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名镇:辉发(辉南县)
userphoto

2023.12.27 江西

关注

俯瞰辉发城镇

从辉南县朝阳镇向东驱车行驶17公里,可见一座东西长、南北窄的孤峰兀立江边,不与任何山岭相连,这就是辉发山。当年,明代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辉发部,在这个地势险要的交通要冲筑城而守,遂有辉发城。

据史料记载,辉发古城为高丽山城,大约建于高句丽建国初期至好太王、长寿王时期,为山顶型山城。辉发古城为粟末故城,唐代是卫乐州都督府。日前,记者在辉南县委宣传部多年从事辉发历史文化方面研究专家李莉的陪同来到此处,翻开那尘封的岁月,聆听她的讲解,探访这座曾经盛极一时却又湮逝于金戈铁马的古城。

走进辉发古城时已近黄昏,一座孤山平地隆起,仿佛一位解甲归田的老人,无比虚弱却又顾盼流连地望着远处。此际夕阳余辉清逸,苍野茫茫。脚下,辉发河水蜿蜒静谧,似在讲述着那些波诡云谲的部落之战……

辉发古城

忆往昔金戈铁马

“辉发”是契丹语,意思是“往来无禁”。在《辽史》里写作“回霸”,在明、清著作里,有的写作“回跋”,有的又写作“回怕”“灰扒”。

“为什么对这个女真部落称'辉发’,意思为'往来无禁’呢?”李莉告诉记者,据《辽史遗失》记载,辽灭渤海后,对渤海靺鞨人限制很严,不许他们随便来往,怕他们串通起来反叛,而对与靺鞨族系较远的辉发部,则宽大些,允许其与其他部族人往来。这就是这个部落名称的来源与含义。

通过多年研究整理,李莉介绍说,辉发部的先祖,原本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称为尼马察部,后迁居到辉发河流域。辉发部的首领,其始祖男为昂古里,女为星古力,先姓益克得里,后因部族迁徙归附纳喇氏称葛扬葛图墨士,曾宰牛7头祭天,改姓纳喇氏。昂古里和星古力生二子,长子留臣,次子备臣。备臣子二:纳领噶、耐宽。纳领噶生拉哈都督,拉哈都督生噶哈禅都督,噶哈禅都督生齐讷根达尔汉,齐讷根达尔汉生王机褚。

据考证,辉发部落第七代首领王机褚,度辉发河滨扈尔奇山,筑城以居,以辉发古城为根据地,征服周围各零散部落,号称“辉发国”。其统治地域南至坊州(今海龙)北及纳丹(今桦甸),方圆数百里,并筑有多壁城及卫星城,以抵御外来侵略。满族大字典中解释为:多壁意为孤,亦称多壁城,属辉发部落女真之城。明万历23年,努尔哈赤率兵招服之部众并入建州女真。又一说法认为:多壁城既辉发部的都城,名源于辉发城多层城墙,而且因辉发山突兀而起,孤独而立。

王机褚死后,辉发部落内部围绕权力之争发生内讧,王机褚孙子拜音达里杀掉七位叔叔自立辉发部主。在这个时期内,扈仑各部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与努尔哈赤分庭抗礼,先后发生了“户布察之战”和“古勒山之战”两大战役。特别是“古勒山之战”九部联军,遭到努尔哈赤重创,尸横沟渠,拜音达里险得生还,但元气大伤,并惹怒了努尔哈赤,从而导致了多壁城前卫城之战。前卫城的失陷使辉发城失去了外围屏障,迫使辉发部落以联姻为条件,与努尔哈赤签订了“城下之盟”。过不多久,拜音达里将辉发古城三重城墙修固后,又背盟不娶,与努尔哈赤彻底决裂。

【辉发山】

明万历35年,公元1607年9月,努尔哈赤率军讨伐辉发部落,14日兵临城下,将辉发城团团围住,利用里应外攻之策略,五天时间连攻三城,努尔哈赤率兵登临山顶,杀拜音达里父子,屠其兵,招服其存,遂班师。辉发国从此灭亡。

努尔哈赤灭辉发部落后,征服百姓,将其迁往原建州属地,分而居之。又把辉发山一带辟为围场,清王朝建立后,围场属盛京将军管辖,故称盛京围场,其范围南起三通河沿,东始辉发古城,西至威远堡边门,方圆大约400华里。围场共设105围,辉发河上游一段约10余围。因为封禁,辉发地域古城逐步废弃。直至光绪5年,围场驰禁,辉发古城所在地才又逐渐发展了起来。

美丽传说万口传

辉发河水蜿蜒流淌,讲述着辉发城的古和今。辉发国虽然早已灭亡,但关于这座依山而建的古城有个美丽的民间故事流传至今。“皇太极在美丽的辉发山迎娶了他心爱的女人哲哲。”李莉笑言。

关于皇太极和哲哲大婚于今辉南县辉发山的历史记载有两处。《满文老档》太祖皇帝一函三册:“(1614年)六月初十日,科尔沁莽古斯贝勒送女与大英明汗之子四贝勒为妻,四贝勒前往迎亲,会於辉发国呼尔奇山地方,遂大宴成婚。”《清史稿·孝端文皇后传》:“太宗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女。岁甲寅四月,来归,太祖命太宗亲迎,至辉发扈尔奇山城,大宴成礼。天聪间,后母科尔沁大妃屡来朝,上迎劳,锡赉有加礼。崇德元年,上建尊号,后亦正位中宫。二年,大妃复来朝,上迎宴。越二日,大妃设宴,上率后及贵妃、庄妃幸其行幄。寻命追封后父莽古思和硕福亲王,立碑於墓,封大妃为和硕福妃,使大学士范文程等册封。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顺治六年四月乙巳,崩,年五十一。七年,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曰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女三,下嫁额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与此同时,皇太极迎娶孝端文皇后路线亦有考证。

【辉发山上的考古挖掘现场俯瞰图】

科尔沁莽古思贝勒不直接将哲哲送到辽宁新宾赫图阿拉城与皇太极大婚,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辉发山是皇太极的封地。辉发山城原属于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领地,1613年褚英被努尔哈赤废掉后,辉发部扈尔奇山城封赏给了皇太极,他成为了正白旗和镶白旗两个旗的实际旗主,那么旗主皇太极到其领地扈尔奇山城大宴成婚理所应当。二是扈尔奇山城是安全之城。当时叶赫部还没有灭亡,科尔沁部送女到赫图阿拉城没有直路可走,科尔沁部的南面为明朝辖区,科尔沁部的东面、东南面为叶赫部实际控制,哲哲出嫁只能绕过叶赫部经原乌拉部地域到扈尔奇山城。当时扈尔奇山城是辉发都督的驻军之所,安全有保障,皇太极在扈尔奇山城迎娶哲哲也是当时形势下的安全选择。1614年时建州女真已吞并了乌拉部。由此可知,莽古思送哲哲到扈尔奇山城,绕过叶赫部地域,经过郭尔罗斯部、苏完部两部控制地域和原乌拉部地域是安全的。

【辉发古城灶址】

综上史料,1614年农历六月初,正是北方盛夏季节,哲哲大婚送亲队伍从今天的双辽市双山镇川头村附近区域驻牧地出发,骑马护送,依水而行,沿东辽河溯源而上东南至卡伦河口,沿卡伦河溯源而上东南至河源地,向东跨过伊通河,沿伊通河右岸溯源而上至河源地,再从伊通河河源地东南走转至亮子河河源地,顺亮子河而下东南至辉发河口,过辉发河至南岸就到了扈尔奇山城。这是莽古思送哲哲到扈尔奇山城的路线。皇太极与哲哲大宴成婚后的回返路线,是从扈尔奇山城出发,溯辉发河右岸而上至一统河口处,再沿一统河溯流至河源地,翻越辽、吉两省界山吉乐岭后至赫图阿拉城(今辽宁省新宾市永陵镇)。

辉发山上考古挖掘现场

多壁城名副其实

站在辉发古城遗址之上,虽然感慨历史已成烟云,但在岁月的风雨中,这座古城却幸运地保留下了残缺的辉煌记忆。

辉发古城遗址坐落在辉发山上。辉发山全长340米,海拔256米,临江而起,高出辉发河水面40多米,为东南、西北走向,全山有两突起的山峰,形如“马鞍”。西、南两面是悬崖绝壁,滚滚辉发江水撞壁而过;辉发山奇峰突兀,摩天石壁直垂江心,望之肃然俯视江水,波涛拍崖,卷起千堆雪花,喷泻万斛珠玉。举目莽原,碧野广阔,蔚然壮观。

辉发古城不仅山河一体,挺拔俊秀,而且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文物丰富,1961年被吉林省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莉告诉记者,1957年,辉南县文物普查队在此采集了石斧、石网坠、陶器残体、板瓦、瓷器等文物,1961年通化地区文物普查队又对辉发古城进行了调查,在城内发现了三楞形骨制箭头、小铁刀、刀鞘箍、刀护手、无字铜钱及石锄、石斧、石搞等。断壁残垣、工具、器物,无不让人感受到历史带给我们的一种厚重。1986年6月,辉南县文普队先后两次赴辉发城进行调查、绘、著录、拍照。对因自然侵蚀的旧城墙段,做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石斧】

据研究整理挖掘发现,辉发古城三面环水,一面临广阔的河谷平原,地势十分险要;辉发河由西南方向流来,至辉发山下折向北绕古城的西墙、北墙然后向东北流去,城南面有黄泥河,经过古城南墙注入辉发河。

辉发古城由内、中、外三道城墙和山顶的平台及暸望台组成,其中内城的全部城墙和中城的东南、西北两端是凭借辉发山的自然山险,在山顶上构筑城垣,外城的两端与辉发山相连,其余城墙则主要建筑在平地上。

内城:呈不规整的菱形。东南部是凭借自然山崖绝壁作为城垣,西北部则利用山势走向修筑城墙。内城周长706米,围绕辉发山巅的绝大部分。从雨水冲刷的城墙断面观察,城墙系采用河卵石夹夯土筑成。河卵石多为30至60厘米不等。城墙内壁高出地表约1米,顶宽约1.5米,外壁直垂山下十分陡峻,难以攀登。城内陆势中间稍垄起,两端倾斜。在城内的坡地上曾发现过原始社会的石器、陶器、骨器,还有高句丽时期、辽金时期的遗物。内城门共发现两处:一处位于城的西北端,在内城墙和中城墙相连接处,有一现宽5米的门址,可由此门通往中城。另一处是沿着倾斜的山势,在距西城角37米的内城北墙上,亦有5米宽的缺口,地势较陡,是内城通往外城的唯一门址。在辉发山的中部,临近辉发河的山崖处,有人工凿成的盘山小道,可以直接从山顶通往河面。

在内城的东南侧,有一经人工修筑的平台。平台是接着辉发山的自然山势修筑成椭圆形,周长336.5米,高出内城4.80米。在这个平台上,曾发现过陶瓷碎片及灰色砖瓦石块等遗物。据当地群众反映,早年平台上的砖瓦石块很多,据此推测,可能为当时的建筑遗址。在平台的中部,距西南壁山崖13.30米处,有人工用土石堆起一座高台,高台呈方锥形,现高2.5米,边长4米,是全 城的最高点,其作用应为暸望台。站在暸望台上不仅可俯瞰全城,而且对辉发山两侧的河流、平川、道路一览无余。

中城:是内城的外围城,大部分建筑在平地上,只有西北和东南端的一部分是沿着山势走向建筑,周长1313米。中城墙由西北端山顶向下,沿着山势和自然高低起伏,一直向平地伸延,再折向西南环绕山顶,并与内城的西南端城墙相连,合为一墙,范围包括了内城和辉发城的全部。中城墙是用土石混合夯筑,呈梯形。城墙现高出地表1至3米不等,墙基宽10至14米,顶宽2至4米。城门在城墙的中部,可见一宽12米的缺口。缺口的两端城墙各有一方形土堆。土堆高出墙面0.5米。现在的道路亦由此门道通过。中城内现已耕种,在道路两侧可见密集的方形小台地,可能为当时的建筑遗址。在中城内出土的遗物多是辽、金时期的罐、瓮及明代的瓷陶器,还有部分铁器等。

外城:平面呈椭圆形,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550米,周长2467米。东南面包括了中城和内城的全部。亦利用中城和内城以自然山险构筑的城墙为壁,向西北则城垣尤如袋状筑于平地之上。外 城的西北端充分利用了辉发河的有利地势,再向西北延伸400余米。外城墙呈梯形,平均高出地表1.5至2米,墙顶宽3米左右,墙基宽10至20米,城墙系用黄土夹砂石夯筑而成,夯层明显,每层厚约10至20厘米。南端和东端墙面保存较好,北墙部分地段遭到破坏,西段城墙几乎平坦。外城门有二,位于城的东、西两侧,东门现宽10米,西门位于辉发山下的辉发河边。出西门应为当时的辉发河渡口,现已破坏。现在横贯城内的公路,就经过这两个城门。

辉发古城依山傍水,靠地势险要,围墙多层,规模宏大,在关东历史上实属罕见,因此称辉发古城为多壁城,实乃名副其实。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扈伦四部分布图

区划地名的变迁

辉发山水曾吸引着多位皇帝的前来围猎做诗留词。《吉林通志》记载着康熙行围辉发诗二首。诗一 :铁马金戈百战时,戎衣辛苦首开基。 榻边鼾睡声先定,始布中原一著棋。诗二 :垣墉遗址尚山坳,略地平城辟土茅。 荡涤尘沙真不易,仰思遗烈驻云旓。这二首诗摘自原诗无题,诗前有序:“行围所经灰发、叶赫、哈达诸地,皆我祖宗之所开,并遗迹存焉。”灰发,即辉发, 今辉南县辉发城镇。乾隆东巡亦作辉发诗二首。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深秋,被战火焚毁五十二年的辉发古城,还迎来了被人们誉为“边塞诗人”的江南才子吴兆骞,他挥笔写下了《过灰扒废城》和《经灰法故城》两首诗。《过灰扒废城》是迄今为止写回跋女真的第一首文学艺术作品。

【吴兆骞】

如今,在辉南县以“辉发”命名的地理实体有辉发山、辉发发河,行政区划名称有辉发城乡。派生的行政区划名称有辉南县、辉南镇、辉南乡。

辉南县地面,唐朝时属渤海国的西京长岭府,辽时属东京道长岭府,金时属上京会宁府,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地,明属海西女真辉发部,清初为建州女真地,清末为奉天巡抚海龙府地。宣统元年(1909)3月设辉南直隶厅,厅治所先驻大度川(土名大肚川),即今抚民乡的抚民屯。因大肚川荒僻,是年12月厅治所迁至谢家店,即今辉南镇,此地东距大肚川约23公里。民国二年废厅改县,称辉南县。

民国元年曾在该县境内今样子哨镇设金川县治所,伪满1940年废,地域复并入辉南、柳河两县。1945年日本投降后,伪满倒台,国民党安东省曾在名义上恢复金川县,解放战争后再未设置。

辉南县名源于辉南厅,原辉南厅驻谢家店时,因此地在辉发河南,故取名辉南,谢家店亦称辉南镇。辉南镇周围农村设乡时称辉南乡。辉南县治所于1949年11月由辉南镇迁驻朝阳镇。朝阳镇东距辉南镇约23公里,地名源于东有东凤舞山,西有西凤舞山,寓“丹凤朝阳”之意。

俱往已,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今,辉发城人正以崭新的面貌建设着新辉发城,积极开展“国家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满族风情园”的申报工作。2013年4月,辉发城镇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2013年9月,辉发城镇政府与吉林师范大学满族研究所签订协议,共同挖掘整理辉发满族文化。2018年7月8日,国家乡村振兴文化项目惠及辉发城,华中师大乡村移民农耕文化研究团队正式入驻辉发城,对辉发城近百年的历史文化进行整理挖掘。眼下,辉发古城的历史文化研究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辉发城将成为辉煌发展的靓丽新城。

辉发河

(满语:hoifa bira)是松花江 上游最大的支流。其径流量占丰满水库入库总量的26%,水量随季节变化极大,汛枯可相差超过1000倍。辉发河流域在辽金时期为女真回跋部居住地而得名。《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载:“辉发通考作回霸,辽史作回跋,金史作晦发又作回怕,明统志作灰扒,皆一音之转。”上游干流杨树河上建有大型水利枢纽海龙水库,主要支流有莲河、梅河、沙河、一统河、挡石河、三统河、金沙河等。

名称由来

辉发河是松花江一级支流。为满语音转河名,含义为兰青色的水。辉发河流域在辽金时期为女真族回跋部居住地,故河名有“回跋”音转之说。《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记述:“辉发通考作回霸。辽史作回跋。金史作晦发。又作回怕。明统志作灰扒。皆一音之转”。

干流概况

河道走向

辉发河发源于辽宁省清原县龙岗山脉北侧。北流33.70公里进入吉林省梅河口市境内,转东北,过辉南、磐石、桦甸县境,在桦甸县金沙乡福安屯东注入松花江。河道平均坡度0.5‰,河长267.70公里,省境内234公里。流域面积14896平方公里,其中吉林省境内为14376平方公里。山城镇以上的河段当地称杨树河。山城镇至辉南县三统河口之间的河段,当地称大柳河。山城镇以上为丘陵地带,河道窄浅。山城镇以下为海龙盆地,两岸平坦,有宽广的河漫滩,开垦大片水田。该段河宽50~180米,河槽浅,河床为细沙。辉南县石道河河口以下,河谷狭窄,两岸多为丘陵及陵岗状阶地,灌木丛生。只在桦甸县城附近,两岸宽阔,为山间小盆地。该段河道较规整稳定,河底为沙、卵石。

辉发河辉发河满语意为蓝青色的水。发源于辽宁省清原县龙岗山脉南部。在山城镇以上河段当地称杨树河,山城镇至辉南县三统河河口之间的河段,当地称大柳河。辉发河流域面积14896平方公里,吉林省境内为14376平方公里,占96.5%;河长267.7公里,吉林省境内为234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5‰。辉发河自河源北流33.7公里,进入吉林省梅河口市境内,并转向东北。梅河口市山城镇以上为丘陵区,河槽窄浅,河床为细沙。山城镇以下进入海龙盆地,两岸平坦,有宽广的河漫滩和一、二级阶地。河槽宽50~180米,河床为细沙,两岸有防洪堤。左岸有莲河、大沙河、挡石河,右岸有一统河、三统河、蛤蟆河等较大支流汇入。至辉南县石道河(流域面积533平方公里,河长62.6公里)河口以下河谷狭窄,两岸为丘陵及垄岗状阶地,灌木丛生。只在桦甸县城附近两岸宽阔,为山间盆地。河道较规整、稳定,河底由沙、卵石组成。过桦甸县城以后,左岸有较大支流金沙河汇入,于金沙乡福安屯东注入第二松花江。辉发河流域为树枝状河网,左、右岸流域面积分别为7401及7495平方公里,较为对称。流域面积大于和接近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莲河、大沙河、一统河、三统河、挡石河和金沙河。

辉发河辉发河满语意为蓝青色的水。发源于辽宁省清原县龙岗山脉南部。在山城镇以上河段当地称杨树河,山城镇至辉南县三统河河口之间的河段,当地称大柳河。辉发河流域面积14896平方公里,吉林省境内为14376平方公里,占96.5%;河长267.7公里,吉林省境内为234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5‰。

辉发河自河源北流33.7公里,进入吉林省梅河口市境内,并转向东北。梅河口市山城镇以上为丘陵区,河槽窄浅,河床为细沙。山城镇以下进入海龙盆地,两岸平坦,有宽广的河漫滩和一、二级阶地。河槽宽50~180米,河床为细沙,两岸有防洪堤。左岸有莲河、大沙河、挡石河,右岸有一统河、三统河、蛤蟆河等较大支流汇入。至辉南县石道河(流域面积533平方公里,河长62.6公里)河口以下河谷狭窄,两岸为丘陵及垄岗状阶地,灌木丛生。只在桦甸县城附近两岸宽阔,为山间盆地。河道较规整、稳定,河底由沙、卵石组成。过桦甸县城以后,左岸有较大支流金沙河汇入,于金沙乡福安屯东注入松花江。辉发河流域为树枝状河网,左、右岸流域面积分别为7401及7495平方公里,较为对称。

辉发河是吉林省吉林市以上松花江第一大支流,发源于辽宁省清原县龙岗山,海拔520米,流经梅河口市、辉南县、于桦甸市金沙乡许家店流入松花江。属省管河流。流域地貌在海龙水库以上以低山为主,海龙水库以下河谷逐渐开阔,呈喇叭口形向下游变宽,两岸大部分为耕地。流域内水系发达,一级支流左岸有白银河、梅河、莲河、大沙河、右岸有一统河等,境内河流长度116 千米,流域面积1.49 万平方千米,河道比降0.5译,多年平均径流量5105 万立方米。流域内耕地面积3294 公顷;常驻人口78.37 万人;乡镇数量为梅河口市、桦甸市、柳河县、辉南县及下属35 个乡镇。境内河流流经的乡镇有山城镇、梅河口城区、海龙镇等13 个乡镇。流域内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

辉发河发源于辽宁省清原县龙岗山北侧,北流进人吉林省境后转向东北,纳西河、梅河、莲河、大沙河、一统河、三统河、当石河、蛤蟆河、石道河、富太河、呼兰河、发别河、金沙河,于蜂蜜砬子南,东经126。57’,北纬43。08 7处注人松花江。河长294公里,是吉林省主要河流之一。流域内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81条,大于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5条。流域面积14 896平方公里,其中吉林省境内14 376平方公里。

辉发河又名辉发江。据《奉天通志》记载; “辉发江之上游分三大河流,曰柳河,清语辽吉善河,曰伊通河,亦作一统河,清语为图们河,曰三通河,清语曰三屯河劳。据《满洲源流考》记载; “辉发河在吉林城南320里, 源出纳噜窝集, 即辽吉善河、图们河、三屯河合流,东北入混同江。图们河与发源长白之图们江非一水也弦。按纳噜窝集即纳绿窝集,今柳河南境及兴京境内之龙岗山脉,皆是混同江,即昔松花江之别称(与今松黑河流之混同江不同)。《明统志》记载;灰拔江至海西合混同江。《垒辽志》“开原卫境东北则到建州650里I 又开原山川灰拔江城东350里,东流入松花江黟。按灰拔即辉发之谐音。 明季为辉发国,故得名为辉发河。辉发河是辉南县境内第一条大河流,还是松花江上游主要支流。位于辉发城乡与永康乡、 磐石县交界处。 地理座标为东经126。137,北纬42。447,其主流源于双凤乡杨家街入蛟河口乡兴隆村河口处,境内全长17公里属松花江水系。。据《辉南厅志》记载,辉发河源有二,一为西来之柳河县,二为南来之三通河至海兴社高船口(今高集岗清合屯)汇柳河始名为江,东流海振社(今永康乡)绕辉发城北复东折受黄泥河、蛤蟆河,蛟河等水经海保社(今蛟河口乡境)兴隆南折五里复东流受吉林盘石县境内挡石河,细林河诸水经黑石镇,桦甸县入松花江一。。辉发河是常流河,水量较大,河槽宽度为80米,县内流域面积为177.2平方公里。洪水期水面宽达924米,主槽滩地明显,河床质为沙、卵石,平时水面宽度为126米,水深2.1米,流速0.84米/秒。解放前,每年均有夏汛泛滥,造成不同程度水灾,到当年九月份以后江水稳定,日趋退落。 据水文记载。 每年平均流量为25公方/秒。 本县区段一般在12月中旬封冻, 河心冰最厚近l米。解冻为翌年8月下旬至4月初。 (结冰期120天左右)建国后,为了充分利用水利资源,变水害为水利,在辉发河建有抽水站,电灌站共8处,灌溉水田面积为12,000亩。永康、辉发城两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 多次在河岸筑堤, 长达63.5公里,总土石方960,000立方米, 基本控制了辉发河水的泛滥。保护土地30,000亩,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并利用河水养鱼,使辉发河造福千人民。

河道特征

以山城镇为界分为上、中游,沿岸多丘陵,左岸砂石较多,岩石多为花岗岩。以石道河口为界分为中、下游。上游段为丘陵,河道窄浅,沙质河床;中游段为海龙盆地,两岸平坦,有宽广的河漫滩,已垦殖成大片水稻田,河底质为细沙,两岸筑有防洪堤,是流域内重要农业区;下游段河谷收缩,两岸多为丘陵岗地,仅桦甸城区处有桦甸盆地。河底为卵石和细砂,流经磐石河段坡降6.2—6.7%0,流速0.9粑秒,沿途接纳挡石河、蛤蟆河、蛟河、细林河、富太河、都力河、南朱奇河、大色力河、呼兰河、柳树河、火龙河、发别河、苏密河、公别河、金.沙河和密什哈河等支流。上游沿岸植被较好,为茂密的柞树林、落叶松林所覆盖。

从陈家屯到乱泥屯一带植被较差,河岸上沟谷中有不少荒山荒地。树林主要为柞树林、樟子松人工林。流至黑石镇,两岸为大面积的耕地,附近的沟谷中,左岸为耕地和落叶松人工林,右岸为落叶松人工林、柞树林、灌木林、疏林。辉发河下游流域金、煤贮藏量较丰富,建有五道沟煤矿,辉发河砂金矿等。河内盛产鲤、鲢、鲫、红尾等鱼类。多年平均降水量在650~700毫米之间。平水期河口处水面宽270米,水深2.3米,河道平均坡度0.5%o,多年平均径流量36亿立方米。

水文特征

辉发河流域水情变化较大,桦甸县城郊四道沟水文站,1953年测得最大洪峰流量7120立方米/秒,为1888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据五道沟水文站(集水面积12391平方公里)1954~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7.69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6.4亿立方米、平均流量83.70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3010立方米/秒(1975年),最小流量0.44立方米/秒(1979年);多年平均含沙量0.48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121万吨、年输沙模数97.4吨/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

辉发河为树枝状河网,两岸平衡发育,为省内所罕见。流域面积左岸7401平方公里;右岸为7495平方公里。共有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各级支流170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或接近1000平方公里的有松花江二级支流莲河、大沙河、一统河、挡石河、金沙河。

莲河,又名沙河。发源于东丰县杨木林乡哈达岭山脉的老爷岭东麓,流经东丰、梅河口市境,流域面积1066平方公里,河长79.4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9‰。出源后北流,过杨木林乡转东流,至东丰县城西转东南,至南屯基乡再转东流,在梅河口市莲河屯注入辉发河。该河河槽宽20~30米,沙质河床。在南屯基以上为低山丘陵区,河谷较开阔。据东丰水文站(集水面积481平方公里)1958~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5.26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0.58亿立方米、平均流量1.84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470立方米/秒(1964年),一、二月份常发生连底冻,最小流量为0。南屯基以下为黄土台地和辉发河河谷的一级阶地,河道弯曲,河漫滩较宽,滩地为淤泥,柳条丛生。沿河两岸为耕地,多受洪水威胁。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东丰水文站实测多年平均含沙量5.15公斤/立方米,最大断面含沙量56.4公斤/立方米(1967年),多年平均年输沙量30.9万吨、年输沙模数642吨/平方公里,为辉发河流域各河的最大值。

大沙河,发源于东丰县沙河镇乡哈达岭山脉大寒葱顶子峰南侧,流经东丰县、梅河口市境,流域面积1014平方公里,河长82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6‰。出源后流向东南,在梅河口市海龙镇正义村东南注入辉发河。大沙河流域在梅河口市一座营乡以上为低山丘陵,以下较平坦。河道弯曲,河槽窄深,河岸陡立,岸高一般2~4米,河底为沙和淤泥。岸边柳条丛生,两岸多为耕地。

一统河,又名伊通河、图们水。发源于柳河县向阳镇龙岗山脉滚马岭东侧,流向东北,通过柳河县城,穿越梅河口市的进化、杏岭、义民、河洼等乡,至辉南县朝阳镇东注入辉发河。流域面积1547平方公里,河长140.4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0.9‰。据柳河县柳河水文站(集水面积622平方公里)1956~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4.65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42亿立方米、平均流量4.50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534立方米/秒(1960年),最小流量为0。一统河,在柳河镇以上为低山丘陵地带,河谷较窄,河道较规整,河底为沙、卵石,两岸多次生阔叶林。柳河镇以下,河谷较宽,复式河槽较多,沙质河床,冲淤变化较大,河漫滩及一、二级阶地发育,两岸多水田及柳丛。

三统河,又名三通河、三纵河、三屯河。发源于柳河县和平乡红石镇龙岗山脉瓮圈岭。河源处的干流又称红石河,其西侧的山河(又称大野猪沟)与东侧的小通沟河分别发源于邻近的大顶子岭和通沟岭,三条河在三源浦镇汇合,得名三统河。三河汇流后,流向东北,在姜家店乡转向北流,至大通沟乡自立屯东为柳河、辉南两县界水,前流约10公里后,进入辉南县境内,于高集岗乡马家岭屯西注入辉发河。河长137公里,河道平均坡度1.1‰,流域面积2434平方公里,是辉发河的最大支流。据样子哨水文站(集水面积1957平方公里)1956~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4.49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65亿立方米、平均流量17.9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1270立方米/秒(1971年),最小流量0.26立方米/秒(1978年)。该河在三源浦以上为低山区,多次生阔叶林,河谷狭窄,河床为沙、卵石。三源浦附近为山间盆地,多水田。三源浦以下为丘陵区,河谷稍宽,两岸多为耕地。辉南县样子哨镇以下,河床为沙、卵石。沿河两岸平坦开阔,水田较多。

挡石河,为满语音转河名,意为鸷鸟。发源于磐石县三棚乡哈达岭山脉红石砬子峰东侧,流向东南,经磐石县城,在牛心乡兰家村兰家网屯南注入辉发河。流域面积999平方公里,河长51.6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1.2‰。该河上游呈扇形河网,汇流快,水势猛。据磐石县宝山乡的韩家水文站(集水面积612平方公里)1957~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4.87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0.846亿立方米、平均流量2.68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254立方米/秒(1970年),最小流量为0(1968、1974、1979年)。河流右岸近山,左岸平坦,较为开阔,多耕地。河槽窄深,河底多由细沙组成,部分河段为黑淤泥,易坍岸。

金沙河,为满语音转河名,含义为沙狐狸。发源于桦甸县八道河子乡哈达岭山脉凤凰顶子峰西侧,流向东南,在金沙乡福安屯南汇入辉发河。流域面积1209平方公里,河长70.30公里,河道平均坡度2‰。据桦甸县金沙乡民立水文站(集水面积1037平方公里)1958~1980年实测:水位变幅4.32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95亿/立方米、平均流量9.34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697立方米/秒(1973年),最小流量为0(1976、1980年);多年平均含沙量0.24公斤/立方米、年输沙量7.20万吨、年输沙模数69.7吨/平方公里。该河上游为低山区,坡度较陡,中、下游为丘陵,两岸多岩石陡壁,灌木、杂草丛生。河道稳定,河槽窄深,河底由沙、卵石组成。河口一带常受辉发河洪水顶托,泛滥成灾。

蛟河,发源于辉南县东部与桦甸市交界,自东向西,流经石道河镇,至庆阳镇转向北流,过中央堡乡,在蛟河口乡北注入辉发河。此河夏秋两季河水经常泛滥成灾,十年九涝。传说此河有“蛟龙”作怪,因此人们取蛟龙的“蛟”字为河名。

蛤蟆河,位于吉林省辉南县,发源于县东南部龙岗山脉北坡,自东南向西北流经抚民镇,在辉南镇南凤阳堡北接纳保安堡河、转向北流,过辉发城镇东面的武家屯、张家街,纵贯辉南县境内,注入辉发河。

呼兰河,位于在磐石县境内,是松花江支流辉发河的支流,原名呼兰沟。该河发源于磐石县与桦甸市界山、吉林哈达岭的棺材砬子山南麓,由北向南流经驿马乡、呼兰镇、黑石镇。在黑石镇呼兰村呼兰河口屯东0.2公里处,东经126。357,北纬42052’处注人辉发河。河全程44.3公里,河宽约18米,水深约1.8米左右,泥沙河床,坡降2.2%0,流速2.7粑秒,流域面积311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75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 900万立方米。沿途接纳郭家店、东二道、梁家等多条河流,流域内筑有一座中型水库(官马水库)o从源头到官马屯一段两侧山坡植被较好,生长着茂密的中龄和幼龄阔叶林,间杂有少量的落叶松人工林、山杨林。中游从官马屯到田家屯一段两岸为开阔的水田地,是水稻的重要产区,下游左岸山坡多荒山荒地,有少量的疏林和落叶松人工林,右岸植被较好。

富太河,在磐石市中南部石嘴镇、富太乡、细林乡、黑石境内。是松花江支流辉发河的支流。发源于磐石县石咀镇,吉林哈达岭中部东南侧老爷岭山南麓,由北向南流经石嘴镇、富太乡、二道岗乡与细林乡界、细林乡与黑石镇界,在细林乡下陡沟屯东2公里处,东经126。25’,北纬40。50’注入辉发河。河全程57.4公里,河宽1.5米左右,水深1.7米左右,泥砂河床,坡降1.05%o,流速0.8米/秒,流域面积449.0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1 10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水侵蚀模数为900吨/平方公里。沿途接纳北朱奇、八家子、司家街、联河、新民、新裕河流。流域内筑有中型水库(柳杨水库)一座,其它小型水库24座,总库容量2 915.4万立方米,可灌田3 371公顷。此河属低山丘陵区河流,上游河谷狭窄,中游金大房子屯至岫水屯河段的河谷开阔,一般宽2—3公里。源头和上游右岸植被较好,为茂密的树林所覆盖,主要为幼龄阔叶林和落叶松人工林。上游左岸植被较差,中游两岸的低山植被较好。

公别河,位于桦甸市境内,属松花江水系二级支流。该河发源于老鸦岭北麓,南一北流向,流经桦南乡11个村,沿接纳招牌沟、大肚川等河流。在北山屯南,东经126。48’,北纬42。59’处流入辉发河,河全长30.8公里,均宽7米,坡降4.3%o,砂石河床。流域面积21l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 752万立方米。河域内共建五座水库,其中大碱厂水库和大肚川水库为小I型,马家店、龙头山、大黄泥河子、贾砬子三个水库均系小Ⅱ型,总库容504万立方米,可灌l 200公顷农田。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大豆。

发别河,位于桦甸市境内,属松花江水系二级支流。该河发源于苏密沟乡南部五里河大顶子山北侧,南一北流向,沿途接纳小河10余条,在苏密沟乡河沿屯北,东经126。45 7,北纬42。56 7处流人辉发河。河全长42公里,均宽10米,坡降5.9‰。流域面积205平方公里。该流域地质岩性,人河口处于辉发河新裂带,出露的岩石为安山岩、安山凝灰岩夹流纹岩、凝灰质砂岩、黑色页岩及薄层煤,黄绿色、紫色砂岩、页岩。河流发源地是斜长角闪岩夹绿泥阳起石片岩、白粒岩及磁铁石英岩。山地壤性为灰棕壤,河谷地带为冲积土、卵石和砂。

金沙河,发源于桦甸县吉林哈达岭山脉凤凰顶子山西侧,流向东南,在金沙乡福安屯南注入辉发河。流域面积1209平方公里,河长70.3公里,河道平均坡度2.0‰。河流上游为低山区,坡度较陡。中、下游为丘陵区,两岸多岩石陡壁,灌木杂草丛生。河道稳定,河槽窄深,河底为沙、卵石。河口一带常受辉发河洪水顶托出槽成灾。

流域治理

辉发河流域,远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就有朝鲜族农民在柳河县三源浦开垦水田,后逐渐发展到海龙、桦甸、磐石等地,到1930年已开垦水田12030公顷。1938~1940年先后有日本开拓团6起394户1565人进入磐石、海龙、东丰、辉南等县开垦水田,并在柳河县建全胜、大西岔两座小(一)型水库和4座小(二)型水库。1938年,辉南县在三统河上修建平安川灌区(现更名三统河灌区),渠首设在冯大院,为混凝土滚水坝,左岸干渠在钓鱼台穿426米隧洞,沿山麓直达大柳河边,总长35公里,是为西干渠。辉发河到1945年水田面积达29793公顷,1949年降到17466公顷,其中蓄水灌溉450公顷,机械抽水灌溉150公顷,自流引水灌溉16866公顷。

1943年,丰满水库蓄水后,开始在桦甸县城裁、整辉发河道,修建护城大堤,至1951年基本建成。1952~1955年,为消除堤防险工隐患,在堤外营建了坝、顺坝、护滩、护岸等治河工程,原与丰满水库配套,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的桦甸大堤,降至百年一遇防洪加1米超高的标准,大堤总长12.70公里,保护桦甸县城和沿岸8.46万人口、2550公顷耕地。

1955年始建磐石县萝卜地,海龙县水道,柳河县样子沟,辉南县辉发城、王家屯等小(一)型水库。1956年扩建平安川灌区,在冯大院拦河坝下建苗家街柴石坝,开挖东干渠19公里,1971年苗家街坝改建成混凝土坝。1956~1960年海龙县在碱水河上建碱水水库,1958~1962年,东丰县在小横道河上建成龙头水库,1958~1963年,柳河县在时家店河上建成总库容1504万立方米的时家店水库。1958~1965年,海龙县在杨树河中游建成总库容2.35亿立方米的磨盘山(海龙)水库。1959~1969年,柳河县在三统河上游建成和平水库。 [10]

自1955年以来,流域内各县掀起兴修蓄水工程和电灌站的高潮。至1958年除上述大、中型水库外,共建成小(一)型水库13座,小(二)型水库333座,塘坝2088座,电灌站155座,水田灌溉面积达到71826公顷。其中海龙、磐石两县成为省内小水库、塘坝最多的两个县。

1959年,海龙县开始配套磨盘山水库(1960年改称海龙水库)下的海龙灌区,主要工程有总干渠两公里和南北两干渠。南干渠过小杨、中和、四八石,穿长通铁路直达李炉乡,长70公里;北干渠在河北过西玉井、东花园,长34公里,跌入西河。由于两条干渠都是沿山开渠,大部分坡水平交入渠,有的“做库成瓜”,淤积、决口时有发生,后于1966~1968年进行全面改造,变平交为立交,改死“瓜”为活“瓜”。除供水南、北干渠外,还给下游大柳河沿岸4座拦河坝80多处抽水站补水。1983年补建水电站,总装机1600千瓦。海龙灌区的总灌溉面积1980年以后稳定在1.10万公顷,1985年灌溉13133公顷,超设计效益21.6%。1960~1963年,柳河县在后河上建成姜家店小水电站。 [10]

1966年,辉南县在黄泥河上把小(一)型的辉发城水库扩建成总库容102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1966~1973年,磐石县把1957~1965年在富太河上建成的小(一)型柳杨水库扩建成总库容191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辉南县于1969~1973年在蛤蟆河上建成青顶子水库。1969~1977年,磐石县在呼兰河上游建成官马水库。 [10]

此间东丰县于1965~1966年沿莲河建成堤防81.20公里(其中左岸45.10公里),保护东丰县城及103个村屯的6.10万人口、0.35万公顷耕地。

1966~1973年,桦甸县在发别河上建成关门砬子水库电站。

1958年以后枯水,三统河流域内灌溉用水紧张,1960年,辉南县着手在三统河上筹建马鞍山水库,后因上游柳河县要求在库区内建土们子水库,而马鞍山库区又没有地勘资料证实有否喀斯特的存在,筹建工作遂告停。1970年柳河县在三统河上土们子坝址建大通沟水电站。 [10]

三统河在5、6月枯水时常不足1个流量,仅能满足灌溉用水量的十分之一。1970年连续70天无雨,河水断流,迫使辉南县水利局于1971~1973年对三统河上游进行了详细的查勘设计,再次提出在干流上建马鞍山大型水库,或在支流哈拉河上建小椅山中型水库两个方案。前者较后者多蓄水近5000万立方米,且在防洪、灌溉、发电以及工程量、投资等方面均优于后者,只是马鞍山水库淹地325公顷中,有200公顷在柳河县,而小椅山淹地229公顷,均在辉南县境内。因缺乏统一领导和全流域统筹兼顾的思想,建马鞍山水库方案未能实现,而于1977年在哈拉河上动工修建了小椅山水库。

1970年10月,磐石县为解决南部5个社、镇1000~2000公顷水田缺水问题,当时县领导无视技术干部的反对,在辉发河左岸虎头山下动工修建抽水仅1.50立方米/秒、净扬程共84米、总装机8台2935千瓦的三级导水站,通过51.50公里的干渠,将水送到石咀镇,计划灌溉水田2400公顷,名曰“万代幸福渠”。到1976年11月已完成三级导水站和10处计2公里穿山隧洞,2处渡槽计700米,干渠已挖到磐桦公路,长达41.50公里,共完成土石方137万立方米,动用131万工日,国家投资373万元。1974年试车时最多灌溉水田700公顷,后因辉发河水量不稳定,抽水蓄库的水损大、电费高、维修管理艰巨等原因,遂于1979年正式停工,已建工程交由细林公社管理,以致设备和工程连遭毁坏,自行报废。

海龙、辉南两县于1971~1975年按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建成从山城镇经梅河口、海龙、朝阳镇至蛤蟆河的辉发河堤防215.50公里(其中海龙151公里,辉南64.50公里),共保护14.15万人口和10427公顷耕地。

1975~1982年,桦甸县在金沙河上游建双杨树水库,东丰县于同期在小柳树河的支流上将仁合小(一)型水库扩建成中型水库。

1978年,通化地区水利设计处完成一统河规划,提出在辉南、海龙两县交界处建三合拦河闸,南干渠到海龙县黑山水库(小〈二〉型),长公里;北干渠到合心水库,长37公里。把黑山、合心两座水库扩建为中型水库。两干渠建成后可取消下游4座拦河坝和55处小电灌站,水田面积从4500公顷增加到1万公顷。1979年在三合建成省内第一座橡胶坝,到1985年北干渠基本建成,当年灌溉水田5000公顷。

1983年,吉林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完成三统河规划和大沙河规划。三统河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对现有工程配套挖潜,同时新建大甸子、辛家、单家、板石庙、裕民5座小水库,水田面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7000公顷,达到19730公顷。重点扩建三统河灌区,由1982年实灌4700公顷提高到8000公顷。大沙河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在大沙河上建5处拦河坝,5处入库站(总装机13台4000千瓦),提取大沙河水蓄入小赵家、迎福、太平河、红星、野猪河5座小(一)型水库,增加灌溉水量,将水田面积由1480公顷增加到2930公顷。上两项规划,已从1985年开始实施。

蓄水工程

碱水水库,1956~1960年建成,在海龙县在碱水河上,总库容1731万立方米(扩建后为2126万立方米),设计防洪保护耕地面积2000公顷,灌溉水田1887公顷,1985年实际灌溉面积1813公顷。

时家店水库,1958~1963年建成,在柳河县在时家店河上,总库容1504万立方米,设计防洪保护耕地733公顷,灌溉水田1000公顷,1985年灌溉953公顷。

仁合水库,在东丰县小柳树河的支流上,原为仁合小(一)型水库,1975~1982年扩建成中型水库,总库容138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水田340公顷,1985年实际灌溉300公顷。

双杨树水库,1975~1982年,桦甸县在金沙河上游建总库容121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水田1400公顷,防洪除涝133公顷,1985年灌溉水田133公顷。

小椅山水库,1977年在哈拉河上建成,总库容4200万立方米,设计补偿灌溉水田9520公顷,水库发电装机容量1260千瓦,1985年灌溉水田6400公顷。

关门砬子水库电站,1966~1973年,桦甸县在发别河上建成,总库容401万立方米,总装机1085千瓦,下游灌溉水田500公顷。

官马水库,1969~1977年建成,在磐石县在呼兰河上游,总库容1150万立方米,设计防洪除涝1000公顷,灌溉水田1867公顷,1985年实际灌溉1500公顷。

和平水库,建于1959~1969年,在柳河县在三统河上游,总库容1840万立方米,设计防洪保护耕地3300公顷,灌溉水田1000公顷,1985年实际灌溉面积780公顷。

辉发城水库,1966年小(一)型的辉发城水库扩建成,在辉南县黄泥河上,总库容102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设计灌溉水田700公顷,1985年实际灌溉533公顷。

柳杨水库,在富太河上,原为1957~1965年的小(一)型水库,1966~1973年,磐石县扩建,总库容191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设计防洪除涝1400公顷,灌溉水田1800公顷,1985年实际灌溉840公顷。

青顶子水库,1969~1973年建成,在辉南县蛤蟆河上,总库容1802万立方米,设计防洪除涝2667公顷,灌溉水田1033公顷,1985年实际灌溉20公顷。 [10]

海龙水库(原名磨盘山水库),位于梅河口市大柳河支流杨树河中游,控制流域面积548平方公里,总库容3.16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养鱼、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灌溉效益尤为显著。东北沦陷时期,1943年,有关部门曾提出过磨盘山水库的初步设计,1944年,由伪海龙县公署组织修建。1958年重建时。 [12]

龙头水库,位于东丰县横道河镇大房村境内小横道河(辉发河二级支流)下游,控制流域面积45.30平方公里,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养鱼。1958年由东丰县开工兴建。按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二百年一遇洪水校核,五百年一遇洪水保坝,总库容105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654万立方米。设计灌溉水田800公顷。主体工程有土坝、输水洞、电站、溢洪道和“引邻工程”。

流域

辉发河流域大沙河口以上为丘陵台地宽谷地貌,以下为丘陵宽谷地貌。低山丘陵12272平方公里,占85%,宽谷平地占15%,多白浆土、暗棕壤和冲积土。流域内有耕地28.96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20%;林地7475平方公里,占52%;草地1552平方公里,占10.1%。有121个乡、镇,其中有梅河口市(原海龙县)和柳河、辉南、东丰、磐石、桦甸等县城,总人口217.30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有151人,以梅河口市236人/平方公里为最稠,桦甸106人/平方公里为最稀。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量36.48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产水25万立方米,低于鸭绿江流域和头、二道江,居省内第四位,属较足水区。沿河两岸特别是宽广河谷地,适于发展水田。河谷外围的山麓地带,受人为因素影响,坡面侵蚀严重,据1985年吉林省水土保持工作站应用遥感技术调查,东丰等6县的水力侵蚀面积4465.30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21.6%;五道沟的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53公斤/立方米,平均年输沙量为122万吨,是丰满水库以上水土流失较重的一条河流。

萨满遗风

辉南地域文化以长白山区封禁为分水岭,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封禁前是以萨满文化为主导地位,开禁后是以长白山区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萨满文化对辉南的地域文化具有源头性,历史上生长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东北少数民族无一不信奉萨满教,在辉发古城建都的明代海西女真辉发部,就是个传承萨满文化的部落。在长达200多年的大迁徙中,辉发部“戴木主举家南迁”,这个“木主”就是本家族世代供奉的“朱禄嫚尼”神偶。在定居辉发后,便在辉发古城内修建了供祭祀用的“祭天祠”,满族人称“萨满堂子”。每逢重大节日和事件,都要阖族进堂击鼓甩铃,焚香祈祷,吟唱神歌,模拟各种神兽灵禽翩翩起舞,祈求神灵护佑。辉发部亡国到现在已经400多年了,但400多年的尘烟并没有完全湮没这个家族和他们的文化,萨满文化没有消失,她们的文化生命并没有寂静,她们的文化像幽灵一样还在飘荡,在这里人们的心灵中,还有一块属于他们的田野。在辉发大地的高山上,峡谷中,森林里,萨满的鼓声,歌声、舞姿绵延千古。

家祭

家祭是指满族各姓氏以血缘族姓为单位而举行的祭祀祖先的活动,有朝祭和夕祭之分,还配有专门的歌词和颂辞。满族则每年举行春秋两次“家祭”,一般连祭3 日。

满族对“家祭”非常重视。祭祀开始的前一天,把黍米煮熟捣烂做成祭祀期间专吃的饼。然后在上屋西炕上排列木人或各色绩条代表祖先。祭祀开始后,由本家族中选出的大萨满口诵吉词、头戴神帽、腰系围裙、摇铃持鼓、款款起舞,旁边众人也击鼓相和,俗称跳家神。祭品有猪肉,满语称之为阿玛;祭香就是远近闻名的达紫香。此外,每家院内南边都立有祭杆,即索罗杆子,杆高2.63米或3.1 米,上置一斗,形如浅碗。家祭开始的第二天献牲于杆前,称之为祭天,又放猪肠及肝肺于斗内,用来喂喜鹊等飞禽。每次祭祀索罗杆上都要挂上祭猪的喉骨,第二年再祭时以新换旧。满族家祭规矩非常严格,孕妇、疯癫者和戴狗皮帽子者皆不许入祭;祭祀期间,不允许借债、讨债、还债和打架斗殴,更不许嘻笑打闹。除了上述两种主要祭祀活动外,满族对山川树木也进行祭祀。他们认为森林山川都有不同的神祗管辖,所以在经常通过的路口树上挂一些彩色布条和纸条,以奉山神,每次进出山时都要虔诚地祭祀,以示崇敬。满族的祭祀活动同其他兄弟民族的祭祀活动一样,同他们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部分满族人对传统的祭祀活动开始有了科学的认识,祭祀活动渐渐淡出了他们的生活,正在成为文化习俗和旅游观赏项目。

歌舞

辉南是明末女真辉发部的居住地,历史上女真人和满族人能歌善舞,每逢佳节、喜庆、婚嫁、出征、凯旋、祝寿、祭祀等都要歌舞助兴。其舞蹈艺术再现了满族人民劳动生活、风俗习惯和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有:

莽式舞:这是清末民初时当地满族人为筵席助兴的舞蹈,男女主人依次翩翩起舞,周围的人拍掌唱歌附和,场面十分热烈。莽式舞的主要特点是举一袖于前,反一袖于背,舞蹈表现的是织网、打鱼、围猎等动作,充分反映了满族先民们的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和生产劳动特点。莽式舞套路为九折十八式。九折即九组舞蹈动作,依次是:起式、摆水、打渔姿式、织网姿式、打猎姿式、出征姿式、怪蟒出洞、大小盘龙和大圆场。十八式即十八个舞蹈姿势:手、脚、腰、肩各三式,转、飞、走各两式。

跳皮子:是满族人新年喜庆舞。起源于东海窝集人的狩猎舞。往昔猎人在树林里收围时,升起篝火,4 个人抻开一张熊皮,1 人在熊皮上起舞,越跳越高。有时,4 人用力一抻熊皮,舞者就趁力跃到半空中,翻个筋头又落到皮子上为最佳。发展成喜庆舞后,形式略有改变。是时,用柳木做成直径0.5 米左右的大圈,上蒙带毛的牛皮。最多者可做到9 个这样的牛皮圈。舞者有男有女,3、5不等,主要是根据皮圈个定数,每人跳一皮圈,然后互相串花,高手可连跳9个皮圈,每个皮圈上舞姿各自成套,一套比一套难度大,每当舞到高潮时,观众也可上去表演一番。伴奏用鼓,观众边看边拍掌、唱歌,以助舞兴。

笊篱姑姑舞:东北满族元宵节所跳的一种欢乐的集体舞。虽然各地舞姿不尽相同,但都有柳枝贴彩像的“笊篱姑姑”。一个头簪彩花、身披红袄、矫健敏捷的女孩举着“笊篱姑姑”在院中起舞,男女老少围着她边歌边舞边拍手,直到深夜。舞时,以问答方式互相唱和,歌词长达十几段,内容都是歌颂“笊篱姑姑”的俏丽和舞姿。这种轻松活泼的舞蹈流传至今。

萨满舞:满族祭神舞蹈的统称。满族大(野)神祭中保留了相当多的原始舞蹈。主要有如下几种:典雅优美的“玛苏密舞”(玛苏密或称玛克依瞒尼,即舞蹈神之意);刚劲古朴的“蛮特舞”(蛮特是洪荒之初的创业始祖神);施旗招展兵器熠熠的“巴图鲁瞒尼舞”(即勇士舞);马叉翻飞的“多壑洛瞒尼舞”(多壑洛是满族祖先神中的孤胆英雄);轻盈柔美的甩袖舞;以及模拟各种神兽灵禽的“动物舞”等等。这些舞蹈内容大多都是歌颂祖先、英雄、神的功业神威,节奏强烈,舞姿别致,既充满了扑朔迷离的传奇色彩,又充分表现了满民族的尚武精神。上述萨满舞蹈中,最有特点的是“动物舞”,它因各姓氏供奉的图腾及动物神祗的不同而异,常见的有鹰神舞、雕神舞、鸠神舞、蟒神舞、虎神舞、野猪神舞、熊神舞等。这些舞蹈把各种动物的特性及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欣赏价值。

满族剪纸

辉发满族剪纸艺术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内容十分广泛。辉发满族先民生活的区域,山深林密,野兽成群,因此虎、豹、熊、鹿、野猪、山羊等成了满族剪纸艺术的题材。他们剪出的野兽及狩猎场面,栩栩如生,风格鲜明,反映了满族人民高雅的生活情趣和稳定的心理意识。人物也是满族剪纸的主要内容之一。剪出的人物大多是满族装束,如长辫子的男人,穿旗袍马褂和大拉翅的妇女,以及头戴“苇莲头”(草帽)、手持长烟袋的老人等,一个个形象逼真,呼之欲出,充满了艺术的韵味。满族群众信奉萨满,注重祭祀,因此萨满祭祀活动也是剪纸的一个重要题材。许多流传至今或当代创作的艺术作品都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满族的剪纸作品除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外,还有很大的实用性。除用于室内装饰外,剪纸还是许多民间刺绣作品如枕头花、鞋花、围裙花、童帽花和荷包花等的底稿。现在辉发满族剪纸已经由原来的民间艺术品被开发成文化产业,成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娴妃辉发那拉氏

娴妃辉发那拉氏从小就是受父亲的良好教育,要做一个正直、刚正不阿的好人,也是因为受他父亲的影响使得她古板不知道转弯的人,但是后来她母亲的死和高贵妃种种的侮辱开始慢慢的变化,意识到了自己的性格有多么的懦弱无能。自己从小到大最敬仰的父亲却亲口承认了自己有向高官行贿,从那之后她就想要自己变得有出息过人上人的生活不再受别人的羞辱能够保护自己的阿玛。

穿上黑色衣服那刻的娴妃表面上依旧是随和的样子,但是心底已经变成了彻底的很,随后的娴妃开始了步步为营精心策划无回头的路。刚开始她利用纯妃接连的让嘉嫔、七阿哥倒台,后来又间接的杀死了富察皇后,接着又借令妃魏璎珞除掉了两个妃位,自己却毫无沾边。在这些过程中,为了自己以后更长远的路,想尽办法把四阿哥留在自己的身边,然后又用更大的手段去获得太后的赏识最终处理宫务的大权力就落在了她的手上。

不过她本身也是有非常好的能力,懂得体察人心,搭建粥棚成功化解了施粥过程中的危机,这些都直接的展示了她的能力,并且她知道四阿哥在皇上面前的重要性,知道可利用的人,也是非常清楚的知道后宫各妃嫔的想法,从而一步步把当时侮辱自己的人全部扳倒。从人格到智商的全面升华。

但这个反派黑化的人物却大热让观众非常的喜爱,她可悲可恨,她是真心对待皇上,即使在最后他们在谋害皇上她不不屑参与其中,乌拉那拉氏的变坏的原因不过是来自深宫里妃嫔的斗争和母族,原来自己认为的正确的三观却被打破,原本那个叫淑慎的娴妃败的一败涂地。所以她要当上大清的主人,就不会再任人践踏能够保护家人安危,再不用谨慎小心翼翼,但是后来才发现自己错了,以前的娴妃护不了家人,现如今的皇后照样保不住她再犯罪的阿玛,所以她只能一狠再狠,把阻挡自己的路身边的一根根刺拔掉。

继后责问着魏璎珞,为什么她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也没有得到皇帝的真心,你到底有什么才能让皇上这么的爱你。所以她为其奋斗一生的到最后也并没有真正的得到。

这样的女人难怪乾隆会不喜欢,这都是她一手制造的,辉发那拉氏忤逆皇帝的旨意,还且以断发威胁,这导致皇上更加的厌恶她,就在她病死时,皇上正在进行“木兰秋狝”,不仅没有回宫,也没有给她加谥,而且还吩咐以皇贵妃下葬规矩举行,葬礼极其简单,这样的结局让人感慨唏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辉南县辉发满族剪纸
开发呼兰河对绥化意味着什么?
庄河英那河水库
吉林辉南县辉发城址(明.国六)
辉南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雾锁甘棠江·烟雨桃花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