眺。山顶很宽广,没有树林也没有灌木,抬头仰望,看到天很蓝,很明静,很畅亮。往山下看,一派美丽的山水风光。

     15、恒山悬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悬空寺始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

     16、建在悬崖上的寺庙。悬空寺距地面高约60米,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

道教名山《古北岳恒山赋 外一首》   甘露


北岳恒山,赫赫有名,汉宣帝王,神爵诏封。

并泰华衡,嵩山齐名,儒雅道教,歌咏赋穷。

北端东麓,雄踞太行,交阜涞唐,气宇汹汹。

瞰定州塔,王快潮涌,望西大洋,博览恢宏。

三百余里,绵延纵横,万石林立,千壑奔腾。

总玄洞天,道场仙擎,众神雅居,创道文明。

八仙奕棋,山顶对赢,棋盘鼎彝,玉盏分明。

亘古蹉月,太乙主峰,鳌头独占,谁与争雄?

  太乙峰下,媳妇媚峰,椎东南北,变幻崚嶒。

万丈崖上,跑马梁坪,六郎守险,克敌制胜。

山石嶙峋,蜿蜒巨龙,断崖石鼎,通天临风。

金龙洞玄,暗水喷涌,天马神龟,白虎黑龙。

送子娘娘,有求必应,蹙金孔雀,麒麟绛虹。

七十二庙,画栋丹楹,风月毁尽,断瓦残垣。

东晋道安,护法扬弘,黄瓦寺院,暮鼓晨钟。

北岳玉皇,御香德宁,三霄圣母,端坐梵奉。

  山为樽,水为沼,神农行,尝百草,万世荣。

八百年,晋楚月,笑谈情,李皎居,茅盈逢。

延古训,义如虹,神仙山,屡加封,益阜平。

恒山俊,雅士登,撰美文,刻石铭,歌咏颂。

古岳奕奕,逶迤奔腾,层峦叠嶂,矗立苍穹。

春花月色,古岳葱葱,苏堤观柳,堪比绿浓?

又见桃花,含羞楚楚,杜鹃放蕊,丁香多情。

萧郎情浓,村姑腮红,泛舟摘藕,私定婚盟。

  东篱采菊,野遍金黄,恒山染翠,流霞若虹。

飞花有意,嫁与严冬,煮梅温酒,融瀑冰凌。

峡谷幽深,峻险奇峰,绝壁危岸,紫气升腾。

万丈崖上,瀑飞惊鸿,绿意昂扬,一脉贯通。

天地参合,禅悟道同,日月卜挂,佛韵雅奉。

古岳莽莽,松柏常青,乾坤浩荡,造化鲲鹏。

荏苒风月,红尘指间,古岳森森,美纶美奂

恒山巍峨,雄关峥嵘,妩媚妖娆,气势恢弘。

  革命圣地,人杰地灵,千载繁华,满座高朋。

古岳苍苍,烟雨重重,词穷文章,赋尔光荣。

古北岳,恒山神韵悠悠长,花间素笺点眉扬。

七十二场浇花雨,古木苍藤芳草香。以此赋。

(注:五月,初夏如烟,丁香放蕊,经阜平登神仙山,望天生桥,飞瀑垂帘,万木滴翠,仙气灵光,莽莽苍苍,感慨万千,遂做此赋。)

自然气候

年均日照2611.9小时,年均气温为12.4℃,年际间气温差异不大。年均地面温度为19.6℃;年均降水量为503.2毫米。全年多起东北风。

定州四季玫瑰

旅游景区

开元寺塔、众春园庶、雪浪寒斋、中山后圃、平山胜迹、西溪玩月、唐水秋风、续阅古堂。城内主要景点开元寺塔、定州贡院、定州文庙。

定州兴国寺

  

  

  

  

  

  

  

  开元寺塔

       开元寺塔建造于宋代。宋太宗时(976--997年)开元寺僧人慧能奉旨西竺取经,得舍利子归。宋真宗于咸平四年(1001年)诏慧能建塔,1055年方得建成,历时55年。因建于开元寺内,故通称“开元寺塔”。建塔原意是用来珍藏舍利和经卷。北宋时,定州地处边陲,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开元寺塔“扼贼冲,为国门户”,登之可了望契丹,以料敌情,故又称“料敌塔”。现俗称定州塔。定州开元寺塔该塔挺拔耸立,造型威武端庄。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知州袁瑄曾作诗云:“郡城南面梵王宫,突兀浮图倚半空。滱水无波看倒影,恒山有翠接危峰。顶安珠树迎朝旭,檐奏金铃听晚风。每上穹然绝顶处,固凝身到碧空中。”另有巡按陕西御史龚樊贤诗句:“缓步浮屠百丈中,荡怀柳絮杏花风。身从十二楼边过,目尽三千世界空。何处尘缘能我佛,此间心与太虚通。有时跨鹤还来止,更上青天第一重。”

定州--崇文街

       崇文街是河北省定州市政府批准建造,它围绕州署而建,与定州开元塔、文庙、贡院形成定州文化核心区。

定州文庙

定州雕塑

崇文街导视牌


韩琦

东轩门

定州署

戏台

崇文街

古街
街景
巷子
街巷
人文
古街门

众春园庶

众春园庶:位于城内东北隅。宋太宗时(976--997年),由中山太守李昭亮建。当时潴水为塘,广达百余亩,植有杨柳万株,花草繁茂,亭榭古雅。每到初春盛夏,波光粼粼,垂柳袅袅,风光绮丽。后来经年历久,日渐荒废。韩琦任知定州,将遗迹扩大兴修。庆历八年(1048年),筑长堤,建门于西南角,取”偕众同春“之意,故名为“众春园”。

雪浪寒斋

雪浪寒斋:雪浪寒斋,因石而得名。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贬知定州。一日在中山后圃(今定州中学院内)偶得一石,黑质白脉,中涵水纹,展现出一副若隐若现的山水画卷,犹如当时著名画家蜀入孙位、孙知微所画的石间奔流、百泉涓涌、浪花飞溅之态,遂名“雪浪石”。苏东坡得此石如获至宝,从曲阳恒山运来汉白玉石,琢芙蓉盆将石放入盆中,且于文庙后置斋,名“雪浪斋”。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复贬英州,岁久盆与石埋没。明万历八年,知州唐祥兴发现雪浪石。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列为定州八景之一,名“雪浪寒斋”。康熙四十一年,定州牧韩逢庥将盆石移入众春园,名“后雪浪斋”。斋亭高约4米,六角亭,两侧假石垒砌,古朴典雅。雪浪石立于莲花石盆之上,盆直径136厘米,雪浪石高宽各76厘米,厚40厘米,底围196厘米,黑质白纹,似雪飞扬。

定州贡院

定州贡院,是我国北方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封建社会选拔秀才和贡生的考场,民间称为考棚。自明朝以来,定州隶属真定府。贡院建筑群为坐北朝南中轴式布局,现保存有中轴线上文场部分的影壁、大门、魁阁号舍、大堂、后楼5座主体建筑,东西对称的建筑形式,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坐北朝南依次为影壁、大门、二门、魁阁号舍、大堂、二堂、后楼等主要建筑,东侧武场区原有演武厅文昌宫、后宫等建筑,每座建筑自成院落,院落间按使用需要或多或少地建有一些附属建筑,大门外还建有兵房,执事仪仗房等以壮观瞻,整个建筑布局有张有弛,富于变化。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进入贡院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2丈、长6丈气势雄伟的影壁,为当年揭榜之处。穿过三开间大门,两棵枝干虬劲的古槐郁郁葱葱笑迎宾客,传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驻跸定州亲手所植。 魁阁号舍是贡院的主体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九间,是考试的正式场所,可容纳上百人,最南间魁阁为半四角攒尖结构,殿脊叠涩四层出檐,翘起的翼角如鸟似翼,如翼似飞,结构严谨复杂,与出三檐硬山卷棚顶形式的号舍相连,构造独特别致。之后的大堂、后楼为考官办公、住宿之所,构件精雕细琢,体现出我国古代匠师们高超精湛的技艺。后楼又称“揽胜楼”,登临其上,俯瞰贡院全景,更能体味出学子们金榜题名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喜悦心情。贡院的建筑气势雄伟壮观,别具一格,显示了清代建筑风格与高超的设计技巧,行置其中,既可领略雄伟壮观的建筑群落,又可想象当年宏大的考试场面,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历史见证。

曲阳北岳庙

北岳恒山境内紫荆关、倒马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其主峰天峰岭位于山西大同浑源县城南,海拔逾2000米。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乃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多年来只知地理恒山,却不知至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历朝历代皇家遥祭北岳之所,均是位于河北曲阳县城的北岳庙。

北岳庙石碑

曲阳县城翠柳成荫的护城河畔的北岳庙。

古北岳庙示意图

北岳庙,原名北岳安天元圣帝庙,俗称窦王殿,规模宏大。自神门入内有牌坊、朝献门、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钟楼、飞石殿、德宁之殿、后宅门。南北向原长542米,东西宽321米,现保留面积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39米。


今北岳庙全景

据了解,北岳庙始建于距今1700年前的北魏宣武帝年间,唐太宗贞观年间曾重建,嗣后历代均有程度不同的修补与扩建。其主要建筑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现存建筑有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飞台殿遗址和德宁之殿。

御香亭

北岳庙建筑精巧,雕梁画栋,气势雄伟,蔚为壮观,其格局采用的是以中轴线为主,两厢对称的建筑形式。庙内两厢,立有历朝历代的一些碑亭。此庙,早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凌霄门

跨朝献门,绕御香亭,穿凌霄门步入三山门后,孬张见两厢碑亭碑刻森林般映入眼帘,便挪不开身子了。真想不到,北岳庙竟遗存碑、碣、经幢200多通,前自南北朝北魏、北齐、唐、五代,下迄宋、金、元、明、清和民国,各代碑刻俱全,时间跨越1500多年。

三山门

碑刻内容,多为历代重修北岳庙的记载和祭祀北岳之神的祭文,也有诗、词、歌、赋,真、草、隶、篆和行书各种字体俱全。

古祭祀碑a

古祭祀碑b

古祭祀碑c

最早的碑刻,乃北魏和平三年刻制,是稀世珍品。其“大唐定州北岳恒山灵庙之碑”、“大唐北岳祠碑”、“大唐北岳神之碑”、“大宋重修北岳安天王庙之碑”、“苏轼诗词碑”、“大元封加北岳手诏碑”等,堪称书法艺术瑰宝。

庙内保留着一爿石基废墟,传闻此处原有殿堂,竟被莫名天上飞石砸毁,故名“飞石殿遗址”。北岳庙的主体是德宁之殿,建在石砌的台基之上,为宫殿式建筑:双檐高琢,以青瓦铺顶,黄色琉璃瓦为殿脊。殿前有月台,四周有石栏板望柱,柱头装饰有石雕狮像,殿四角有螭头。该殿坐北朝南,面阔九间,进深六间,外带回廊环绕,重檐庑殿式,琉璃瓦脊,青瓦顶,高30米,蔚为壮观。

德宁之殿

北岳恒山之神像

高6.5米、长17.6米的“天宫图”和高8米、长27米的“北岳恒山神出巡图”,传闻此巨幅壁画出自唐代画圣吴道子手笔哩。

壁画局部a

×

壁画局部b


壁画局部c

壁画局部d

揖别北岳庙,见内一侧辟有雕刻艺术馆,便入内端详。厅廊两厢,墙上挂的非名人字画,墙边堆放着一些古建筑石墩、破损石雕,计百十件。

其“西汉石虎”、“北魏石狮”、“北魏背光千佛像”、“唐代石灯”、“唐代笑和尚”、“金代经幢”等俱为佳品。

秦 济,字公楫,号忍庵,人称止园先生,山东邹县人。生于顺治九年(1652),卒于雍正十三年(1735)。贡生。康熙四十六年(1707),筮选得靖江令。适康熙帝南巡,当谒选。更铨帖下,授山西狄道县知县。五十四年,以忧去官。性至孝,少随父宦游苏州、定州,即以诗文名,吴伟业、蒋超等尝与之唱和。后谢世居家,筑止园,益功于诗。有《止园集》。

中山汉墓

  中山汉墓位于城内市政府北约100米,今石刻馆院内,历来众说不一,曾一度误传为“靖王坟”“慕容陵”。1995年经发掘确认此墓为东汉晚期侯级墓。该墓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墓室保存完好,南北长24米,东西宽10米,由前室,东西耳室、中室、后室组成,墓室由长方形砖和扇形砖修筑而成。现墓室内展出东汉随葬品,地上建有陈列室。此外,院内有中山王刘焉墓出土的汉代石刻、“关羽风雨竹碑”、“乾隆御碑”等历代较有价值的石碑刻群。2001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内回民街西头,在市政府南约200米,有一古树,高8.2米,干围4.3米,冠大31.8米,不知什么时候长的。据清道光年间定州志说是白果树,并说已僵枯无叶。附近居民叫它古树或白果树。树干树枝完好没有蚀损的痕迹。看树的纹理,很象柏树。白果树的名字可能是由古柏树三字转辗误传而来的。一般人们的传说是:“先有白果树,后有定州城”。白果树已有2600余年历史,可谓始植遥远,历经沧桑,堪称“中山老者,苍株古景",有诗赞曰“白果早叶落,唯有僵枯枝,傲视苍天意,中山乃雄姿”。

  右边的照片摄于二十多年前,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规划没有留出保护地,可惜一代古树处于现代建筑物的包围之中,使观赏价值大大降低,现古树圈在了白果树幼儿园内。

文 庙

  唐王李世民,于贞观四年诏曰:“州县学皆作孔子庙”。唐大中二年(848年)由定州帅卢简永,废佛寺创修文庙。  宋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韩魏公大修文庙,并创造明伦堂于文庙后。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裴州牧以学居庙后非制,改建明伦堂于庙之西北隅。即今文庙的西院。  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州牧王增录修圣殿及明伦堂,作泮池、砌石桥、修甬路、植槐柏。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5年)州牧张邦贵,复修魁星阁,即现在文庙东院的三檐阁楼。  明末清初战火灰烬。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复修正殿。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又修东西庑和戟门。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修“崇胜祠”于正殿东。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植槐柏数百株。节孝祠于清道光二十九年移建此处。  1982年7月23日文庙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坐落在刀枪街。

东坡双槐

  宋哲宗元佑八年,苏东坡被贬为定州府知州时,建雪浪斋。在斋前亲手植双槐。“东者葱郁如舞风”,“西者槎丫竦拔如神龙”。后人传为“东坡双槐”。  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东坡又被贬英知州,据此可推知,此二槐距今已有900多年。  东坡双槐在刀枪街文庙院内。

魁星阁

  明代万历34年(公元1605年),州牧张邦贵在文庙复建古雅壮观的魁星阁,又名“文昌阁”。据传说:为当地多出才子,本州本县能出文武状元,是古代赴京考生的心愿。所以文庙均有文昌阁古建筑,象征着当地文化昌盛。

定州城门

  定州城门为明代建筑。明洪武年间,定州督都平安,为防御外族入侵修筑,城墙周长13公里,开东、西、南、北四门,主城门内外分别建有瓮城、月城。主城门内建筑气势恢宏,城高12米城楼高8米。明万历年知州沈廷英重修四座城门时,给四座城楼题匾名,南门为“迎泰”,东门为“观海”,北门为“展辰”,西门为“望恒”。东西北门城楼毁于战火,__中城墙夷为平地,现仅存南城门。1999年已修复南城门内门,城门高大,砖砌内填夯土,两侧城墙为夯筑,内外镶砖。如今的南城门仍不失当年雄伟风姿,是定州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右图为南主城门,外面还有瓮城、月城两道门。

《中山八景诗》

恒岳晴岚

恒岳崔巍奠朔方,遥看真似绣屏张。

西来形势开全赵,南去林岚接太行。

雨霁千峰朝积翠,云生万壑暮含苍。

楼头尽日恣吟眺,更拟登临一醉狂。

嘉山夕照

长安古道博陵西,苍翠嘉山挂夕晖。

余霭远随红叶乱,落霞还逐白云飞。

樵人容与歌相答,野鸟徊翔倦亦归。

见说瑞禾成乐土,愿从此地掩荆扉。

原注:山以嘉禾得名

开元宝塔

劫灰犹剩梵王宫,宋塔崚嶒俯碧空。

日映琉璃翻翠霭,雪浮铃铎语清风。

中山往事图经在,大茂分疆指顾中。

正是秋来堪望远,平看天末点寒鸿。

雪浪寒斋

奇石搜来北岳根,黧然照水半云屯。

冰壶浮动生烛影,素练迂回带浪痕。

诗句常新花吐笔,芙蓉不谢玉为盆。

两孙已去苏公杳,独对寒斋谁共论?

唐水秋风

蓼红芦白思悠悠,东入滹沱赴海流。

马度寒林随断雁,沙明远浦看浮鸥。

几人能谢风尘苦,一叶初惊天地秋。

帝力祗今谁更忆,晴川好共泛扁舟。

西溪夜月

灵源远引湛西城,良夜携樽散旅情。

绿沼无波涵玉宇,素娥有影下瑶京。

凉生草树秋蛩语,光动星河宿鸟惊。

赏胜莫教归骑促,丽樵戍鼓未三更。

平山胜迹( 此山俗名女郎)

路入深村兴未阑,平山如拱对巑岏。

春生细草烟鬟碧,日落高冈雾鬓寒。

仙迹已无丹药灶,荒邱疑有古衣冠。

只今樵牧频来往,为问灵芝可得餐?

东沼瑞莲

高柳参差碧水隈,芙蕖当日尽琼台。

千层绿盖翻风动,一片红妆带雨开。

曲院清芬邀客至,习池嘉会纳凉来。

故园人羡东溪藕,寄语山僮著意栽。

历史文化

      定州是古国都市,华北重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商代为北方方国。西周时聚落渐增。春秋时,齐相管仲筑城。战国时,中山国在此定都。西汉置卢奴、安险、新处、苦陉四县于今定州市境内。西汉至前秦,卢奴一直是中山国(郡国)都。后燕都于此。北魏皇始二年(397年)置安州,设行台。天兴三年(400年),改安州为定州,今定州由此而得名。今定州市境内当时有卢奴、魏昌、安喜三县。北齐废卢奴入安喜。唐代今定州市境内有安喜、唐昌二县。宋、金、元三代境内只有安喜县。明初撤安喜入定州,至清代仍为定州。自北魏至清,此地曾为行台、府、路、郡、州的治所。民国初废州改为定县,后曾两度为专署驻地。抗日战争初期,中共定县县委将定县分为定南、定北两县。后定北县又分为定唐、望定二县。日本投降后,恢复定北县。民国36年(1947年)定县解放,建立定县市;定南、定北县合并为定县。翌年定县市并入定县。曾是冀中九专署(后改定县专署)驻地。1958年定县、曲阳合并为定县,1961年定、曲两县分置。1986年,定县撤县改为定州市。

中山文化

       定州为中山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尤其是在平山县战国灵寿都城考古发掘之前,定州几乎就是中山国、中山府的核心标志。1972年以前的大多数出版物和工具书中,多把定州作为中山文化的代表。甚至在中国普及率很高的小说《中山狼传》说到赵简子在中山国围猎,注释中都称“中山国即今定州一带”。其实,赵简子不可能到中山国围猎。但赵襄子肯定是可以在中山国围猎的。那时候的中山国都城,就在定州。东郭先生这个小说家塑造的人物,应该是中山国都顾东郭的一位老夫子。
       中山王成为忠勇诸侯荣誉封号
        定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历史上作为一方政治中心和诸侯都城,历经战争洗礼,所以后世逐渐把敕封“中山王”作为封建文化符号,成为所谓“德高望重”的标志。
        北朝以后封中山王二十四位。其中北魏闾大肥、李盖是死后追赠的中山王;而建国称帝或继承帝位前封为中山王的有前燕幽帝慕容暐、西燕威帝慕容冲、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后赵石虎、刘曜改汉为赵。唐朝封中山王七位,分别是李仲良、太子李承乾、李尧臣、李思顺、李业、李振、李琳。辽国封中山王一位查葛。明朝第一名将徐达死后被追赠中山王。
        尽管这些被封为中山王的历史人物,不都是英雄、名将,也有暴君和亡国之君,但在他们被封中山王时,都标志着他们地位的崇高。
    中国汉乐府集大成的文化标志---中山乐府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殷纣地馀民。……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女子则鼓鸣瑟,    屣游媚贵富,入後宫,遍诸侯。” 中山国的优伶、美女、艺妓,是战国两汉时期艺术繁荣的文化标志。
        西汉《盐铁论·刺权篇》中说:当时富商大贾们的家里,常有“中山素女,抚流徵于堂上,鸣鼓巴俞,交作于堂下。”描述了中山美女抚琴在堂上演唱,巴俞鼓手在堂下敲打的场景。
  中山故地,是音乐舞蹈艺术繁盛的地域,涌现出许多歌舞艺人。其中代表秦汉时期燕赵音乐艺术最高成就的人物,就是中山音乐家李延年及其代表的中山艺人世家。
      《史记·李延年传》称他“父母及身兄弟及女,皆故倡也。”在中山能歌善舞民风的熏陶下,李延年从小就有很高的音乐天赋。但因为沾花惹草的风流之事,犯了法,被处以腐刑,供事于狗监,侍候皇帝的狗,经常有机会接近汉武帝,给皇帝奏乐歌舞,终于得到汉武帝赏识。李延年的一首“北方有佳人”,把他的妹妹的美色鼓吹到极致,于是这位能歌善舞、姿色秀美的中山美女,被汉武帝召入宫中,封为夫人。
        从此,李延年兄弟也得到汉武帝的宠信。正值皇帝创建了天地祠,要求谱写出动听的音乐,用于祭祀天地神灵。先是“令司马相如等作诗颂”。李延年给这些诗颂谱写新的曲子,完成了《郊祀歌》十九章,后来曲谱佚失,惟有歌词保留在《汉书·礼乐志中》,被称为“中山乐府”。
        李夫人为汉武帝生下后来的昌邑王,进一步受宠,李延年也被任命为协律都尉,佩带二千石印绶,主持乐府的音乐创作和民间音乐艺术的整理、改编等事务。
      《汉书·艺文志》记载,汉武帝时期,李延年在乐府大量收集民间歌谣,包括赵、代、秦、楚和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歌谣。记录下来的就有138首,一直保留到现在的还有几十首,其中《战城南》、《陌上桑》、《十五从军征》等优秀的民歌得到了整理、保存,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作出了贡献。
千古绝代美女的标志---倾国倾城李夫人
        倾国倾城这个词,最早处于《诗·大雅·瞻昂》:“哲夫成城,哲妇倾城。”到汉武帝时期,中山人李延年赞颂自己妹妹的一首乐府诗,迷住了汉武帝,班固《汉书·外戚传下·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从此,“倾国倾城”就成为定州美女的代表,也成为美色绝代的代名词。
         如元曲作家、真定白朴《梧桐雨》第一折《花月痕》写道:“所选的人,横竖是那并州几个粉头,难道又有个倾国倾城的出来?”
        中山李夫人,是古代美女的标志,李夫人死后,汉武帝一直思念不已。说明中山美女李夫人,确实是中山美女的代表。
 瓷器之路上北方白瓷的文化标志---中山定窑瓷
        定窑是我国宋金时代北方规模最大的白瓷窑口,位列宋代五大名窑。定窑在曲阳,古代属定州,因此称定窑。北宋时期,定窑取代了在唐代盛极一时的邢窑白瓷,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
        宋代大文豪苏轼做过定州刺史,他对定瓷盛赞不已,“定州花瓷琢红玉”,认为定瓷的精细坚致,可与玉相琢。元朝人刘祁《归潜志》中有“定窑花瓷瓯,颜色天下白”的赞誉。北宋《太平寰宇记》六十二卷《定州》记载:土产“两巢绫、罗绮、贡恒山人参、磁器(瓷器)。”可见北宋时期定州北岳恒山的人参、磁器和丝织品一样著名。
        清代乾隆帝为各窑口著名瓷器题诗,他极爱定瓷。他在位期间题咏定瓷的诗32首,有些诗作被宫廷匠师镌刻在器物上流传至今。其中一首《咏定窑海兽洗》的诗:“海马瀛羊舞浪中,扶桑想见涌曦红。不为玩器为盂洗,淳朴犹余暮古风”。此件方形的瓷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定窑瓷器到黄骅渤海边的海峰镇,有一条水上瓷器之路,沿着滱水(今唐河),一直河运到海峰镇出口海外。
        定窑走到了遥远的非洲、埋在了埃及金字塔的故乡。埃及的首都开罗,中世纪曾是拜占庭帝国军事要塞。阿拉伯人在尼罗河畔创建了福斯塔特城。在福斯塔特遗址考古中,出土不少来自中国北宋王朝的定窑瓷,非洲的东海岸的索马里,还有东南亚各国,都有定窑瓷片被发现。定窑,成为中山瓷器的标志。

 北方雅石文化的重要标志—中山雪浪石
        中国历来有赏石文化传统,历代文人雅士、贵族捧红了中国的名石。中山雪浪石是宋代闻名遐迩的名石。苏轼的《雪浪石铭》成就了中山雪浪石的文化名片。
        元祐八年(1093年)八月,年过半百的苏轼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河北路安抚使持节出知定州。他到任后,巡视边境,发现驻守水长城一线的禁军士兵大都很贫穷,甚至十有六七衣不蔽体,饥寒交迫,营房破损,难以遮蔽风雨。而导致这些禁军士卒贫困的根本在于贪官污吏们克扣军饷,还向士卒放高利贷.苏轼上奏朝廷,充实民兵力量。另一方面严查克扣军饷、军粮的贪官,严惩首犯。他在《乞将度牒修定州禁军营房状》等奏状中,请求朝廷修筑军营、加强防务,关注普通军卒的衣食。
        苏轼在定州任上,高度评价何承矩修筑水长城的功业,在定州西部开辟水田塘泊,推广种植水稻,带领边地军民种植桑枣槐树,形成了定州一道阻止辽兵突袭的水长城。
        苏轼是我国北方著名雅石——雪浪石最早的发现者和命名者。他在太行山考察发现了黑白纹的花岗岩,命名为雪浪石,放置在定州城内,题名的“雪浪斋”,并创作了著名的《雪浪石铭》千古名篇。如今苏轼题刻的“雪浪斋”石碑尚在。文化厚重,非常珍贵。所以,我在此呼吁,应该复建苏轼中山雪浪石斋,保护苏轼的中山雪浪石的人文环境,打造一座中山雪浪石文化园,整合各方面的文化元素和非遗项目,做成一个具有中山文化标志意义的文化产业园,为定州、为中山文化,留下一处人文标志。
  中国保健文化酒的经典标志---中山松醪酒
        苏轼堪为中国文化史上的千古奇才,他博学多识,才华横溢。他在定州时,传承中国传统保健养生文化技艺,创下了千古不朽的历史文化名酒和养生保健酒——中山松醪酒。并为这种名酒留下了一篇千古不朽的酒赋──《中山松醪赋》,并亲笔手书这篇酒赋。
        “松醪”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医药学珠联璧合的产物。松醪含有“长寿”、“康健”等美好文化内涵;从医药学角度看,松叶、松膏和松节具有驱风散寒、滋阴养颜、消肿利水等作用,用这些松树上的中药材酿制美酒,具有医治腰腿风寒强身体、驻颜色的作用。
        苏轼还为中山松醪酒做了诗,赠送给雄州知州王引进。诗中说:“醉里便成歌雪舞,醒时与作啸风词。马军走送非无意,玉帐人闲合有诗。”中山松醪成为水长城沿线戍边将士驱寒治疗风湿的药酒。中山松醪酒是由大文豪苏轼亲自创造、亲自赋诗作赋、并至今留有苏轼手书《中山松醪赋》的历史文化名酒。

定州绫罗缂丝是中国丝绸之路上中山技艺的经典代表
        2008年1月6日,北京文久国际拍卖会上,《乾隆缂丝梵字陀罗尼黄经衾》以7205万元成交。让世界看懂了中国缂丝的巨大价值,明白了缂丝工艺之精湛、魅力之神奇。
        中国缂丝,创于定州,又称“定州缂丝”,也称作“刻丝”或“尅丝”。与刺绣、玉雕和象牙雕、景泰蓝并称中国四大特种工艺品,与云锦合称中国两大珍品手工丝织物。古有“织中之圣”和“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美誉,又被称为“千年不坏的艺术织品”。2009年9月28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缂丝作为我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献记载:北宋丝织品“以河北定州所制最佳”,定州缂丝“以宣和时期制作最盛”,缂丝技艺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通过“丝绸之路”走出国门。
         北宋灭亡之后,定州艺人举家南迁苏州,成为苏州缂丝的鼻祖。最著名的缂丝艺术家沈子蕃,系定州孟家庄人,他从小学艺,缂丝技艺非常高超,他的缂丝作品以书画为粉本,织物高雅古朴,图案生动传神,其代表作世代珍藏。《花鸟图》、《梅雀图》分别藏于台湾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被称为国之瑰宝。在定州孟家庄村的沈子蕃故里,路边竖立着显赫的路标“北宋缂丝大师沈子蕃故里”,可见故乡对这位中国缂丝鼻祖的敬重。
        中山故地,是中国桑蚕业的发祥地,在正定南杨庄出土的5500多年前的陶蚕蛹和丝纺织纺轮,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丝纺织实物,战国中山国都灵寿遗址出土了多种丝纺织品遗物,精美绝伦。两汉中山国和相邻的巨鹿郡是丝绸之路上最精美丝织品撒花凌的产地。唐代定州丝织品贡赋量全国第一,特种丝织品的水平全国之首。
        杜佑编纂的反映大唐经济命脉的《通典·食货·六赋税》记载了天宝年间天下州郡常贡物品种类和数量。天宝元年(742年)全国十道共318郡,其中常贡丝织品的63郡,总贡赋丝织品3464匹,而河北道有18郡常贡丝织品数量1765匹,占全国总量的51.6%, 而河北道博陵郡(定州)丝纺织品贡赋达1575匹,占全国的46%,居全国之首,天下第一。
        朝廷赏赐的最精美特种丝织品大都出自河北。据《通典》、《元和郡县图志》等文献统计,河北道有五州产12个特种丝织品,品种数量远远超过河南道和江南道,居全国十道之首。其中定州罗绮、细绫、瑞绫、两巢绫、独巢绫、二包绫、熟线绫是闻名全国的特种丝织品。定州两巢绫每年贡十四匹。定州绫罗是大唐丝绸之路上的精品。
        唐朝张骛《朝野佥载》记载:定州富商何名远,“资财巨万,家有绫机五百张。”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纺织业。直到五代时期,定州仍是北方重要丝纺织业中心。契丹兵马经常南下河北中部,对这里金帛、丝织品的垂涎。他们不仅掠抢财物,还把纺织业工匠户劫掠到北国。辽宁义县在辽朝名弘政县,即辽世宗从定州抢掠民户安置于此,《辽史·地理志》说,这些民户“善于织    ,多技巧。”
        北宋定州缂丝是丝绸之路上最知名丝织品的代名词,也是中山丝织品最辉煌的代表。

   慷慨悲歌精神的代表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最早记载“慷慨悲歌“中山国精神,后来成为燕赵精神的核心。明代以来定州义士鸿儒的慷慨悲歌精神,成为中山精神的代表。“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杨继盛、退休的兵部尚书大学士高阳孙承宗英勇抗清慷慨殉国的精神。鸿儒孙奇逢舍利取义、救助东林党君子的义举。民国时期定州才子张寒辉在国家危亡之时,写的《松花江上》。都是这种精神的传承。
  中国平民教育的经典代表
        晏阳初开创的平民教育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教育盛世,也是中山文化的代表之一。晏阳初,别名晏遇春,1890年10月出生于四川巴中,1918年耶鲁大学毕业,主修政治经济。回国后开展平民教育运动,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并主张在农村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著有《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等。1936年,日本侵略军对华北的侵略步伐步步逼近,晏阳初和平教总会在战争威胁下离开定县。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感召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慈善家和教育家,其中包括英国导演休·赫德森执导的著名影片《火的战车》主人公原型李爱锐。
  在英国,李爱锐(英文名利德尔)是民族英雄,人们用各种方式纪念李爱锐。1982年,英国爱丁堡大学设立利德尔健身中心。1996年,利德尔小时候求学的爱尔生书院新建成的体育馆命名为利德尔运动中心。李爱锐出生在天津,他是第八届奥运会冠军,在中国做体育教师,和他哥哥参与河北地区的平民教育,李爱锐是中英两国人民友好的使者,以传奇般的一生谱写了一曲中英友谊的颂歌。李爱锐在中国教书育人近20年,他同情、支持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最后被日本法西斯囚禁在山东枣庄集中营,患病致死。
  人们同样没有忘记这位英雄,总是不断地以各种方式追思这位抗日英雄。2011年11月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在英国伦敦普特罗斯中心举办“李爱锐与天津”图片展。李爱锐和他哥哥都在河北定州留下了从事平民教育的照片。

名字由来

      定州的历史变迁,唐杜佑的《通典》记载的非常详细,《通典·州郡·博陵郡》定州塔说:“定州,帝尧始封唐国之地。战国初为中山国,后为魏所并,后又属赵。秦为上谷、钜鹿二郡之地。汉高帝置中山郡,景帝改为中山国。后汉因之,晋亦不改。后燕慕容垂移都于此,北岳常山在焉。后魏为中山郡,兼置安州,道武帝改为定州。后周置总管府,领鲜虞郡。隋初郡废,炀帝初置博陵郡,后改为高阳郡。大唐为定州,或为博陵郡。领县十一:安喜、北平、鼓城、恒阳、新乐、义丰、望都、无极、唐昌、深泽、陉邑。”

传统戏剧

秧歌戏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戏曲,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陕西及内蒙古、山东等地。它起源于农民在田间地头劳动时所唱的歌曲,后与民间舞蹈、杂技、武术等表演艺术相结合,在每年的正月社火时演唱带有故事情节的节目,逐步形成戏曲形式。清代中叶,梆子腔剧种兴盛以后,山西、河北、陕西的秧歌戏在不同程度上借鉴和吸收了当地梆子戏的剧目、音乐和表演艺术,逐渐发展为舞台演出,向地方大戏演变。

各地的秧歌戏多以兴起或流行的地区命名,如山西的祁(县)太(谷)秧歌、朔县秧歌、繁峙秧歌、襄(垣)武(乡)秧歌,河北的定县秧歌、隆尧秧歌、蔚县秧歌,陕西的韩城秧歌、陕北秧歌等。这些秧歌有的以唱民歌小曲为主,如祁太秧歌、韩城秧歌、陕北秧歌;有的民歌组合与板式变化相结合,如朔县秧歌、繁峙秧歌、蔚县秧歌,其主要唱腔和板式多来自梆子腔,板式有头性(慢板)、二性、三性、介板、散板及滚白等,其中的民歌小曲统称“训调”,包括[四平训]、[苦相思训]、[高字训]、[下山训]、[跌落金钱训]、[推门训]等,演唱时采用板胡、笛子、三弦等伴奏,俗称“梆扭子”;有的属于板式变化,如定县秧歌、隆尧秧歌,唱腔板式分慢板、二性(二六)、快板、散板、导板等,演唱时用板鼓或梆击节,大都不用管弦,只用锣鼓伴奏,因此又称“干板秧歌”。

各地秧歌戏的传统剧目分小戏和大戏两类,小戏俗称“耍耍戏”。秧歌戏角色原只有小丑、小旦、小生“三小门”,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须生、花脸、青衣“三大门”。其音乐唱腔吸收了梆子腔的特点,形成曲牌体与板腔体兼容的体制,表演也有了较大的丰富和提高。

秧歌戏形式比较灵活、自由,长于表现现实生活。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新秧歌剧运动,改革了秧歌戏的音乐、表演、装扮,编演了许多表现群众参加生产、学习及对敌斗争题材的剧目。新秧歌剧运动的发展不仅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戏剧形式——新歌剧,而且推动了秧歌戏等民间小戏的革新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 府的扶持下,各地的秧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朔县秧歌、繁峙秧歌、定县秧歌、隆尧秧歌等都建立了专业剧团。

定州秧歌戏又名定县大秧歌,主要流行于华北平原中西部,因发源地在保定定州而得名。据传其源头是一种民间小调,经过宋代文学家苏轼整理而流传下来,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定州秧歌已有一批剧目上演,1952年正式成立了定县秧歌剧团。

定州瓷器

定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从这时一直到五代的定窑瓷器,还较为粗糙简单,器型以碗为主,正处于向精瓷的过渡阶段。但在五代中后期,定窑白瓷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所烧瓷器不再施化妆土,胎、釉呈现出精、白薄的特征。有些器物的白度甚至超过了邢窑的细白瓷器。

北宋是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北宋中后期,定窑由于瓷质精良、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使其身价大增,产品风靡一时。

定窑在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由于连年兵灾,逐渐衰落和废弃。金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后,定窑瓷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有些产品的制作水平不亚于北宋时期。从有龙凤纹饰的一些器物上看,定窑产品也是金代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到了元朝,定窑终于逐渐没落。

到20世纪70年代,定瓷在沉寂了多年之后又进入了复苏期。曲阳定瓷有限公司历尽艰辛,通过上百次研究实验,在仿古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制成功了仿古、美术、日常三大系列工艺产品200多种,产品在国内展出屡屡获奖,产品已远销美国、日本、加拿大、荷兰、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定州玉器

秦、汉、魏晋南北时期(公元前221~公元589),秦汉玉器发展迅速,并以西汉河北满城刘胜墓、西汉昭帝平陵(陕西咸阳)、元帝渭陵(陕西咸阳)、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河北定县)、中山穆王刘畅墓(河北定县)和南越王墓(广州)等出土的玉器为代表,有镂空白玉仙人奔马、玉熊、玉鹰、玉辟邪、龙螭乳丁纹玉璧、鸡心玉佩、玉人、角形玉环以及玉具剑等。

这些玉器玉质莹润,琢制精巧,气韵生动,姿态自如。由于汉代崇尚厚葬,陪葬的玉器还有玉枕、玉衣、玉璜等。东汉时的玉器由西汉富有动势、立体感强的艺术手法逐渐转变为平面、线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魏晋南北时代的玉器基本上继承了东汉玉器的风格,制作较为简单,有的没有纹饰。

定州塔

        明代,万历年间的。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 畿辅 【畿南三大】:今北方谚语云:“沧州狮子景州塔,真定府里大菩萨。”为畿南三壮观,余皆及睹,实燕赵间所仅见。

       沧州铁狮子     沧州铁狮子铸造于五代时期的北周,本是开元寺中文殊菩萨坐骑,后来寺院被毁,只留下这座铁狮子独守残阳。沧州铁狮子本名狻猊,狮子一词是民间的俗称而已。它是我国现存最早体量最大的铸铁工艺品,重约40吨上下。(40吨的概念,差不多40辆小汽车吧)

威风凌凌镇海吼

清代中期,铁狮子在一次暴风雨中轰然倒伏在地,头部被撞扁,变成现在这幅怪面孔。

景县释迦文舍利塔

景州塔据说始建于北魏时期,距今1500年,本名释迦文舍利塔,据估计和佛骨舍利有关。现存建筑为宋代样式,塔身完全砖石结构(定州塔是砖木结构)。九十年代修复舍利塔,这些年又复建了相关庙宇建筑。

砖石斗拱细节

顶楼眺望

景州塔中的铭石。

定州料敌塔--开元寺塔

定州料敌塔始建于宋,因位于开元寺内,又称开元寺塔,砖木结构,是国内砖木第一高塔。定州在宋代处于宋辽边界,宋辽之间有战争时期也有和平时期。即使在和平时期,宋朝边将也没有放松警惕,一方面挖掘地道筑造地下防御工事(雄县地道、永清地道、张坊地道等等),一方面以造建佛塔祈福一方为名,建造危耸入云的高塔,当做军事设施瞭望哨使用,所以定州开元寺塔也叫“料敌塔”。登上塔尖环顾四周,四周边野,历历在目。

料敌塔内景观

隆兴寺大悲菩萨千手千眼观世音

正定,原来叫真定,满清雍正时,要避讳“胤禛”的真,又因为雍正笃佛,而正定是为佛教八正道之一,所以,顺理成章真定变成正定,真定府里大菩萨就是正定隆兴寺大悲阁内观音像。大悲阁内大悲菩萨,高19米,是国内保存最好、身量最高的铜铸观音菩萨像。菩萨像奉宋太祖赵匡胤敕令而造,周身42臂,又称“千手千眼观音”。各臂分持日月、净瓶、宝塔、金刚、宝剑等,可惜两侧40双铜手臂均被毁,已改为木制,仅前胸两臂为原铸。

大悲阁前台阶平台

大悲菩萨

保定裂瓜石(列国石)

保定府大裂瓜,赫赫有名,说是春秋时期燕国和赵国的国境分界线,所以也叫“列国石”。话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时期,保定南关有家绸缎铺,生意不好做了。却突然传出一个消息,在他家后院发现一块好有来历好有来历的石头,列国石,说是春秋时期燕赵两国的界石;还说,这块石头好深哪,挖不倒根的。列国石,这件不被文物部门承认的民间器物,现在陈列在保定钟楼,冠以“裂瓜石”名称。

沧州的狮子定州的塔,保定府的大裂瓜。裂,读三声,瓜,读轻声。

一块普普通通三角石头,救活一家绸布店,留下一段传说故事。

不知道眼下山东那个0.4米高却挖不倒根,所谓世界上最矮的山

赵州桥

       同在河北的献县单桥比赵州桥漂亮的不是一星半点。赵州桥胜在科技工艺,什么双曲拱桥面,什么单孔敞肩的。而明代民间私募修建的单桥却以绝顶的雕刻工艺冠雄一方,“三千狮子六百猴、七十二通蛟龙碑”,听着,就气势夺人。 论国内现存桥梁建造年龄,赵州桥是第二桥,第一桥是河南临颍小商桥,就是岳家

重修过的赵州桥,仅仅保留了桥中心几块老条石

东光县里铁菩萨,东光县铁佛寺

铁菩萨是指东光县普照寺释迦摩尼佛铁质造像。铁佛高8米多,重42吨,是国内最大铁质坐佛,民国时秀才大帅吴佩孚曾有题字。温格中被温格,化为铁水。改革开放后重新铸造安放,佛教赵朴初会长和九千岁溥杰各有题字。关于大铁佛,无论过去那尊还是重新铸造的这尊,都有许多神奇传说。

铁佛寺庙门,现在也叫泰山行宫。


河北献县城南,早先进城要道。日军侵华时修建城池环路,无意中绕开了这座石桥,石桥渐渐不在作为南北通道使用,这也无意中将它保留到现在。

单桥桥栏板满布精美雕刻,这是《苏武牧羊图》

李白骑鲸图》,李太白骑鲸追月把李太白在当涂采石矶醉酒坠江描述为奇幻炫美的神话故事

临颍小商桥

小商桥为古时商王经此而得名,桥因河而取名,河因桥而出名。小商桥始建于隋代开皇四年(584年),宋代大修,元大德年间重修,明正德年间整修,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再度整修。现存桥主体结构属北宋建筑风格。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部将杨再兴,在小商桥附近与金兵交战阵亡。当冷不丁看到天下第一桥这几个字,俺也真的愣了,天下第一,天下第一,这“天下第一”四个字满天飞,也是天下第一了。

小商桥距离天下第一勇将(也是个天下第一)杨再兴墓仅有百十米。

桥头天下第一的碑刻

方言文化

定州方言为定霸小片,定霸小片(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官话方言研究》)是冀鲁官话保唐片的一个分支,分布在河北省中部。该小片西邻冀鲁官话保唐片涞阜小片,北邻北京官话,东为冀鲁官话保唐片(有争议)天津小片,西南为冀鲁官话石济片,东南为冀鲁官话沧惠片。阴平一般不读高平调。这是与蓟遵小片的主要区别。大多可以在轻声前区分阳去与阴去。儿化的前一字为开尾韵、u尾韵或尾韵时,多数地点“儿”自成音节典型读音:面条儿,豆角儿

著名人物

李广利:(?-前89年),西汉中期将领,外戚,贰师将军,后封海西侯。

刘琨(271~318年),字越石,中山(今河北定州)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西晋诗人、音乐家和爱国将领。

宫素然 定州人 古代第一位女画家,著作《明妃出塞图》,该画于清朝咸同年间流入日本,现藏于日本大阪节立美术馆。画面描绘西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单于,出塞和亲跋涉塞外路上的情景。

李延年:生卒年不详,西汉音乐家。代表作品:《佳人曲》。

李夫人:生卒年不详,西汉著名音乐家李延年、贰师将军李广利之妹,汉武帝刘彻的宠妃。李夫人,野史中又称李妍,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人,是汉武帝最为宠爱的妃子之一。她是武帝宠臣、宫延乐师李延年的妹妹,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姊姊。李延年擅长音律歌舞,故而颇得武帝宠幸。一日延年为武帝献歌,歌词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闻得此曲,极为感慨叹息。武帝姊平阳公主便告诉武帝,歌中的佳人就是指延年的妹妹,即李夫人。李夫人随后得武帝召见,由是深得宠幸。李夫人早卒,武帝以皇后之礼安葬,后来还封其弟李广利为贰师将军,李延年为协律都尉。武帝驾崩后,霍光揣度其意旨,为李夫人追上尊号为孝武皇后。李夫人生一子刘髆,为昌邑哀王。其孙刘贺,袭昌邑王,只当了二十七日的皇帝。

慧光:(487年―556年),又名惠光,俗姓杨,被称为“圣沙弥”。

崔仁师:生卒年不详,武德初年应制举,贞观末年任中书侍郎。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字君胄,唐代诗人。官至郢州刺史。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

崔护:(772年―846年),字殷功,唐代诗人。代表作品:《题都城南庄》。

昭宪太后:(902年―961年9月17日),杜氏,宋宣祖赵弘殷的妻子,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的生母。

郝浴:(1623年―1683年),号雪海,后更号复阳。清顺治进士,授刑部主事,后改湖广道御史,巡按四川。

邸飞虎(1769年-1819年),又名邸允亭,字赐拜,子位村人。武状元。

王瑚:(1864年—1933年),字铁瑚,民国政要,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光绪进士。清末曾任知县、知府等职。曾参与组织护国军。中华民国成立后,历任湖南民政长、肃政厅肃政使、京兆尹、江苏省省长、山东省省长。

鹿钟麟:(1884年—1966年),字瑞伯,定州北鹿庄人,西北军著名将领,国民党二级上将。北伐战争后,曾任南京军事委员会委员、军政部次长及代理部长、河北省主席、兵役部部长等要职。

王森然:(1895年—1984年),原名王樾,号杏岩。国画家,美术教育家。代表作品:《松鹤朝阳》。

段绳武:生卒年不详,名承泽,国民革命军第47师师长。

张寒晖:(1902年5月5日—1946年3月11日),原名张蓝璞,字含晖,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品:《松花江上》、《军民大生产》。

赵慈庚:(1910年—),历任西北工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北京市高等数学研究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多次参与制定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倡导和组织数学竞赛。

  

  

  

定州知州苏东坡

苏东坡,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生于公元1037年,去世于1101年,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东坡进可安天下退能怡自身,他一生起起落落,经历坎坷,演绎着超旷豁达的人生传奇,也许正是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才能留下那么多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世人都知道苏东坡的文学造诣算得上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但对于苏东坡还是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官吏身份却不是很了解。

河北省定州市是古代中山国所在,也是北宋时期边陲之重镇,还是我的故乡。苏东坡先生曾于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九月至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三月在定州任知州,虽然时间不长,但他以人格的魅力,果敢的胆识,为定州人民做了许多好事,留下了许多佳话和传奇故事。

宋王朝的地方政府设置基本上是两级制,县级是自秦代以来历史上最基础也是历史最久远的行政单位,数个朝代保持不变,统管县的行政单位是州府,一个州管理若干个县,州与县构成宋代地方政府的基本框架。所以州府相当于现代地市级别,知州相当于地市一把手。知州,即知某州事,知这里是代管、协理的意思,是中央派到地方的长官,知州还兼厢军正印职。

宋代定州地域相当于今天保定大部和石家庄衡水一部,北部到海河、霸州一线,西部到太行山雁门关一线,因其北临契丹为宋边陲之重镇,河朔之咽喉,宋辽之战场,所以属朝廷重臣驻守之地。苏东坡就是以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身份,提任河北西路安抚使兼马步军总管出知定州的。

当时北宋正处在号称“百年无事”的盛事时期,但苏东坡主张“天下虽平,不敢忘战”,如果“知安而不知危”,“其患不小于今,将见于他日”。于是他到定州后,首先察看军情,了解民意。耳闻目睹的事实,使他深感定州军政少驰,将骄兵惰,官吏贪污扣军饷,放债取息。士兵盗窃,饮酒赌博,市风日下,营房大部失修,不避风雨,一般禁军生活贫困,十有七八赤身露体饥寒交迫,日有逃亡,甚至聚众为盗,骚扰百姓。面对完全丧失战斗力的禁军,苏东坡从整顿军队开始,首先制定军事法令,严惩贪官污吏,杜绝放债取息,饮酒赌博,同时修补营房,改善军人家属生活困境。然后指挥禁军徒步拉练,举行刀、枪、剑、戟、跑马、射箭实战演习,一个冬季使军容大振,军纪严明,逃兵也大部归队,战斗力大大提高。在苏东坡视察边防时得知老百姓民间自卫组织的的弓箭社“实为边防要用”,称“民间大地藏有群英”。便向上写了奏章《增修弓箭社》。他提出“不论家业高下每户出一人,推选家资武艺出众者为头领,自立赏罚,严于官府,带弓而锄,带剑而樵,一面耕做,一面边备。实行分番巡逻,遇有紧急事,就击鼓集合”。皇上恩准了他们的奏章,在边境州县广而行之,使村村“人自为战,虏甚畏之”。百姓们称是“苏大人保国安民的良策,天下太平了”。

苏东坡在定州勤於察访民情,他发现城北一带地势低洼,沼泽片片,茂密丛生的杂草掩盖着肥沃的泥土,于是,他便责成专人到四川眉山运来稻种,并亲自向农民传授水稻的插秧、栽培和管理技术,来了个“南稻北移”,使昔日的荒野水滩开出了一块块丰收的水田。苏东坡在巡访稻田时,听到插秧的农民在唱生动朴实活泼动听的歌曲,他将词曲记录下来,稍加整理,定名为“插秧歌”。自此,插秧歌在定州北部男女老幼间传唱不息。后来,苏东坡又填过几首“插秧歌”歌词,以“水上白鹤惊飞处,稻田千里尽秧歌”的词句,描绘当年秧歌在定州一带的普及情况。“插秧歌”开始时是民间歌舞,后发展为有人物、有情节的河北地方戏曲“定州秧歌”,并流传至今。

苏东坡在定州除鼓励农民改良土壤、治理荒滩外,还广为植树造林。他非常喜欢北方的大槐树,并亲自在定州文庙栽种了两棵大槐树。后人称为东坡双槐。如今,两棵大槐树虽历经千载,仍枝繁叶茂,东面那棵的侧枝向两侧伸展,犹如凤凰展翅,西面那棵则挺拔高耸,犹如神龙游天,已成为当今定州市一大景观。

苏东坡在定州修建的故居名为“雪浪斋”,具有北方建筑的朴实、幽深,又有江南园林建筑之精巧、典雅,是北宋群体建筑的代表之作。在自己的后花园还偶得一石,此石黑质白脉,中涵水纹,展现出一幅若隐若现的山水画卷,犹如石间奔流、百泉涓涌、浪花飞溅之态。苏东坡如获至宝,为它定名为“雪浪石”。并从曲阳恒山运来汉白玉石,琢芙蓉盆将石放入盆中,还专修雪浪亭保护。如今,在雪浪亭外还有一块“后雪浪石”,那是乾隆31年(公元766年)赵州刺史在临城掘得的一奇石,运到京城,乾隆看后,御题了“后雪浪石”四个字,命官员把“后雪浪石”运往定州“雪浪亭”与苏东坡的“雪浪石”为伍。但不知何因,1952年重建“雪浪亭”时,只有苏东坡的“雪浪石”在亭中,而“后雪浪石”却在亭外边。

定州人民勤劳而朴实,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留下了横亘古今的驰名中外的酒中瑰宝——中山松醪。而这一名酒,正是苏东坡任定州知州时创酿的。东坡到定州后,发现当地遍布泉水,最有名的是黑龙泉,在《水经注》里称唐池,泉水四季涌冒,水质口感淳甜,他就利用泉水组织匠工试制酿酒,亲手指导创出了绝世珍品洒——中山松醪酒,并写下了《中山松醪赋》,记录了创酿过程和表达了对该酒的珍爱。后人还把赋刻在了石碑上,石碑现存于定州市博物馆。

苏东坡早在朝中时就知道定窑是柴、汝、哥、官、定五大名窑之一,他来到定州后,到了定窑现场,听了窑主人的介绍并观看了定窑烧制的全过程和琳琅满目的展品,使他耳目一新,也使他诗兴大发,写下《试院剪茶》诗一首,给定州花瓷一个至高无上的品评“定州花瓷琢红玉”。后还送几件新产品给弟弟子由并附《寄馏合刷瓷瓶与子由》诗一首,这两首诗一发表,定瓷声誉一下轰动了京城,传到了国外出现了一股选购定瓷的热潮,奉为稀世珍品。也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苏东坡来定州只有七个月,为老百姓办了那么多好事,却又要被贬走。当城里百姓听说后,自动组织起来,把住了城门,拦住了皇差,在自制的大伞上,上万人签字画押,人们将“万人伞”交给皇差,请他向皇帝讲情,求苏知州继续留任,苏东坡得知后,决定悄悄离开定州城,这天二更时刻,他带着家眷,不声不响地向东门走去。刚刚过了城门,突然数千名百姓赶了过来,其他百姓听说后,纷纷赶来跪在路旁,长达数十里,做揖叩拜,谢恩不止。还让东坡把穿着的一双靴子扒了下来,为他换上了一双新靴。苏东坡走后,百姓们将靴子供奉起来,永做纪念,不忘苏知州的恩情。

从苏东坡在定州知州任上的建树,可以窥见他的执政理念和执政业绩,也可见证他的人格魅力和为民情怀。苏东坡一生三起三落,他服膺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他在外任时勤于政事,尽力为地方上多做好事实事。他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灭蝗救灾,抗洪筑堤政绩卓著,后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就是他在这里起的。然而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但他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来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东坡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创作活力。就其政治事业而言,他的盖世功业确实是在屡遭贬谪的逆境中建立的。苏东坡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他一生宦海浮沉,奔走东西,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为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出对人生命运的理性的思考,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

在定州任知州时,苏东坡也写了大量诗词,以排解心中抑郁,也歌颂了定州风光。《东府雨中别子由》就是他赴定州前,告别苏辙时写的表现他这些年生活的动荡以及知定州时的抑郁心情。《东府雨中别子由》(知定州前作)庭下梧桐树,三年三见汝。前年适汝阴,见汝鸣秋雨。去年秋雨时,我自广陵归。今年中山去,白首归无期。客去莫叹息,主人亦是客。对床定悠悠,夜雨空萧瑟。起折梧桐枝,赠汝千里行。归来知健否?莫忘此时情。《开园三春》(知定州作)雪髯霜鬓语仓狞,谈荡园林取次行。要识将军不凡意,从来只啜小人羹。西园牡龠夜沉淀,尚有游人卧枊阴。鹤唾觉时风露下,花落飞絮满衣襟。郁郁苍髯真道友,丝丝江萼是乡人。    何时翠竹江村路,送我柴门月色新。还有如《苏文公中山松醪诗》、《立春日小集戏李端叔》、《苏文公中山多叶杏诗》以及《行香子》、《试院剪茶》、《中山松醪赋》等许多诗词文章。充分展示出他的文学天赋。

苏东坡再次从定州被贬到惠州、儋州时,已经是饱经忧患的垂暮之年,直到宋徽宗时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定州人民专修了“苏文忠公祠”以纪念他。

金庸与定州边的江湖

金庸(查良镛)当代武侠小说泰斗1924.03.10~2018.10.30

金庸与山西的缘分,就都写在了江湖里。其中有《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鹿鼎记》、《天龙八部》,这些故事要么发生在山西,要么就与山西有关。

1.恒山

浑源县,曲园县,相关作品:《笑傲江湖》

恒山位于山西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海拔2017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在《笑傲江湖》中,恒山不仅是名山,还是一座正义之山,它是武林正宗的所在地,是属于维护武林正义的重要力量。

恒山派是最有风骨的一个门派,也是最顾全五岳剑派大局的剑派。金庸大侠笔下的五岳剑派江湖争斗不休,但是恒山派从来不参与纷争。江湖武林之中内讧不断,而恒山派内部的意见保持高度一致。事实上,恒山也曾有过现实版的“笑傲江湖”。2005年9月25日,北岳恒山举办了中国武术文化产业(国际)论坛,各路武林侠客齐聚于此。香港功夫巨星洪金宝、国际级功夫片导演唐季礼、顶戴“南金庸北萧逸”光环的著名武侠小说家萧逸、李小龙之女李香凝、“王仁则”于承惠(电影《少林寺》)、“孙悟空”六小龄童(电视剧《西游记》)……

2.悬空寺大同浑源县    相关作品:《笑傲江湖》

悬空寺位于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建成于公元491年,是恒山最为奇妙的建筑,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悬空寺靠西面东“挂”在悬崖上,仿佛玉雕悬于一幅巨大的屏风上,极为精巧、别致,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在《笑傲江湖》中,令狐冲被哑婆婆绑住的那个地方,就在恒山悬空寺。不过,悬空寺并非如金庸大侠所述“耸立峰顶”,而是空悬悬崖山腰。悬空寺空间狭小,却是一处上演了数出好戏的微型剧场:方证、冲虚、令狐冲密谋搅局五岳并派大会;魔教高手以黑水毒箭偷袭三人;仪琳的“哑婆婆”母亲剃光令狐冲的头发,迫他娶自己的女儿……

3.雁门关   忻州代县    相关作品:《天龙八部》

雁门关位于山西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但见东西山岩峭拔,中路盘旋崎岖,果然是个绝险的所在。”这是乔峰眼中的雁门关。雁门关是断块山,峭拔险峻,难以攀越,这更增强了山北山南的隔离性,以致山北地区在历史上长期为汉族统治势力所不及,而为北方诸民族所占据。在《天龙八部》中,说乔峰是契丹人,也就不足为奇了。雁门关是乔峰的悲剧之地,尚为婴儿的乔峰被父亲从雁门关悬崖中抛上去得以幸存,后来又以雁门关跳悬崖自尽而结束。

4.风陵渡   运城芮城县    相关作品:《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风陵渡在山西芮城县西南端,距县城30公里,与河南、陕西省为邻。风陵渡所在位置,正好是晋、秦、豫三省交界的黄河大拐弯处,黄河、渭河、洛河在这里三河交汇,山西、陕西、河南三路共通、三桥飞架,是山西省的西大门。

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断肠崖前忆古人。在《神雕侠侣》中,风陵渡是郭襄(郭靖小女儿)与杨过邂逅的地方。在《倚天屠龙记》中,郭襄为了纪念此事,为其弟子取法号“风陵师太”(峨眉派第二代掌门)。

5.五台山   忻州市   相关作品:《鹿鼎记》

五台山位于山西五台县境内,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

五台山气候寒冷,又被称作“清凉山”。在《鹿鼎记》中,老皇爷顺治(康熙的父亲)在清凉寺剃度,韦小宝去五台山护驾救主。从韦小宝所遇的海大富始,两朝皇帝、真假太后、前明公主、江湖豪客、少林方丈、西藏活佛、御前侍卫、贩夫走卒都出现在五台山。

6.黑龙潭(盐湖)运城市    相关作品:《神雕侠侣》

在《神雕侠侣》中,杨过在山西南部的黑龙潭捉九尾灵狐,遇见了隐居在此的瑛姑(九尾狐的主人)。金庸大侠笔下的黑龙潭,方圆七八里内草木不生。黑龙潭本是一座大湖,后因水源干枯,逐年淤塞,成为一片污泥堆积的大沼泽。

山西南部运城地区,的确有“大泥沼”,即著名的盐湖(盐池)。运城盐湖,亦称盐池、银湖,位于运城市南,中条山下,浇水河畔,是由于造山运动和地壳变化而形成,总面积为130平方公里。盐湖中的黑泥浴,就在瑛姑的“大泥沼”, 人在水中,浮而不沉,称为“中国死海”。

7.娘子关   阳泉平定县    相关作品:《鹿鼎记》

纵横野马群飞路,跋扈风筝一线天。在《鹿鼎记》中,建宁要做大元帅,去打番邦。康熙提到娘子关: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子平阳公主,帮助唐太宗打平天下。她做元帅,统率的一支军队,叫做娘子军,她驻兵的关口,叫做娘子关,那就厉害得很了。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今名。娘子关位于山西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

8.黑木崖(平定县)阳泉平定县    相关作品:《笑傲江湖》

黑木崖,已成孤岛。孤岛上,有人绣花。在《笑傲江湖》中,黑木崖是一处地名,是日月神教的总坛所在地,但在真实的地名中,却并没有一处地名叫黑木崖。那么黑木崖真的不存在吗?依金庸大侠在《笑傲江湖》中所述:黑木崖的准确位置为,河北省平定州西北四十余里的猩猩滩。

原文还有说:令狐冲和盈盈跟众人别过,带同上官云及二十名教众,向黑木崖进发。黑木崖是在河北境内,由恒山而东,不一日到了平定州。离平定州西北四十余里,山石殷红如血,一片长滩,水流湍急,那便是有名的猩猩滩。历史上,平定州属于山西,正好是河北和山西的交界处。恒山距离阳泉平定315公里,符合小说中提到的距离。所以,《笑傲江湖》中的黑木崖并非虚构,而是指今天山西阳泉的平定县。

9.龙山   太原市    相关作品:《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

太原西南20多公里的龙山景区。是一个风光旖旎的地方。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尤其是秋季来临之际,满山红叶。姹紫嫣红。

龙山石窟位于龙山山巅,是我国仅有的道教石窟,开凿于元代初年,由全真教道士宋德芳(道号披云子)主持兴建。

龙山主峰有一处道教建筑即龙山昊天观,在昊天观之东约50米处,有一突兀的巨大岩石,龙山石窟就建在这块岩石的两个崖面之上。第七窟为七真龛(kān),内容是全真教的“全真七子”,系王重阳祖师的七位弟子,即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和孙不二,他们以后各创门派,成为祖师,故称之为“玄门列祖”。

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全真七子”的师父王重阳武功独步天下,但全真七子的武功皆未能达到巅峰境界,数次华山论剑都未见其踪影。马钰是“全真七子”之首,武功高强,救危济困,行侠仗义,为人宽厚仁和。曾经传授郭靖内功金雁功,可以说是郭靖真正的启蒙恩师。丘处机是一位武学名家,一位豪迈奔放、武艺高强的道士,以及抗金护民的民族英雄人物。孙不二是全真七子中唯一的女性,也是武艺最弱的一个。她曾和杨过不对付,后来被杨过挟持,见证杨过和小龙女在重阳宫举行婚礼。

结语

这些地名,撑起了武侠迷们的“江湖梦”,但创作这些“江湖梦”的金庸大侠,却不会再有机会实地感受他笔下的大好河山。武侠迷们在怀念金庸大侠的同时,也不妨到这些金庸笔下的大好河山转一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给力的考古,移步蹒跚的定窑
从曲阳到浑源——谈北岳恒山的变迁
读史方舆纪要 ----卷十 北直一
卷三十四
北岳大帝
[河北曲阳] 北岳庙(碑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